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坑支護工程安全監理細則
一、編制依據(1)建筑基坑支護技術規程JGJ120-99(2)建設工程安全生產管理條例國務院令第393號(3)施工組織設計(4)建筑工程防高空墜落事故若干規定建質(2003)82號
二、工程概況:(一)工程項目名稱:濟南市歷城區便民服務中心項目(二)工程項目地點:唐冶中路以東,唐冶東路以西,文苑路以南,幼安街以北。(三)結構類型:基礎形式為樁基承臺基礎,主體結構形式為框架-剪力墻結構。(四)項目規模組成及工程建筑特點本工程總建筑面積約49990平方米,地下一層,地上Ⅱ、Ⅲ區為地上11層,Ⅰ區為地上16層。地下一層層高5.85米,一層至三層高為5.4米,四層至十六層高為3.9米,機房層層高為3.4米。本工程主體結構采用框架剪力墻結構,現澆樓面板,基礎形式為樁基承臺基礎;地下室剪力墻及框架結構的抗震等級為二級,地上Ⅰ區框架結構的抗震等級為二級,Ⅱ、Ⅲ區框架結構的抗震等級為三級;抗震設防烈度為7度。(五)合同計劃工期:2017年2月21日至2019年2月11日(六)合同約定質量等級:合格(七)建設單位:濟南市歷城區機關行政事務管理局(八)勘察單位:山東省深基礎工程勘察院(九)設計單位:山東恒信建筑設計有限公司(十)監理單位:山東泰山工程項目管理有限公司(十一)施工單位:濟南四建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三、準備階段監理工作
1、根據現場地質勘探報告了解和掌握工程地質、土層分布和地下水位情況。
2、開挖深度超過5m(含5m)或地下室三層以上(含三層),或深度雖未超過5m(含5m),但地質條件和周圍環境及地下管線極其復雜的工程,建筑施工企業應當組織專家組進行論證審查。審查施工單位編制的基坑支護方案,查驗專家論證意見。在實施過程中,施工單位應嚴格按照完善后的施工方案和專家論證意見進行施工,如施工單位擅自改變專家意見或拒不整改,項目監理組應立即阻止,并簽發監理通知單,情況嚴重的簽發工程暫停令,直至報告安全監督部門。
3、參與和復核施工單位進行的施工放線,定出樁基線,樁位、高程控制點,并督促設置和保護高程和水平控制點。并要定期進行復測和校驗控制樁的位置和水準點標高,以利施工中不出差錯。工程軸線控制樁設置離建筑物的距離一般應大于2S(S:指挖土深度)。水準點標高可引放在已有的建筑物或構筑物上(已穩定無變化),也可在離建筑物稍遠的地方設置水準點,并設有明顯的圍護信號。
4、審查施工單位編制的土方開挖方案。
5、審查施工單位委托監測的單位資質及監測方案。密切注視施工動態,防患于未然。
6、督促施工單位按批準的方案做好開挖前的準備工作。
四、施工階段監理工作(1)地下水控制:①地下水控制的設計和施工應滿足支護結構設計要求,應根據場地及周邊工程地質條件、水文地質條件和環境條件并結合基坑支護和基礎方案綜合分析確定。②抽水設備可根據排水量大小及基坑確定。③降水井宜在基坑外緣采用封閉式布置,井間距應大于15倍井管直徑,在地下水補給方向適當加密,當基坑面積較大時,開挖較深,在基坑內設置降水井。④降水井的深度應根據設計降水深度,含水層的埋點分布和降水井的出水能力確定,設計降水深度在基坑范圍內不宜小于基坑底面以下0.5m。