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地測防治水技術規程實施細則技術規定

地測防治水技術規程實施細則技術規定

2024-07-10 閱讀 1166

一、實施細則

(一)測量部分

1、中腰線標定及時、準確、無責任工程事故。

1)巷道開工通知單要提前3天發送地測部門。

2)重要巷道的開門應有標定工作設計圖。

3)巷道開口時須對作為起算數據的上一級導線(點)進行檢測。

2、3000米以上貫通測量應有設計、審批、總結,貫通測量精度符合規程規定或工程要求。

3、堅持巷道開門、貫通、停頭、復工、停采及工程進度等通知單制度

4、貫通通知單應提前(巖巷20-30米,煤巷30-40米)發送施工單位、礦分管領導及技術、安全、通風等單位。

5、煤礦必備的圖紙

(1)井田區域地形圖(1:2000或1:5000)

(2)工業廣場平面圖(1:500或1:1000)

(3)采掘工程平面圖(1:1000或1:2000)

(4)井上下對照圖(1:1000或1:5000)

(5)主要保安煤柱圖(1:1000或1:2000)

(6)井筒斷面圖(1:200或1:500)

(7)井底車場平面圖(1:200或1:500)

(8)礦井水文地質圖(1:2000)

(9)礦井綜合柱狀圖(1:2000)

6、礦圖內容、精度符合要求,圖上符號、線條符合《煤礦地質測量圖例》要求,并且每月填繪一次。

7、各種防水、建筑物保護煤柱設計合理,并有設計,有批文,如有水害威脅而不需留設煤柱的,應標有探水警戒線。

(二)地質部分

(1)礦井必須具備精查或最終地質勘探報告、補充勘探報告、儲量復核地質報告,并且經過驗收,結論明確,能夠指導生產。

(2)地測部門必須按規定時間提供掘進地質說明書。

(3)必須有由設計部門提供的經總工程師批準的“委托書”。

(4)“三書”必須做到文字、原始資料、圖紙數字相符,內容達到要求。

(5)地質預報做到月有月報,年有年報,必要時有臨時預報。

(6)預報內容準確無誤,預報結果應保證煤礦安全生產。

(7)水情水害預報應包括周分析、月預報、季預報、年預報。

(8)預報內容齊全,描述準確、措施有針對性,簽字齊全。

(9)預報結果應保證煤礦安全生產,不出現誤報、漏報現象。

(10)建立水文觀測系統,并按規定時間定期觀測。

(11)防治水工程有方案設計并按規定程序審批。

(12)堅持“有疑必探,先探后掘”的原則,對不清楚地段要進行探放水,并有設計和措施。

(13)每月進行一次防治水隱患排查,并有書面分析記錄。

(14)礦井范圍內鉆孔經過注漿封堵處理,達到防治水要求,對封閉不良鉆孔要建立臺帳,揭露時要制定專門探放水措施。

(15)對井田范圍內小窯進行調查、分析、記錄在案。并和相鄰礦井建立資料交換制度。

(16)水文地質原始資料建立臺帳保管安全可靠,有目錄、有索引。

(17)堅持防治水安全檢查,汛期實行24小時值班制度。

二、技術補充規定

隨著礦井采深的延伸,地質情況逐漸復雜,地質測量、防治水工作任務日益艱巨。為切實加強地測防治水技術管理,明確責任,嚴格落實有關地測防治水安全技術措施,防止重大水災及貫通事故的發生,確保礦井安全生產,現將我礦區在地測防治水方面的管理規定要求如下,望各部門嚴格遵守:

1.技術員每月要對地測科提交工作小結內容包括:本月施工范圍內防治水工作開展情況,排水設備選用情況及排水設備的安置位置,頭面出水情況,區域內揭露構造斷層情況,煤巖層產狀及相對位置、巷道中腰線及激光導向儀使用情況等,每月月底前交到地測科,并會同地測科共同分析總結本月施工區域水文地質概況及次月地測防治水方面工作重點。

