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噴器定期檢驗規范
1范圍本規范規定了在用防噴器的檢驗總則、周期檢驗、定期檢驗及安全狀況等級評定等規則。本規范適用于石油天然氣鉆井及井下作業在用防噴器的檢驗和安全評定。2規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條款通過本規范的引用而成為本規范的條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隨后所有的修改單(不包括勘誤的內容)或修訂版均不適用于本規范,然而,鼓勵根據本規范達成協議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適用于本規范。GB/T20174-2006石油天然氣工業鉆井和采油設備鉆通設備3檢驗總則3.1本規范是在用防噴器檢驗、安全狀況等級評定的基本要求,有關單位制定的實施細則,應滿足本規范的要求。3.2在用防噴器檢驗分為周期檢驗和定期檢驗。3.3在用防噴器周期檢驗為分三月期檢驗、一年期檢驗、三年期檢驗。3.4當周期檢驗和定期檢驗在同一年度進行時,定期檢驗已進行的檢驗項目,周期檢驗時不再重復。3.5在用防噴器一般應于投入使用滿五年時進行首次定期檢驗。下次的定期檢驗周期,由檢驗機構根據本次檢驗結果按第5.1.1條的有關規定確定。3.6定期檢驗應當由取得防噴器檢查評價資質的國家級授權的檢驗機構進行。檢驗機構應履行以下義務:a)接受質量技術監督部門的監督檢查和業務指導;b)保證產品檢驗質量,對檢驗的結果負責。3.7使用單位必須于防噴器使用有效期滿30個工作日前申報在用防噴器的定期檢驗,同時將申報表報檢驗機構和發證機構。檢驗機構應當按檢驗計劃完成檢驗任務。3.8使用單位應當與檢驗機構密切配合,做好檢測前的技術性處理和安全檢查,確認符合檢驗工作要求后,方可進行檢驗。4周期檢驗4.1一般規定4.1.1周期檢驗工作由使用單位進行,使用單位也可將周期檢驗工作委托給具有檢驗資格的單位。4.1.2使用單位應制定周期檢驗管理制度,根據具體情況制定檢驗計劃和方案,安排檢驗工作。4.1.3檢查人員資格:從事周期檢驗工作的檢驗人員須經中油集團公司授權的機構進行專業培訓,取得“井控裝備檢驗員證”,并報公司或其授權的各二級單位質量技術監督部門備案。現場進行三月期周期檢驗的檢驗人員應具有“井控操作人員證”。4.2檢驗項目及要求4.2.1周期檢驗一般以外觀檢查和關閉試驗檢驗為主,必要時進行聲發射檢測。4.2.2各次開鉆前或進入高壓油氣層前的檢查,應按三月期的檢驗內容進行。三月期周期檢驗可在現場進行。4.2.3周期檢驗開始前,使用單位應準備好與檢驗有關的歷次檢驗的檢驗報告、運行記錄、維修記錄、故障處理記錄等技術資料,檢驗人員應在了解這些資料的基礎上對防噴器進行檢查,并根據實際情況制定檢驗方案。4.2.4外觀檢查4.2.4.1三月期的檢查內容4.2.4.1.1環形防噴器的檢查內容:a)外觀檢查;b)按4.2.5.2的要求做封鉆具關閉試驗,不做封空井試驗。4.2.4.1.2閘板防噴器的檢查內容:a)外觀檢查;b)按4.2.5.3的要求做關閉試驗。試驗時根據內裝閘板的型式進行全封或半封閘板試驗。4.2.4.2一年期的檢查內容4.2.4.2.1環形防噴器檢查內容:a)按4.2.4.1.1的要求進行檢查;b)檢查頂蓋、殼體、活塞垂直通孔圓柱面是否偏磨,在任一半徑方向的偏磨量不得超過3mm;c)檢查活塞的耐磨環、密封環,不應有磨損或損壞等現象;d)檢查各螺紋孔,不應有亂扣、缺扣等現象;e)檢查頂蓋密封面、殼體、活塞支承環的密封圈槽,不應有影響密封性能的缺陷;f)檢查法蘭密封墊環槽部位,不應有影響密封性能的缺陷;g)檢查密封膠芯內孔及球面(或錐面),不應有嚴重變形、撕裂,支承筋斷裂及扭曲、膠芯老化等現象;h)檢查密封圈,不應有斷裂、老化等現象。