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維護項目安全管理規定

維護項目安全管理規定

2024-07-10 閱讀 5924

1.規定

1.1一般安全須知

1.1.1工作場地

1.1.1.1在下列地點施工,必須設立信號標志。

a.街道拐角或公路轉彎處。

b.在街道上有行人或車輛處。?

c.在跨越馬路架線、放纜需要車輛暫時停止時。

d.架空電(光)纜接頭處。

e.高空作業有落物危險范圍內。

1.1.1.2信號標志應隨工作地點的變動而轉移,工作完畢應立即撤離。

1.1.1.3凡需要阻斷公路或街道交通時,應事先取得當地有關單位批準。

1.1.1.4在施工進行時,應制止一切非工作人員尤其是兒童走進施工地區。

1.1.2車輛行駛

1.1.2.1司機要嚴格遵守職業規范及交通規則。

1.1.2.2精心愛護、保養和使用車輛,全車保持良好的技術狀況。

1.1.2.3駕駛車輛時要精力集中,注意道路的變化和不同車輛、行人的活動,提前做到應急準備,防止交通事故發生。

1.1.2.4嚴禁酒后開車。

1.1.2.5不得駕駛機件失靈的車輛及安全設備不全的車輛。

1.1.2.6乘車人員不得在車內打鬧,不得做有礙正常行車的行為。

1.1.2.7乘車人員不得將身體伸出車窗外,以防受傷。

1.1.3消防設施?

1.1.3.1材料庫等處應設置消防設備。消防設備應置于明顯地方以便于取用,并定期檢查以保證有效。

1.1.3.2所有施工人員對消防器材的性能均需了解,并熟悉其使用方法。

1.1.4野外工作

1.1.4.1有地勢高低不平的地方切勿冒然下跳以防跌撞扎傷;地面被積雪覆蓋時,應用棍棒試探前進。

1.1.4.2進入山區和草原施工時,應注意以下事項:

a.攀登山嶺應注意活動的石塊,更不能站在有裂縫的土石地方。

b.注意防火,禁止吸煙。在護林防火區內,應遵守當地政府的規定。

c.不食野果野草,不喝山中流水。

1.4.3鐵路沿線工作,注意下列要求:

a.不許在鐵軌、橋梁上休息和閑談。

b.攜帶較長工具時,工具要與路軌平行。

2.1其它注意事項

2.1.1到達施工作業現場,首先應詳細觀察周圍環境情況,對可能發生的災害應采取有效預防措施。

2.1.2施工用機具設備必須安全牢固。

2.1.3在離開施工地點時,應清除現場雜物,并清點工具防止遺失。

2.1.4工作前和工作中禁止飲酒。

2.1.5帶有毒、易燃、易爆物品及用其作業時,需根據情況至少二人一同工作或攜帶,并做好隔熱,防火、防暴或防寒措施。

3.1工器具和儀表的使用與檢查

3.1.1一般安全規定

3.1.1.1工程項目中需保管的器材防護工作應由專人負責。

3.1.1.2作業時必須選擇合適工具,正確使用,不得任意代替,各種工具器材按器材的保管要求設有防火、防曬、防潮、防塵、防盜以及防破壞措施,要定期檢查。

3.1.1.3不得使用無柄、壞裂柄或裝柄不牢的銼刀、手鋸、起子、錘子等。

3.1.1.4各種鋒刃的工具,不得插入腰帶上或放在衣服口袋里。

3.1.1.5鋒刃的工具要經常檢查,以免傷人。

3.1.1.6用手錘、榔頭不許戴手套操作。

3.1.1.7各工種使用的防護用品,要合理使用,妥善保管,防止變質和失效。

3.1.1.8使用鋼鋸時應注意:

a.鋸條要裝牢固,松緊適中。

b.用力要均勻,不要左右擺動,以免鋸條折斷傷人。

c.鋸長物件時,要時用支架或由人扶持,以免物件擺動。

3.1.1.9各種扳手應合理使用,符合規定尺寸,口牙和活動部件完整有效,鉗口夾緊,不要用力過猛,或加長扳手的把柄。

3.1.1.10皮卷尺和測量繩里面有金屬絲,使用時應避免觸碰電力線,以免發生觸電事故。

3.1.1.11工具上下傳遞,不可擲下或拋上,重工具或材料必須平放,工具和材料不可混放,避免損壞和傷人。

3.1.1.12線纜斷面應做保護措施,存放時要注意曲率半徑的要求。

3.1.1.13客戶器材保管除執行上述規定外,須做好標識。

3.1.1.14對用電設備的帶電操作,要作好對使用工具的絕緣處理,防止短路。

3.1.2梯和高凳

3.1.2.1上梯前應檢查梯子是否完好,上下梯子不得帶笨重的工具和材料,在梯子上工作時不得用力過猛,不得一腳踩梯,另一腳踩其它物件,或用腳移動梯子。

3.1.2.2上下較高及樹立點容易滑動和有被碰撞可能的梯子,要有專人扶梯。

3.2.1電氣用具

3.2.1.1用電器用具前,必須檢查有無短路、絕緣不良、導線外露、插頭和插座破裂松動、零件螺絲松脫、外體是否帶電等不正常現象,發現不妥之處,應立即停止使用。裸露的帶電體必須設安全防護和明顯警示標志。

3.2.1.2各種電器用具和電源相接之處應設置開關和插銷,不得隨意插掛,必要時外殼接地線。。需加防雷地的設備要加防雷地線,接地電阻要符合設計要求。

3.2.1.3在施工過程中器具、儀表需外接電源時,不得從其他通信設備正在使用的配套電源引電,并且總負載功率不得超過外接電源的額定輸出功率。

3.2.1.4設備加電時應從配電設備總電源引入端至用電設備逐級測量電氣性能,確認符合技術要求后再按以上順序逐級加電。

3.2.1.5電器用具的電線必須放置妥當,特別是在室外使用時,要防止絆住過往行人和被車輛軋壞。

3.2.1.6電烙鐵不得放在地面和木板上,在機架上工作時,電烙鐵應掛在不易碰著的地方,并防止燒壞線纜或設備。在帶電設備上使用電烙鐵時,電烙鐵不應接地。禁止用電烙鐵烘烤易燃物品,未冷卻的電烙鐵不可放入工具箱。

3.2.1.7使用移動式的發電設備、配電設備和電動設備,應指定熟練電工操作,檢修時應盡量停止使用,切斷電源。

3.2.1.8?工過程中不得操作不了解的電器設備,必須操作時須經有關電源廠家技術人員指導進行。

3.2.1.9.對電源設備帶電操作過程中使用的工具要作絕緣處理。

3.2.2儀器儀表

3.2.2.1使用人員必須熟悉儀表的正確使用方法,并按規定進行操作。

3.2.2.2儀表的正負極不得接反。

3.2.2.3使用交流電源的儀表,在市電波動較大時,要經過穩壓器后再供給儀表。

3.2.2.4交直流兩用儀表,在插入電源塞孔和接引電源時,要嚴防交直流電源接錯而燒壞儀表。

3.2.2.5干電池使用完畢應及時從儀表中取出,以防日久電池蝕爛損壞儀表。

3.2.2.6禁止用儀表的低量程量高信號值。

3.3高空作業

3.3.1登高

3.3.1.1凡參加高空作業人員(根據有關規定凡距地平面兩米以上施工即為高空作業)必須經體檢合格,方可進行高空作業。

3.3.1.2高空作業人員隨身攜帶的工具應精心保管,較大的工具(如手錘、扳手等)應放好、放牢。

3.3.1.3塔上作業前施工人員須相互認真檢查安全防護用具,做到不留任何隱患。塔上作業人員須將安全帶系于鐵塔的安全、牢固部位。塔上施工人員作業時必須全神貫注、認真工作,不得嘻鬧,不得做與工作無關的危險動作。

3.3.1.4施工人員上塔過程中,必須從安全通道(安全護欄)上至塔頂(例行維護除外),嚴禁由護欄以外上塔。塔上運送天饋線部件、測試設備時必須保證天饋線部件、測試設備安全,不留任何隱患。

