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安全隱患報告制度
一、重大安全隱患監理工作應急方案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為了保護企業從業人員在生產經營活動中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保證企業在出現生產安全事故時,項目監理部能夠及時進行應急救援,最大限度地降低生產安全事故給企業眾業人員所造成的損失,特制定本項目監理部重大安全隱患制度。1、成立安全生產監督機構安全生產監督機構及職責:項目監理部安全生產監督機構負責本項目內重大安全事故的應急救援協調指揮工作,職責如下:①發現重大安全隱患后,按照已定方案迅速開展重大安全隱患調查工作。②項目監理部監督施工單位停止發生重大隱患的現場施工并對現場可能發生的其他一些情況進行分析等,以利于救援機構完善現場隱患應急處理措施。③適時發布通報,將重大安全隱患發生的原因、責任及處理意見在項目、公司系統內進行示警。二、重大安全隱患應急救授程序1、重大安全隱患報告程序(圖1)。圖1?重大安全隱患應急報告程序圖三、建立安全值班制度,安全隱患發生后,發現人有責任在第一時間內向本項目監理部總監理工程師報告,按照有關規定要求如實逐級上報。四、嚴格執行有關規程和規定,嚴禁救援過程中的違章指揮和冒險作業,避免救護過程中發生二次傷害事故。五、監督管理施工單位保護事故現場,防止無關人員進入,破壞現場和毀滅證據。六、重大危險源控制范圍根據本工程特點,為應對施工現場可能造成的危害,對以下危險性較大的分部分項工程制定重大危險源控制對象:1、大型腳手架:搭設高度在20m以上的組裝式腳手架;搭設高度小于20m的懸挑腳手架;高度在6.5m以上、均布荷載大于3kN/m2的滿堂紅腳手架;附著式整體提升腳手架。1)大型腳手架控制措施因地基沉降引起的腳手架局部變形。在雙排架橫向截面上架設八字戧或剪刀撐,隔一提立桿架設一組,直至變形區外排。八字撐或剪刀撐下腳必須設在堅實、可靠的地基上。腳手架賴以生根的懸挑鋼梁撓度變形超過規定值,應對懸挑鋼梁后錨固點進行加固,鋼梁上面用鋼支撐加U形托旋緊后頂住屋頂。預埋鋼筋環與鋼梁之間有空隙須用馬楔備緊。吊掛鋼梁外端的鋼絲繩逐根檢查,全部緊固,保證均勻受力。腳手架卸荷、接接體系局部產生破壞。要監督承包單位立即按原方案制定的卸荷、拉接方法將其恢復,并對已經產生變形的部位及桿件進行糾正。如糾正腳手架向外張的變形,先按每個開間設一個5t倒鏈與結構繃緊,松開剛性拉接點,各點同時向內收緊倒鏈,至變形被糾正,做好剛性拉接,并將各卸荷點鋼絲繩收緊,使其受力均勻,最后放開倒鏈。為快速、及時、妥善地處理本項目安全事故,做好應急處置和搶險救援的組織、協調工作,最大限度地減少事故造成的人員傷亡、財產損失和社會危害,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建設工程安全生產管理條件》及相關部門的有關規定,認真審查施工單位制定的土方坍塌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具體內容如下:事故發生后,項目監理部應急指揮小組立即按照應急組織機構人員分工,監督管理施工單位展開搶險自救和事故報告及待援工作。采取控制措施:①立即撤離危險區域內施工人員,防止事故擴大。②封閉危險區域,嚴禁無關人員進入,造成二次傷害和影響救援工作。③協調、組織應急專業人員進行搶救。④向120或999急救中心求助。2、火災事故消防應急救援預案火情發生時,為能有秩序組織撲救,阻止火勢的迅速蔓延,爭取滅火時間,使燃燒速度控制在最低限度,盡快將初起火災撲滅,最大限度地減少和降低火災事故對人員的傷害以及對財產造成的損失。①報警火情發生時,發現人大聲呼救,迅速將此住處傳遞給值班人員,同時采取滅火措施,控制火勢擴大。一是協調動員現場人員救火,二是協調組織火場人員及時疏散。若火勢不能得到有效控制,立即撥打“119”,向市消防報警中心報警。撥通后首先詢問是否火警臺,得到肯定答復后,將單位名稱、地址、電話號碼、報警人姓名、火勢情況、燃燒物質情況詳細簡要地告知對方,待對方明確說明可以掛斷電話后,并監督承包單位派專人到路口迎候消防車,引導消防隊迅速趕到火場。