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工程設備監督管理辦法

工程設備監督管理辦法

2024-07-10 閱讀 8570

第一章?總則

第1條為了提高機械設備的完好率、利用率,提高機械設備的安全使用能力,以保持過程能力,制訂本辦法。

第2條本辦法適用于工程設備的監督管理。

第3條本辦法主要依據:

1.JGJ59-2011《建筑施工安全檢查標準》

2.JGJ33-2012《建筑機械使用安全技術規程》

3.《設備管理控制程序》(出自五洋《管理體系程序匯編》)

4.《機械設備進場驗收管理制度》(出自五洋《工程施工管理制度》)

5.《機械設備使用管理制度》(出自五洋《工程施工管理制度》)

6.《機械設備維修保養管理制度》(出自五洋《工程施工管理制度》)

第4條主要職責。

1.集團工程管理中心:負責對區域公司設備管理的監督、指導,對項目部設備使用的抽查。

2.區域公司工程部:負責對項目部設備使用的監督、檢查。

3.項目部:負責在設備具體使用過程中遵守各項與設備相關的規定。

第二章?設備需求

第5條需求申報。根據施工組織設計中機具配備計劃及工程實際,項目部填寫《設備需求申報單》上報給區域公司,區域公司審核后,上報集團工程管理中心,集團工程管理中心根據設備需求計劃,進行審批。

第6條需求落實。根據需求計劃,集團工程管理中心按照調撥、購買、租賃三種方式進行計劃,協調處理,滿足各項目部的設備需求,區域公司具體組織落實。

第三章?設備采購

第7條計劃申報。根據所屬各項目部的設備需求情況,區域公司設備管理人員制定設備采購計劃,填寫《設備采購申報單》,區域公司經營、工程、財務負責人進行審批,之后區域公司總經理進行審批,再上報到集團工程管理中心的負責人審批。若審批過程中未通過,就返回上一步修改,再次上報審批。

第8條采購落實。計劃被集團工程管理中心審批通過后,區域公司實施招標采購,采購合同再經區域公司經營、工程、財務、總經理審批后,上報到集團工程管理中心的負責人審批。若審批過程中未通過,就返回上一步修改,再次上報審批。

第四章?設備租賃

第9條租賃申請。由于工程需要,集團公司和區域公司無法提供所需設備,項目部又無購置計劃時,可考慮向外單位租賃設備,項目部填寫《設備租賃申報單》上報區域公司,區域公司根據實際情況審批后,在申報單上批注后,再上報集團工程管理中心,集團工程管理中心核對后審批通過。

第10條租賃實施。經審批通過后,項目部按申報單的內容租賃所需設備,區域公司負責監督、檢查,租賃設備的進場驗收、操作使用、日常維修、退場等執行公司設備管理制度,項目部負責設備使用、建立檔案,區域公司負責監督、檢查,集團工程管理中心負責抽查。

第11條嚴禁租賃使用年限在10年以上的塔式起重機和使用年限5年以上的施工升降機等大型機械設備。

第12條租賃備案。《設備租賃申報單》要一式三份,項目部、區域公司、集團工程管理中心各一份,留存備案。租賃設備的維修記錄應通知原單位。

第五章?設備進場

第13條設備配備。項目部根據施工任務及施工組織設計中機械設備的進場計劃,負責合理配備機械設備,分公司材料設備科負責監督配備情況。

第14條中小型機械設備進場。項目部施工員、安全員、機管員根據隨機文件及安全管理要求對機械設備的外觀、性能、安全裝置、安全合格證等進行驗收,符合要求后,填寫《機械設備驗收記錄》,報監理認可,由項目部保存。中小型機械設備范圍參看《設備管理控制程序》。

第15條大型設備進場。(塔吊、人貨兩用梯、井架等)的安裝、拆卸,必須由獲得省(市)廳頒發的有安裝資格專業安裝隊進行,雙方訂立書面協議,明確責任。對塔吊、人貨兩用梯、井架等的搭拆還應編制專項方案,經公司總工審批后方可安裝。安裝、調試過程必須做好書面記錄,經檢測合格,并組織設備產權單位、安裝單位、使用單位、監理單位及主管部門驗收簽字,進行使用登記后,掛牌使用。大型機械設備范圍參看《設備管理控制程序》。大型設備的安裝流程可參看《集團工程管理中心特種設備安裝流程》。