4.2.4.2.2閘板防噴器檢查內容:a)按4.2.4.1.2的要求進行檢查;b)檢查殼體側平面、閘板室頂部密封面、密封墊環槽、側門平面、側門密封圈、槽及檔圈等部位.不應有影響密封性能的缺陷;c)檢查殼體垂直通孔內圓柱面的偏磨情況,其任一半徑方向的偏磨量不得超過3mm;d)對閘板膠芯工作面,不應有磨損、撕裂、脫膠、嚴重變形及老化等缺陷;e)檢查閘板體與閘板軸連接槽,不得有裂紋、彎曲變形;閘板體寬度和蓋板高度不應有嚴重磨損;f)檢查鎖緊軸,不應有裂紋、溝槽和發生彎曲,鎖緊軸開關應靈活;g)檢查各螺紋孔,不應有亂扣、缺扣等現象。4.2.4.2.3一年期檢查完后,應更換所有使用時間超過一年的密封件。4.2.4.3三年期的檢查內容4.2.4.3.1環形防噴器檢查內容:4.2.4.3.1.1拆卸所有零件,清洗干凈,按4.2.4.2.1進行檢查;4.2.4.3.1.2測量主要零件的重要尺寸,重要尺寸參見附錄A表A.5:a)當通孔圓柱面偏磨量在任一半徑方向上超過3mm,應進行修復;b)當密封圈配合部位尺寸磨損量,外徑小于原尺寸下偏差0.5mm、內徑超過上偏差0.5mm,則應進行修復;c)有耐磨環的零件,其環外徑磨損量超過原外徑偏差限,應更換耐磨環;d)殼體、頂蓋密封面、密封墊環槽及其它密封部位,若有嚴重磨損、裂紋、凹坑等缺陷,均應進行維修;e)修復損壞的螺紋孔;f)更換全部密封件及已變形或磨損嚴重的零件。4.2.4.3.2閘板防噴器檢查內容:4.2.4.3.2.1拆缷所有零件,清洗干凈,按4.2.4.2.2進行檢查;4.2.4.3.2.2測量主要零件的重要尺寸,重要尺寸參見附錄A.6:a)當通孔圓柱面偏磨量在任一半徑方向上超過3mm,應進行修復;b)當密封圈配合部位尺寸磨損量,外徑小于原尺寸下偏差0.5mm、內徑超過上偏差0.5mm,則應進行修復;c)閘板室和閘板體的高度和寬度。其磨損量超過1mm時應進行修復;d)閘板室頂部密封面、密封墊環槽及側門密封部位,若有嚴重磨損、裂紋、凹坑等缺陷,均應進行維修;e)側門鉸鏈孔、鉸鏈座銷孔其磨損量超過公差限0.15mm、鉸鏈銷外徑磨損量超過公差限0.25mm時,應修復或更換;f)油缸內徑磨損量超過公差限0.4mm或有嚴重拉槽及鍍層脫落者,應修復或更換;活塞超過公差限0.25mm,耐磨環超過原外徑偏差限應修復或更換;g)檢查鎖緊軸密封部位及缸蓋上的密封腔、螺紋、連接銷及孔等,有損壞或磨損、拉槽的應修復或更換;h)修復損壞的螺紋孔;i)9)更換全部密封件及已變形或磨損嚴重的零件。超過三個月,每井次更換。4.2.4.3.3每次檢查和處理結果應形成報告,檢查記錄參見附錄A。4.2.5關閉試驗4.2.5.1外觀檢查合格后方允許進行關閉試驗,如現場試驗按鉆井設計壓力進行,回場后的試驗按額定工作壓力進行。若進行聲發射檢測,試驗工況為工作壓力下的靜水壓試驗。4.2.5.2環形防噴器:按GB/T20174-2006要求進行關閉試驗,僅在有鉆具的情況下進行,不做封空井試驗。合格條件:密封部位應無可見滲漏。4.2.5.3閘板防噴器:按GB/T20174-2006要求進行關閉試驗,試驗時根據內裝閘板的型式作全封閉或半封閉試驗,對變徑閘板應分別對可關閉的最小管柱和最大管柱進行試驗,對剪切閘板應進行關閉試驗。合格條件:閘板密封、二次密封觀察孔、側門密封、法蘭密封以及其他密封部位應無可見滲漏。4.3檢驗報告及問題處理4.3.1周期檢驗的現場檢驗工作結束后,檢驗人員應根據檢驗情況,按照附錄A的規定,填寫周期檢查記錄,關閉試驗記錄應附有實時數據采集曲線。