②火災疏散救援A、發生火災后,協調組織救援人員首先將出入口附近或最不利點的人員疏散出去,然后再逐步擴大范圍進行搜索救援,進入室內高聲呼咕,辨聽哪里有呼救聲、喘氣聲和呻吟聲,查看隱藏處有無因受到火勢、濃煙、爆炸和倒塌而被圍困的人員。對神志清醒,但在煙霧中辨別不清方向、找不到出口的被困人員指明通道讓其自行脫險。對因驚嚇、煙熏、火燒而錯迷的人員把他們背、抱、抬搶救出來,對傷員除現場進行急救的同時,撥打999或120急救電話,向急救中心講明傷員傷及的部位和傷害程度,以及單位地址和電話請求救助,或協調施工單位派車將傷員直接送往醫院救治。B、為確保救援人員自身的安全和充分發揮救援人員的作用,進入火場必須搭伴而行,牢記出入標記,以便安全撤離。一旦在火場發現或意識到自己和被救助人員可能被煙火圍困,必須爭分奪秒離開險區。撤離前,用濕毛巾或口罩捂住口鼻,低姿或或匍匐通過煙霧區,按照應急指示燈顯示的方向,選擇安全樓梯逃生。C、火勢較大、煙火封路、無路可逃時,退回室內或未燃燒的房間,關閉門窗。有條件時,將門窗用棉織物遮擋,防止煙霧竄入,不斷向門窗潑水降溫,延緩火勢蔓延。等待救援時,可以跑到窗口呼喊,揮動醒目標志,夜間用手電筒發出信號或敲擊金屬物、打電話的方式通知有關人員前來營救。③滅火撲救A、火災發生后,滅火撲救人員根據火場燃燒物的性質、狀態、燃燒范圍和風力風向等因素,正確選擇滅火器材,充分利用火場的地形、地物、站在有效距離內滅火。B、防止火勢蔓延擴大,達到迅速滅火的目的。滅火消防人員及時疏散與燃燒部位毗連的物資,為開辟防火間距,阻止火勢蔓延創造條件。C、為確保滅火撲救人員的安全,監督施工單位要立即截斷火場電源。沒有穿戴防護用品的義務消防人員不能進入燃燒區滅火。④安全保衛要求A、火災發生后,要求施工單位安全保衛人員按照分工沿大門兩側設置警戒線,維護秩序,協助公安人員疏散圍觀人群,阻止非救援車輛和無關人員進入,留出通疲乏,保障消防車輛和急救車輛的通行。B、監督管理施工單位負責看管從火場中搶運出來的貴重物品,防止混亂中資產資金鐵丟失。
C、滅火后,監督施工單位保護火災現場,防止閑雜人員進入踐踏,妨礙事故的調查。
篇2:煤礦安全隱患排查治理報告制度范本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及時排查、治理煤礦安全生產隱患,預防生產安全事故,保障職工生命安全和煤礦生產安全,根據有關法律法規、規章制度,制定本制度。
第二條本制度適用于本公司的所有煤礦。
第三條煤礦是安全生產隱患排查治理的責任主體。礦長對本礦安全生產隱患的排查和治理負全面責任,各分管副礦長對分管業務范圍內的安全生產隱患排查治理負責。
第四條公司安全監察處等業務處室對煤礦安全生產隱患排查、治理和報告工作負有監督檢查和查處的職責。
第五條煤礦應制定安全生產隱患排查、治理、報告制度,明確隱患排查治理報告責任。
第二章隱患排查
第六條公司每月對各礦安全生產隱患排查1次,對高瓦斯、容易自燃礦井,水文地質條件復雜礦井每月排查2次;煤礦每周對本礦安全生產隱患全面排查1次;各煤礦科、隊、班組負責人和安全管理人員隨時進行隱患排查。
第七條公司每月召開一次礦井隱患排查治理工作會議;煤礦每周召開一次隱患排查辦公會議。
第三章隱患治理
第八條煤礦應建立健全隱患登記建檔和重大隱患掛牌整改制度。
第九條煤礦安全生產隱患實行分級管理。一般隱患由礦長指定隱患整改責任人,責成立即整改或限期整改。重大隱患由礦長組織制定隱患整改方案,按照定時間、定人員、定資金、定措施、定標準的“五定”原則進行停產整改。
第十條對確認存在重大安全生產隱患的煤礦由公司下達停產整頓(停止作業)處理決定書。決定書應包括系列內容:
(一)下達停產整頓(停止作業)指令,明確整改內容和期限;
(二)按照《公司煤礦安全隱患處罰辦法》,對礦井及相關責任人員進行處罰;
(三)視情況通報有關部門。
一般隱患要下達立即整改或限期整改通知書。
第十一條煤礦自接到停產整頓(停止作業)處理決定書之日起,必須立即按照要求實施停產整頓(停止作業)。由煤礦主要負責人組織制定停產期間安全技術措施和隱患整改方案,并上報公司。
停產整頓期間,煤礦要組織職工進行安全教育和培訓。