第16條建立設備檔案。項目部負責為設備建立檔案,一整套設備檔案包括:1.《工程設備管理臺帳》

2.《工程設備固定資產卡》

3.《機械設備驗收記錄》

4.《機械設備維修記錄》

5.《機械設備維護保養記錄》

6.《機械設備大修計劃》

7.《機械設備大修記錄》

8.《機械設備報廢(停用)審批表》

項目部每月上報《工程設備管理臺帳》和《工程設備固定資產卡》(產權備案屬于五洋的)給所屬的區域公司,然后再由區域公司匯總,上報集團工程管理中心。項目部負責隨時對設備檔案進行更新和完善,區域公司負責對項目部設備檔案的錄入進行監督、檢查,集團工程管理中心負責抽查。

第17條機械設備進場的具體規定可參看《機械設備進場驗收管理制度》。

第六章?設備使用

第18條持證上崗。項目部負責安排持證上崗人員對設備進行操作,區域公司負責對上崗人員持證情況進行監督、檢查,集團工程管理中心負責抽查。

第19條設備操作。機械設備邊較醒目處應懸掛各自操作規程,具體操作人員應按照操作規程作業。

第20條設備維修。設備運作過程中發生故障,由操作員告知專業維修人員,進行檢查,其他人員不得隨意檢修,設備修復后,應填寫《機械設備維修記錄》,項目部負責記錄完整。

第21條設備維護、保養。要求對設備的維護保養,每月不少于1次的專業保養,并做好保養記錄。

第22條安裝后停用半年以上的起重機械設備在重新啟用前,或連續使用超過一年的起重機械設備必須經建筑起重機械檢測機構重新進行檢測。檢測合格后,方可繼續使用。

第23條建筑物高度30米以上不得使用井架物料提升機,任何情況下禁止使用龍門架。

第24條機械設備的使用具體規定可參看《機械設備使用管理制度》,設備維修保養的具體規定可參看《機械設備維修保養管理制度》。

第七章?設備安全檢查

第25條檢查原則。集團工程管理中心制定年度檢查計劃,實施季度大檢查,檢查范圍覆蓋所有區域公司,并對區域公司所屬項目部進行有針對性的抽查;區域公司對下屬項目部每月不少于1次的檢查;項目部負責對在用設備的自檢。

第26條檢查流程。集團工程管理中心實施季度大檢查的流程,參看《集團工程管理中心安全、質量、設備檢查流程》。

第八章?設備調撥

第27條調撥申報。集團公司內跨地區(區域公司)之間的企業自有設備調撥,應由申請部門填寫《設備調撥申報單》,上報工程管理中心,由工程管理中心根據公司設備的情況進行審批。

第28條調撥實施。設備調撥申請經集團工程管理中心批準后,可以進行實施,出讓方要將設備連同《設備調撥交接單》、《設備調撥申報單》、設備整套檔案一并交給接收方,接收方進行核對后,雙發在交接單上簽字確認。

第29條調撥備案。《設備調撥交接單》、《設備調撥申報單》要一式三份,接收方留一份,一份上報給區域公司,一份上報給集團工程管理中心進行備案。

第九章?設備退場

第30條設備退場。項目完工,大型設備退場應按規定,上報主管部門進行拆卸告知備案后,再由專業單位進行退場作業,中小型設備由項目部進行退場。

第31條檔案管理。設備退場后,由設備所屬項目部組織操作人員及維修人員對設備進行評定,并作好記錄,整理、完善設備檔案,區域公司進行監督、檢查,確保設備和檔案一一對應,并上報集團工程管理中心設備已離場的信息,以便集團工程管理中心掌握設備所處狀態。

第十章?設備轉讓

第32條轉讓申報。集團自有設備的轉讓由區域公司填寫《設備轉讓申報單》,上報集團工程管理中心審批。

第33條轉讓實施。經集團工程管理中心審批通過后,區域公司進行轉讓實施,設備轉讓合同經區域公司經營、工程、財務、總經理審批后,上報到集團工程管理中心的負責人審批。若審批過程中未通過,就返回上一步修改,再次上報審批。