2、各類巷道開工前,技術人員要提前一個月向地測科申請編寫各類地質說明書。

3.由于礦井地質及水文地質條件復雜,需掘進技術員協助地質人員搞好重點巖巷、煤巷的地質調查工作,地質技術員應了解巖層變化、地質構造、煤層等情況;當巖巷掘進時,必須配合地質人員對巷道進行編錄,杜絕漏編構造、標志層、煤線等情況,當煤巷與預想誤差較大時,必須重點關注煤層產狀變化,及時反饋信息。

4.掘進技術員要參照地質及水文地質預報,了解施工巷道水文地質情況。巷道施工中遇見出水現象或有出水預兆,要及時通知調度室和地測科,出現突水現象,未進行及時匯報造成突水事故的,造成嚴重后果的,按礦有關規定執行。

5.掘進技術員要掌握所施工的巷道和工作面具備的排水能力,對施工巷道前方的水文地質和對施工區域的排水現狀要清楚,所在巷道按照要求配備排水設備,備用水泵按照要求處于備用狀態,水溝必須按照要求及時施工,出現問題及時整改,不整改或情節嚴重的下發通報處理。

6.掘進班組要積極配合地測科進行探放工作,短探工作定期探煤厚(每30米探一次),與地測科結合,提前做好人員安排等工作,對超前探工作不予配合,造成超前探工作無法進行或物探效果失真的,按礦有關規定執行。

7.探放水組負責探放水任務,跟班副礦長要對本礦所管理的探放水牌板進行監督,對超前探要掌握和控制,除超前距30m外,施工巷道應提前至少40m通知地測科,以便地測科及時安排超前鉆探或物探。

8.掘進班組所施工的巷道,需要有明確的計劃,并有生產科或地測科下發的書面通知,嚴禁未經允許私自施工。施工時要嚴格按照地測科和生產科設計要求。

9.施工時掘進技術員必須在現場做好巷道開口準備工作,提前一天通知地測科準備情況,并積極配合測量人員進行現場開口中腰線標定等工作,測量部門接業務聯系通知單后給線,掘進隊在現場應積極配合測量工作,確保施工工作面達到放線條件,如有問題應現場提出。

10.嚴格執行巷道中腰線日常技術員檢查制度,巷道開口位置及中、腰線標定后,地測科以書面形式向施工單位下發,施工隊嚴格按照通知單有關數據進行施工,不得隨意更改,所有施工單位嚴格按照測量業務通知單數據執行。

11.技術人員要隨時對中、腰線進行檢查,成型巷道中、腰線要及時標記。每班工作前,跟班副礦長、班組長都要對施工中、腰線進行校核并延至迎頭,對上一班中、腰線執行情況進行檢查,對本班中、腰線進行標定。對每班不檢校中、腰線及不按線施工的,按礦有關規定處理。

12.使用激光指向儀的班組應每班對激光光斑進行檢查,無誤后方可使用,相關參考數據必須嚴格按照地測提供施工聯系通知單的有關數據執行。

13.技術員積極主動向地測科匯報進尺以方便及時給線,掘進隊應認真對照設計圖,技術員積極主動上報進尺情況,在巷道需要拐彎及給線時,至少提前一天通知地測科,否則由此產生的后果由區隊負全部責任。

14.技術員對巷道貫通距離要實時掌握,技術員每天匯報一次貫通剩余距離,并按照貫通措施的要求探透,并向地測科匯報。

16.地測科下發的施工聯系通知單是各科室施工的重要依據,各科室要妥善保管、存檔。

盤縣柏果鎮麥地煤礦

2015年3月22日

篇2:煤礦地面防治水規定

一.煤礦企業必須查清礦區及其附近地面水流系統的匯水、滲漏情況,疏水能力和有關水利工程情況,掌握當地歷年降水量和最高洪水位資料,建立疏水、防水和排水系統。

二.井口和工業場地內建筑物的高程必須高于當地歷年最高洪水位;在山區還必須避開可能發生泥石流、滑坡的地段。

井口及工業場地內建筑物的高程低于當地歷年最高洪水位時,必須修筑堤壩、溝渠或采取其他防排水措施。

三.井口附近或塌陷區內外的地表水體可能潰入井下時,必須采取措施,并遵守下列規定:

1.嚴禁開采煤層露頭的防水煤柱。

2.容易積水的地點應修筑溝渠,排泄積水。修筑溝渠時,應避開露頭、裂隙和導水巖層。特別低洼地點不能修筑溝渠排水時,應填平壓實;如果范圍太大無法填平時,可建排洪站排水,防止積水滲入井下。

3.礦井受河流、山洪和滑坡威脅時,必須采取修筑堤壩、泄洪渠和防止滑坡的措施。

4.排到地面的礦井水,必須妥善處理,避免再滲入井下。

5.對漏水的溝渠和河床,應及時堵漏或改道。地面裂縫和塌陷地點必須填塞,填塞工作必須有安全措施,防止人員陷入塌陷坑內。

6.每次降大到暴雨時和降雨后,必須派專人檢查礦區及其附近地面有無裂縫、老窯陷落和巖溶塌陷等現象。發現漏水情況,必須及時處理。

四.嚴禁將矸石、爐灰、垃圾等雜物堆放在山洪、河流可能沖刷到的地段。

五.使用中的鉆孔,必須安裝孔口蓋。報廢的鉆孔必須及時封孔。

篇3:井下防治水管理規定范本

1.?相鄰礦井的分界處,必須留防水煤柱。礦井以斷層分界時,必須在斷層兩側留有防水煤柱。

防水煤柱的尺寸,應根據相鄰礦井的地質構造、水文地質條件、煤層賦存條件、圍巖性質、開采方法以及巖層移動規律等因素,在礦井設計中規定。

嚴禁在各種防隔水煤柱中采掘。

?2.井巷出水點的位置及其水量,有積水的井巷及采空區的積水范圍、標高和積水量,必須繪在采掘工程平面圖上。

在水淹區域應標出探水線的位置。采掘到探水線位置時,必須探水前進。

?3.每次降大到暴雨時和降雨后,應及時觀測井下水文變化情況,并向礦調度室報告。

?4.水淹區積水面以下的煤巖層中的采掘工作,應在排除積水以后進行;如果無法排除積水,必須編制設計,由企業主要負責人審批后,方可進行。

5.在有水或未固結的灌漿區、有淤泥的廢棄井巷、巖石洞穴附近采掘時,必須執行本規程第二百六十條、第二百六十二條的規定。

6.?開采水淹區域下的廢棄防水煤柱時,必須制訂安全措施,報企業技術負責人審批。

?7.井田內有與河流、湖泊、溶洞、含水層等有水力聯系的導水斷層、裂隙(帶)、陷落柱時,必須查出其確切位置,并按規定留設防水煤(巖)柱。

巷道必須穿過上述構造時,必須探水前進。如果前方有水,應超前預注漿封堵加固,必要時預先建筑防水閘門或采取其他防治水措施。

?8.采掘工作面或其他地點發現有掛紅、掛汗、空氣變冷、出現霧氣、水叫、頂板淋水加大、頂板來壓、底板鼓起或產生裂隙出現滲水、水色發渾、有臭味等突水預兆時,必須停止作業,采取措施,立即報告礦調度室,發出警報,撤出所有受水威脅地點的人員。

?9.礦井必須作好采區、工作面水文地質探查工作,選用物探、鉆探、化探和水文地質實驗等手段查明構造發育情況及其導水性,主要含水層厚度、巖性、水質、水壓以及隔水層巖性和厚度等。

?10.煤層頂板有含水層和水體存在時,應當觀測“三帶”發育高度。當導水裂隙帶范圍內的含水層或老空積水影響安全開采時,必須超前探放水并建立疏排水系統。

?11.?承壓含水層與開采煤層之間的隔水層能承受的水頭值大于實際水頭值時,可以“帶水壓開采”,但必須制訂安全措施,報企業主要負責人審批。

?12.?承壓含水層與開采煤層之間的隔水層能承受的水頭值小于實際水頭值時,開采前必須采取下列措施,由企業主要負責人審批:

(一)采取疏水降壓的方法,把承壓含水層的水頭值降到隔水層能承受的安全水頭值以下,并制訂安全措施。

(二)承壓含水層不具備疏水降壓條件時,必須采取建筑防水閘門、注漿加固底板、留設防水煤柱、增加抗災強排能力等防水措施。

?13.水文地質條件復雜的礦井,當開拓到設計水平,只有在建成防、排水系統后,方可開始向有突水危險地區開拓掘進。

?14.煤系底部有強巖溶承壓含水層時,主要運輸巷和主要回風巷必須布置在不受水威脅的層位中,并以石門分區隔離開采。

?15.?水文地質條件復雜或有突水淹井危險的礦井,應當在井底車場周圍設置防水閘門或在正常排水系統基礎上另外安設具有獨立供電系統且排水能力不小于最大涌水量的潛水泵。

在其他有突水危險的采掘區域,應當在其附近設置防水閘門,不具備設置防水閘門條件的,必須制定防突水措施,由煤礦企業主要負責人審批。

防水閘門應符合下列要求:

(一)防水閘門必須采用定型設計。

(二)防水閘門的施工及其質量,必須符合設計要求。閘門和閘門硐室不得漏水。

(三)防水閘門硐室前、后兩端,應分別砌筑不小于5m的混凝土護碹,碹后用混凝土填實,不得空幫、空頂。防水閘門硐室和護碹必須采用高標號水泥進行注漿加固,注漿壓力應符合設計要求。

(四)防水閘門來水一側15~25m處,應加設1道擋物箅子門。防水閘門與箅子門之間,不得停放車輛或堆放雜物。來水時先關箅子門,后關防水閘門。如果采用雙向防水閘門,應在兩側各設1道箅子門。

(五)通過防水閘門的軌道、電機車架空線、帶式輸送機等必須靈活易拆;通過防水閘門墻體的各種管路和安設在閘門外側的閘閥的耐壓能力,都必須與防水閘門所設計壓力相一致;電纜、管道通過防水閘門墻體時,必須用堵頭和閥門封堵嚴密,不得漏水。

(六)防水閘門必須安設觀測水壓的裝置,并有放水管和放水閘閥。

(七)防水閘門竣工后,必須按設計要求進行驗收;對新掘進巷道內建筑的防水閘門,必須進行注水耐壓試驗,水閘門內巷道的長度不得大于15m,試驗的壓力不得低于設計水壓,其穩壓時間應在24h以上,試壓時應有專門安全措施。

(八)防水閘門必須靈活可靠,并保證每年進行2次關閉試驗,其中1次應當在雨季前進行,關閉閘門所用的工具和零配件必須專人保管,專地點存放,不得挪用丟失。

老礦井不具備建筑水閘門的隔離條件,或深部水壓大于5MPa,高壓水閘門尚無定型設計時,可以不建水閘門,但必須制定防突水措施。

?16.井下防水閘墻的設置應當根據礦井水文地質情況決定,防水閘墻的設計經煤礦企業技術負責人批準后方可施工,投入使用前應當由煤礦企業技術負責人組織竣工驗收。

17.井筒穿過含水層段的井壁結構應采用防水混凝土或設置隔水層。

18.井巷揭穿含水層、地質構造帶前,必須編制探放水和注漿堵水設計。

井巷揭露的主要出水點或地段,必須進行水溫、水量、水質等地下水動態和松散含水層涌水含砂量綜合觀測和分析,防止滯后突水。

?19.立井基巖段施工應遵循快速、打干井的原則,并遵守下列規定:

(一)單層涌水量小于10m3/h的含水層段,應強行穿過。

(二)單層涌水量大于10m3/h的含水層段,應預注漿堵水。

(三)單層涌水量大于10m3/h,且含水層層數多,層段又較集中的地段,應進行地面預注漿。

(四)單層涌水量大于10m3/h,但含水層層數少,或層段分散的地段,應進行工作面預注漿或短探、短注、短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