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竣工驗收管理制度范本

竣工驗收管理制度范本

2024-07-10 閱讀 1319

第一章總則

1.1為加工程項目強驗收管理,規(guī)范竣工驗收程序,保證工程質量,促進建設項目及時投產運營,并考核工程項目建設成果,結合公司實際,特制定本制度。

1.2本制度適用于公司及下屬子公司的新建、改建、擴建、技術改造、安裝、重大的維修等項目。凡符合驗收標準的建設項目,必須及時組織竣工驗收,未經竣工驗收或竣工驗收不合格的不得交付使用。

1.3工程竣工驗收實行三級驗收,即:施工單位自行驗收、竣工驗收、政府部門專項驗收;工程完工后,施工單位須自行驗收,合格后方能提請公司驗收。

1.4各驗收方及驗收人員應遵循“嚴、實、細”的工作要求對工程項目驗收,并對驗收結論負責。

第二章工程驗收組織的職責

2.1項目部是竣工驗收的組織協調部門,負責:

(1)審核竣工驗收申請(《工程竣工驗收申請》見附件),審查完工項目是否具備驗收條件;

(2)聯絡工程相關方,提請相關方抽派具有資質的人員組成竣工驗收組,并對驗收人員的資格審查;

(3)配合協調竣工驗收組編制竣工驗收方案,配合并參與竣工驗收;

(4)根據項目特性,向有關政府部門申請專項驗收,并組織現場人員、竣工驗收組配合好專項驗收,爭取盡快通過驗收;

(5)辦理工程竣工備案,組織使用部門與施工單位進行工程交接。

2.2現場工作組作為工程竣工驗收的配合機構部門,負責竣工驗收條件的核查,配合并參與竣工驗收工作,配合專項驗收及工程備案事宜;同時對于驗收過程中發(fā)現的問題,督促施工單位及時整改。

2.3竣工驗收組是竣工驗收的主導機構,由勘察、設計、監(jiān)理、施工等單位具有相關資質人員和公司使用單位人員及土建、設備、資料、財務、安全、審計人員、中介服務機構等專家構成,負責一下工作:

(1)編制竣工驗收方案,并根據合同、招標文件、工程變更文件及制定驗收標準對工程質量、進度、功能、安全性、技術性、環(huán)保性、外觀等進行驗收,并出具意見,形成竣工驗收報告;

(2)配合政府相關部門進行專項驗收。

2.4項目領導小組審核確定竣工驗收組的構成成員,審批竣工驗收報告及專項驗收申請、工程備案申請等事項。

2.5法務部負責監(jiān)督竣工驗收工作。

第三章工程驗收的程序

3.1施工單位應在工程完工后,應及時編制竣工圖和竣工報告,并組織施工單位內部人員,對工程進行驗收,發(fā)現問題,及時整改;同時組織人員按照竣工清理計劃對工程項目進行清理。

3.2施工單位自行驗收合格后,編制《施工安全評價書》和《工程質量保修書》,在符合竣工驗收條件后提出竣工驗收申請,并附驗收所需的相關資料。

3.3監(jiān)理單位審核竣工驗收申請,經審核符合竣工驗收條件后,由現場人員審核并向項目部匯報。

3.4竣工驗收申請經項目部審核通過后,項目部向工程項目相關方發(fā)出《工作聯系函》(見附件),相關方抽派具有資質的人員組成竣工驗收組,項目部負責上述人員的資格審查,挑選竣工驗收組成員,報項目領導小組確認。

3.5工程竣工驗收組成立后,編制竣工驗收方案,制定驗收標準,在項目部、現場工作組及施工方的配合下對工程質量、進度、使用功能、外觀、安全、環(huán)保等方面進行驗收,對發(fā)現問題的地方,要求施工方按期整改;驗收合格后出具竣工驗收報告,并保留驗收過程中的相關記錄。

3.6竣工驗收合格后,根據需要向環(huán)保、消防、安全、規(guī)劃、國土資源、防雷、質檢等政府管理部門專項驗收申請,并組織現場人員、驗收組及施工方配合專項驗收,發(fā)現問題的,在限期內督促施工方盡快完成整改,早日復驗,取得到相關部門出具的認可文件。

3.7專項驗收結束后,項目部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辦理工程項目備案,提報備案需要的相關資料。

3.8工程竣工驗收備案審查通過后,項目部組織使用部門與施工單位進行工程項目移交,在施工單位的協助下辦理相關權屬證明的。

第四章工程驗收管理

4.1工程完工后施工方應及時組織人員按照《竣工圖編制要求》編制工程竣工圖,并進行竣工清理。

4.2工程項目一律由施工單位先進行自行驗收,沒有自行驗收或驗收不合合格的不得申請竣工驗收,驗收合格后編制《自行驗收報告》,提出竣工驗收申請,填制《工程竣工驗收申請》,附工程質量評定資料,完整的技術檔案,施工管理資料,工程使用的主要材料、構配件、設備的進場試驗報告以及安全、環(huán)境、防雷等方面的評估報資料。

4.3施工單位自行驗收須按照合同規(guī)定,工程設計、施工圖紙、施工質量、技術標準等要求嚴格組織驗收,并對驗收結論負責。

4.4工程項目聘請有監(jiān)理單位的,監(jiān)理單位先行審核竣工驗收申請,審核通過后,將驗收申請交現場審核,現場人員須結合工程實地情況認真審核,并向項目部匯報,項目部根據驗收資料及現場人員的匯報,審核工程項目是否具備竣工驗收的條件。

