后勤集團質量目標測量規定
后勤集團質量目標測量規定
為有效地確認質量目標實施情況和改進方向,依據ISO9001:2000《質量管理體系要求》,通過調查訪問、相互溝通等渠道,提供可靠準確的數據,測量顧客對集團服務工作質量的評價,并對測量結果進行綜合分析,特制訂本規定。
一、適用范圍
本規定適用集團所有單位、部門開展的質量目標測量活動。
二、職責
1.集團質量檢驗部負責收集各單位質量目標實現信息,并對集團質量目標實現情況進行測量、統計、分析,并作出評價結論。向集團領導和各單位領導提出改進意見和建議。
2.各單位應根據集團質量目標,確定本單位質量目標。將本單位質量目標進行分解,落實到部門或崗位。
3.各單位負責對本單位質量目標實現情況進行測量、統計、分析,并作出評價結論。向本單位領導提出改進意見和建議。
三、測量規定
1.測量的范圍
(1)集團各單位應根據本單位服務對象,確認測量的范圍。
(2)集團在學校內開展調查時,應以學生處、研究生處、教代會、社區管理辦公室等為單位進行。
(3)各單位在學生中開展調查時,應以學生生活區域確定范圍。
(4)各單位在教工中開展調查時,應以學校各院、系、處為單位進行。
(5)各單位在業主中開展調查時,應以社區的四個區為單位進行。
2.測量的內容
集團和各單位應依據集團和各單位的質量目標作為測量的主要內容,并結合實際工作情況,對測量的內容進行細化,分別列出測量的具體項目和具體內容。
3.測量的頻次
質量目標的測量集團和各單位每年應至少進行一次,測量的內容必須包括集團或各單位確定的質量目標全部項目。
4.測量的方法
(1)開展測量工作時,一般采取抽樣調查的方式,可采取發放調查表、座談會、電話采訪等方式進行。
(2)采取調查表的形式進行質量目標測量時,應認真設計調查表的內容,調查表中應包括質量目標的全部項目,并對測量的內容進行細化。
(3)學生、業主調查表的發放份數原則上不得少于500份。教工調查表的發放份數原則上不得少于200份。
(4)調查表的回收率不得低于所發調查表的70%,低于70%時,調查結果無效。
5.測量的統計
測量的統計方法,以回收的有效調查表為基數,進行統計:
顧客綜合滿意率,采用加權平均法進行統計;
質量管理體系全員培訓率,采用百分比法進行統計;
重大責任事故,采用直接計算法進行統計。
各單位質量目標的統計方法按照上述統計方法實施。
四、測量結果
1.測量結果的分析
對測量結果要組織人員進行分析,重點是對未達標項目的分析,找出不足和需要改進的方面,提出改進意見和建議。
2.測量結果的使用
各單位應按照測量結果制定對未達標項目和不滿意項的糾正和預防措施,作為持續改進的內容。
五、測量工作要求
1.質量目標的測量應作為各單位的一項重要工作,應指派專人負責,組織開展測量工作。
2.各單位開展測量工作時應杜絕本部門、本崗位員工測量或回收本部門、本崗位調查表的現象,可以聘請學校相關職能部門協助開展測量活動,以保證測量結果的真實性。
3.在進行測量統計時,要實事求是,不得弄虛作假。
4.測量結果應及時向本單位領導匯報,對未實現質量目標的項目,各單位要組織有關人員進行分析,查找原因,制訂相應的糾正和預防措施,予以實施,并驗證其實施效果。
六、附則
1.本規定的擬訂、修改和解釋由集團質量檢驗部負責。
2.本規定自公布之日起執行。集團辦字〔2004〕8號《關于下發z后勤集團質量目標測量準則的通知》及《z后勤集團質量目標測量準則》同時廢止。
篇2:監視和測量設備管理制度
1、監視和測量設備的采購
1.1根據生產的需要,由儀表車間和安環處填寫“采購物品計劃表”經公司領導批準由公司供應部門實施采購。
1.2新購進的監視測量設備,要經過鑒定和校準,方可投入使用。
2、監視和測量設備的鑒定和校準
2.1監視和測量設備的鑒定和校準周期,以相應的國家標準為準。
2.2附著在生產設備、檢測設備上的儀器儀表偏離校準狀態時,應按有關國家標準進行鑒定的校準。
2.3監視和測量設備的鑒定和校準記錄由儀表車間保存。
3、監視和測量設備的使用
3.1使用部門保證監視和測量設備在適宜的環境條件下使用。
