掘進工崗位安全生產工作職責
1、嚴格執行《煤礦安全規程》、《作業規程》、《蔡山洞煤礦質量標準化標準》有關的規定和《蔡山洞煤礦掘進工操作規程》及礦安全生產管理規章制度。
2、接受上崗培訓,考試合格。按時參加礦、隊、班組組織召開的安全、技術等學習會議,不斷提高安全技術素質。
3、準時參加班前會,詳細了解當班安全生產情況及注意事項,準備好入井的穿戴和必用的工具、材料、備品、配件等。
4、作業前認真檢查作業范圍內的支護、頂幫、通風環境情況,現場工具、設備、設施是否完好,巷道中、腰線是否正確等,妥善處理好安全生產隱患。
5、服從現場指揮,完成好分配的工作任務。工作中做到:采煤槽注意臨時支護;煤、巖分裝分運,有利管理經營;炮眼布置角度合理,爆破效率高;放炮堅持“一炮三檢”制,嚴格警戒,不許任何人進入警戒區域;敲幫問頂,除凈偽頂、浮石、傘檐等;推車、運料注意行人,卸車注意下方安全;炸藥、雷管不亂丟、亂放,剩余量當班退回庫房;工序間密切配合協作,提高工作效率;通風不良和瓦斯超限不違章蠻干;發現作業環境異常變化要及時向現場值班員或調度室匯報;愛護機電、瓦斯監測、通訊等設備、設施;堅持交接班制度,上班情況下班清楚等。
6、堅持自主保安和互助保安,做到本人不違章,并制止他人違章。發現工作面地質變化、頂板來壓或其它災害預兆等,要及時向班組長或現場值班員或調度室匯報,聽從指揮,服從安排。
7、作業范圍一旦發生事故,極積參與搶救或立即向當班負責人或向調度室匯報,盡量把事故消滅在盟芽狀態或盡量減小事故范圍。
篇2:掘進工區技術員安全生產責任制
一、在總工程師、礦技術部門和區長的領導下進行工作,對本區的安全生產負技術責任。
二、貫徹執行黨和國家安全生產技術方針、政策、法規,負責編制施工工程的作業規程和安全技術措施,對本區的“一通三防”及頂板管理負技術管理責任。
三、配合有關科室搞好本區職工的安全、技術培訓工作,組織全員學習先進生產技術,積極開展技術革新,推廣新技術、新工藝,不斷提高全員技術素質。
四、每天分析一次迎頭地質變化情況,并向上級技術部門匯報,負責本區質量標準化內業資料的整理工作。
五、及時參加技術例會,學習兄弟單位的先進經驗,匯報本區施工工程迎頭地質變化情況。
六、必須堅持“一工程一措施”,工程施工前要及時、準確地把作業規程或技術措施貫徹傳達到每位職工,并進行考試,合格后方可上崗,試卷在施工期間保留備查。
七、堅持深入井下現場,作好迎頭技術指導,保證施工巷道按設計要求進行施工,及時延長巷道中線、腰線,確保貫通巷道準確安全透窩。
八、協助區長抓好現場安全質量管理,發生事故時及時提供技術資料,協助制定救災措施。事故后參與事故的調查與分析,總結經驗,補充制定安全技術措施,防止事故重復發生。
篇3:掘進工作面采用錨噴噴漿支護規定
(1)錨噴或噴漿支護的端頭與掘進工作面的距離,錨桿的形式、規格、安裝角度,混凝土標號、厚度,掛網采用的金屬網的形狀、規格,以及圍巖涌水的處理等,都必須在施工組織設計或作業規程中規定。
(2)采用鉆爆法掘進的巖石巷道,一般都應采用光面爆破。
(3)打錨桿眼前,必須首先敲幫問頂,將活矸處理掉,方可進行打眼。如果處理活矸可能發生危險時,必須先設置臨時支護。
(4)使用鋼筋(或其它桿體)砂漿錨桿時,眼孔必須清洗干凈,再灌滿灌實砂漿。
(5)噴射應采用潮噴或濕噴。噴射前,必須沖洗巖幫。噴射后應有養護措施。工作人員必須戴勞動保護用品。
(6)對錨桿必須按規定做拉力試驗。對噴射混凝土應做厚度和強度檢查,并有檢查和試驗記錄。在井下做錨固力試驗時,應有安全措施。
(7)錨桿的托板必須緊貼巷壁,并用緊固件擰緊。
(8)對錨噴或噴漿支護的巷道,在施工過程中,質量必須符合設計要求。施工完畢后,還應指定人員經常檢查,發現問題,及時處理。
(9)巖幫的涌水地點,必須進行處理,防止噴射混凝土在有涌水的巖幫處脫落。
(10)處理堵塞的噴射管路時,在噴槍口的前方及其附近,嚴禁有其他人員,防止突然噴射和管路跳動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