4.5工程完工后,施工單位對竣工驗收所需的資料進行清理,填制《工程資料移交表》(見附件),將工程資料分類整理成冊交予現場工作組。

4.6工程符合下列條件方可進行竣工驗收:

(1)完成工程設計和合同約定的各項內容;

(2)施工單位在工程完工后對工程質量進行了檢查,確認工程質量符合有關法律、法規(guī)及相關標準,符合設計文件及合同要求,并編制了竣工報告和自行驗收報告;

(3)監(jiān)理單位對工程進行質量評估,具有完整的監(jiān)理資料,并提出工程質量評估報告;

(4)有完整的技術檔案和施工管理資料;

(5)有工程使用的主要物料、構配件和設備的進場試驗報告;

(6)有施工單位簽署的工程質量保證書;

(7)工程實施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已全部整改完畢;

(8)施工單位的安全、環(huán)境保護、消防、防雷等評價報告。

4.7竣工驗收申請經項目審核通過后,項目部組織勘察、設計、監(jiān)理、施工等單位及公司使用單位人員及土建、設備、工藝、資料、財務、安全、審計人員、中介服務機構等專家組成竣工驗收組,驗收組成員須經項目領導小組確認。

4.8驗收組在竣工驗收前應根據工程項目勘察報告、設計圖、工程項目合同及國家相關規(guī)定等編制工程驗收方案,并經項目領導小組審核后,作為竣工驗收的依據。

4.9工程項目竣工驗收須遵照以下主要依據

(1)竣工驗收方案;

(2)經批準的可行性研究報告、立項報告;

(3)工程設計、預算及土地、環(huán)保、規(guī)劃等批準文件;

(4)建設項目的勘察、設計、施工、監(jiān)理的招標投資文件及與其簽訂的合同

(5)工程項目技術資料和施工圖紙;

(6)國家頒發(fā)的環(huán)保、消防及勞動安全衛(wèi)生等規(guī)定;

(7)竣工驗收組制定的驗收標準

(8)公司的有關審批、變更、調整文件;

(9)經審批的竣工決算書。

4.10符合竣工驗收條后,項目部應及時組織驗收組對工程項目進行竣工驗收,竣工驗收前應在竣工驗收方案中,明確驗收標準,明確驗收人員分工與責任,并經項目領導小組批準。

4.11涉及設計文件的變更,已由設計部門簽署認可文件,其中重大變更已經審圖機構審查通過。

4.12竣工驗收應在依據經審批的竣工決算書,在竣工決算的基礎上核實工程相關的數量及使用物料的規(guī)格、質量檢查情況

4.13竣工驗收過程中應嚴格按照驗收依據、驗收標準進行驗收,一般不能改變;確實需要改變驗收依據和驗收標準的,須報項目領導小組審批。

4.14參與竣工驗收的勘察、設計、施工、監(jiān)理及公司等各方不能形成一致意見時,項目部應做好協調溝通工作,與相關方協商提出解決的方法,待意見一致后,繼續(xù)進行驗收;同時項目部應控制竣工驗收時間。

4.15工程竣工驗收合格后,竣工驗收組應編制竣工驗收報告。竣工驗收報告主要包括工程概況,建設單位執(zhí)行基本建設程序情況,對工程勘察、設計、施工、監(jiān)理等方面的評價,工程竣工驗收時間、程序、內容和組織形成,工程竣工驗收意見等內容。

4.16竣工驗收過程中,對驗收中發(fā)現的問題,驗收參與方簽署驗收意見,按照問題的難易及規(guī)模確定整改期限,并由監(jiān)理方和現場工作組監(jiān)督執(zhí)行。

4.17竣工驗收合格后,項目部應及時籌備專項驗收,根據工程項目性質及需要,向環(huán)保、防雷、消防、安全生產、規(guī)劃、國土資源等政府部門提出驗收申請,并做好專項驗收的準備、協調、配合工作,專項驗收申請應經項目領導小組批準后方能提交。

4.18對環(huán)保、消防、防雷、安全生產、規(guī)劃等政府部門提出的問題及意見,施工方應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完成整改,爭取盡早通過專項驗收;對專項驗收發(fā)現的重大問題,應追究責任方的責任。

4.19監(jiān)督小組監(jiān)督竣工驗收的全過程,對驗收過程中出現的不合規(guī)現象及時提出,督促相關人員按照相關規(guī)定執(zhí)行,并在工程驗收單上簽署意見。

第五章竣工驗收內容

5.1竣工驗收以現場實物形態(tài)檢驗為主,須依據驗收計劃及合同約定的質量標準及工期時限進行,驗收須符合相關專業(yè)驗收規(guī)范的規(guī)定。

5.2竣工資料驗收須依據驗收計劃,檢查施工方的驗收依據、驗收結論、驗收程序、驗收內容的客觀性、真實性、準確性、全面性。

5.3驗收人員進行現場檢查驗收,各個環(huán)節(jié)各個單項均須符合要求,不得漏項,并對其驗收內容簽署意見。

5.4驗收須重點檢查以下內容:

(1)工程項目須符合設計與合同約定的質量要求,須有施工單位負責人、監(jiān)理單位負責人及各級驗收人員的確認簽字;

(2)設計、施工、設備及物資采購須按招標文件及合同規(guī)定進行;

(3)合同的簽訂、補充、變更、解除須按規(guī)定審批;

(4)主要材料、建筑構配件、工器具和設備須有驗收記錄及抽樣檢查記錄。涉及安全、功能的有關產品,須有按各專業(yè)工程質量驗收規(guī)范進行的復檢記錄,并經監(jiān)理工程師簽字確認。

