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礦井綜合防塵管理規范本

礦井綜合防塵管理規范本

2024-07-10 閱讀 5986

一、組織管理制度

(一)生產副礦長、總工程師直接抓防塵工作,通防科設有防塵技術人員,通防科設防塵班,配備足夠的防塵專業人員。采掘區隊設有兼職防塵員。

(二)實行計劃管理,保證礦井防塵供水系統完善可靠。通防科分管防塵技術人員每月要有詳細的作業計劃,主要內容包括:新安(拆除)防塵管路,噴霧設施、隔爆設施安裝、煤層注水、沖刷巷道工作量等。月末要有計劃完成情況工作總結,資料必須齊全、完整,并保存一年以上。

(三)生產、機電、安監、通防部門要有綜合防塵部門責任制。通防科防塵班、采掘區隊的兼職防塵員及有關崗位工種都要有綜合防塵崗位責任制,并有嚴格的考核辦法。

(四)嚴格例會制度,每月一次安全辦公會要研究解決綜合防塵工作中的重點問題,并有記錄備查。

(五)檢查驗收制度。新水平、新采區及工作面投產驗收時,必須同時驗收防塵系統和防塵設施,并有記錄備查,達不到規定要求的不準投產。

(六)通防科專職測塵員要按規定定期進行井下作業場所的粉塵測定工作,并建立健全完善的管理考核制度。測塵結果每旬報通防科和分管副總,每月報公司通防處。

(七)新購置的粉塵監測儀器必須經檢查合格后方可使用,定期對使用中的粉塵監測儀器進行標校,不合格的儀器及時進行維修或報廢。

(八)技術部門、通防科必須備有:

1.防塵系統圖;2.防塵設施牌板;3.測塵臺帳;4.防塵設施;5.防塵管路檢查記錄;6.防塵管路臺帳;7.巷道沖刷記錄;8.隔爆設施臺帳;9.打鉆注水臺帳;10.采掘工作面防塵臺帳等。

上述資料要求數字準確、整齊、清楚,并與現場實際情況相符。

(九)執行“一票否決”制。在綜合防塵方面存在問題多、落實整改不及時、存在嚴重的安全隱患等問題情況的單位,在月度安全質量考核中堅持“一票否決”制,取消考核名次資格。

二、綜合規定

(一)礦井具有完善的防塵供水系統,沒有防塵供水管路的采掘工作面不得生產。主要運輸大巷、皮帶輸送機巷、采區進回風巷、采煤工作面進回風巷、掘進巷道、煤倉放煤口、運輸轉載點等所有產塵地點都必須敷設防塵供水管路,并安設支管、閥門和防塵噴霧設施。

(二)皮帶輸送機巷道的供水管路每隔50米設一個三通閥門,其它巷道的管路每隔100米設一個三通閥門。三通閥門齊全、靈敏,無漏水。無三通閥門一處罰款100元,失效漏水一處50元,造成積水的按影響范圍、性質進行考核。

(三)井下所有運煤轉載點必須有完善的噴霧裝置;主要進風大巷及進風斜井、采區進回風巷、采煤工作面進回風巷和掘進工作面,都必須安裝合格的風流凈化設施。主要進風大巷及進風斜井、采區進回風巷凈化設施由安裝隊安設、分片管理,采煤工作面進回風巷和掘進工作面凈化設施由施工單位安設管理。

(四)井下管路吊掛平直,拐彎處加設彎頭,安全距離符合規定要求,不得影響運輸和行人。吊掛質量達不到要求每處罰款100元,并立即整改。

(五)井下煤倉要保持一定的存煤,不得放空。如設備檢修等原因需煤倉放空時,提前通知通防科和通修隊,并制定相應的技術措施。否則每次罰款200元,因此造成通風系統紊亂的按重大僥幸事故考核。

(六)新水平、新采區及工作面投產驗收時,必須同時驗收防塵系統和防塵設施,并有記錄備查,達不到規定要求的不準投產。

(七)采煤工作面必須進行煤層注水(符合《煤礦安全規程》第154條第一款第(二)項規定或經集團公司批準不注水的除外),必須嚴格按有關注水工藝、參數進行注水。注水過程中必須在現場做好記錄,上井后及時將記錄數據填寫到臺帳上,不得弄虛做假。