3.3.1.5遇有雨雪大風,大霧等惡劣氣候,應停止塔上作業,并做好吊裝構件、機械等穩固工作。

3.3.1.6塔下施工人員進入工作區必須戴好安全帽。塔下施工人員必須積極配合塔上施工人員。

3.3.1.7作業人員上塔作業必須著工裝、穿工作鞋。

3.3.1.8塔上施工人員施工時,塔下施工人員除工作之外,必須遠離塔基十五米之外,防止被墜落物砸傷。代維工程車停放于遠離塔基十五米之外,防止車輛被墜落物砸壞。

3.4?其它

3.4.1其它要求

3.4.1.1施工人員采用新工藝,使用新設備時,必須做到了解、掌握其安全技術特性,使用前對其安全技術特性進行充分的研究,并采取必要的防護措施。

3.4.1.2特種作業人員(如登高架設作業人員)必須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經專門的安全作業培訓,取得特種作業操作資格證書后,方可上崗作業。

3.4.2從業人員必須履行的義務

3.4.2.1從業人員在作業過程中,應當遵守本單位的安全生產規章制度操作規程,服從管理,正確佩戴和使用勞動防護用品。

3.4.2.2從業人員應當接受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掌握本職工作所需的安全生產技能,增強事故預防和應急處理能力。

3.4.2.3從業人員發現事故隱患或者不安全因素,應當立即向現場安全管理人員或者本單位負責人報告。

篇2:防爆膠輪車車輛維護保養管理規定

1、車輛必須定期按照《車輛維護保養手冊》進行保養和換季保養工作,并做好維修記錄、履歷記錄,確保車輛性能完好,工作正常。

2、一級保養:每行駛2500公里或使用60小時后進行;二級保養:每行駛5000公里或使用200小時后進行;三級保養:每行駛50000公里或使用1000小時后進行。

3、各單位根據實際情況制定本單位相應的防爆膠輪車管理制度、設備四檢制、車輛操作規程、崗位責任制、安全確認制等。

4、各單位車輛檢修和包車司機日常維護應遵守以下規定:

由包車司機進行日常的維護和保養工作,日常的維護和保養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1﹚檢查柴油、冷卻水及廢氣處理箱用水是否充足。

﹙2﹚檢查有無漏水、漏氣、漏油、漏電現象。

﹙3﹚檢查柴油機機油量、變速箱油量是否符合要求。

﹙4﹚檢查車輛是否有缺損件、各部件連接是否可靠。

﹙5﹚檢查轉向機、手制動、腳制動及離合器的工作情況。

﹙6﹚檢查燈光信號、喇叭的工作狀況。

﹙7﹚檢查輪胎氣壓是否正常。

﹙8﹚檢查防爆膠輪車發動機的進排氣系統和電氣防爆系統是否符合防爆要求。

﹙9﹚檢查防爆膠輪車的綜合保護系統是否工作正常。

﹙10﹚檢查各種儀表是否完好。

﹙11﹚消防器材固定牢靠,性能良好。

﹙12﹚排除行駛中出現的故障。

﹙13﹚每班清洗阻火器,每周清洗廢氣處理箱及補水箱。

﹙14﹚有黃油咀的地方每月注油一次和定期更換機油。(注:人車每20天必須更換機油及3濾,材料車每15天,必須更換機油及3濾)。

﹙15﹚每周清理空氣濾清器。

﹙16﹚每班清潔、擦洗車輛,外觀整潔、配套齊全。

(17)車輛外觀整潔無明顯劃痕。

(18)駕駛室擋風玻璃、門窗玻璃齊全無破損,玻璃干凈,不影響駕駛員視線。

5、駕駛員發現車輛行駛中出現的一般故障應及時排除,對于解決不了的故障,應及時匯報,并將車交送檢修工進行維修,車輛修好后由駕駛員試車驗收,確認無誤后方可繼續投入運行。

6、檢修班負責本區隊所有車輛的常規檢查,維修、保養和性能測試工作。

7、必須認真履行好設備四檢制工作,建立車輛維修履歷檔案,做到“一車一檔”,記錄每次車輛保養、維修、檢查、更換配件情況,車輛維修檔案將作為內業資料進行考核。

8、應有專人負責對車輛維修過程的監督和檢驗,并作原始資料記錄,以保證維修質量。

9、交付駕駛員使用的車輛必須是完好的,嚴禁將不完好車輛交于駕駛員使用。

10、各維修人員應定期要求本隊包車司機維護和保養所承包的車輛,并作好記錄。

11、冬季要做好車輛的防凍工作,保證車輛冬季行駛正常。

篇3:燃氣管道運行維護管理規定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了加強公司管網及附屬設施運行維護管理工作,充分發揮設備效率,延長設備的使用壽命,制定本制度。