(5)對建筑物、構筑物、設備進行的各種試驗檢測須有具備相應資質單位出具的《檢測報告》或記錄;

(6)變更、材料代用須安全可靠、經濟合理,并按規(guī)定程序審批,重大變更須有按規(guī)定程序辦理的審批手續(xù)。

(7)預算執(zhí)行須符合要求,資金使用及審批程序須符合規(guī)定;

(8)項目文件資料須齊全、規(guī)范和準確,并按規(guī)定要求歸檔;

(9)對規(guī)劃、消防、質監(jiān)、環(huán)保等政府有關部門的驗收意見已落實。

5.5項目竣工資料須包括前期、立項、審批、招標、勘察、設計、施工、監(jiān)理和竣工驗收過程中形成的文字、圖表、聲像等形式的全部文件。

5.5.1項目部在項目實施過程中,指導相關人員系統地收集整理各項原始資料。

5.5.2項目竣工驗收前,現場工作組需對工程施工、驗收階段的資料進行收集、整理,并交項目部資料負責人,項目部對竣工資料進行系統整理,分類立卷,統一保管。

5.5.3竣工驗收前,項目相關方應進行竣工資料清理,將項目相關的資料分類整理,填制《竣工資料驗收移交表》(見附件),一并移交現場人員。

5.5.4項目竣工資料驗收須包括以下內容:

(1)準備階段文件,包括:立項文件;建設用地文件;勘察、測繪、設計文件及有關行政主管部門批準文件;招投標及有關合同文件;開工審批文件;

(2)監(jiān)理文件,包括:監(jiān)理記錄及監(jiān)理細則;監(jiān)理工作總結;監(jiān)理單位移交的監(jiān)理資料;

(3)施工資料,包括:施工組織設計、施工方案,施工日志,施工測量記錄,物料使用文件,施工檢測、試驗資料,施工質量檢驗資料,技術交底資料,工程設計資料,工程技術資料;設備安裝工程技術資料;

(4)竣工圖,總平面布置圖,建筑竣工圖,結構竣工圖,竣工測量資料等;

(5)竣工驗收文件包括:《項目總結報告》及項目竣工驗收相關文件;工程各方《工程竣工報告》及有關驗收記錄等;規(guī)劃、消防、環(huán)保、安全等專項驗收認可文件;竣工驗收備案表;交付使用財產總表及明細表等。

5.6竣工驗收過程中,驗收人員應重點驗收工程質量,并作出驗收記錄,填寫《分部工程質量驗收表》、《工程外觀驗收表》、《工程綜合質量驗收表》(見附件),竣工驗收前施工方應收集和編制工程質量資料。

5.7工程竣工驗收合格后,出具驗收結論,填制《工程竣工驗收單》,附竣工驗收報告。

第六章附則

6.1本制度由項目部負責解釋。

6.2本制度由項目部制定、修改,自總裁批準之日起生效實施。

篇2:AF化工項目竣工驗收實施辦法

一、竣工驗收范圍和內容

凡新建、擴建、改建的基本建設和技術改造項目,按批準的設計文件所規(guī)定的內容建成,具備投產和使用條件,符合驗收標準的,必須及時組織竣工驗收,辦理固定資產移交手續(xù)。

二、竣工驗收依據

批準的可行性研究報告,初步設計和施工圖設計,現行施工技術驗收規(guī)范以及上級主管部門批準的變更、調整文件等。

從國外引進新技術、成套設備或單機設備以及中外合資建設項目,還應按照簽定的合同和國外提供的設計文件等資料,進行驗收。

三、竣工驗收標準

(一)生產性裝置和公用、輔助性公用設施,已按設計內容要求建成,能滿足生產使用。

(二)能夠生產出設計文件規(guī)定的產品。經考核,生產能力、工藝指標、產品質量、主要原材料消耗、主要設備、自控水平等經濟技術指標達到設計要求。

(三)按國家環(huán)保要求,嚴格執(zhí)行國家規(guī)定的“三同時”制度。在項目建成投產的同時,“三廢”治理工作按設計規(guī)定的內容同時建成投產。勞動保護、工業(yè)衛(wèi)生、安全消防設施等符合設計要求。

(四)技術文件、檔案資料齊全、完整。

(五)生活福利實施按設計要求基本建成,能夠適應投產初期的需要。

(六)化學礦山建設按設計內容完成采礦試生產和選礦試運轉。

(七)引進裝置的驗收標準按合同規(guī)定執(zhí)行。

四、竣工驗收時間及要求

(一)生產裝置經試車考核,已達到設計能力,要及時向國家上報新增生產能力,并辦理竣工驗收。化工建設項目,從化工投料試車出產品時起一般安排三個月的試生產。在試生產期間選擇適當時機對生產裝置進行生產考核(一般為72小時)。完成生產考核后即辦理竣工驗收,辦理

交付使用資產手續(xù)。

(二)生產裝置經試車考核證明能生產出合格產品,但確實達不到設計能力的,由主管部門組織有關單位進行核定,可按實際考核能力核定新的生產能力,并以此為依據進行工程竣工驗收。

(三)生產裝置經試車考核,能生產出合格產品,也能達到設計生產能力,但由于原料、燃料、銷路及經濟效益等原因投產后不能達產,甚至要發(fā)生虧損的項目,也應分析原因按期組織驗收,新增生產能力仍按設計能力計算。

(四)少數項目建成后,經化工投料試車發(fā)生工藝技術和設備缺陷等問題,使生產裝置試車不正常或不能生產合格產品的,由建設單位組織設計、施工等單位進行鑒定,分析原因,提出責任報告。對存在問題提出整改完善方案,經主管部門批準后實施,盡快達標達產。整改完善時間一