(八)錨噴巷道必須執行潮料噴漿,噴漿工藝必須按作業規程執行,嚴禁干噴。噴漿時必須使用水射流除塵風機(距噴漿機不大于10米,并有泄水水溝),并同時使用風流凈化水幕。否則每次罰款200元。

(九)隔爆水袋安設必須按規定嚴格執行,無安設隔爆水袋進行施工,每處罰款300元,對有關管理責任者記違章指揮。主要隔爆水袋應設置在以下地點:礦井兩翼與井筒相連通的主要運輸大巷和回風大巷、相鄰采區之間的集中運輸巷和回風巷、相鄰煤層之間的運輸石門和回風石門等;輔助隔爆水袋應設置在以下地點:采煤工作面進回風巷、采區內的煤層掘進巷道、與煤倉相通的巷道、采用獨立通風并有煤塵爆炸危險的其它巷道。

隔爆水袋管理標準:①吊掛規范,排間距1.2—3米,要保持間距均勻,總長度不小于20米。安裝高度保持一致,距頂板(頂梁)、兩幫間隙不小于0.1米,軌道巷距軌面不小于1.8米,其它巷道滿足行車行人要求。水袋覆蓋巷道斷面不小于70%。②水袋安設距巷道交岔口、拐彎處、變坡處距離不小于50m,首排距工作面必須保持在60--200米范圍內。③水袋數量、水量充足,不漏水。采掘工作面按斷面面積計算用水量不小于200升/m2。水袋保持清潔,水袋內無雜物。④隔爆水袋管理牌板懸掛于水袋首排位置處,牌板內容齊全與現場相符,牌板規范、清潔。⑤每處水袋棚必須使用同一規格水袋,不得混用。⑥隔爆水袋貼號管理,每排一號,貼在靠邊水袋的正反面,且前后成直線,號碼清晰規范。不符合要求一項罰款50~100元。

(十)皮帶機、溜子、煤倉等產塵轉載點必須安設噴霧設施,噴霧安設位置適當,固定牢固,要靈敏可靠,能正常使用,霧化效果好。皮帶機、溜子的轉載落差不得超過0.5米,如果超過0.5米應安裝合適的溜槽或導向板。供水管路和閥門安裝地點必須便于開關。皮帶機、溜子、煤倉等轉載點處及變電所前后20米范圍內的清塵由設備管理單位負責,做到及時清理,杜絕粉塵堆積超限現象。無設施或失效罰款100元;不正常使用一次罰款50元;出現粉塵積聚超限的一處罰款300元,并對單位正職罰款50元,副職罰款40元。

(十一)堅持濕式打眼,嚴禁干打眼,使用側式供水裝置的,要及時進行維修、更換,確保靈敏有效。干打眼一次罰款100元,側式供水裝置失效的罰款50元。

(十二)各類牌板、設備、管線、風筒等吊掛規范、保持清潔。否則不規范、不整潔一處罰款50元。

(十三)巷道要定期進行灑水清塵,不得存在粉塵堆積超限現象。掘進工作面施工范圍內由施工區隊負責;采煤工作面進風巷距面100米、回風巷道的灑水清塵由施工單位工區負責;其它礦井進回風巷的灑水清塵工作由通防科負責。出現粉塵積聚超限的一處罰款300元,并對單位正職罰款50元,副職罰款40元。

(十四)嚴格爆破防塵管理,定炮使用水炮泥,現場水炮泥數目與使用雷管數相符。封孔長度符合規程規定,放炮最小抵抗線煤層中不得小于0.5米,巖層中不得小于0.3米,放炮前后30米灑水降塵。嚴禁一次定炮分次拉炮,嚴禁并聯放炮,嚴禁反向定炮。不使用水炮泥、封孔長度不足、最小抵抗線不足、不執行灑水清塵制度、一次定炮分次拉炮、并聯放炮、反向定炮的,按停止作業嚴肅進行處理。

(十五)通防科防塵班要按規定定期循環對井下作業場所負責范圍地點進行灑水防塵工作。防塵情況每旬報通防科和分管副總,要建立健全完善的管理考核制度,并嚴格按計劃和制度進行考核。