檢驗結果形成檢驗報告。檢驗結論分為:可以使用、監控使用、停止使用。周期檢驗報告由使用單位存擋,以便備查。4.3.2周期檢驗發現防噴器存在異常情況和問題時,使用單位應認真分析原因,及時采取整改措施。重大安全隱患應報公司或二級主管部門備案。5定期檢驗5.1一般規定5.1.1定期檢驗是按一定的檢驗周期對在用防噴器進行的較為全面的檢驗。安全狀況等級為Ⅰ級在用防噴器,其檢驗周期不超過五年;安全狀況等級為Ⅱ級在用防噴器,其檢驗周期不超過三年;安全狀況等級為Ⅲ級的在用防噴器,其檢驗周期不超過兩年;安全狀況等級為Ⅳ級在用防噴器,其檢驗周期不超過一年;安全狀況等級為Ⅴ級在用防噴器,強制報廢。檢驗周期可根據下述情況適當縮短。a)曾在硫化氫等腐蝕介質或火環境中使用過,可能導致安全性能嚴重下降的防噴器;b)發現應力腐蝕或嚴重局部腐蝕的防噴器;c)在周期檢驗中發現存在嚴重問題的防噴器;d)在運輸、倉儲、使用過程中損傷的防噴器;e)檢驗人員和使用單位認為應該縮短檢驗周期的防噴器。5.1.2檢驗機構和檢驗人員應做好檢驗的安全防護工作,嚴格遵守使用單位的安全生產制度。5.1.3使用單位負責制定在用防噴器定期檢驗計劃,安排定期檢驗工作,按時向公司或各二級單位主管部門備案申報定期檢驗計劃和向檢驗機構申報定期檢驗。5.1.4使用單位應做好定期檢驗的現場準備工作,確保所提供檢驗的防噴器處于適宜的待檢驗狀態;提供安全的檢驗環境,負責檢驗所必需的輔助工作,并協助檢驗機構進行定期檢驗工作。5.2檢驗項目及要求5.2.1檢驗機構和檢驗人員在檢驗前應做好資料審查和制定檢驗方案等檢驗準備工作,并對以下資料和資格證明進行審查。a)防噴器生產日期、產品合格證;b)該檢驗周期內的歷次周期檢驗報告;c)歷次定期檢驗報告;d)運行記錄及運行中出現的異常情況記錄;e)有關維修或者改造的過程記錄及檢驗記錄。5.2.2檢驗機構應根據資料審查情況制定檢驗方案,并在檢驗前與使用單位落實檢驗方案。5.2.3檢驗用的設備和器具應當在有效的檢定或者校準期內。5.2.4檢驗的具體項目包括外觀檢查、關閉試驗、耐壓試驗及聲發射檢測(或應力測試)。5.2.5外觀檢查主要是檢查防噴器是否滿足安全使用的要求,包括:a)周期檢驗三年期要求的外觀檢查項目;b)硬度檢測;c)厚度檢測;d)表面無損檢測。5.2.6耐壓試驗及聲發射檢驗5.2.6.1外觀檢查合格后方允許進行承壓件的耐壓試驗,聲發射檢測貫穿于整個耐壓試驗過程中。耐壓試驗前防噴器各連接部位和密封部位的螺栓應裝備齊全緊固。試驗現場應有可靠的安全防護設施,并經過使用單位技術負責人和安全部門檢查認可。5.2.6.2壓力測量裝置應是壓力表或壓力傳感器,其滿量程準確度等級應至少0.5級。壓力表的表面直徑至少為100mm,壓力應在壓力表滿量程的25%~75%之間進行測量。5.2.6.3承壓件的試驗壓力為最大工作壓力的1.1倍。5.2.6.4試驗步驟:a)初始保壓期不少于3min;b)將壓力減至零;c)二次保壓期不少于15min。5.2.6.5符合以下條件為合格:a)無滲漏;b)無可見變形;c)試驗過程中無異常的響聲;5.2.6.6修理或修復后的防噴器,應進行耐壓試驗及聲發射檢驗。5.2.7液壓控制腔的試驗:a)試驗壓力不低于其額定工作壓力;b)試驗步驟按5.2.6.4進行;無滲漏為合格。5.2.8關閉試驗:耐壓試驗及液壓控制腔的試驗合格后,按4.2.5進行關閉試驗。5.3檢驗報告5.3.1定期檢驗工作結束后,檢驗人員應根據檢驗情況和所進行的檢驗項目,按照附錄A的規定,認真、準確填寫檢驗記錄;安全狀況等級按照第6章的要求評定;檢驗報告由檢驗員編寫,并經審核、批準簽字后,加蓋檢驗機構印章。5.3.2檢驗報告一般在防噴器檢測后30個工作日內送交使用單位。