第十二條所有隱患都要按照“零閉合”管理原則,逐級落實整改責任,確保整改實效。重大隱患整改完畢后由煤礦組織驗收,安全礦長簽字后報公司安全監察處備案。重大隱患整改完成,由煤礦主要負責人組織自檢,自檢合格后由煤礦向公司提出書面恢復生產申請報告。申請報告應包括整改內容、自檢結果,并由煤礦礦長和安全礦長簽署驗收意見。
第十三條公司收到煤礦恢復生產申請,由安全監察處組織驗收合格,向煤礦下達準予生產(作業)指令后,煤礦方可恢復生產(作業)。
第四章隱患報告
第十四條發現煤礦存在重大安全隱患和違法行為時,煤礦調度室必須立即向公司調度室報告,同時對口匯報給平頂山裕隆公司的業務處室。
第十五條每月25日前,煤礦要將本期重大安全生產隱患排查治理情況書面報告公司。書面報告要有煤礦主要負責人簽字。報告包括隱患的原因、現狀、危害程度分析、整改方案、安全措施和整改結果。
第五章罰則
第十六條對遲報、瞞報重大安全生產隱患,不按規定限期整改隱患或不落實整改措施、不執行上級煤炭監管部門和公司停產整頓指令而擅自組織生產的,按照《煤礦安全隱患處罰辦法》進行處罰,并根據情節輕重,給與直接責任人和主要負責人行政處分。
第六章附則
第十七條本制度解釋權歸本公司。
第十八條本制度自下發之日起執行。
篇3:安全隱患排查治理報告制度
為消除煤炭生產過程中的各類事故隱患,改善職工勞動條件和工作環境,防止事故發生,促進安全生產,根據《國務院關于預防煤礦生產安全事故的特別規定》和《煤礦安全規程》有關規定,特制定碩嘉灣露天煤礦的《安全隱患排查制度》。
第一條露天礦組織對本單位生產作業區內的事故隱患進行排查、治理和報告,各段應根據本制度制定各崗位專責人員的檢查制,明確檢查項目、時間、周期及其它相關規定。加強現場監督檢查,及時發現和查處違章指揮、違章作業和違反操作規程的行為。
第二條安全隱患是指在生產現場、技術管理、裝備設施等方面存在的可能導致事故的隱患。
1、露天礦按安全隱患的種類分為:防洪防排水、運輸、爆破、火災、邊坡和其它。
2、按照隱患的嚴重程度由各單位填寫隱患排查登記表(見附表)并按時治理隱患;對嚴重程度較大的隱患,按要求填寫隱患排查登記表,并逐級上報。
第三條露天礦礦長對煤礦生產作業區內的安全隱患排查、治理和報告全面負責;安全副礦長配合礦長工作,現場管理人員及各施工隊負責人都應根據各自的職責范圍,對生產設備、設施、現場環境等方面的安全隱患進行檢查和報告,并按隱患整改方案進行隱患治理。
第四條露天礦安全副礦長是生產區內安全負責第一責任人。
第五條各級人員檢查范圍及重點:
1、各段負責人和專業技術人員應在每日上班后進行現場巡視檢查,主要了解和檢查設備運行或檢修情況、規程制度及安全措施貫徹情況、現場安全防火情況;下班前向交接班班長交代有關注意事項及相關要求。
2、礦領導按職責分工每天要在生產調度室了解設備運行、檢修及主要生產情況,并隨時深入生產現場進行檢查和巡視。
3、礦長每月組織一次各職能科室、安監人員、工程技術人員和職工參加的安全隱患排查,對查出的一般隱患指定隱患整改責任人,責成立即整改或限期整改,對查出的重大隱患組織制定隱患整改方案、安全保障措施,落實整改的內容、資金、期限、整改作業范圍,組織實施和自檢驗收,并在自檢報告上簽字。
4、各職能科室要堅持日常和定期檢查,及時掌握生產現場安全生產情況和生產設備運行情況,對安全隱患研究治理措施并對重大安全隱患進行逐級匯報。
第六條安全隱患的治理。安全隱患的治理要貫徹“分級負責、責任落實”的原則。礦長對隱患的整改負全面責任;分管礦長組織分管范圍內的單位、班組安全隱患的整改,做到項目、資金、時間、責任四落實。
第七條隱患等級劃分:
A級:事故隱患較嚴重,解決難度大,礦解決不了,需報董事會解決的。
B級:事故隱患較嚴重,解決較困難,施工單位解決不了,需由礦解決的。
C級:事故隱患簡單,由施工單位單位自行解決的。
第八條露天礦堅持“不安全絕不生產”的原則,對于存在安全隱患的作業場所,必須制定切實可行的防范措施,無措施的將不得生產。發現重大隱患,要立即停止生產,并逐級報告,隱患消除前不得生產。
第九條因安全隱患整改不落實,導致事故發生,在安全隱患排查責任內確認事故責任者,并按有關規定追究責任。
第十條本制度自下發之日起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