般不得超過兩年。待條件具備后即辦理工程竣工驗收,辦理交付使用資產手續(xù)。

(五)有的建設項目主要生產裝置及配套工程符合竣工驗收標準,只是少數零星土建工程及個別設備沒有到貨安裝,但不影響正常生產,亦應辦理竣工驗收手續(xù)。對剩余工作量按設計內容一次審定工程尾工,留足投資,包干使用,限期完成。

(六)已具備竣工驗收標準的項目,必須抓緊時間進行驗收的各項準備工作,盡快辦理工程竣工驗收和交付使用資產手續(xù),一年內不辦理驗收和交付使用資產手續(xù)的,新的建設項目不得開工建設。

五、竣工驗收組織

(一)按照國家計委(計建設[1990]1215號)文件規(guī)定,基建大中型項目由國家計委或由國家計委委托的行業(yè)主管部門、地方主管部門組織驗收。一般大中型建設項目和限額以上技改項目由項目所在省、區(qū)、市主管部門以及部建設協調司共同組織驗收。

(二)部直屬企業(yè)建設項目由部建設協調司或有關司局組織驗收。

(三)地方企業(yè)小型基建和技改項目按各省、區(qū)、市的規(guī)定辦理。

(四)受國務院和國家計委委托,由主管部門或地方綜合部門組織驗收的化工國家重點工程和大型建設項目其環(huán)保設施由化工部環(huán)境保護辦公室會同地方主管部門組織預驗收。

(五)根據工程規(guī)模大小及復雜程度組織驗收委員會或驗收領導小組。驗收委員會設主任委員1名,副主任委員2-3名,委員若干名;驗收領導小組設組長一名,副組長1-2名,成員若干名。驗收工作應邀請參加單位主要有:當地建委、計委、經委、財政、銀行、環(huán)保、勞動、統

計、消防、衛(wèi)生、檔案及建設單位等。化工部參加的單位主要有:建設協調司、計劃司、財務司及其他有關司局。勘察、設計、施工單位也應參加竣工驗收工作。

六、竣工驗收方法和步驟

根據化工建設項目的特點,竣工驗收可分為單項工程驗收和全部工程驗收兩種情況。

(一)單項工程驗收:一個單項工程,已按設計要求建完,經試車考核已具備使用條件,建設單位要及時組織設計、施工單位對工程質量進行評定,整理有關施工技術資料和竣工圖(竣工圖的編制按原國家建委“編制基本建設工程竣工圖的幾項暫行規(guī)定”(建發(fā)施字[1982]50

號))執(zhí)行,辦理單項工程財務決算和交付使用資產交接手續(xù),而后按單項工程上報新增生產能力。

由幾個施工單位負責施工的單項工程,當其中某一個單位所負責的部分已按設計要求完成,即可向建設單位辦理交工手續(xù)。

(二)全部工程驗收:整個建設項目已符合本規(guī)定的竣工驗收標準,即應進行全部工程驗收。全部工程驗收具體可按三個步驟進行:

1.準備階段

(1)按照原國家建委規(guī)定編制好工程竣工圖;

(2)對財務進行清理,按有關規(guī)定編制竣工決算并報主管部門批準;對基本建設項目的竣工決算需報上級審計部門進行審計,部直屬建設項目的竣工決算需報部財務司和審計局進行審查;

(3)按批準的設計文件清理工程量和剩余尾工,并提出處理意見;

(4)對應該移交的工程辦理移交手續(xù),對固定資產進行清理并編好固定資產清冊;

(5)清理工程“三材”使用量和庫存物資,并提出處理意見;

(6)對設計、施工和主要設備質量進行質量評定或核定。其中國家重點項目的工程質量必須由部化工質量監(jiān)督站或其委托的質量監(jiān)督部門對工程質量進行評定或核定,一般大中型項目由各省化工質量監(jiān)督站進行評定或核定;

(7)對各種竣工資料,包括“三廢”治理、工業(yè)衛(wèi)生、安全消防。勞動保護等資料整理分類,裝訂成冊;

(8)編寫竣工驗收報告;

(9)代國家驗收委員會起草工程竣工驗收鑒定書。

為落實各項準備工作,以建設單位為主,組織施工、設計,生產等單位并邀請當地銀行參加。適時組成項目竣工驗收小組或竣工驗收辦公室,負責竣工驗收的具體準備工作。

2.資料審查階段

準備工作就緒后,將竣工驗收報告及其它資料在送主管部門審查的同時,分送當地有關部門審查。凡屬部組織和參加的驗收項目,竣工驗收報告及鑒定書要報送部建設協調司審閱,并就驗收組織及驗收會議的有關事項進行商議。

3.驗收階段

工程竣工驗收一般采取驗收會議形式進行。驗收會議由驗收委員會或驗收領導小組負責組織。國家重點工程和大型化工項目在正式驗收前可組織預驗收,一般項目可按環(huán)保消防、工業(yè)衛(wèi)生等專業(yè)對口進行預驗收。正式驗收時,驗收委員會或驗收領導小組要聽取工程竣工驗收報告和預驗收工作情況的匯報;審閱工程檔案資料;檢查驗收工程現場;對工程建設、設計、施工和設備質量、經濟效益等工作作出全面評價;對未完工程和遺留問題提出處理意見。組織討論通過工程竣工驗收鑒定書并驗收簽字。不合格工程不予驗收。