⑤施工現場四周及圍墻四周設置排水溝,每隔50m設置集水井,基坑周邊卸載放坡之后砌筑排水溝。⑥中心開挖,在中心開設排水溝、設置集水井,再有強排水進入臨時道路的排水溝內,沉淀后進入排水管道。⑦逆做區開挖,在每一塊逆做基坑內設置排水盲溝,再用強排水到-7.0m平臺的排水溝內,沉淀后進入排水管道。⑧在底板挖土時,挖土過程的排水溝、集水井的水,深井降水抽出的水集中用抽水泵抽排至地面排水系統。⑨為防止底板隆起,抽水至底標高以下0.5m~1m左右,當底板澆砼完成后,主設計強度,抽水中改成泄水開,繼續抽水,保持底板高以下0.5m~1m左右,直至結構結束,回填土結束后,方能停止。⑩監測必須有全面記錄,以利對比和控制。(2)護坡和挖土①基坑開挖應根據支護結構設計、降排水要求,確定開挖方案的執行。②挖土施工的軸線定位點和水準基點,經復核后應妥善保護,并經常復測。
③基坑采用局部式全部放坡開挖,放坡坡度應滿足其穩定性要求?;娱_挖應根據支護結構設計,降排水要求。確定開挖方案。④基坑邊界周圍地面設排水溝,且應避免漏水、滲水進入坑內,放坡開挖時,應對坡頂、坡面、坡腳采取排水措施?;又苓厙澜研堆b。⑤挖土機必須經檢測中心檢測合格掛牌后方能使用,否則嚴禁使用。挖土機司機必須持證上崗。⑥挖土應嚴格遵守設計方案,滿足設計工況要求。軟土基坑必須分層均衡開挖層高不宜超過1m。挖土至支護構件附近0.5m,應由人工挖土,并設有專人指揮防止碰撞。⑦基坑開挖過程中,應采取措施防止碰撞支護結構,工程樁或擾動基底原狀土,挖土標高0.2m~0.3m時,用人工扦土。⑧發生異常情況,應立即停止挖土,立即查清原因和采取措施,方能挖土。⑨開挖坑底標高后坑底應及時滿足封閉并進行基礎工程施工。⑩基坑開挖后,四周應及時設置圍護欄桿,高1.2m設置兩道防護欄桿,并用密用網封閉?;娱_挖后,應設置登高,坡度為1:3,兩側設1.2m圍護欄桿。(3)基坑監測
①監測單位應事前按方案布置好監測點;②土方開挖前監測單位應測取原始數據;③土方開挖過程中應按方案要求進行定期監測;④施工過程中應密切注視施工動態,防患于未然。
四、安全監理的主要方法與措施
1.安全監理的主要方法(1)編制--分項工程監控細則中應包括安全監理的具體措施。(2)協助--協助建設單位與施工承包單位簽訂工程項目施工安全協議書。(3)審查--審查專業分包和勞務分包單位資質;審查電工、焊工、架子工、起重機械工、塔吊司機及指揮人員、爆破工等特種作業人員資格。(4)督促--督促施工企業雇傭具備安全生產基礎知識的一線操作人員;督促施工承包單位建立、健全施工現場安全生產保證體系;督促施工承包單位檢查各分包企業的安全生產制度;督促施工承包單位做好逐級安全交底工作;督促施工承包單位進行安全自查工作。(5)審核--審核施工承包單位編制的施工組織設計或專項施工方案、安全技術措施、高危作業安全施工及應急搶險方案。(6)監督--監督施工單位按照工程建設強制性標準和專項安全施工方案組織施工,制止違規施工作業。(7)巡視--對施工過程中的高危作業等進行巡視檢查,每天不少于一次。發現嚴重違規施工和存在安全事故隱患的,應當用書面要求施工承包單位整改,并檢查整改結果,簽署復查意見。(8)控制--情況嚴重的,由總監用書面下達工程暫停施工令并報報告建設單位。施工承包單位拒不整改的,應用書面及時向安全監督部門報告。(9)復核--復核施工承包單位、施工機械、安全設施的驗收手續,并簽署意見。