6安全狀況等級評定6.1在用防噴器定期檢驗后根據外觀檢查、耐壓試驗及關閉試驗結果進行合格判定,即:合格為Ⅰ級,不合格為Ⅴ級。聲發射檢測進行安全狀況等級評定,并以其中各評定項目中等級最低者作為評判級別。6.2經過檢查發現符合下列條件之一者,定為Ⅴ級:a)出廠時間滿16年;b)在使用中發生承壓件本體刺漏;c)被大火燒過而導致變形或承壓件材料硬度異常;d)承壓件結構形狀出現明顯變形;e)不是密封件原因而致反復試壓不合格;f)法蘭厚度最大減薄量超過標準厚度的12.5%;g)承壓件本體或鋼圈槽出現被流體刺壞、深度腐蝕及裂紋等情況,且進行過兩次補焊修復或不能修復;h)主通徑孔在任一半徑方向上磨損量超過5mm,且已經進行過兩次補焊修復;i)承壓件本體產生裂紋;j)承壓法蘭連接的螺紋孔,有兩個或兩個以上嚴重損傷,而無法修復。6.3環形防噴器符合下列條件之一者,定為Ⅴ級:a)頂蓋、活塞、殼體密封面及橡膠密封圈槽等部位嚴重損傷或發生嚴重變形,且無法修復;b)連接頂蓋與殼體的螺紋孔,有兩個或兩個以上嚴重損傷,且無法修復(僅對頂蓋與殼體采用螺栓連接的結構);或頂蓋與殼體連接用的爪盤槽嚴重損傷或明顯變形(僅對頂蓋與殼體采用爪盤連接的結構);或頂蓋與殼體連接的螺紋,有嚴重損傷或粘扣(僅對頂蓋與殼體采用螺紋連接的結構);c)非承壓的環形防噴器上法蘭的連接螺紋孔,有不少于總數量的1/4發生嚴重損傷,且無法修復。6.4閘板防噴器符合下列條件之一者,定為Ⅴ級:a)殼體與側門連接螺紋孔有嚴重損壞的,且無法修復;b)殼體及側門平面密封部位嚴重損傷,且經過兩次補焊修復或無法修復;c)殼體閘板腔頂密封面嚴重損傷,且經過兩次補焊修復或無法修復;d)殼體閘板腔側部和下部導向筋磨損量達2mm以上,且經過兩次補焊修復或無法修復;e)殼體內埋藏式油路,凡是串、漏,無法修復或經兩次補焊修復后,經油路強度試驗又發生串、漏。6.5屬于本體原因的,導致耐壓試驗或關閉試驗不合格,定為Ⅴ級。6.6聲發射檢測的評定a)對于使用期沒有超過5年,聲發射檢測評為A級的設備,定為Ⅰ級;b)對于使用期沒有超過5年,聲發射檢測評為B級,或對于使用期在5年~10年內,聲發射檢測評為A級的設備,定為Ⅱ級;c)對于使用期在5年~10年內,聲發射檢測評為B級的設備,定為Ⅲ級;d)對于使用期沒有超過10年,聲發射檢測評為C、D級,或使用期超過10年的設備,聲發射檢測評為B級的設備,定為Ⅳ級;e)聲發射檢驗中評為E級的設備,應采用其它方法復驗。對于復驗合格并經綜合評定后投入使用的設備,定為Ⅳ級;f)聲發射檢驗中評為E級的設備,應采用其它方法復驗。復驗不合格的,定為Ⅴ級。7附則7.1在用防噴器定期檢驗過程中,使用單位與檢驗機構之間發生爭議時,可以向上級主管部門申請仲裁。7.2檢驗機構應當按要求將檢驗結果匯總上報公司或其授權的各二級單位主管部門。凡在定期檢驗中發現設備存在缺陷或損壞,需要進行大修的,應逐臺填寫并且上報主管部門備案。
篇2:防噴器試壓管理辦法
近期公司連續出現防噴器現場試壓密封失效事件,嚴重影響了鉆井施工進度。為避免此類事件再次發生,針對目前井控設備現狀,特制定了《防噴器現場試壓管理辦法》,現予以印發,請遵照執行。
一、井口防噴器組到現場后,由鉆井工程師負責驗收和檢查。檢查的具體內容如下:
1、防噴器及配件的型號、規格和數量是否符合設計要求,是否有出廠前的試壓報告或試壓合格證。
2、環形防噴器、閘板防噴器、四通本體等鋼圈槽是否完好,螺栓規格及長度是否符合要求。如發現有修復的痕跡,鉆井隊要拍照記錄,記住痕跡所在具體位置,并及時上報公司技術發展部核查落實。
二、井控設備到井后,要有防塵、防沙措施。防噴器安裝期間如果風沙過大應停止作業或采取防沙措施再進行作業。