(十六)通防隊瓦斯檢查員對所管范圍的粉塵情況和各種防塵設施的使用、完好情況負有檢查監督責任。出現粉塵積聚超限、防塵設施長期失效或不使用造成粉塵積聚,不檢查、不匯報的,對瓦斯檢查員連帶責任考核。

(十七)通防科、通修隊要建立健全綜合防塵管理技術資料檔案。各種記錄、圖紙、臺帳等技術資料要齊全,記錄要準確。

(十八)采煤機必須安裝內、外噴霧裝置。截煤時必須噴霧降塵,內噴霧壓力不得小于2MPa,外噴霧壓力不得小于1.5MPa;如果內噴霧裝置不能正常噴霧,外噴霧壓力不得小于4MPa,且必須增加2個以上外噴霧頭;如果內噴霧裝置使用水壓小于3MPa或無內噴霧裝置,則必須使用外噴霧裝置和除塵器。采掘工作面使用的風流凈化水幕、放炮噴霧、轉載點噴霧等防塵裝置使用水壓不得小于1.5MPa。防塵裝置壓力不夠、達不到防塵效果要求,不得進行施工作業。

(十九)井下巷道存在厚度超過2毫米連續長度超過5米的為煤塵積聚(用手捏成團,經振動不飛揚不在此限)。發現煤塵積聚,按相應條款進行考核處理。存在溜子或皮帶過風門或擋風墻時,設備管理單位在風門處設有專用灑水管并落實專人負責進行灑水清塵,不得產生煤塵積聚現象,否則一處罰款500元。

(二十)各單位的綜合防塵工作由區(隊)長負責,要認清礦井粉塵的危害性,高度重視綜合防塵工作,并要落實到專人管理。對現場存在問題多、綜合防塵效果差、出現粉塵積聚等,對責任者嚴肅處理,并納入每月安全質量考核中進行考核。對綜合防塵措施保持較好的單位在月度考核中給予適當加分,對在綜合防塵方面有創新項目的單位在月度考核中每項加3分。

(二十一)巷道防塵責任劃分與沖洗周期:按照單位業務職責和“誰產塵、誰清塵,誰就近、誰負責”的原則進行劃分,防清塵包括分管巷道范圍內的管、線、設備等。

1.礦井主要進、回風巷,由通防科防塵班組每七天灑水清塵一次。采區一翼進回風巷由防塵班組每七天灑水清塵一次。采煤工作面進風巷綜采(隊)區每天灑水清塵一次。

2.距采煤工作面(超前支護)50米、掘進工作面100米內的巷道,施工單位必須落實專人做到每班進行灑水清塵。采煤面泵站、皮帶、煤倉、溜子等各轉載點前后20米范圍及變電所前后20米范圍內必須每班由使用管理單位灑水清塵一次。

3.采煤工作面回風巷由采煤單位每天灑水清塵一次,掘進巷道由掘進單位每天灑水清塵一次。

4.井底車場、集中軌道和東翼車場等運轉隊固定崗點的區域,由運轉隊每班進行灑水清塵一次。其他固定崗點地點由其相應管理單位落實每班進行灑水清塵一次。

5.其它礦井進回風巷的灑水清塵工作由防塵班組負責,根據地點、積塵等情況,清塵周期按要求進行落實。

6.違反上述本規定每次(處)罰責任單位200-500元,責任人20-100元。

(二十二)積極開展與促進礦井綜合防塵方面的創新活動,推廣應用自動化防塵設施,完善礦井防塵系統。對在完善礦井綜合防塵、提高綜合防塵技術與裝備方面發揮積極作用的單位和個人,根據發揮作用大小進行獎勵。

篇2:礦井綜合防塵管理規定

為認真貫徹落實黨和國家的安全生產方針、政策,突出“一通三防”工作在安全生產中的重要位置,落實礦井“一通三防”齊抓共管管理責任,切實搞好“一通三防”專項治理工作,提高礦井“一通三防”工作質量,杜絕瓦斯、煤塵重大事故發生,依據上級礦井“一通三防”質量檢查驗收標準及有關規定,針對沛城礦具體情況,特制定沛城礦綜合防塵管理規定,希各單位認真貫徹執行。

一、管理組織:

礦成立綜合防塵專項工作領導小組。

組長:由礦長擔任。

副組長:由總工程師、安全生產副礦長擔任。

組員:由安監站長、生產副礦長、機電副礦長、機電副總工程師以及安全、技術、生產、機電、通風等有關同志擔任。

辦公室設在技術科,通風采煤主任工程師任主任,負責處理日常工作。

二、管理辦法:

㈠、明確責任,強化管理。

1、礦井綜合防塵管理由礦長總負責,礦井綜合防塵技術管理由總工負責,專項工作落實計劃的制定由分管礦長負責,技術科抓好綜合防塵工作的組織、協調,安監站負責監督檢查各項措施,制度落實執行。

2、明確各單位分管綜合防塵的付區長、主抓本單位的綜合防塵工作。

3、各單位正職是本單位工作區域內“一通三防”管理第一責任者,必須全力支持分管綜合防塵付區長的工作。行政正職必須根據單位綜合防塵的需要,提供必需的人力、物力,支持分管付區長落實綜合防塵制度;支部書記必須認真組織全員開展綜合防塵專項教育,努力提高全員對綜合防塵工作的意識,端正態度,自覺搞好綜合防塵。

4、十項安全專業管理分管煤塵專業人員必須對照標準,加強對礦井綜合防塵的專項管理,積極開展活動,消除煤塵隱患。

5、機電科、通風工區負責保證防塵水穩定,防塵三通、閘閥等防塵設施安裝,經驗收后簽字交接,誰使用誰管理。

㈡、明確區域,狠抓落實。

根據生產布局及綜合防塵條件劃分防塵區域:

1、采煤單位:工作面及距工作面30米的進回風道,本單位使用的管、線、設備。

2、掘進單位:距工作面迎頭30米內及本單位使用的管、線、設備;溜子運輸的掘進工作面,包括溜子頭前、后各10米;上、下山掘進、溜煤的包括轉載點前、后各10米。

3、機電科:機電硐室、絞車房、變電所,非采、掘單位管理的電纜、2寸以上(含2寸)管道及臨時變電所設施、設備等。

4、運輸工區:架空線及本單位管理使用的設施、設備,-390井底車場、-390、-600主要運輸大巷防塵水幕的管理和使用,二、三水平主、副下山及上、下山車場。

5、溜子隊:屬溜子隊管理的溜煤上山、煤倉上口及轉載點前、后各20米,溜子轉載水幕及溜子頭前、后各10米,老虎口接車點進、回風流水幕及接車點前后各20米,本單位管理、使用的設施、設備、管線等。

6、通風工區:總回風巷、中央集中上山、-390、-600回風上山,全礦所有隔爆袋,全礦采、掘、機、運單位責任區以外的所有區域的防塵。

㈢、明確目標,保證實效。

無水不作業,消除干燥及煤塵飛揚、杜絕出現煤塵堆積。

三、防塵系統和設施

1、井下防塵用水,可采用地面水源和井下水源。其中東翼二水平采用東五采區灰巖水,西翼一水平采用地面水,二、三水平采用井底車場靜壓水池水,井下水源需經凈化處理。地面走廊用動壓供水防塵。

2、建立完善的防塵灑水管路系統。其中主要大巷要鋪設φ100mm管路,采區上下山要鋪設φ50mm管路,采掘面等其它分支巷道鋪設φ25mm管路。防塵管路必須到達所有的采掘工作面、溜煤眼、轉載點。

3、主要運輸道、主要回風道、上下山的防塵管路每隔50米,要設一個三通閥門;采煤工作面兩道、掘進工作面每隔30米、溜子頭10米范圍內,安裝隔爆水棚的地點都要設三通閥門。

4、主副井底車場、采區上下山口、機電硐室、炸藥庫附近要設三通閥門。

5、掘進工作面、回采工作面兩道的防塵鐵管,必須達到距迎頭或切眼上下出口不大于30m處,管路末端要安裝水針,并有不少于30m的灑水軟管,回采工作面內用軟管跟面推進灑水。

6、各轉載點都必須安裝噴頭,噴頭安裝的高度、位置以能覆蓋轉載點揚起的煤塵、不濕電機為準。采掘面溜子頭噴頭閥門安在溜子開關附近,由溜子司機開關閥門。

7、采煤面兩道、掘進工作面采區回風巷、裝煤點下風側要安裝凈化風流水幕,水幕要處于正常噴霧狀態。采區進風巷、主要進風大巷,可根據日常產塵情況而定,產量大時可設置自動噴霧。