未經安全監理人員簽署認可的不得投入使用。施工起重機械和整體提升腳手架、模板等自升式架設施的使用達到國家規定的檢驗檢測期限的,必須經具有專業資質的檢驗檢測機構檢測。經檢測不合格的,不得繼續使用。(10)跟班監督檢查--安全監理人員應對高危作業的關鍵工序實施現場跟班監督檢查。(11)參加--施工現場的安全生產檢查。(12)會議--必要時召開專題會議,針對施工中存在的安全問題找出原因并制訂對策;不定期召開安全分析總結會,發現問題及時處理。
2.安全監理的主要措施(1)事先報審驗證。(2)利用審批權、檢查權、停工權,對施工方案、施工實施過程中的隱患做好事先控制。(3)事中督促實施。(4)發現問題通知整改并復查。(5)各專業監理工程師是安全監理人員的技術支持。(6)積極爭取政府安全監督部門、業主和施工總承包的支持和配合。
五、施工過程中的監控要點(1)施工單位在編制施工組織設計時,應制定預防坍塌事故的安全技術措施。(2)開挖深度大于5m的基坑,其圍護設計及挖土方案必須經專家組評審通過。(3)在深基坑(基槽)的施工組織設計(或方案)中必須有詳細的安全技術措施和應急預案。(4)嚴格按施工方案規定的程序進行圍護施工、降水及開挖土方,確?;影踩?。(5)嚴格按設計承載能力控制在水平支撐梁上的荷載,確保基坑安全。(6)基坑周圍、階梯、坡道兩側及作為人員通道的水平支撐梁的兩側必須設有符合要求的護欄并用綠網封閉。(7)雨季施工深基坑必須注意預防滲漏、變形、積水、流砂和塌方等突發情況,并有處理預案。(8)注意基坑支撐的受力狀況和基坑開挖對周圍道路、管線和建筑物的影響,深基坑應委托專業單位進行各種監測,實行超量預警制,確保基坑安全和周圍道路、管線和建筑物的安全。(9)基坑邊不得堆載重物。(10)基坑支撐必須經設計計算,支撐應具有足夠的強度、剛度和穩定性。不妨礙基坑開挖及構筑物的施工,且支拆方便。拆除支撐應嚴格按設計工況要求進行。(11)基坑應有排水、降水措施,在施工排水過程中不得間斷排水,并應對排水系統加強檢查和維護。嚴禁停止排水。(12)基坑支撐的拆除應在坑內建(構)筑物的防水工程已經驗收才能最后拆除。在分階段拆除時,應確??觾冉?構)筑物的安全和施工人員的安全,同時應確保周圍土體的穩定。拆除支撐時應按基坑(槽)回填順序自下而上逐層拆除,隨拆隨填,防止邊坡塌方或相鄰建(構)筑物產生破壞,必要時應采取加固措施。(13)除須符合上述要求外基坑開挖尚應符合下列要求
1)土方開挖前應檢查定位放線、排水和降低地下水位系統,土方運輸車行走路線及棄土場。
2)施工過程中應檢查平面位置、水平標高、邊坡坡度、壓實度、排水、降低地下水位系統,并隨時觀測周圍的環境變化。
3)土方開挖的順序,方法必須與設計工況相一致,并遵循“開槽支撐,先撐后挖,分層開挖嚴禁超挖”的原則。
4)土方應分層開挖,基坑邊堆置土方不應超過設計荷載,挖方時不應碰撞或損傷支護結構,降水設施以及工程樁。
5)當被監測的支護結構、周圍環境等出現異常情況時應及時處理,待恢復正常后方可繼續施工。
6)基坑挖至設計標高后,應對坑底進行保護,經驗槽合格后,方可進行墊層施工。對特大型基坑,宜分區分塊挖至設計標高,分區分塊及時澆筑墊層。嚴禁一挖到底。
7)樁頭鑿除應由專業施工隊伍承擔,施工人員應有相應資質,在施工過程中應確保安全,廢料應妥善處理。