三、按照井控管理規定進行試壓。
1、對環形防噴器進行試壓,試壓合格后泄壓,對其連接法蘭螺栓進行驗松。
2、對閘板防噴器進行試壓,試壓合格后泄壓,對其連接法蘭螺栓進行驗松。
3、對四通及套管頭進行試壓,試壓合格后泄壓,對其連接法蘭螺栓進行驗松。
4、防噴器全部試壓完畢泄壓后,要對所有連接法蘭螺栓進行驗松。
四、驗松方法:
1、現場準備氣動扳手(帶扭矩儀),如果沒有氣動扳手可采用手動扳手加2m助力杠進行驗松。
2、對法蘭連接螺栓驗松應先對角緊固四個螺栓進行檢驗是否達到規定扭矩;然后按順序依次對每個螺栓進行緊固檢驗,直至符合要求為止。
3、鉆井隊驗松后由試壓單位將試壓結果填入試壓單并簽字確認。
五、本辦法自2012年4月10日起執行。
二〇一二年四月十日
篇3:防噴器定期檢驗規范
1范圍本規范規定了在用防噴器的檢驗總則、周期檢驗、定期檢驗及安全狀況等級評定等規則。本規范適用于石油天然氣鉆井及井下作業在用防噴器的檢驗和安全評定。2規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條款通過本規范的引用而成為本規范的條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隨后所有的修改單(不包括勘誤的內容)或修訂版均不適用于本規范,然而,鼓勵根據本規范達成協議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適用于本規范。GB/T20174-2006石油天然氣工業鉆井和采油設備鉆通設備3檢驗總則3.1本規范是在用防噴器檢驗、安全狀況等級評定的基本要求,有關單位制定的實施細則,應滿足本規范的要求。3.2在用防噴器檢驗分為周期檢驗和定期檢驗。3.3在用防噴器周期檢驗為分三月期檢驗、一年期檢驗、三年期檢驗。3.4當周期檢驗和定期檢驗在同一年度進行時,定期檢驗已進行的檢驗項目,周期檢驗時不再重復。3.5在用防噴器一般應于投入使用滿五年時進行首次定期檢驗。下次的定期檢驗周期,由檢驗機構根據本次檢驗結果按第5.1.1條的有關規定確定。3.6定期檢驗應當由取得防噴器檢查評價資質的國家級授權的檢驗機構進行。檢驗機構應履行以下義務:a)接受質量技術監督部門的監督檢查和業務指導;b)保證產品檢驗質量,對檢驗的結果負責。3.7使用單位必須于防噴器使用有效期滿30個工作日前申報在用防噴器的定期檢驗,同時將申報表報檢驗機構和發證機構。檢驗機構應當按檢驗計劃完成檢驗任務。3.8使用單位應當與檢驗機構密切配合,做好檢測前的技術性處理和安全檢查,確認符合檢驗工作要求后,方可進行檢驗。4周期檢驗4.1一般規定4.1.1周期檢驗工作由使用單位進行,使用單位也可將周期檢驗工作委托給具有檢驗資格的單位。4.1.2使用單位應制定周期檢驗管理制度,根據具體情況制定檢驗計劃和方案,安排檢驗工作。4.1.3檢查人員資格:從事周期檢驗工作的檢驗人員須經中油集團公司授權的機構進行專業培訓,取得“井控裝備檢驗員證”,并報公司或其授權的各二級單位質量技術監督部門備案。現場進行三月期周期檢驗的檢驗人員應具有“井控操作人員證”。4.2檢驗項目及要求4.2.1周期檢驗一般以外觀檢查和關閉試驗檢驗為主,必要時進行聲發射檢測。4.2.2各次開鉆前或進入高壓油氣層前的檢查,應按三月期的檢驗內容進行。三月期周期檢驗可在現場進行。4.2.3周期檢驗開始前,使用單位應準備好與檢驗有關的歷次檢驗的檢驗報告、運行記錄、維修記錄、故障處理記錄等技術資料,檢驗人員應在了解這些資料的基礎上對防噴器進行檢查,并根據實際情況制定檢驗方案。4.2.4外觀檢查4.2.4.1三月期的檢查內容4.2.4.1.1環形防噴器的檢查內容:a)外觀檢查;b)按4.2.5.2的要求做封鉆具關閉試驗,不做封空井試驗。