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礦業瓦斯檢查工請示報告制度

礦業瓦斯檢查工請示報告制度

2024-07-10 閱讀 5292

(一)為加強瓦斯檢查,防止瓦斯事故的發生,根據《煤礦安全規程》(2016)第

180條“瓦斯檢查工必須執行瓦斯巡回檢查制度和請示報告制度”的規定,制定本制度。(二)瓦斯檢查工每班要向調度室匯報瓦斯、二氧化碳及溫度等主要檢查參數,低

瓦斯礦井至少報二次,高瓦斯及以上等級礦井至少三次。

(三)瓦斯檢查工在瓦斯檢查過程中,發現下列情形之一的,必須立即向調度室報告,以便采取措施進行處理:

1.煤礦總回風巷或一翼回風巷風流中瓦斯或二氧化碳濃度達到0.75%時。

2.采區回風巷、采掘工作面回風巷風流中瓦斯濃度超過1%或者二氧化碳濃度超過

1.5%時。

3.采掘工作面風流中二氧化碳濃度達到1.5%時。

4.局部瓦斯聚積、煤與瓦斯突出預兆、自然發火征兆時。

5.風量不足、通風設施被破壞、風流短路、風流反向等現象時。

6.煤礦發生火災或其他意外事故時。

(四)瓦斯檢查工發現瓦斯濃度超過《煤礦安全規程》規定時,有權責令影響范圍

內的人員停止作業,撤到安全地點,并向調度室匯報。

(五)瓦斯檢查工發現隱患,及時請示報告并采取措施處理,避免了事故的發生或減少損失;有突出貢獻的,煤礦按照《安全獎懲制度》進行獎勵。

(六)瓦斯檢查工發現隱患后,既不請示也不報告,導致煤礦發生事故的,煤礦按照《安全獎懲制度》給予處罰,直至追究其刑事責任。

四十六、瓦斯檢查工交接班制度

(一)為加強瓦斯檢查,杜絕空班漏檢,防止瓦斯事故的發生,根據《煤礦安全生產標準化基本要求及評分方法(試行)》通風專業工作要求中“完善各項管理制度”以

及基本要求中“有完善的煤礦通風、瓦斯防治、綜合防塵、防滅火和安全監控等專業管理制度”的規定,制定本制度。

(二)井下交接班地點。執行巡回檢查的在井下指定地點交接班,配備有專職瓦斯檢查工時,采煤工作面在上隅角處交接班;掘進工作面在掘進迎頭附近交接班;其他交接班地點由總工程師根據煤礦的實際情況確定。

(三)各煤礦應根據煤礦實際情況制定瓦斯檢查工井下交接班時間表。經煤礦總工程師批準后執行,瓦斯檢查工必須按規定時間進行交接班,不得提早離開檢查地點到交接班地點等候交班。

(四)交接班時,交班瓦斯檢查工要交清如下內容:

1.分工區域內的通風、瓦斯、防塵、防火、放炮、局部通風和生產情況有無異常,是否需要下一班處理及應采取的措施。

2.分工區域內的各種通風安全設施、裝備的運行情況,是否需要維修、增加或拆除。重點交接:當班的氣體檢查情況、風筒距迎頭的距離、通風設施的完好情況、傳感器的使用及數據情況等。

3.分工區域內出現的“一通三防”隱患,當班處理的情況和需要繼續處理的內容。

4.有關領導交辦工作的落實情況和需要請示的問題。

(五)交接班要做到上不清下不接。接班人對交接內容了解清楚后才能接班,交接

班人員都必須在《瓦斯檢查工瓦斯檢查手冊》上簽字,記錄備查。

(六)交班時,如果下一班的瓦斯檢查工未到崗,交班瓦斯檢查工必須請示值班領導,由值班領導決定是由交班瓦斯檢查工繼續進行下一班的瓦斯檢查工作,還是由地面另派瓦斯檢查工。無論采取何種方式,都不能造成空班漏檢現象。

(七)煤礦要加強瓦斯檢查工上崗和交接班情況的監督檢查,杜絕空班漏檢和不按規定交接班現象。

(八)交接工具、儀表時,接班人員要查看是否完好,工具儀表完好后方可接收。

篇2:船舶安全檢查工作制度

第一條為了加強我局船舶安全檢查監督管理工作,明確我局各有關科、室在船舶安全檢查工作中的作用,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條船舶安全檢查工作是海事管理的主要工作之一,全局有關科室及各海事處應協調配合,根據各自職責共同努力來完成。

第三條局屬各簽證站、點應按《中華人民共和國船舶簽證管理規則》的要求,對簽證船舶的《安全檢查記錄簿》進行檢查,督促存在缺陷的船舶糾正缺陷和申請復查,在該船舶未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前,不予簽證放行。

第四條船舶發生重大水上交通事故,如船體或船舶航行操縱設備受損嚴重并直接影響航行安全,通航保障科應要求事故船舶接受安全檢查,并通知船舶監督科,安檢結束后安檢人員應將檢查情況及時反饋到通保科,并由監督科上報長江海事局監督處進入《船舶黑名單》。

第五條各單位、部門應加強船舶安全檢查以及相關工作的管理,有關船舶安全檢查的工作臺帳記錄應規范,各部門負責人應定期對本部門的船舶安全檢查管理工作進行檢查,督促安檢人員不斷完善安檢工作。

第六條本制度自印發之日起施行。

篇3:車輛安全檢查工作制度

為了保證車輛的安全行駛,司機每天務必做好出車前、行駛中和返回后的“三段查”工作,以確保行車安全。

(一)出車前應對下列各項進行檢查:

(1)檢查燃油箱的貯油量,水箱的水量,曲軸箱內的機油量,必要時應添加。

(2)喇叭、燈光、亂水器、后視鏡、牌照等是否齊全有效。(3)各緊固螺栓、螺母(輪胎、半軸、傳動軸、鋼板彈簧等處),是否有松脫現象。

(4)輪胎氣壓是否符合規定。

(5)發動機起動后,聽察有無異響,檢視各種儀表的工作是否正常,有關部位是否漏油、漏水、漏氣。

(6)起步后,試驗制動效能及轉向機構是否有效靈活。

(二)車輛行駛中應對下列各項進行檢查:

(1)檢視各種儀表的工作情況。

(2)檢視手、腳制動器的作用是否靈敏有效。

(3)注意發動機及傳動系統有無異響和異常氣味。

(4)利用途中停車時間、檢查制動敲有無過熱現象;檢查輪胎螺母緊固情況和輪胎氣壓,檢查鋼板彈簧是否有折斷;檢查轉向機構各部連接情況;檢查有無漏油、漏水、漏氣現象。

(三)車輛返回后應對下列各項進行檢查:

(1)清潔全車內、外部及底盤。

(2)檢查和補充潤滑油、燃料。

(3)發動機熄火后,察看電流表、有無漏電現象(指針指向“一”號)。

(4)檢查鋼板彈簧有無斷裂,彈簧吊身,騎馬螺檢栓是否松脫。

(5)檢查輪胎與鋼圈。

(6)檢查制動系油、氣管及接頭處有無滲漏、檢查制動液貯油室油面,氣制動的貯氣筒應放凈積水、油污。

(四)有下列四種情況則不能出車:

(1)油電水系統有故障不出車;

(2)制動設備性能不良不出車;

(3)安全設備不齊不出車;

(4)司機身體狀況不好不出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