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施工安全管理審批制度

施工安全管理審批制度

2024-07-10 閱讀 3852

一、編制依據

根據合同通用條款、專用條款及技術規范的有關規定,編制本監理工作制度。

二、編制目的

通過本制度實現對現場安全控制點的有效管理,防止重大安全事故的發生;同時控制安全事故的影響范圍,并使其得到妥善處理。

三、適用范圍

本制度適用于本合同工程的隱患、危險性較大、專項工程的現場安全控制和安全事件(事故)的處理。

四、方案審批

1、專項施工方案

根據《建設工程安全生產管理條例》的規定,對達到一定規模的,危險性較大的分部、分項工程單獨編制作業方案。下列各項工程必須編制專項施工方案:

(1)深度超5米的深基坑支護、土方開挖和降水工程;

(2)懸挑、外掛、附著式升降腳手架;

(3)高大異型腳手架;

(4)大型結構和設備吊裝、拆除、爆破等高危作業施工;

(5)大模板和跨度超過6米的梁、板的模板施工;

(6)地下暗挖作業;

(7)人工挖孔樁作業;

(8)采用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新設備的施工作業。

2、安全事件:在工程實施過程中,承包人由于違反施工安全技術操作規程或未按批準的專項安全技術方案組織施工或由于其它失誤,出現有可能造成嚴重后果的安全隱患問題,即為安全事件。表現為如不及時加以控制和糾正,將會造成重大人員和財產損失。

3、安全事故:在工程實施過程中由于安全管理不到位或因嚴重違章作業造成工程垮塌或人員傷亡,即為安全事故,表現為已經造成人員和財產損失。

五、工作程序

1、專項施工方案的內容

(1)說明:專項工程概況;編寫依據描述;主要技術措施;安全保證措施。

(2)繪制施工平面布置圖,必要時應附結點詳圖和計算簡圖。

(3)進度計劃。可以用橫道圖表示,并附工、料、機使用計劃。

(4)安全控制

1)組織機構。描述安全組織機構、人員構成及崗位職責;

2)描述主要施工技術措施和施工方案;

3)說明自檢系統的控制程序、控制手段;

4)應急預案。

2、編制

承包人組織專業技術人員進行現場勘察、圖紙審核,確定具體施工方案,必要時可邀請專家進行論證,確保方案的可行性。編制完成后,填寫《專項安全技術方案審批表》,由施工單位內部安全體系逐級審核并經施工單位技術負責人審批。

3、申報

承包人應在專項工程開工前7天向駐地監理提交《專項安全技術方案申報表》,并附《專項安全技術方案審批表》和專項安全技術方案。

4、審批

駐地辦收到承包人的專項安全技術方案3天內進行初審,書面提出審核意見后報總監辦,總監理工程師應在收到駐地組報送的專項安全技術方案7天內予以審批。審批未通過的,承包人應根據監理工程師的意見在7天內予以修改完善,直至監理工程師審核通過。

5、執行和驗證

施工單位必須嚴格按批準的方案組織實施,駐地監理對方案的實施進行現場跟蹤驗證。如果發現承包人擅自改變方案或實施過程中未嚴格執行方案或在方案執行過程中出現不合格情況,監理工程師應立即通知承包人暫停該部位的施工,并執行《安全事件(事故)處理工作程序》。

6、安全事件(事故)的發生

(1)當發生安全事件或發現安全隱患時,要求承包人立即暫停該部位的施工,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事態的擴大和安全事故的發生,并責成承包單位制定糾正和預防措施,經承包單位技術負責人審核報監理批準后執行。

(2)當發生安全事故時,監理工程師應向承包人簽發書面指令,承包人應按指令要求執行。

7、安全事件(事故)報送

安全事件發生后,承包人應迅速通知駐地監理辦,并及時報告承包人的上級主管部門;當發生一般安全事故時,承包人還應在24小時內報告業主和建設主管部門;當發生重大安全事故時,執行重大安全事故報告制度,《填寫安全事件(事故)報告單》,并在2小時內逐級上報。

(1)安全事件(事故)報告內容

1)事件(事故)原因分析,從管理、操作、材料、工藝方法及周邊環境等方面進行分析;

2)事件(事故)對工程使用安全、使用功能及外觀的影響程度;

3)事件(事故)所帶來或造成的損失分析;

4)事件(事故)的性質判斷;所采取的應急措施;對相關責任人的處理意見;今后類似安全問題的防范措施。

(2)安全事件(事故)報告應作為《安全事件(事故)處理審批單》的附件。

8、現場監理辦的應對措施

(1)監理辦在獲取安全事件(事故)信息后,應立即組織有關人員對現場進行檢查,對事件(事故)的影響程度、影響范圍做出初步判斷。

(2)監理辦接到承包人的書面報告后,及時簽署審核意見并報總監理工程師審批;同時檢查承包人所采取的防止事態擴大的措施是否落實到位。

(3)隱患、事故整改

總監理工程師在正式審批前,應根據安全事件(事故)的性質和影響程度,邀請建設單位、設計單位、承包單位、檢測機構、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及其他有關人員進入現場,對事故原因進行會診,對處理方案進行討論。如果方案不能滿足要求,承包人應重新申報,直到滿足要求為止。

監理工程師應監督承包人按批準的處理方案實施處理,承包人處理完成并自檢合格后,專業監理工程師應及時對處理結果進行檢驗,在安全事件(事故)處理審批單上簽署意見后報總監理工程師審批。

附:

1、專項安全技術方案審核流程圖;

2、專項安全技術方案報審表;

3、專項安全技術方案審批表;

4、安全事件(事故)處理流程圖;

5、安全事件(事故)報告單;

6、安全事件(事故)處理審批單。

檔案管理制度

篇2:縣醫院臨床用血安全管理審批制度

縣人民醫院臨床用血安全管理審批制度

一、臨床用血應嚴格執行《醫療機構用血管理辦法》和《臨床輸血技術規范》有關規定,提倡科學、合理用血,杜絕浪費、濫用血液,確保臨床用血的質量和安全。

二、醫院輸血科在輸血管理委員會的領導下,負責臨床用血的規范管理和技術指導,臨床用血的計劃申報,儲存血液,對本單位臨床用血制度執行情況進行檢查,并參與臨床關疾病的診斷、治療與科研。

三、臨床用血前,應當向患者及其家屬告知輸血目的,可能發生的輸血反應和經血液途徑感染疾病的可能,根據輸血技術規范進行相關項目的檢驗,由醫患雙方共同簽署輸治療同意書并存入病歷。

四、無家屬簽字的無自主意識患者的緊急輸血,報醫務科同意、備案,并記入病歷。

五、臨床用血適應癥根據《輸血技術規范》執行,臨床用血指征:Hb<100g/L,且Hcl<30%。

六、平診臨床輸全血一次用血、備血量超過2000毫升時要履行報批手續,由科室主任簽名后報醫務科。

急診、搶救用血經主管醫師以上同意后可隨時申請,但事后應當按照以上要求補辦手續

七、臨床用血應嚴格執行查對制度,輸血時發生不良反應,立即根據輸血技術規范進行處理并填寫《輸血不良反應報告單》。

八、臨床輸血完畢后,應將輸血記錄單(交叉配血報告單)貼在病歷中,并將血袋送回輸血科保存和處理。做好輸血觀察記錄。

九、成分輸血具有療效好、副作用小、節約血液資源以及便于保存和運輸等優點,應積極推廣,成分輸血率應高于90%。

十、結合我縣實際,臨床用血應報醫務科審批。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