第34條歸檔。設備轉讓要將設備連同設備檔案一并交給接收方,設備轉讓完成后,區域公司將《工程設備管理臺帳》和《工程設備固定資產卡》復印、存檔,并上報集團工程管理中心進行備案、歸檔。

第十一章?設備報廢

第35條報廢申報。集團自有設備的報廢由使用部門填寫《設備報廢申報單》,提出報廢申請,設備報廢由區域公司審核,并上報集團工程管理中心審批,對于租賃設備、項目自有設備等符合國家設備淘汰報廢標準時,區域公司應通知使用部門停止使用該設備。

第36條報廢實施。集團工程管理中心提出報廢處理方案,區域公司組織、監督,項目部具體處理。

第37條歸檔。項目部處理完報廢設備后,項目部完善設備檔案,并將設備檔案交到區域公司歸檔,區域公司將《工程設備管理臺帳》和《工程設備固定資產卡》上報集團工程管理中心進行備案、歸檔。

第十二章?總結

第38條集團工程管理中心要組織區域公司和項目部負責設備管理的人員進行討論總結,對設備檔案的建立,以及設備在進場、使用、離場、調撥、報廢等全過程進行監控是否到位,對設備狀態監督管理工作總結經驗,推廣學習,每次總結經驗要填寫《總結記錄表》,存檔以備查閱。

第39條設備管理的具體內容可參看《設備管理控制程序》(出自五洋《管理體系程序匯編》)。

第十三章?附則

第40條本辦法由集團工程管理中心負責起草、修訂、監督執行及解釋。

第41條本辦法經集團高層經營班子會議審議通過,自下發之日起執行。

第42條附件:(1)設備需求申報單;(2)設備采購申報單;(3)設備租賃申報單;(4)設備調撥申報單;(5)設備調撥交接單;(6)設備轉讓申報單;(7)設備報廢申報單;(8)設備總結記錄表;(9)工程設備管理臺帳;(10)工程設備固定資產管理卡;(11)機械設備驗收記錄;(12)機械設備維修記錄;(13)機械設備維護保養記錄;(14)機械設備大修計劃;(15)機械設備大修記錄;(16)機械設備報廢(停用)審批表。

篇2:施工起重機械設備安全監督管理規定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加強對建筑施工起重機械設備的安全監督管理,預防安全事故的發生,保障施工現場人員生命和財產安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筑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建設工程安全生產管理條例》和《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條例》,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在本省行政區域內從事建筑施工起重機械設備的購置、租賃、安裝、拆卸、使用、維修、檢驗檢測活動及實施監督管理,應當遵守本規定。

本規定所稱建筑施工起重機械設備是指在房屋建筑工程和市政基礎設施工程施工中使用的各類塔式起重機、移動式起重機、門式起重機、施工升降機、高處作業吊籃、龍門架(井架)物料提升機、附著式升降腳手架等起重機械設備。

第三條省建設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全省建筑施工起重機械設備的安全監督管理。具體工作由省建筑工程管理局負責。

各市、縣(市)建設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建筑施工起重機械設備的安全監督管理。但同級人民政府設有建筑業管理部門并將建筑施工起重機械設備安全監督管理職能確定由該部門行使的,從其規定。

第四條建筑施工起重機械設備(以下簡稱起重機械設備)的購置、使用、安裝和檢驗檢測應當接受建設行政主管部門依法進行的監督管理。

第二章購置與報廢

第五條建筑業企業、設備租賃單位或者個人購置的起重機械設備必須是經國務院特種設備安全監督管理部門許可生產的質量合格產品。未實行許可生產的產品應具有省級以上有關部門的產品鑒定書。購置進口設備,應當通過商檢,并具有產品合格證明。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起重機械設備不得購置:

(一)國家和本省明令淘汰的;

(二)國家和本省規定禁止使用的;

(三)達不到安全技術標準規定的;