四、防塵制度

1、防塵責任區域的劃分,按照《“一通三防”責任區域劃分規定》執行。

2、煤巷、半煤巷掘進必須執行濕式打眼,放炮必須使用水炮泥;采掘工作面放炮前后必須由生產單位防塵員對采煤面及距切眼30m范圍內的進回風巷、距掘進迎頭30m范圍內的巷壁灑水,保持巷道無積塵。

3、凡屬通風專職防塵人員清塵的巷道,必須認真執行“二、五、十五”沖塵灑水制度。即回采面切眼30m以外的進回風巷、掘進工作面至少每兩天灑水一次;采區石門、上下山運輸機道及巖巷掘進頭30m以外的巷道,至少5天沖冼一次;主要進回風大巷、斜井以及其它通風行人巷道至少15天沖冼一次;個別易產塵地點必須每天灑水一次。

4、凡采高大于1.3m,煤層內在水份含量低于4%的回采工作面都必須執行煤層注水。如因地質構造復雜、殘采等原因不能進行注水的,應報公司總工程師批準。

5、井下以下地點要設立隔爆水棚。

⑴、礦井兩翼與井筒相連通的主要水平運輸大巷和回風大巷。

⑵、相鄰采區之間的集中運輸巷道和回風巷道。

⑶、相鄰煤層之間的運輸石門和回風石門。

⑷、采煤工作面進回風巷道。

⑸、煤層掘進巷道。

⑹、煤倉同與其相連的巷道間。

⑺、采用獨立通風并有煤塵爆炸危險的其它地點同與其相連通的巷道間。

水棚安設按《煤礦安全規程執行說明》執行。

6、礦井每延伸一個新水平,必須進行一次煤塵爆炸性試驗;井上下作業場所粉塵中游離二氧化硅含量每年至少測定一次;每半月必須對全礦井下產塵地點的全塵和呼吸性粉塵測定一次;每月測塵點次不低于應測點次的90%,粉塵點次合格率不低于90%。

7、采掘頭面必須編制“防塵措施設計”,經通風科(區)生產單位負責人、礦總工程師簽閱,與采掘作業規程一并貫徹執行。

五、管理制度:

1、各單位必須確定每小班的專職防塵員,制定綜合防塵措施,上報綜合防塵辦公室并張貼上墻,否則,罰該單位分管付區長50元。

2、堅持“二、五、十五”防塵制度,即:采煤工作面距煤壁30m以外的進、回風道,掘進工作面距迎頭30m以外的巷道,每兩天灑水沖洗一次;采區巷道、上下山每5天灑水沖洗一次;主要進、回風大巷,上、下山用其它通風、行人巷道每15天灑水沖洗一次。認真落實對采掘工作面、采區巷道、上、下山及主要大巷全斷面灑水滅塵、清塵,否則罰責任單位分管付區長50元、區長50元、單位500元。

3、各單位認真做好井下“8、18、28”礦防塵日活動,凡未開展活動的,罰單位500元。

4、嚴格落實采掘濕式打眼或干打外噴,但干打外噴時間不得超過3個小班。否則,罰責任單位600元并加罰生產單位分管付區長每次50元,當班防塵員、當班帶班區長各50元。

5、積極開展煤體注水工作,每個回采工作面都必須注水,否則罰通風工區分管付區長50元、區長50元、單位500元。

6、嚴格落實“開機開水”制度,正常情況下溜子轉載、上、下山轉載、老虎口接車,主要斜巷提升時必須及時打開滅塵水幕,否則,每人次罰30元。

7、采掘生產必須堅持炮前炮后灑水,放炮使用水炮泥,出貨時灑水,否則對當班專職放炮員、防塵員各罰30元,無防塵員罰當班班長50元,并罰當班瓦檢員50元。

8、在作業過程中,凡出現煤塵飛揚,存在浮塵現象的,按區域范圍,對責任單位當班付區長及當班防塵員,班長各罰50元,對崗位作業人員罰款50元;凡出現煤塵堆積的,罰單位第一責任者100元,罰崗位作業人員100元,并對責任單位罰款500元。