七、其它

1.化工建設項目經過工程竣工驗收并取得國家驗收鑒定證后,方可交付生產管理。

2.本辦法由化工部建設協調司負責解釋。

3.本辦法自發(fā)布之日起實行。《化學工業(yè)部基本建設工程竣工驗收暫行辦法》([83]化基字第450號)同時廢止。

附件一:竣工驗收報告的主要內容

(一)竣工驗收報告文字說明部分

1.建設情況

(1)工程項目批準依據、建設規(guī)模、產品方案及新增生產能力

(2)設計情況,包括設計依據、設計單位、設計階段、設計批準部門、重大設計變更等

(3)施工情況,包括施工單位、歷年施工形象進度、施工中大事記錄等

(4)設計概算、竣工決算和交付使用資產的總額及其構成分析

(5)化學礦山建設項目要專門編制施工終了的地質、礦量的變更報告

2.生產準備狀況,包括組織機構、人員培訓、原材料、水、電、汽設備維修和安全技術準備狀況。礦山項目要編制投產前的三級(二級)礦量報告

3.試車考核情況,各階段試車結果及各項經濟指標考核結果。礦山項目要編制采礦試驗,選礦試生產結果和各項技術經濟指標的報告

4.工程質量總評

5.三廢治理工程完成情況和試運轉結果

6.勞動保護、工業(yè)衛(wèi)生方面的情況

7.工程遺留問題及處理意見

8.外事工作和合同執(zhí)行情況

9.投資效果分析

10.經驗教訓

(二)竣工驗收報告的附表

1.竣工工程概況表(附表一)

2.已完工程明細一覽表(附表二)

3.未完工程明細一覽表(附表三)

4.工程竣工驗收清冊及交付使用資產表(附表四)

5.移交設備、工具、器具、家具清冊(附表五)

6.庫存結余設備、材料表(附表六)

7.重大事故一覽表(附表七)

8.重大設計變更一覽表(附表八)

9.單項工程質量評定表(附表九)

10.關鍵設備質量評定表(附表十)

11.“三廢”治理情況表(附表十一)

12.工業(yè)衛(wèi)生、勞動保護情況表(附表十二)

13.化學礦山建設項目地質勘探儲量一覽表(附表十三)

附件二:驗收鑒定書的內容

1.工程名稱

2.建設規(guī)模

3.工程地址

4.移交生產日期

5.工程建設情況總說明

6.驗收委員會鑒定意見

7.驗收委員會名單及驗收簽字

注:竣工驗收報告和驗收鑒定書為十六開本,封面為色燙金字。

附件三:施工單位移交給建設單位的技術資料

1.永久性水準點的座標位置。主要建筑物、構筑物、測繪記錄和沉降觀測及變形觀測記錄;

2.圖紙會審記錄和設計變更通知單;

3.材料、構件和設備質量合格證明;

4.施工記錄和隱蔽工程證書;

5.工程質量檢驗評定和事故處理資料;

6.設備調試和試壓、試運轉記錄;

7.主體結構和主要部位試件材料試驗檢驗記錄;

8.按原國家建委(88〕建發(fā)施字50號文規(guī)定應由施工單位提供的竣工圖和其它有關技術文件;

9.礦山建設項目,要提交井上下測量控制成果資料、井上下對照圖、露天礦坑基建終了圖。礦井(坑)地質素描圖、地質圖件資料及三級礦量計算資料、巷道斷面圖及生產能力測定資料、地下工程與隱蔽工程記錄、采礦試驗與選礦試生產成果。

附件四:化學礦山基本建設形成生產能力的標準

(一)采礦

1.按批準設計規(guī)定建成設計規(guī)模時所需的采礦全部基建工程。并形成設計規(guī)定應保有的與礦山設計能力相適應的各級礦量。各級礦量的保有期限,應按《化學礦山三級(二)礦量管理辦法》(試行)([80]化礦字第1067號)執(zhí)行。

2.按設計規(guī)定建成提升、運輸、通風、排水、供水、供電、壓風、防洪、排廢、破碎、儲運及修理設施等工業(yè)建設。并按設計規(guī)定配齊礦山生產設備。

(二)選礦

按批準設計規(guī)定的產品流程建成全部工程。即建成設計規(guī)定的原礦儲運、破碎篩分、磨礦分級、選礦工藝、脫水干燥、尾礦精礦設施,以及供排水、供電、供熱、壓縮空氣、運輸、選礦藥劑、選礦試驗、化驗分析等輔助配套工程,并按設計規(guī)定配齊選礦生產設備。

(三)按環(huán)保要求,在主體工程建成投產的同時,環(huán)保和綜合利用工程按設計規(guī)定建成。

(四)職工宿舍和公共福利設施按批準設計規(guī)定建設,并能適應投產的需要(新建項目的生活福利設施竣工面積一般不低于設計總面積的三分之二)。

(五)工程經驗收,質量合格,聯運負荷試運轉正常。

(六)生產準備工作能適應試車考核的需要(包括生產和管理人員的配備,工人培訓、工器具購置、原材料、燃料、備品備件等)。

(七)一些投產項目,已按批準設計規(guī)定建成,符合上述新增生產能力條件的基本要求,僅是其中個別非主要生產環(huán)節(jié)的少數非主要設備及某些特殊材料短期不能解決,或部分輔助設備配套不全,經采取必要的措施后,暫不影響正常生產,并經主管部門同意后,可先移交生產,計算新

增生產能力。

篇3:煤層氣地面開采建設安全設施設計審查竣工驗收規(guī)范

1目的范圍

為了規(guī)范煤層氣地面開采建設項目安全設施設計審查和竣工驗收工作,制定本規(guī)范。

本規(guī)范適用于煤層氣地面開采系統中涉及安全設施設計審查和安全設施竣工驗收的內容。

2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條款通過本規(guī)范的引用而成為本規(guī)范的條款。