4.2.4.1.2閘板防噴器的檢查內容:a)外觀檢查;b)按4.2.5.3的要求做關閉試驗。試驗時根據內裝閘板的型式進行全封或半封閘板試驗。4.2.4.2一年期的檢查內容4.2.4.2.1環形防噴器檢查內容:a)按4.2.4.1.1的要求進行檢查;b)檢查頂蓋、殼體、活塞垂直通孔圓柱面是否偏磨,在任一半徑方向的偏磨量不得超過3mm;c)檢查活塞的耐磨環、密封環,不應有磨損或損壞等現象;d)檢查各螺紋孔,不應有亂扣、缺扣等現象;e)檢查頂蓋密封面、殼體、活塞支承環的密封圈槽,不應有影響密封性能的缺陷;f)檢查法蘭密封墊環槽部位,不應有影響密封性能的缺陷;g)檢查密封膠芯內孔及球面(或錐面),不應有嚴重變形、撕裂,支承筋斷裂及扭曲、膠芯老化等現象;h)檢查密封圈,不應有斷裂、老化等現象。4.2.4.2.2閘板防噴器檢查內容:a)按4.2.4.1.2的要求進行檢查;b)檢查殼體側平面、閘板室頂部密封面、密封墊環槽、側門平面、側門密封圈、槽及檔圈等部位.不應有影響密封性能的缺陷;c)檢查殼體垂直通孔內圓柱面的偏磨情況,其任一半徑方向的偏磨量不得超過3mm;d)對閘板膠芯工作面,不應有磨損、撕裂、脫膠、嚴重變形及老化等缺陷;e)檢查閘板體與閘板軸連接槽,不得有裂紋、彎曲變形;閘板體寬度和蓋板高度不應有嚴重磨損;f)檢查鎖緊軸,不應有裂紋、溝槽和發生彎曲,鎖緊軸開關應靈活;g)檢查各螺紋孔,不應有亂扣、缺扣等現象。4.2.4.2.3一年期檢查完后,應更換所有使用時間超過一年的密封件。4.2.4.3三年期的檢查內容4.2.4.3.1環形防噴器檢查內容:4.2.4.3.1.1拆卸所有零件,清洗干凈,按4.2.4.2.1進行檢查;4.2.4.3.1.2測量主要零件的重要尺寸,重要尺寸參見附錄A表A.5:a)當通孔圓柱面偏磨量在任一半徑方向上超過3mm,應進行修復;b)當密封圈配合部位尺寸磨損量,外徑小于原尺寸下偏差0.5mm、內徑超過上偏差0.5mm,則應進行修復;c)有耐磨環的零件,其環外徑磨損量超過原外徑偏差限,應更換耐磨環;d)殼體、頂蓋密封面、密封墊環槽及其它密封部位,若有嚴重磨損、裂紋、凹坑等缺陷,均應進行維修;e)修復損壞的螺紋孔;f)更換全部密封件及已變形或磨損嚴重的零件。4.2.4.3.2閘板防噴器檢查內容:4.2.4.3.2.1拆缷所有零件,清洗干凈,按4.2.4.2.2進行檢查;4.2.4.3.2.2測量主要零件的重要尺寸,重要尺寸參見附錄A.6:a)當通孔圓柱面偏磨量在任一半徑方向上超過3mm,應進行修復;b)當密封圈配合部位尺寸磨損量,外徑小于原尺寸下偏差0.5mm、內徑超過上偏差0.5mm,則應進行修復;c)閘板室和閘板體的高度和寬度。其磨損量超過1mm時應進行修復;d)閘板室頂部密封面、密封墊環槽及側門密封部位,若有嚴重磨損、裂紋、凹坑等缺陷,均應進行維修;e)側門鉸鏈孔、鉸鏈座銷孔其磨損量超過公差限0.15mm、鉸鏈銷外徑磨損量超過公差限0.25mm時,應修復或更換;f)油缸內徑磨損量超過公差限0.4mm或有嚴重拉槽及鍍層脫落者,應修復或更換;活塞超過公差限0.25mm,耐磨環超過原外徑偏差限應修復或更換;g)檢查鎖緊軸密封部位及缸蓋上的密封腔、螺紋、連接銷及孔等,有損壞或磨損、拉槽的應修復或更換;h)修復損壞的螺紋孔;i)9)更換全部密封件及已變形或磨損嚴重的零件。超過三個月,每井次更換。4.2.4.3.3每次檢查和處理結果應形成報告,檢查記錄參見附錄A。4.2.5關閉試驗4.2.5.1外觀檢查合格后方允許進行關閉試驗,如現場試驗按鉆井設計壓力進行,回場后的試驗按額定工作壓力進行。若進行聲發射檢測,試驗工況為工作壓力下的靜水壓試驗。