第二條本規定適用于各燃氣管網及附屬設施運行維護工作。

第二章調壓箱(柜)

第三條運行管理與內容

(一)管理部門應對調壓箱設立臺帳進行管理。

(二)調壓箱外觀無損壞、脫漆,箱門開關靈活,箱內無灰塵、無銹蝕,箱體正面標明警示標識,報警電話等。

(三)保證調壓器進出口閥門開啟靈活,關閉嚴密,無泄漏。

(四)調壓器及儀表運行正常,應無腐蝕和損傷。

(五)新投入運行和保養修理后的調壓器,必須經過調試,達到技術標準后方可投入運行。

(六)停氣后重新啟動調壓器時應檢查進出口壓力及有關參數,并做好記錄。

(七)每天應對調壓箱進行一次巡檢,保證箱內設施運行正常,信號管或根部地縫無燃氣濃度。每月測試一次調壓器出口壓力,發現異常情況應立即處理,并認真填寫巡檢記錄。

(八)每月抽動調壓器切斷拉桿一次,保持拉桿啟動靈活。

(九)調壓器允許最高關閉壓力為正常運行壓力的1.25倍(當運行壓力小于5kPa時)或1.2倍(當運行壓力為5kPa~0.2MPa時),根據實際情況設置調壓器出口壓力和切斷閥切斷壓力。

(十)檢查中、高壓及低壓管線地上部分(箱腿)防腐層,應無破損現象,保證調壓箱周圍無搭建物和雜物堆積。

(十一)調壓器、切斷閥皮膜按規定三年大修一次,并建立臺帳,做好記錄。

(十二)對調壓箱體有損壞、銹蝕、箱門掉、門鎖壞等現象要及時修復,保證箱內設施安全運行。

(十三)檢查發現調壓器有水堵、灰堵、冰堵等現象,應立即處理,保證供氣正常。

第四條故障處理

(一)發現運行故障時,應立即處理并及時報告。

(二)用戶報修的調壓器故障,應及時處理,通知用戶做好停氣準備。

(三)處理調壓器故障時,應由2人以上進行操作。

(四)關閉調壓器時應檢查進、出口閥門是否關閉嚴密。

第三章調壓站

第五條運行管理內容與要求

(一)調壓器允許最高關閉壓力為正常壓力的1.25倍。

(二)中低壓調壓器出口壓力應根據實際運行情況進行設定,專用調壓器出口壓力以滿足客戶要求為準。

(三)有備用調壓器的調壓站,應標識調壓器運行狀態。每月要啟動備用調壓器至少四小時,并試驗關閉壓力,檢查供氣壓力能否符合要求。

(四)調壓站內外的閥門,應標明轉向、啟閉狀態。

(五)調壓站內的管道、閥門、調壓器、過濾器、壓力表、流量計、水封等設施,均應做到不銹、不漏、運轉靈敏有效。

(六)調壓站周圍嚴禁建立建筑物,水平凈距參照《城鎮燃氣設計規范》GB50028。調壓站墻上或附近應設“燃氣危險”、“嚴禁煙火”等明顯標志或警示牌,并應保持消防通道暢通。