8)基坑土方工程驗收必須確保支護結構安全和周圍環境安全為前提。應以設計為依據,如無設計指標時,應滿足建筑地基基礎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表要求。
上述監理細則,應加強巡視監測,確?;禹樌┕ぁ?/p>
篇2:土方開挖基坑支護工程安全監理細則
1、土方開挖及基坑支護安全專項施工方案審核
■土方開挖施工方案審核
基坑、須經專家組論證,施工單位應根據專家論證意見,以及已有的工程地質、水文地質、周圍環境資料以及根據支護結構設計、降排水的要求,確定開挖方案;方案內容應符合有關規程及強制性標準(施工安全篇)有關條文的要求。
土方開挖方案中的安全技術措施審核主要有如下方面:
①降排水及避免基坑漏水、滲水措施;
②根據設計確定邊坡放坡坡度及控制(預防)坍塌的安全措施;
③臨邊防護及坑邊荷載要求;
④上下通道的設置;
⑤施工運輸道路的布置;
⑥機械化聯合作業時的安全措施;
⑦土方開挖變形監測措施;
⑧施工人員安全防護措施等。
■基坑支護施工方案審核
基坑支護是基坑施工的重要組成部分。當基坑深度超過5m(含5m)時,須經專家組論證,施工單位應在專家論證意見及專項支護設計的基礎上完善基坑支護施工方案。在向監理提交施工方案時,應將專家論證意見及專項支護設計資料附于其后。方案應符合《建筑基坑支護技術規程》相關條文的要求,并綜合考慮工程地質與水文地質條件、基礎類型、基坑開挖深度、降排水條件、周邊環境對基坑側壁位移的要求、基坑周邊荷載、施工季節、支護結構使用期限等因素,做到因地制宜,因時制宜。
方案中的安全技術措施審核主要有如下方面:
①坑壁支護方法及控制坍塌的安全措施;
②基坑周邊環境及防護措施;
③基坑臨邊防護及坑邊載荷安全要求;
④上下通道設置;
⑤排水措施;
⑥支護變形監測措施。
⑦施工作業人員安全防護措施等。
對基坑支護設計及施工的有關要求:
●基坑支護的設計單位必須具有相應資質,其設計必須有圖紙及設計計算書。
●當基坑支護安排給分包單位施工時,應審查基坑支護分包單位的資質、安全生產許可證以及項目經理、安全員、特種作業人員的安全上崗資格證,必須符合要求。
常用的基坑支護型式有如下幾種:
●排樁式擋土墻:以某種樁型按隊列式布置組成的基坑支護結構。
●地下連續墻:用機械施工方法成槽澆灌鋼筋混凝土形成的地下墻體。
●水泥土墻:由水泥土樁相互搭接形成的格柵狀、壁狀等形式的重力式結構。
●土釘墻:采用土釘加固的基坑側壁土體與護面等組成的支護結構。
●土層錨桿:由設置于鉆孔內的鋼筋或鋼絞線與孔內注漿體組成的受拉桿體。
●其他還有鋼木支撐、鋼板樁圍堰、旋噴墻等支護型式。
2、土方開挖及基坑支護現場安全檢查內容
1)嚴格執行施工組織設計和安全技術措施,不得擅自修改。
2)現場施工區域應有安全標志和圍護設施。危險處,夜間應設紅色標志燈。
3)基坑周邊必須設置防護欄桿,欄桿應由上下兩道橫桿及欄桿柱組成,上桿離地高度為1.0-1.2m,下桿離地高度為0.5-0.6m。橫桿長度大于2m時,必須加設欄桿柱。
4)欄桿柱的固定及其橫桿的連接,其整體構造應使防護欄桿在上桿任何處,能經受任何方向的1000N外力。當欄桿所處位置有發生人群擁擠、車輛沖擊或物件碰撞等可能時,應加大橫桿截面或加密柱距。