4.2.5.2環形防噴器:按GB/T20174-2006要求進行關閉試驗,僅在有鉆具的情況下進行,不做封空井試驗。合格條件:密封部位應無可見滲漏。4.2.5.3閘板防噴器:按GB/T20174-2006要求進行關閉試驗,試驗時根據內裝閘板的型式作全封閉或半封閉試驗,對變徑閘板應分別對可關閉的最小管柱和最大管柱進行試驗,對剪切閘板應進行關閉試驗。合格條件:閘板密封、二次密封觀察孔、側門密封、法蘭密封以及其他密封部位應無可見滲漏。4.3檢驗報告及問題處理4.3.1周期檢驗的現場檢驗工作結束后,檢驗人員應根據檢驗情況,按照附錄A的規定,填寫周期檢查記錄,關閉試驗記錄應附有實時數據采集曲線。檢驗結果形成檢驗報告。檢驗結論分為:可以使用、監控使用、停止使用。周期檢驗報告由使用單位存擋,以便備查。4.3.2周期檢驗發現防噴器存在異常情況和問題時,使用單位應認真分析原因,及時采取整改措施。重大安全隱患應報公司或二級主管部門備案。5定期檢驗5.1一般規定5.1.1定期檢驗是按一定的檢驗周期對在用防噴器進行的較為全面的檢驗。安全狀況等級為Ⅰ級在用防噴器,其檢驗周期不超過五年;安全狀況等級為Ⅱ級在用防噴器,其檢驗周期不超過三年;安全狀況等級為Ⅲ級的在用防噴器,其檢驗周期不超過兩年;安全狀況等級為Ⅳ級在用防噴器,其檢驗周期不超過一年;安全狀況等級為Ⅴ級在用防噴器,強制報廢。檢驗周期可根據下述情況適當縮短。a)曾在硫化氫等腐蝕介質或火環境中使用過,可能導致安全性能嚴重下降的防噴器;b)發現應力腐蝕或嚴重局部腐蝕的防噴器;c)在周期檢驗中發現存在嚴重問題的防噴器;d)在運輸、倉儲、使用過程中損傷的防噴器;e)檢驗人員和使用單位認為應該縮短檢驗周期的防噴器。5.1.2檢驗機構和檢驗人員應做好檢驗的安全防護工作,嚴格遵守使用單位的安全生產制度。5.1.3使用單位負責制定在用防噴器定期檢驗計劃,安排定期檢驗工作,按時向公司或各二級單位主管部門備案申報定期檢驗計劃和向檢驗機構申報定期檢驗。5.1.4使用單位應做好定期檢驗的現場準備工作,確保所提供檢驗的防噴器處于適宜的待檢驗狀態;提供安全的檢驗環境,負責檢驗所必需的輔助工作,并協助檢驗機構進行定期檢驗工作。5.2檢驗項目及要求5.2.1檢驗機構和檢驗人員在檢驗前應做好資料審查和制定檢驗方案等檢驗準備工作,并對以下資料和資格證明進行審查。a)防噴器生產日期、產品合格證;b)該檢驗周期內的歷次周期檢驗報告;c)歷次定期檢驗報告;d)運行記錄及運行中出現的異常情況記錄;e)有關維修或者改造的過程記錄及檢驗記錄。5.2.2檢驗機構應根據資料審查情況制定檢驗方案,并在檢驗前與使用單位落實檢驗方案。5.2.3檢驗用的設備和器具應當在有效的檢定或者校準期內。5.2.4檢驗的具體項目包括外觀檢查、關閉試驗、耐壓試驗及聲發射檢測(或應力測試)。5.2.5外觀檢查主要是檢查防噴器是否滿足安全使用的要求,包括:a)周期檢驗三年期要求的外觀檢查項目;b)硬度檢測;c)厚度檢測;d)表面無損檢測。5.2.6耐壓試驗及聲發射檢驗5.2.6.1外觀檢查合格后方允許進行承壓件的耐壓試驗,聲發射檢測貫穿于整個耐壓試驗過程中。耐壓試驗前防噴器各連接部位和密封部位的螺栓應裝備齊全緊固。試驗現場應有可靠的安全防護設施,并經過使用單位技術負責人和安全部門檢查認可。5.2.6.2壓力測量裝置應是壓力表或壓力傳感器,其滿量程準確度等級應至少0.5級。壓力表的表面直徑至少為100mm,壓力應在壓力表滿量程的25%~75%之間進行測量。5.2.6.3承壓件的試驗壓力為最大工作壓力的1.1倍。5.2.6.4試驗步驟:a)初始保壓期不少于3min;b)將壓力減至零;c)二次保壓期不少于15min。