(七)調壓站內要按規定配備數量充足的滅火器等消防器具,且要設專人負責維護、檢查、保管。

(八)調壓站運行管理人員在崗期間嚴禁從事與崗位無關的活動。

(九)調壓站值班員每天對站內的設備、設施進行巡回檢查,保證設備和設施的完好,并隨時做好監控工作。

(十)搞好環境衛生。要做到門凈窗亮、擺放整齊,保持設備本色,及時清除與調壓站設施無關的物品。

(十一)定期對站內燃氣泄漏和報警裝置進行檢查,發現異常應及時報告有關部門進行檢修,保證報警及排風設施運行正常。

(十二)定期對各種儀表進行檢測。

第六條故障處理

發現運行故障時,應立即進行處理,并及時上報。

第七條調壓站超壓事故搶修規定

(一)由于調壓設備、安全切斷設施失靈等原因造成出口超壓時,運行人員應立即關閉調壓器進、出口閥門,并在超壓管道上放散降壓,并立即向調度部門報告。

(二)調度人員接到報警后,確定事故級別,立即向主管領導匯報,啟動相應的專項應急預案。

(三)搶修人員接到調度中心指令后,攜帶必要的搶修工具、防護用具、消防器材、檢測儀器等裝備,迅速出動。

(四)搶修人員到達事故現場后,立即關閉超壓影響區內所有進戶閥和切斷閥。

(五)對超壓影響區內所有用戶進行逐戶安全檢查,遇有爆表、漏氣、火災等情況,按相關規定、規程處理,直至排除所有隱患。

(六)對超壓影響區所有管線包括引入管進行嚴密性試驗,居民用戶穩壓不少于15min,商業、工業用戶穩壓不少于30min,無壓力降為合格。

(七)對所有超壓影響區內燃氣設施做全面檢查,排除所有隱患后方可恢復供氣。

第四章閥門井

第八條運行管理與要求

(一)供氣管理單位對閥門、閥井均應設立臺帳進行管理。

(二)建立閥門巡檢、維修記錄。記錄內容包括:時間、地點、巡檢維修保養內容、操作者。

(三)閥門井壁上安裝燃氣閥井標識,閥門井蓋上宜加裝防盜鏈。

(四)維修人員要定期維護保養閥門,保證閥門無腐蝕,確保啟閉靈活。

(五)巡線人員每天巡視的閥井,要注意檢查有無漏氣現象,井蓋、井圈齊全無損,發現井上有堆積物要立即清除。

(六)閥門井內的積水和淤泥要盡快清除,冬季雪后應立即清除井蓋上的積雪。

(七)進入地下閥門井內作業時,首先應設置安全路障,開啟井蓋放散、檢測燃氣濃度,下井操作人員要穿戴勞保防護用品,系好安全帶,并設專人監護,監護人員宜穿熒光警示服。

(八)井下進行維修檢修,應采取防爆措施或使用防爆工具,嚴禁使用能產生火花的鐵器等工具進行敲擊作業。

(九)民俗節日、特殊情況應采取相應特殊措施進行監護和檢查。

第九條維護管理

閥門、閥井每半年進行維護保養,并做好記錄。

第十條故障處理

(一)發現故障時,能夠當時處理的,要立即處理;處理不了的,要及時報告主管領導派人處理。有危險的,要疏散周圍行人及車輛,并設立警戒區,及時向調度部門報告。

(二)處理漏氣故障,地面至少有2人進行監護,由搶修人員進行搶修。

第五章燃氣管道

第十一條燃氣管道運行人員必須經過專業技術培訓,應熟悉運行段、片內的管道走向、位置、管材、管徑等內容。

第十五條燃氣管道的巡檢應包括下列內容:

(一)運行人員應按照巡檢規定對所轄區域燃氣管道進行巡檢,遇有工程施工等情況有可能影響管道及設施安全運行的、未與供氣單位會簽的,應及時向有關單位主動交涉,提出處理意見,并向有關領導匯報,已會簽的要進行24h監護,做好施工配合工作直至施工完成。每天應認真填報巡檢記錄,并注明巡檢時間。

(二)燃氣管道外緣兩側1.5m為燃氣設施安全保護區。(應參照《城鎮燃氣運行、維護和搶修技術規程》CJJ51第三條分為安全保護范圍和安全控制范圍,具體數值可以參考相關《城市燃氣管道設施保護辦法》中對安全保護范圍及安全控制范圍的規定:(1)燃氣管道設施的安全保護范圍:低壓、中壓、次高壓管道的管壁外緣兩側0.7m范圍內的區域;高壓、超高壓管道的管壁外緣兩側6m范圍內的區域。(2)燃氣管道設施的安全控制范圍:低壓、中壓、次高壓管道的管壁外緣兩側0.7m至6m范圍內的區域;高壓、超高壓管道的管壁外緣兩側6m至50m范圍內的區域。)

(三)安全保護區內不應有土壤塌陷、滑坡、下沉、人工取土、堆積垃圾或重物、管道裸露、種植深根植物及搭建建筑物,嚴禁任何單位和個人擅自在安全保護區進行焊接、烘烤、爆破等作業、傾倒、排放腐蝕性物品。