《煤層氣集輸安全規(guī)程》(AQ1082)

《煤層氣地面開采防火防爆安全規(guī)程》(AQ1081)

《煤層氣開采防塵防毒技術規(guī)范》(AQ4213)

《煤層氣地面開采安全規(guī)程(試行)》(國家安全生產監(jiān)督管理總局令第46號)

3煤層氣地面開采建設項目安全設施設計審查

3.1設計必備條件

3.1.1安全設施設計必須由具有甲級資質的設計單位編制。

3.1.2安全設施設計必須符合有關法律、法規(guī)、規(guī)章和國家標準或者行業(yè)標準、技術規(guī)范的規(guī)定,并盡可能采用先進適用的

—1—

工藝、技術和可靠的設備、設施。

3.2井位布置

3.2.1煤層氣井不得布置在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質災害易發(fā)地帶。

3.2.2氣井井口與周圍建(構)筑物必須滿足一定的防火間距:

(一)氣井井口距架空電力線的距離應不小于1.5倍桿高,距35kV及以上獨立變電所應不小于20米;

(二)距100人以上居住區(qū)、村鎮(zhèn)、公共福利設施應不小于25米;

(三)距國家鐵路應不小于20米,距工業(yè)企業(yè)鐵路應不小于15米,距高速公路應不小于20米,距其它公路應不小于10米;

(四)距儲罐,甲、乙類容器,相鄰廠礦企業(yè)等場所應不小于20米。

3.2.3煤層氣井位布置應考慮煤礦井下巷道布置和生產安全,不應布置在煤礦井下硐室、井底車場等主要設施附近。

3.3煤層氣井

3.3.1井場周圍應設置圍欄,高度不得低于1.7米,排水沉淀池應布置在圍欄范圍內。

3.3.2圍欄上應懸掛明確的安全警示標識。

3.3.3需要設置放空火炬的煤層氣井,應當考慮當地全年主風向,置于全年最小頻率風向的上風側,放空火炬距井口的距離

—2—

應不小于10米。

3.3.4井場內所有可能對人體產生碰傷、擠傷或者其他傷害的危險物體均應當涂以紅色標記,以示警告。

3.3.5排采設備的控制柜應當有防護措施。

3.4管線集輸

3.4.1煤層氣管線線路的選擇應當符合下列要求:

(一)線路順直、平緩,減少與天然和人工障礙物的交叉;

(二)避開重要的軍事設施、易燃易爆倉庫、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等區(qū)域;

(三)避開城鎮(zhèn)規(guī)劃區(qū)、大型站場、飛機場、火車站和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等區(qū)域。當受條件限制,管線需要在上述區(qū)域內通過時,必須征得有關部門同意,留出足夠的安全距離,并采取相應的安全保護措施;

(四)避開不良工程地質地段;需選擇合適的位置和方式穿越。

3.4.2煤層氣管線及管線組件的材質選擇應當符合下列要求:

(一)采用材料的強度、壽命滿足安全要求;

(二)材料生產企業(yè)按照相應標準生產,并提供產品質量證明書;

(三)選用的管線組件符合安全標準并有質量證明書;

(四)穿越環(huán)境及地質條件復雜區(qū)域時,應采用鋼管。

—3—

3.4.3管線沿線設置里程樁、轉角樁、標志樁和警示牌等永久性標志。里程樁沿氣流前進方向從管線起點至終點每500米連續(xù)設置。里程樁可與陰極保護測試樁結合設置。

3.4.4鋼制埋地集輸管線的設計應當符合國家有關防腐絕緣與陰極保護標準的有關規(guī)定。

3.4.5裸露或架空的管道應有良好的防腐絕緣層。帶保溫層的,應有良好的防水措施。

3.4.6所有管線必須經吹掃、試壓合格,滿足安全生產條件后,方可投入運行。

3.4.7干線閥室保持通風良好,并設置防火標志。

3.5閥組

3.5.1閥組宜布置在人員集中場所及明火或散發(fā)火花地點全年最小頻率風向的上風側,與相鄰居民點、工礦企業(yè)和其他公用設施的防火間距應大于30米。

3.5.2閥組應設置不低于1.7米的非燃燒材料圍墻或者圍欄,并設置安全警示標志。

3.5.3閥組應設置放空火炬,放空火炬與閥組的距離應大于10米。

3.6中心處理站

3.6.1選址及布局

3.6.1.1中心處理站應當布置在人員集中場所及明火或者散發(fā)火花地點全年最小頻率風向的上風側,中心處理站主要設施與

—4—

周邊有關設施的安全距離應當符合下列要求:

(一)與居民區(qū)、村鎮(zhèn)、公共設施的防火間距不小于30米;

(二)與相鄰廠礦企業(yè)、35千伏及以上變電所的防火間距不小于30米;

(三)與公路的間距不小于10米;

(四)與鐵路線的間距不小于20米;

(五)與架空通信線、架空電力線的間距不小于1.5倍桿高;

(六)與采石場等爆炸作業(yè)場地的間距不小于300米。

3.6.1.2放空管應當位于中心處理站生產區(qū)最小頻率風向的上風側,且處于中心處理站外地勢較高處,其高度應當比附近建(構)筑物高出2米以上,且總高度不得小于10米。放空管距中心處理站的距離一般不小于10米;當放空量大于12000立方米/小時且等于或者小于40000立方米/小時時,放空管距中心處理站的距離應當不小于40米;放空管應裝置防雷設備。