(四)安全保護裝置配備不齊全的。

第六條建筑業企業自行研制用于特殊工程施工的非定型的起重機械設備必須有設計圖和設計計算書,由企業技術部門組織專家論證和鑒定,符合安全技術條件的經企業技術負責人批準,方可投入使用。

第七條起重機械設備的產權單位應當建立起重機械設備安全技術檔案。

起重機械設備安全技術檔案應當具備以下內容:

(一)原始資料,包括購銷合同、使用維修及安裝說明書、出廠檢驗報告、許可生產證明、產品質量合格證、交接驗收記錄等;

(二)設備履歷書,包括歷次大修理、改造記錄、運轉時間記錄、日常使用狀況記錄、安全保護裝置調試記錄及日常維護保養記錄、定期檢驗和定期自行檢查記錄、事故記錄等;

(三)其它資料。

第八條起重機械設備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及時予以報廢:

(一)國家和本省明令淘汰的;

(二)主要結構件應力超過原計算應力15%的;

(三)主要結構件腐蝕深度達原厚度10%的;

(四)存在其他嚴重事故隱患的。

報廢后的起重機械設備不得再使用或整機轉讓。

第三章安裝與拆卸

第九條從事建筑起重機械設備安裝的單位,應當具有建設行政主管部門核發的起重設備安裝工程專業承包企業資質證書,并按照資質證書許可的范圍從事建筑起重機械設備的安裝、拆卸等活動。

第十條起重機械設備安裝單位,應當依照起重機械設備安全技術規范及本規定的要求,進行起重機械設備的安裝、移位、頂升、附著、拆卸活動,并對安裝質量及其作業過程的安全負責。

起重機械設備安裝單位在安裝工程施工中,應當服從施工總承包單位對施工現場的安全生產管理。

起重機械設備的使用單位,應當向安裝單位提供擬安裝設備位置的地質資料、施工平面圖及隱蔽工程驗收報告。

第十一條從事起重機械設備安裝的作業人員及管理人員,應當經省級建設行政主管部門考核合格,取得建筑起重機械設備作業人員證書,方可從事相應的作業或管理工作。

第十二條起重機械設備安裝單位在起重機械設備安裝和拆卸前,應當根據產品說明書、施工現場環境和有關標準安排專業技術人員編制安裝或者拆卸施工方案和施工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經企業技術負責人審批后實施。安裝、拆卸作業前,編制施工方案的專業技術人員和施工負責人應當向全體作業人員進行安全技術交底。

第十三條起重機械設備安裝或拆卸作業前,作業人員應當對擬安裝或拆卸設備的完好性進行檢查。作業時,應當設置警戒區,禁止無關人員進入施工現場。施工現場應當設置負責統一指揮的人員和專職監護的人員。各工序應當定崗、定人、定責。作業人員應當嚴格執行施工方案和拆裝工藝。

第十四條起重機械設備每次安裝完畢后,安裝單位應當對起重機械設備進行調試和試運轉。在向使用單位進行起重機械設備移交前,應當委托建筑起重機械檢驗檢測機構檢測合格并與產權單位和使用單位聯合進行安裝質量驗收,經驗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第十五條建筑起重機械設備安裝單位必須建立起重機械設備安裝技術檔案。起重機械設備安裝技術檔案應當包括下列文件:

(一)安裝或者拆卸合同;

(二)專項安全施工方案和技術措施;

(三)安裝驗收資料;

(四)檢測資料;

(五)移交使用的文件。

第四章使用與維修

第十六條起重機械設備的使用單位應當在起重機械設備安裝驗收合格之日起30日內,到建設工程所在地設區的市建設行政主管部門進行起重機械設備登記。登記標記應當置于或者附著于該機械設備的顯著位置。登記時,應當提供以下資料:

(一)企業法人營業執照;

(二)國家頒發的生產許可證。未實行許可證的產品應當提供省級以上有關部門的產品鑒定書;

(三)產品合格證和注冊商標;

(四)安裝合同;

(五)檢驗檢測機構簽發的檢測報告。

登記部門應當按機種分類統一編號。具體辦法由省建筑工程管理局負責建筑機械設備管理的機構制定。

第十七條起重機械設備的使用單位,應當對起重機械設備設置明顯的安全警示標志。根據不同施工階段和周圍環境及報季節、氣象條件變化,在施工現場采取相應的安全防護措施。施工現場暫時停工時,應當做好保護工作。