3.2監視和測量設備應保持良好的工作狀態,并保持其準確度。
3.3監視和測量設備應在鑒定或校準的有效期內使用,使用中如發現損壞或處于可疑的校準狀態時,應對其重新進行校準。
3.4對使用監視和測量設備的人員,視設備的繁簡和操作難易程度,必要時應進行培訓。
4、監視和測量設備的維護和管理
4.1使用部門應配合儀表車間對監視和測量設備進行維護和保養,以便保證監視和測量設備處于良好狀態。
4.2儀表車間應對所有監視和測量設備建立臺帳,包括①名稱②設備類型③購進日期④使用期限⑤現存位置⑥檢定期限⑦目前狀況。
5、監視和測量設備的失效處理
5.1監視和測量設備在檢定有效期內,若發現損壞或、處于可疑狀態時,應由儀表車間申報送檢。
5.2已經受損計量器具測得的數據視其重要程度,由質檢處負責安排重新檢定。
5.3監視和測量設備的報廢。監視和測量設備報廢經質檢處確認,報上級領導批準后按《設備管理制度》的規定進行報廢處理。
篇3:監視測量裝置管理制度
1、目的和適用范圍
為使公司監視和測量裝置的使用與管理更趨標準化、制度化、規范化。實現資源的合理配置和使用,使其更好地為施工生產服務,特制定本制度。
公司所屬各部門、各單位(包括改制單位)、各項目經理部。
2?、編制依據
依據《安全生產法》、《廣東省安全生產條例》、《危險化學品從業單位安全標準化規范(試行)》制定本制度。
3?、職責
生產部負責對監視和測量裝置的管理。
4、內容和要求
根據生產安全的需要,公司的重點崗位和要害部位安裝了監視和測量設備,以便對這些崗位和部位實施有效的安全監控和測量,達到及早發現問題、隨時處理問題的目的。為加強安全監視和測量設備的管理,特制定本制度。
4.1、安全監視和測量設備的安裝
4.1.1凡是生產、使用、儲存、充裝易燃易爆易中毒危險化學品的重點崗位和要害部位,都必須安裝適宜的安全監視和測量設備,需對重要的壓力、溫度等指標進行監控和測量的,同時安裝壓力、溫度監控和測量裝置。
4.1.2安全監視和測量設備的選型要合理,確保監視和測量的準確度和精確度滿足使用要求,同時供貨安裝單位要有相應資質。
4.1.3安全監視和測量設備的安裝位置要合理,能夠起到有效的監視和測量作用。
4.1.4新安裝的安全監視和測量設備,要經過鑒定和校準方可投入使用。
4.2、安全監視和測量設備的鑒定和校準
4.2.1安全監視和測量設備的鑒定和校準同期,以相應的國家標準為準。
4.2.2安全監視和測量設備偏離校準狀態時,應按有關國家標準進行鑒定和校準。
4.2.3安全監視和測量設備的鑒定和校準記錄由公司安全管理部門保存。
4.3、安全監視和測量設備的使用
4.3.1使用部門保證安全監視和測量設備在適宜的環境條件下使用。
4.3.2安全監視和測量設備應保持良好的工作狀態,并保持其準確度。
4.3.3安全監視和測量設備應在鑒定或校準的有效期內使用,嚴禁超期使用,使用中如發現損壞或處于可疑的校準狀態時,應對其重新進行校準。
4.3.4對使用安全監視和測量設備的人員,視設備的繁簡和操作難易程度進行必要的培訓,使用人員應熟練掌握操作使用步驟和方法以及維護和保養知識。
4.3.5使用人員要隨時觀察安全和測量設備的狀態,發現異常情況要及時上報和處理。
5、安全監視和測量設備的維護和管理
5.1使用單位應對安全監視和測量設備進行維護和保養,以便保證監視和測量設備處于良好狀態,并做好維護保養記錄。
5.2安全管理部門應對安全監視和測量設備建立臺帳,包括:名稱、設備類型、購進日期、使用期限、現存位置、檢定期限、目前狀況。
6、安全監視和測量設備的失效處理
6.1安全監視和測量設備在檢定有效期內,若發現損壞或處于可疑狀態時,應由聯系有資格的單位或人員維修檢定。
6.2安全監視和測量設備的報廢經使用單位安全管理部門確認,按報廢處理程序進行報廢。
7、相關管理
7.1《生產設施安全管理制度》。
7.2《安全生產議會制度》。
8、相關記錄
8.1《監視和測量設備清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