3.6.2設備

3.6.2.1容器、管道和裝卸設施等須安裝防靜電接地裝置,并滿足接地電阻要求,應定期進行安全測試。輸氣管線少于五根螺栓的法蘭連接處,設有金屬跨接線。當法蘭用五根以上螺栓連接時,法蘭可不用金屬線跨接,但必須構成電氣通路。

3.6.2.2應當定時記錄設備的運轉狀況,定期分析主要設備的運行狀態(tài)。安全閥、玻璃液體溫度計和壓力表應當在有效期內使用,并定期進行校驗。

—5—

3.6.2.3安全閥應當按照相應運行和維護規(guī)程進行操作和維護,并按照規(guī)定定期校驗。

3.6.2.4在中心處理站的進口處應設置防靜電球以及明顯的安全警示牌、進站須知和逃生路線圖,并應當向進入中心處理站的外來人員告知安全注意事項等。

3.6.2.5中心處理站應當設置不低于1.7米的非燃燒材料圍墻或者圍欄,并設置安全警示標志。中心處理站內應放置防火滅火器材。中心處理站內管匯爆炸危險區(qū)域使用防爆電氣設施,電氣線路的敷設采取防爆安全措施。

3.6.2.6中心處理站內大于或者等于35千伏的變配電站應當設置不低于1.5米的圍欄。

3.6.2.7配電室應當有應急照明,配電室門應當外開,保持通風良好,并安裝擋鼠板。電纜溝應當無積水,地溝應當封堵。地溝可燃氣體濃度應當定期檢測,避免溝內竄氣。

3.6.2.8中心處理站內工藝裝置區(qū)、計量工作間等位于爆炸危險區(qū)域內的電氣設備及照明采用防爆電器,其選型、安裝和電氣線路的布置符合《爆炸和火災危險環(huán)境電力裝置設計規(guī)范》(GB50058)的規(guī)定。導體選擇及線路敷設應當符合安全規(guī)定,線路應當無老化、破損和裸露現象,并設防雷接地。

3.6.2.9中心處理站應有通訊設備,且滿足中心處理站間、中心處理站與中控室、生產調度之間通訊暢通。

3.6.2.10中心處理站位于有爆炸危險區(qū)域內相對封閉的區(qū)

—6—

域應安裝通風裝置及瓦斯檢測探頭,站內設置風向標,并懸掛在有關人員可以看到的位置,應派專人24小時值守中心處理站。

3.7壓縮站

3.7.1壓縮站廠房應當符合下列要求:

(一)廠房使用耐火材料,采用不發(fā)火地面;

(二)廠房的門窗向外開啟,建筑面積大于100平方米的廠房至少有兩個疏散門,并保持通道暢通;

(三)采用封閉式廠房時,必須有煤層氣泄露的報警裝置、良好的機械通風設施和足夠的泄壓面積;

(四)壓縮機房應設置防爆應急照明系統;

(五)壓縮機房有醒目的安全警示標志。

3.7.2壓縮機應當符合下列安全要求:

(一)壓縮機組有緊急停車和安全保護聯鎖裝置;

(二)壓縮機控制系統設置壓力、溫度顯示與保護聯動裝置;

(三)壓縮機前設置緩沖罐;

(四)煤層氣壓縮機單排布置;

(五)在高寒地區(qū)或者風沙地區(qū)壓縮機組采用封閉式廠房,其他地區(qū)采用敞開式或者半敞開式廠房;

(六)壓縮機與站內其他建(構)筑物的防火間距應當符合《石油天然氣工程設計防火規(guī)范》(GB50183)的規(guī)定。

3.7.3壓縮煤層氣儲氣設備應當符合下列安全要求:

(一)儲氣瓶符合國家有關安全規(guī)定和標準;

—7—

(二)儲氣井的設計、建造和檢驗符合國家有關高壓氣地下儲氣井標準的規(guī)定;

(三)儲氣瓶組或者儲氣井與站內汽車通道相鄰一側,設置安全防撞攔或者采取其他防撞設施;

(四)儲氣瓶組(儲氣井)進氣總管上設置安全閥及緊急放空管、壓力表;每個儲氣瓶(井)出口設置截止閥;

(五)儲罐區(qū)應當有明顯的安全警示標志。

3.7.4進站管線上應當設置緊急截斷閥,手動緊急截斷閥的位置應當便于發(fā)生事故時及時切斷氣源。儲氣瓶組(儲氣井)與加氣槍之間應當設儲氣瓶組(儲氣井)截斷閥、主截斷閥、緊急截斷閥和加氣截斷閥。

3.7.5壓縮煤層氣加氣機附近應當設置防撞柱(欄)。

3.7.6壓縮站內管匯、閥組、壓縮機等爆炸危險區(qū)域必須使用防爆電氣設施,電氣線路使用阻燃電纜,線路的敷設采取防爆安全措施。

3.7.7壓縮站內應按照《石油天然氣工程設計防火規(guī)范》(GB50183)的規(guī)定配備消防消防設施。

3.8安全管理與培訓

3.8.1煤層氣企業(yè)必須建立安全管理機構,制定相應的安全管理制度。

3.8.2煤層氣企業(yè)必須按照有關規(guī)定制定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組織定期演練,并根據安全生產條件的變化及時修訂。

—8—

3.8.3煤層氣企業(yè)應當安排、組織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員工必須持證上崗。