9、井下防塵用設施即一寸防塵管路、三通、閥門、隔爆棚、凈化風流水幕、轉載點及溜子頭、溜煤小眼下口噴霧,水炮泥水針等由通風工區安裝;2寸(含2寸)以上管路由機電科安裝,安裝完工后,由技術科組織安全、生產、通風及使用單位驗收合格簽字后交付使用單位管理、正常使用。

10、機電科和通風工區要及時安設防塵管路設施,按標準安裝三通閥門及噴頭等,少安一個三通閥或設施等罰款50元,個數增加,罰款增加。

11、加強管路檢查,保證管路供水正常,因管路漏水、阻塞不暢等原因,未及時處理影響防塵的,罰責任單位300元。

12、加強責任區內防塵設施管理和保護,嚴禁任何人故意破壞綜合防塵設施,本單位責任區內防塵設施損壞后,必須及時通知通風工區修復,更換材料費由使用單位支付,屬保管不好、被偷盜的及人為損壞的,按設施2倍價格兌現處罰,經查實到人的,除加倍賠償外,另加罰100----300元。

六、績效考核:

1、活動辦公室定期或不定期組織人員進行綜合防塵專項檢查、評分,按月度積分評出前2名和最差1名,對單位分管付區長分別給予100元的獎罰。

2、每月評出優秀專職防塵員2名,最差專職防塵員1名,分別給予50元的獎罰。

3、各單位綜合防塵績效納入《礦井“一通三防”管理上水平競賽活動》考核,每季度評比一次,評出優勝單位2名;第一名獎500元,第2名獎300元,評出最差一名罰500元。

4、季度公司檢查驗收,綜合防塵達甲級,個人全面完成管理職責,領導小組成員及各單位分管付區長各獎100元。

5、凡公司驗收檢查出問題每一條罰責任單位100元,隱患每一條罰責任單位500元。(

篇3:防塵管理規定范本

一、掘進車間在機、風巷施工時,所有水管都必須進行吊掛。機道要求吊掛高度為1.5米,風巷吊掛高度為0.5~1.0米,平直巷道的彎水管必須校直,轉彎處要盡量貼幫。錨噴巷道的風水管吊掛高度為1.0米。二、掘進機風巷時水管每100米和機道皮帶機尾處設一個三通;掘進錨噴巷道時,在石門前后10米內設一個三通,機電車間安設主水管時必須在每個石門及石門之間的中部安設一個三通,以利于安設防塵設施。三、掘進車間所屬各掘進磧頭必須在磧頭后10~20米內安設放炮噴霧裝置。每次放炮前由放炮員負責將噴霧打開,放炮完畢后關閉。四、機風巷掘進完成后,機道水管不得撤除,風巷水管在風巷內留夠,其余由掘進車間回收。五、在采面安裝時,通風科負責在機道煤倉和溜子處分別安設防塵水過濾器。負責在風巷內安設三組防塵水幕,并在機道內皮帶轉煤倉、溜子轉皮帶等轉載點安設防塵水幕。機道轉載點水幕和防塵水過濾器的維護和清洗由采煤車間負責。各轉載點的防塵設施必須保持完好,并與轉載設備同步搬遷或拆除,不得提前拆除。六、通風科負責將主水管接到大巷各岔口處,負責設置三通和維護,負責防塵水幕的維修以及采區回風巷的粉塵沖洗。機風巷水管由各采掘車間負責維護工作。未使用的機風巷內的水管由通風科負責維護。七、采煤車間負責主皮帶運輸巷的防塵設施維修使用,每月沖洗一次巷道底板,每年對皮帶運輸巷進行一次全斷面沖洗。八、通風科負責每月對井下各產塵點進行粉塵濃度測定。每天對采面回風巷進行掃塵,每年對采區回風巷、總回風巷等進行一次全斷面沖洗。每年對架線巷道進行一次沖洗或腰線以下刷白。九、防塵工管理制度1.按時參加進班安全會,遲到者當日不安班。2.服從管理和工作安排;遵守作息時間,不得延遲下井時間和提前出班;不得上自由班。3、井下防塵設施需維修時,必須及時下井處理。4、各風巷掃塵不少于2次/月,對所有防塵設施加強維護和檢查。5、每季沖洗一次回風井筒和主要回風大巷。6、防塵人員必須隨時檢查井下防塵設施,保證完好正常使用。7、自覺遵守各項規章制度,在作業中搞好自主保安和互助保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