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破作業安全管理規定范本
第一條為加強項目建設期的爆破作業安全管理,規范爆破作業施工程序,防止事故發生,制定本管理規定。
第二條本規定適用于煉油項目建設期所有相關單位。
第二章爆破作業管理規定
第四條爆破作業必須遵守《爆破安全規程》GB6722-2003。
第五條爆破單位必須具備合法的企業營業執照和安全生產許可證,
第六條爆破作業前必須持有經公安機關審查批準的《爆破作業審批表》。
第七條爆破工程,必須嚴格按照經爆破單位領導人或主管部門批準的單項安全技術方案施工。
第八條爆破作業人員(包括爆破員、爆破器材保管員、安全員和爆破器材押運員)須經專門安全技術培訓考核合格,并取得公安部門發給的有效安全作業證后,持證上崗操作。
第九條每次作業前必須按要求正確填寫《爆破作業許可證》。
第十條施工前由項目技術負責人和安全負責人全面檢查各項施工準備,進行技術、安全交底和安全教育,使安全管理在思想、組織措施上得到落實。
第三章爆破作業管理規定
第十一條作業人員必須戴安全帽、穿工作鞋。
第十二條現場設備、設施、安全裝置、工具、勞保用品須經常檢查,確保安全使用。
第十三條鉆眼工按設計的孔網尺寸進行鉆孔,其深度、角度應符合要求,嚴禁在殘眼上打孔。
第十四條炮孔鉆好之后,要進行驗孔,對不合格的炮孔要補鉆。
第十五條采用藥壺爆破法,若要分次擴壺,用硝銨類炸藥時,每次爆破后,應經過15分鐘才允許重新裝藥。
第十六條爆破員按設計的單孔裝藥量和所用的雷管段數進行裝藥,裝好藥后孔口要用炮泥堵塞密實。
第十七條電爆網路一般采用串聯網路,各接頭要絕緣處理,網路形成后要導通,起爆前要將母線短路。
第十八條按設計要求,炮孔口若要覆蓋則應防止損壞起爆網路,避免電爆網路短路,覆蓋后必須重新導通檢查。
第十九條聯結導火索火雷管,必須在專門房內加工。房內不準有電氣設備,無關人員不得入內。
第二十條切割導火索或導爆索,必須用鋒利小刀,禁止用刀剪斷或用石器、鐵器敲斷。導火索長度不得小于1m,導爆索禁止撞擊、踐踏。切割導火索或導爆索的臺桌上,不得放置雷管。
第二十一條加工起爆藥包,只許在爆破現場于爆破前進行,并按所需數量一次制作,不得流成品備用,制作好的起爆藥包應專人妥善保管。
第二十二條裝藥要用木竹棒輕塞,嚴禁用力抵入和使用金屬棒搗實。禁止使用凍結、半凍結或半熔化的硝化甘油炸藥。
第二十三條放炮必須有專人指揮,事先設立警戒范圍,規定警戒時間、信號標志,并派出警戒人員;起爆前要進行檢查,必須待施工人員、過路行人、船只、車輛全部避人安全地點后方準起爆,警報解除后方可放行;炮工的掩蔽所必須堅固,道路必須暢通。
第二十四條電力爆破應遵守下列要求:
1、電源應有專人嚴格控制,放炮器應有專人看管,閘刀箱要上瑣。不到放炮時間,不準將手或鑰匙插入放炮器或接線盒內。
2、同一電爆網絡應使用同廠、同披、同牌號的雷管,各雷管的電阻誤差應控制在±0.2Ω以內。
3、接線前先將電雷管的腳線短接,待接母線時解開,連接母線應從藥包開開始向電源方向敷設,主線末端未接電源前應先用膠布包好,防止誤觸電源。
4、裝藥時,嚴禁將電爆機地線接在金屬管道上。雷雨天氣不準采用露天電電力爆破,如中途遇雷雨時,應迅速將雷管的腳線、電線主端線兩端聯成短路。所所有人員立即撤離現場。
5、在電爆網絡敷設后,待人員撤到安全地區,然后用專用電表表或電橋檢查網路導通是否良好,測量出來的電阻與計算電阻相差不得超過10%。
第二十五條使用火雷管時,導火索點火只準用專用點火設備,不準用香煙、火柴或其其他明火。
第二十六條電爆和火雷管引爆網路在同一施工地段,先點火炮,后合電閘;點火炮時不得兩人在同一方向先后點炮,每人點炮數目不得超過15個點。起爆后,均不得在最后一炮爆破之后20min前進入工作面。
第二十七條露天深孔爆破安全警戒距離半徑不得小于300m。
第二十八條放炮后最少要兩人巡視放炮地點,檢查處理危巖、支架、瞎炮和殘炮。
第二十九條瞎炮處理應遵守下列要求:
1、電力爆破通電后沒有起爆,應將主線從電源上斷開,接成短路。此時若若要進入現場,如使用即發雷管不得早于短路后5min;如使用延期雷管不得早早于短路后15min。
2、由于接線不良造成的瞎炮,可以重新接線起爆。
3、嚴禁用掏挖或在原炮眼內重新裝炸藥,應在距離原炮眼60cm外的地方方另打炮眼。
4、在瞎炮未處理完畢前,嚴禁在該地點進行其他作業。