4煤層氣地面開采建設項目安全設施驗收

4.1竣工驗收必備條件

4.1.1地面煤層氣開采安全設施及條件竣工驗收前,必須完成建設項目的全部安全工程、設施、裝備,具備安全生產條件。

4.1.2特種作業(yè)人員經培訓并取得操作資格證書,工作人員經安全培訓并考試合格,持證上崗。

4.1.3主要安全生產設施、設備、儀器儀表等經有資質的檢測檢驗機構檢測合格。

4.2井位布置

井位的布置應符合批準的安全設施設計的要求。

4.3煤層氣井

4.3.1圍欄的布置應符合批準的安全設施設計要求,沉淀池無法布置在排采井場圍欄內的情況,必須設置獨立圍欄和門鎖。

4.3.2圍欄上必須安裝“嚴禁煙火”、“穿戴勞動防護用品”等安全警示標志和事故報警電話牌,并應懸掛牢固。

4.3.3抽油機驢頭、曲柄末梢、配重末梢等對人體易產生碰傷、擠傷或其它傷害的危險物體必須涂以紅色標記,以示警戒。

4.3.4井場放空火炬的布置應符合批準的安全設施設計要求。

4.3.5輸氣管線應當安裝閥門。

—9—

4.3.6排采設備控制柜的防護措施應符合批準的安全設施設計要求。

4.4管線

4.4.1煤層氣管線線路的選擇應符合批準的安全設施設計要求。

4.4.2煤層氣管線及管線組件的材質選擇應符合批準的安全設施設計要求。

4.4.3管線沿線應設置的里程樁、轉角樁、標志樁和警示牌等永久性標志應符合批準的安全設施設計要求。

4.4.4鋼制埋地集輸管線的防腐絕緣與陰極保護要求應符合批準的安全設施設計要求。

4.4.5裸露或者架空的管線應有良好的防腐絕緣層,帶保溫層的,采取保溫和防水措施。

4.4.6干線閥室保持通風良好,并設置有防火警示標志。

4.5閥組

4.5.1閥組的選址及布局、閥組的布置以及閥組主要設施與周邊有關設施的安全距離必須符合批準的安全設施設計的要求。

4.5.2閥組周圍應設置非燃燒材料圍墻或者圍欄,并懸掛安全警示牌。

4.5.3放空火炬所處位置、設置高度、距閥組的安全距離必須符合批準的安全設施設計的要求。

4.6中心處理站

—10—

4.6.1選址及布局

4.6.1.1中心處理站的選址、布局以及中心處理站主要設施與周邊有關設施的安全距離應當符合批準的安全設施設計的要求。

4.6.1.2放空火炬所處位置、設置高度、距中心處理站的安全距離、防雷裝置必須符合批準的安全設施設計的要求。

4.6.2設備

4.6.2.1容器、管道和裝卸設施等須按照安全設計安裝防靜電、防雷裝置,在連接管線的法蘭連接處,應當設置金屬跨接線(絕緣法蘭除外)。當法蘭用5根以上螺栓連接時,法蘭可以不用金屬線跨接,但必須構成電氣通路。

4.6.2.2中心處理站內調節(jié)閥、減壓閥、高(低)壓泄壓閥等主要閥門設備運轉正常,溫度計、壓力表等主要儀表設備靈敏準確,設備、管匯無滲漏。

4.6.2.3中心處理站應設置防靜電球、安全警示牌、進站須知、逃生路線圖、防火滅火器材以及非燃燒材料圍墻或者圍欄,設立醒目的安全注意事項告知牌。

4.6.2.4中心處理站相對封閉區(qū)域應安裝通風裝置及瓦斯檢測探頭,站內應設置風向標、防雷裝置、通訊裝置。

4.6.2.5中心處理站內設置的防爆電氣設施、防爆安全措施、變電站所設置的圍欄、站內供電、電設備設置及走向、導體選擇、配電室設置等必須嚴格按照批準的安全設施設計的要求。

—11—

4.7壓縮站

4.7.1壓縮站廠房、壓縮機和儲氣設備必須符合批準的安全設施設計要求。

4.7.2壓縮站廠房、儲罐區(qū)、機房和調配區(qū)必須在醒目位置設置“嚴禁煙火”、“當心爆炸”等安全警示標志。

4.7.3壓縮站內必須有值班人員24小時值守,封閉式廠房必須設置煤層氣泄露報警裝置和機械通風設施。

4.7.4應當在壓縮站內設置風向標。

4.7.5壓縮機的吸入口應有可靠的防靜電裝置。

4.7.6煤層氣壓力儲罐(球罐、臥式罐)必須裝有緊急放空、安全泄壓設施及壓力液位顯示儀表。

4.7.7煤層氣儲罐、氣柜必須有良好的防雷、防靜電接地裝置。

4.7.8進站管線上必須設置緊急截斷閥,手動緊急截斷閥的位置應當便于發(fā)生事故時及時切斷氣源。儲氣瓶組(儲氣井)與加氣槍之間應當設儲氣瓶組(儲氣井)截斷閥、主截斷閥、緊急截斷閥和加氣截斷閥。

4.7.9加氣機附近應當設置防撞柱(欄)。

4.7.10壓縮站內電氣設備應當符合下列防爆要求:

(一)整潔,部件齊全緊固,無松動、無損傷、無機械變形,場所清潔、無雜物和易燃物品;

(二)電纜進線裝置密封可靠,空余接線孔封閉符合要求;

—12—

(三)設備保護、聯鎖、檢測、報警、接地等裝置齊全完整;

(四)防爆燈具的防爆結構、保護罩保持完整;

(五)接地端子接觸良好,無松動、無折斷、無腐蝕;

(六)應急照明設施符合防爆要求。

4.7.11壓縮站內消防設施的配備應符合批準的安全設施設計要求。

4.7.12進人壓縮機房人員應正確佩戴勞動防護用品,穿防靜電服方可入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