第十八條起重機械設備的使用單位必須執行建設部《建筑機械使用安全技術規程》和江蘇省《施工現場機械設備完好技術標準》及相關專業標準。

第十九條租賃企業出租的起重機械設備應當具有生產許可證、產品合格證,并達到江蘇省《施工現場機械設備完好技術標準》的要求。

出租企業應當對出租的起重機械設備的安全性能進行檢測,合格的方能出租。出租時應向承租方出具檢測合格證明。租賃雙方在簽訂租賃合同時,應當明確各自在安全、使用、安裝、拆卸及維護保養方面的責任。

禁止出租檢測不合格的起重機械設備。

第二十條起重機械設備的使用單位應當對在用起重機械設備進行以下維護保養與檢查:

(一)進行日常維護保養;

(二)每月至少進行一次檢查,并做出記錄;

(三)對安全保護裝置定期進行校驗、檢修,并作記錄。

第二十一條群塔作業的施工現場,實行總承包的,總承包單位在編制施工組織設計時應當有防止群塔作業相互碰撞的措施。未實行總承包的,且施工現場有兩個以上單位進行塔機作業的,建設單位應當組織各使用單位統一制訂避免群塔相互碰撞的措施。

第二十二條起重機械設備管理人員應當經過省級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培訓、考核合格后持證上崗。

起重機械設備作業人員應當持證上崗。

起重機械設備作業人員在作業中應當嚴格執行起重機械設備的操作規程和有關的安全規章制度。

對起重機械設備安全狀況進行經常性檢查,發現事故隱患或者其他不安全因素時,應當立即處理,情況緊急時,待事故隱患消除后,方可投人使用。

第二十三條安裝后停用半年以上的起重機械設備在重新啟用前,必須經建筑起重機械檢測機構進行檢測。檢測合格后,方可繼續使用。

起重機械設備使用達到國家規定使用年限的,應當進行結構安全性能檢驗。經檢驗合格后,方可繼續使用。

?第五章檢驗檢測

第二十四條起重機械設備安裝、使用的監督檢驗應當委托具有建筑起重機械檢驗檢測資格的機構承擔。

第二十五條建筑起重機械檢驗檢測機構和檢驗檢測人員應當客觀、公正、及時地出具檢驗檢測結果、鑒定結論。檢驗檢測結果、鑒定結論應當經檢驗檢測人員簽字,由檢驗檢測機構負責人簽署。

建筑起重機械檢驗檢測機構和檢驗檢測人員對檢驗檢測結果、鑒定結論負責。

第二十六條建筑起重機械檢驗檢測機構進行起重機械設備檢驗檢測時,發現嚴重事故隱患,應當及時告知設備使用單位,并立即向工程所在地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報告。

第二十七條經建筑起重機械檢驗檢測機構檢測合格的起重機械設備,應當將合格標志置于或者附著于該設備的顯著位置。

第六章監督

第二十八條建設行政主管部門依照有關法律、法規、規章和本規定對起重機械設備購置、安裝、使用和檢驗檢測實施安全監督管理。

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對起重機械設備安裝單位、使用單位和檢驗檢測機構實行安全監督時,可以行使下列職權:

(一)向起重機械設備安裝、使用和檢驗檢測單位的法定代表人、主要負責人和其他有關人員調查、了解涉嫌違反國家和省有關起重機械設備管理規定情況,查閱、復制有關合同、帳簿等有關資料;

(二)進入被檢查單位或被檢查單位的施工現場進行檢查;

(三)發現有違反安全技術規范和本規定的行為或者在用的起重機械設備存在安全隱患的,責令有關單位及時采取措施,限期整改,消除安全隱患。

第二十九條設區的市、縣(市)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對違反本規定第五條、第八條規定購置使用的起重機械設備,可予以查封或者扣押,責令清除出建筑施工現場。

第三十條省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定期向社會公布全省起重機械設備安全狀況。

公布起重機械設備安全狀況,應當包括下列內容:

(一)在用的起重機械設備數量;

(二)起重機械設備事故的情況、特點、原因分析、防范對策;

(三)其他需要公布的情況。

?第七章附則

第三十一條樁工機械設備的安全監督管理參照本規定執行。

第三十二條各市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可根據本規定制定實施細則。

第三十三條本規定自2004年4月1日起施行。

篇3:施工現場安全防護用具機械設備使用監督管理規定

第一條為加強對施工現場上使用的安全防護用具及機械設備的監督管理,防止因不合格產品流入施工現場而造成傷亡事故,確保施工安全,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凡從事建筑施工(包括土木建筑、線路管道設備安裝、裝飾裝修)的企業和個人以及為其提供安全防護用具及機械設備的單位和個人,必須遵守本規定。

第三條本規定所指的安全防護用具及機械設備,是指在施工現場上使用的安全防護用品、安全防護設施、電氣產品、架設機具和施工機械設備:

(一)安全防護用具

1、安全防護用品,包括安全帽、安全帶、安全網、安全繩及其他個人防護用品等;

2、安全防護設施,包括各種“臨邊、洞口”的防護用具等;

3、電氣產品,包括手持電動工具、木工機具、鋼筋機械、振動機具、漏電保護器、電閘箱、電纜、電器開關、插座及電工元器件等;

4、架設機具,包括用竹、木、鋼等材料組成的各類腳手架及其零部件、登高設施、簡易起重吊裝機具等。

(二)施工機械設備

包括大中型起重機械、施工電梯、挖掘機、打樁機、混凝土攪拌機等施工機械設備。

第四條各級建設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對施工現場安全防護用具及施工機械設備的使用實施監督管理。施工現場安全防護用具及機械設備使用的具體監督管理工作,可以委托所屬的建筑安全監督管理機構負責實施。

工商行政管理機關負責查處市場管理和商標管理中發現的經銷摻假或假冒的安全防護用具及機械設備;質量技術監督機關負責查處生產和流通領域中安全防護用具及機械設備的質量違法行為。

第五條為施工現場提供安全防護用具及機械設備的生產、銷售單位,必須遵守有關的法律、法規、規章和標準,設計、生產、銷售符合施工安全要求的產品。

第六條向建筑施工企業或者施工現場銷售安全防護用具及機械設備的單位,應當提供檢測合格證明及下列資料:

(一)產品的生產許可證(指實行生產許可證的產品)和出廠產品合格證;

(二)產品的有關技術標準、規范;

(三)產品的有關圖紙及技術資料;

(四)產品的技術性能、安全防護裝置的說明。

第七條建筑安全監督管理機構要對建筑施工企業或者施工現場使用的安全防護用具及機械設備,進行定期或者不定期的抽檢,發現不合格產品或者技術指標和安全性能不能滿足施工安全需要的產品,必須立即停止使用,并清除出施工現場。

第八條建筑施工企業和施工現場必須采購、使用具有生產許可證、產品合格證的產品,并建立安全防護用具及機械設備的采購、使用、檢查、維修、保養的責任制。

第九條施工現場新安裝或者停工6個月以上又重新使用的塔式起重機、龍門架(井字架)、整體提升腳手架等,在使用前必須組織由本企業的安全、施工等技術管理人員參加的檢驗,經檢驗合格后方可使用。不能自行檢驗的,可以委托當地建筑安全監督管理機構進行檢驗。

第十條建筑施工企業及其項目經理部必須對施工中使用的安全防護用具及機械設備進行定期檢查,發現隱患或者不符合要求的,應當立即采取措施解決。

第十一條建設、工商行政管理、質量技術監督行政主管部門根據職能分工,可以對施工現場安全防護用具及機械設備組織聯合檢查,并公布合格或者不合格產品名錄。

有條件的城市可以建立安全防護用具及機械設備交易市場,為生產、銷售單位和建筑施工企業提供服務,并加強監督管理。

第十二條對于違反本規定的生產、銷售單位和建筑施工企業,由建設、工商行政管理、質量技術監督行政主管部門根據各自的職責,依法作出處罰。

第十三條本規定自發布之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