(四)管道沿線不應有燃氣異味、水面冒泡、樹草枯萎和積雪表面有黃斑等異常現象或燃氣泄出聲響等。

(五)一般情況下,每周向燃氣管道周圍單位和住戶調查詢問管道有無異常情況,并進行維護管道安全的宣傳。

(六)在巡檢中發現管道漏氣,一方面應積極采取措施妥善處理,另一方面要立即向有關領導報告,并保護好現場。

第十二條燃氣管道的維護應包括下列內容:

(一)燃氣管道泄漏檢查,嚴禁明火試漏,應采取儀器檢測或地面鉆孔檢查,應沿管道方向或從管道附近的閥井、窨井或地溝等地下建筑物檢測。

(二)對設有電保護裝置的管道,應根據管道運行時間、電化學腐蝕狀況,定期檢查陰極保護系統檢測樁、井是否完好并做好維護工作,保護電位必須滿足保護的最低要求。每季度應至少一次對系統的保護效果進行評價和分析。

(三)運行中管道第一次發現腐蝕漏氣點后,應對該管道選點檢查其防腐和腐蝕情況,針對實測情況制定運行、維護方案。管道使用20年后,應對其進行評估,確定繼續使用年限,每年進行一次檢測,并應加強巡視和泄漏檢查。

(四)經檢測后管道腐蝕嚴重確需更換的,所在單位應以書面形式上報****燃氣有限公司審批后實施。

第十三條應對沿聚乙烯塑料管道敷設的可探示蹤線及信號源進行檢測。

第十四條在燃氣管道設施的安全控制范圍內進行爆破工程時,應對其采取安全保護措施。

第十五條對架空敷設的燃氣管道應有防碰撞保護措施和警示標志;應定期對管道外表面進行防腐蝕情況檢查和維護。

第十六條地下燃氣管道的泄漏檢查應符合下列規定:

(一)高壓、次高壓管道每年不得少于1次;

(二)聚乙烯塑料管或沒有陰極保護的中壓鋼管,每2年不得少于1次;

(三)鑄鐵管道和未設陰極保護的中壓鋼管,每年不得少于2次;

(四)新通氣的管道應在24h之內檢查1次,并應在通氣后的第一周進行1次復查。

第十七條對燃氣管道設置的陰極保護系統應定期檢測,并應做好記錄;檢測周期及檢測內容應符合下列規定:

(一)犧牲陽極陰極保護系統、外加電流陰極保護系統檢測每年不少于2次;

(二)電絕緣裝置檢測每年不少于1次;

(三)陰極保護電源檢測每年不少于6次,且間隔時間不超過3個月;

(四)陰極保護電源輸出電流、電壓檢測每日不少于1次;

(五)強制電流陰極保護系統應對管道沿線土壤電阻率、管道自然腐蝕電位、輔助陽極接地電阻、輔助陽極埋設點的土壤電阻率、絕緣裝置的絕緣性能、管道保護電位、管道保護電流、電源輸出電流、電壓等參數進行測試;

(六)犧牲陽極陰極保護系統應對陽極開路電位、陽極閉路電位、管道保護電壓、管道開路電位、單支陽極輸出電流、組合陽極聯合輸出電流、單支陽極接地電阻、組合陽極接地電阻、埋設點的土壤電阻率等參數進行測試;

(七)陰極保護失效區域應進行重點檢測,出現管道與其他金屬構筑物搭接、絕緣失效、陽極地床故障、管道防腐層漏點、套管絕緣失效等故障時應及時排除。

第十八條在役管道防腐涂層應定期檢測,且應符合下列規定:

(一)正常情況下高壓、次高壓管道每3年進行1次,中壓管道每5年進行1次,低壓管道每8年進行1次;

(二)上述管道運行10年后,檢測周期分別為2年、3年、5年;

(三)已實施陰極保護的管道,當出現運行保護電流大于正常保護電流范圍、運行保護電位超出正常保護電位范圍、保護電位分布出現異常等情況時應檢查管道防腐層;

(四)可采用開挖探境或在檢測孔處通過外觀檢測、粘結性檢測及電火花檢測評價管道防腐層狀況;

(五)管道防腐層發生損傷時,必須進行更換或修補,且應符合相應國家現行有關標準的規定。進行更換或修補的防腐層應與原防腐層有良好的相容性,且不應低于原防腐層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