5.2.6.5符合以下條件為合格:a)無滲漏;b)無可見變形;c)試驗過程中無異常的響聲;5.2.6.6修理或修復后的防噴器,應進行耐壓試驗及聲發射檢驗。5.2.7液壓控制腔的試驗:a)試驗壓力不低于其額定工作壓力;b)試驗步驟按5.2.6.4進行;無滲漏為合格。5.2.8關閉試驗:耐壓試驗及液壓控制腔的試驗合格后,按4.2.5進行關閉試驗。5.3檢驗報告5.3.1定期檢驗工作結束后,檢驗人員應根據檢驗情況和所進行的檢驗項目,按照附錄A的規定,認真、準確填寫檢驗記錄;安全狀況等級按照第6章的要求評定;檢驗報告由檢驗員編寫,并經審核、批準簽字后,加蓋檢驗機構印章。5.3.2檢驗報告一般在防噴器檢測后30個工作日內送交使用單位。6安全狀況等級評定6.1在用防噴器定期檢驗后根據外觀檢查、耐壓試驗及關閉試驗結果進行合格判定,即:合格為Ⅰ級,不合格為Ⅴ級。聲發射檢測進行安全狀況等級評定,并以其中各評定項目中等級最低者作為評判級別。6.2經過檢查發現符合下列條件之一者,定為Ⅴ級:a)出廠時間滿16年;b)在使用中發生承壓件本體刺漏;c)被大火燒過而導致變形或承壓件材料硬度異常;d)承壓件結構形狀出現明顯變形;e)不是密封件原因而致反復試壓不合格;f)法蘭厚度最大減薄量超過標準厚度的12.5%;g)承壓件本體或鋼圈槽出現被流體刺壞、深度腐蝕及裂紋等情況,且進行過兩次補焊修復或不能修復;h)主通徑孔在任一半徑方向上磨損量超過5mm,且已經進行過兩次補焊修復;i)承壓件本體產生裂紋;j)承壓法蘭連接的螺紋孔,有兩個或兩個以上嚴重損傷,而無法修復。6.3環形防噴器符合下列條件之一者,定為Ⅴ級:a)頂蓋、活塞、殼體密封面及橡膠密封圈槽等部位嚴重損傷或發生嚴重變形,且無法修復;b)連接頂蓋與殼體的螺紋孔,有兩個或兩個以上嚴重損傷,且無法修復(僅對頂蓋與殼體采用螺栓連接的結構);或頂蓋與殼體連接用的爪盤槽嚴重損傷或明顯變形(僅對頂蓋與殼體采用爪盤連接的結構);或頂蓋與殼體連接的螺紋,有嚴重損傷或粘扣(僅對頂蓋與殼體采用螺紋連接的結構);c)非承壓的環形防噴器上法蘭的連接螺紋孔,有不少于總數量的1/4發生嚴重損傷,且無法修復。6.4閘板防噴器符合下列條件之一者,定為Ⅴ級:a)殼體與側門連接螺紋孔有嚴重損壞的,且無法修復;b)殼體及側門平面密封部位嚴重損傷,且經過兩次補焊修復或無法修復;c)殼體閘板腔頂密封面嚴重損傷,且經過兩次補焊修復或無法修復;d)殼體閘板腔側部和下部導向筋磨損量達2mm以上,且經過兩次補焊修復或無法修復;e)殼體內埋藏式油路,凡是串、漏,無法修復或經兩次補焊修復后,經油路強度試驗又發生串、漏。6.5屬于本體原因的,導致耐壓試驗或關閉試驗不合格,定為Ⅴ級。6.6聲發射檢測的評定a)對于使用期沒有超過5年,聲發射檢測評為A級的設備,定為Ⅰ級;b)對于使用期沒有超過5年,聲發射檢測評為B級,或對于使用期在5年~10年內,聲發射檢測評為A級的設備,定為Ⅱ級;c)對于使用期在5年~10年內,聲發射檢測評為B級的設備,定為Ⅲ級;d)對于使用期沒有超過10年,聲發射檢測評為C、D級,或使用期超過10年的設備,聲發射檢測評為B級的設備,定為Ⅳ級;e)聲發射檢驗中評為E級的設備,應采用其它方法復驗。對于復驗合格并經綜合評定后投入使用的設備,定為Ⅳ級;f)聲發射檢驗中評為E級的設備,應采用其它方法復驗。復驗不合格的,定為Ⅴ級。7附則7.1在用防噴器定期檢驗過程中,使用單位與檢驗機構之間發生爭議時,可以向上級主管部門申請仲裁。7.2檢驗機構應當按要求將檢驗結果匯總上報公司或其授權的各二級單位主管部門。凡在定期檢驗中發現設備存在缺陷或損壞,需要進行大修的,應逐臺填寫并且上報主管部門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