5)防護欄桿必須自上而下用安全立網封閉,或在欄桿下邊設置嚴密固定的高度不低于180mm的擋腳板或400mm的擋腳笆。擋腳板與擋腳笆上如有孔眼,不應大于25mm。板與笆下邊距離地面的孔隙不應大于10mm。
6)邊坡坡度應嚴格按設計要求進行放坡。
7)軟土基坑必須分層均?開挖,層高不宜超過1m。
8)作業中應由上而下分層開挖,遵循先放坡,先支護,后開挖的原則。
9)機械挖土作業時,應采取措施防止碰撞支護結構、工程樁或擾動基底原狀土。
10)嚴禁采用挖空底腳的方法進行土方施工。
11)當采用機械挖土時,機械旋轉半徑內不得有人。
12)當采用人工挖土時,人與人之間的操作間距不得小于2m。
13)作業人員必須沿斜橋道上下基坑,嚴禁施工人員采踏邊坡上下坑槽。
14)基坑現場排水措施應落實,防止基坑內積水而使基坑土體惡化影響支護結構穩定。
15)基坑施工期間應設專人巡查其周圍地面變化情況,發現裂縫或塌陷應及時分析處理。
16)對基坑邊坡和固壁支架應隨時檢查,發現邊坡有裂痕、疏松或支撐有折斷、走動,應立即采取措施,消除隱患。
17)挖方不得堆于基坑外側,以免地面荷載超標?;油鈧?.2m以內不準堆放料具。
18)機械運土及鏟土時,應遵守現場交通標志和指令,嚴禁在基坑周邊行走運載車輛。
19)大中型施工機具距坑槽邊距離,應根據設備重量、基坑支護及土質情況計算確定。
20)支撐拆除時應按基坑回填順序自下而上拆除,隨拆隨填,防止邊坡塌方或相鄰建(構)筑物破壞。必要時應采取加固措施。
21)基坑施工要設置有效排水措施,雨天要防止地表水沖刷土壁邊坡,造成土方坍塌。
22)發現坑壁滲、漏水應及時排除,防止因長期滲漏而使土體破壞,造成擋土結構受損。
23)基坑抽水用潛水泵和電源電線應絕緣良好,接線正確,符合三相五線制和"一機一閘一箱一漏"的要求,抽水時坑內作業人員應返回地面,不得有人在坑內邊抽水邊作業。移動潛水泵時必須先切斷電源。
24)夜間作業應配有足夠照明,基坑內應采用36V以下安全電壓。
25)深基坑內應有通風、防塵、防毒和防火措施。
26)立體交叉作業的應有隔離防護措施。
3、土方開挖及支護變形監控檢查內容
土方開挖及基坑支護變形的監測措施是指在基礎施工過程中,應有對擋土結構位移、支撐錨固系統應力、支護系統的變形及位移、邊坡的穩定、基坑周圍建筑的變化等進行嚴密監測的措施,主要包括:監測點的設置和保護,監測的方式、內容及時間,監測的記錄,監測記錄的分析、處理等內容。
1)監測項目在基坑開挖前應測得初始值,且不應少于兩次。
2)位移觀測基準點數量不少于兩點,且應設在影響范圍以外。
3)監測點的布置應滿足監控要求,從基坑邊緣以外1-2倍開挖深度范圍內的需要保護的物體均應作為監控對象。
4)基坑監測項目的監控報警值應根據監測對象的有關規范及支護結構設計要求確定。
5)各項監測的時間間隔可根據施工進程確定。當變形超過有關標準或監測結果變化速率較大時,應加密觀測次數。當有事故征兆時,應連續監測。
6)對監測結果進行分析,嚴格控制其發展變化動態,并將監測結果定期通報有關部門。
7)基坑開挖監測過程中,應根據設計要求提交階段性監測結果報告。工程結束時應提交完整的監測報告,報告內容應包括:
a)工程概況;
b)監測項目和各測點的平面和立面布置圖;
c)采用儀器、設備和監測方法;
d)監測數據處理方法和監測結果過程曲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