第三十條放炮時應設置警戒線,人員和設備撤到安全距離外,發出放炮信號后才能起爆。
第三十一條遇到雷雨,應停止爆破作業,人員迅速撤離危險區。在大霧天、黃昏和夜晚,禁止進行地面爆破。
第三十二條炮響后,應由爆破工程師或爆破班長到爆破點檢查,確認安全后,才能解除警戒。
第三十三條爆破后如發現盲炮,應及時處理,在現場設立警戒或標志,按規程的規定進行排除。
第七章附則
第三十四條本管理規定解釋權屬于HSE部。
第三十五條本管理規定若與國家標準或行業規范有違背時以國家或行業標準規范為準。
篇2:爆破作業環境規定
1爆破前應對爆區周圍的自然條件和環境狀況進行調查,了解危及安全的不利環境因素,采取必要的安全防范措施。
2爆破作業場所有下列情形之一時,不應進行爆破作業:
-巖體有冒頂或邊坡滑落危險的;
-地下爆破作業區的炮煙濃度超過6.8.1.3規定時的;
-爆破會造成巷道涌水、堤壩漏水、河床嚴重阻塞、泉水變遷的;
-爆破可能危及建(構)筑物、公共設施或人員的安全而無有效防護措施的;
-酮室、炮孔溫度異常的;
-作業通道不安全或堵塞的;
-支護規格與支護說明書的規定不符或工作面支護損壞的;
-距工作面20m以內的風流中瓦斯含量達到或超過1%或有瓦斯突出征兆的;
-危險區邊界未設警戒的;
-光線不足、無照明或照明不符合規定的;
-未按本規程的要求作好準備工作的。
3露天、水下爆破裝藥前,應與當地氣象、水文部門聯系,及時掌握氣象、水文資料,遇以下特殊惡劣氣候、水文情況時,應停止爆破作業,所有人員應立即撤到安全地點:
-熱帶風暴或臺風即將來臨時;
-雷電、暴雨雪來臨時;
-大霧天氣,能見度不超過100m時;
-風力超過六級,浪高大于0.8m時,水位暴漲暴落時。
4高溫環境的爆破作業,應按5.3.8和5.6.3的規定執行。
5采用電爆網路時,應對高壓電、射頻電等進行調查,對雜散電進行測試;發現存在危險,應立即采取預防或排除措施。
6在殘孔附近鉆孔時應避免鑿穿殘留炮孔,在任何情況下不應打鉆殘孔。
篇3:煤礦爆破作業主要安全規定
煤礦爆破作業的主要安全規定
(1)各種爆破作業必須使用符合國家標準或行業標準的爆破器材,不準使用擅自制造的炸藥。
(2)進行爆破工作的群采礦山、礦點,必須設爆破工作負責人、爆破員和爆破器材保管員。這些人員應了解所使用的爆破器材的性能、爆破技術和有關的煤礦安全知識。
(3)凡從事爆破工作的人員,都必須經過培訓,考試合格并持有合格證。
(4)中、4,3礦山,進行淺眼爆破時,應有爆破說明書。其內容包括裝藥量、裝藥結構、填塞長度、起爆方法等。
(5)爆破作業地點有以下情況之一時,禁止進行爆破作業:有冒頂或邊坡滑落危險;通路不安全或通路阻塞;進行中深孔、深孔爆破時,爆破參數或施工質量不符合設計要求;工作面有涌水危險或炮眼溫度異常;危險1i2邊界上未設警戒;光線不足或無照明。
(6)進行爆破器材加工和爆破作業人員禁止穿化纖衣服;在大霧天、雷雨時、黃昏、夜晚,禁止進行露天爆破。
(7)裝藥時,必須遵守以下規定:
用木制炮棍;裝起爆藥包時,嚴禁投擲或沖擊;一旦起爆藥包沒裝到位,禁止拔出或硬拉起爆藥包中的導火索、導爆索、導爆管或電雷管腳線,應按處理盲炮的有關規定處理。
(8)進行填塞工作時,必須遵守以下規定:
裝藥后,必須保證填塞質量,禁止采用無填塞爆破;淺孔爆破時,一般填塞長度為孔深的1/3;禁止使用石塊和易燃材料填塞炮孔;堵塞要十分小心,不得破壞起爆線路;禁止搗固直接接觸藥包的填塞材料或用填塞材料沖擊起爆藥包。
(9)炮響完后,經過充分通風,才準進入爆破作業地點。
(10)爆破工作開始前,必須確定危險區的邊界并沒置明顯的標志。地下爆破應在有關通道上設置崗哨。回風巷應設路障,并掛上“爆破危險區,不準入內”的牌子。
(11)爆破前必須同時發出音響和視覺信號,使在危險區的人員能夠聽到、看到。爆破后,經檢查確認安全時,方可發出解除警戒信號。
(12)爆破員進入放炮地點后,應檢查有無冒頂、危石、支護破壞和盲炮現象。如果發現有這些現象,應及時處理。若不能處理時,應設立危險警戒或標志。常用的處理盲炮的方法有重新起爆法、誘炮法、打平行眼裝藥爆破法、用水沖洗法。
煤礦爆破作業的規范關系著礦工的生命,不按規定將會釀成慘重的后果,所以爆破工務必按照爆破作業規定去謹慎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