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L礦井下通防工作定期巡檢制度

L礦井下通防工作定期巡檢制度

2024-07-10 閱讀 1055

為貫徹落實集團公司《關于建立通防工作定期巡檢制度的通知》,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生產方針,進一步加強我礦的“一通三防”工作,保障煤礦的安全生產,防止通防重大事故的發生,完善通風安全過程控制,使“一通三防”工作時時、事事、處處置于動態監控之中,消除區域空白,環節漏洞,管理盲點,實現礦井的長治久安,堅持“不靠裝備靠管理,不靠投入靠工作”的原則,結合我礦實際,制定以下通防定期巡檢制度實施細則:

一、巡檢區域周期劃分,巡檢人員組成和巡檢范圍及組織安排

(1)區域劃分:通防工作定期巡檢,按照井下區域分為兩種形式:現采掘巷道等生產及服務區域實行日覆蓋檢查,其它區域實行周覆蓋檢查。

(2)巡檢人員的分類及巡檢范圍:參加定期全覆蓋巡檢人員,按照檢查區域和檢查周期分為兩類,一類為通防科及所屬區隊的全體管理人員、測風員、測塵員、瓦檢員及班組長。另一類為總工程師、安全副總、安監處主任工程師,安監處通風科全體人員。第一類人員參加日覆蓋巡檢,第二類和第一類人員共同參加周覆蓋巡檢。

(3)組織安排:日檢人員由通防科長安排,其它人員由總工程師安排,通防科負責統一組織,具體協調,做到專業工作與覆蓋巡檢相兼顧。

二、檢查內容及質量標準

按照《規程》及《質量標準化實施細則》的要求,檢查內容分為《通風》、《防塵》、《監測》三部分,其內容與標準如下:

(一)通風部分

1、通風系統

通風系統是否合理可靠,各用風地點風量、風速是否滿足《規程》要求,風質是否符合規定,有無不符合規定的串連通風,每10天是否至少進行了一次礦井全面測風。

2、局扇、風筒安設情況

(1)局扇安裝在距回風口是否不小于10米的位置,吊掛高度距地底是否不小于300mm,并且安裝地點支護是否良好,有無滴水。

(2)局扇安設是否有風電閉鎖裝置,北三瓦斯異常區是否實現了“三專兩閉鎖”,雙風機,雙電源,自動分風。

(3)檢查風機與風筒之間的過渡節中間有無墊圈,螺栓是否緊固,高壓部位是否漏風。

(4)局扇進風口前5米內有無雜物。

(5)檢查風筒是否吊掛在巷道的管路一側,是否平直,有無破口及接頭漏風現象,是否進行了逢環必掛。

(6)風筒的直徑是否一致,若不一致,有無使用過渡節,是否先大后小,有無花接現象。

(7)檢查風筒在拐彎處有無彎頭,嚴禁拐死彎。

(8)風筒過風門處,是否使用硬質過渡風筒通過風門,有無軟質風筒直接過風門現象。

(9)風筒出風口到迎頭的距離是否在10米范圍內,瓦斯異常區是否在4米范圍內。

(10)局扇是否專人掛牌管理,牌板是否標明了使用地點、型號、功率、風筒長度、直徑,管理人等。

3、風門、密閉管理

檢查風門、密閉的構筑是否按質量標準施工,永久風門是否安設了橋架式連鎖裝置,風門及密閉前5米范圍內支護情況是否完好,有無雜物,淤泥、積水,有無說明牌板,是否有“風門(或密閉)前5米范圍內嚴禁堆放雜物”的說明標志。各風門、密閉墻體上是否進行了粉刷,永久閉前有無U型水柱計。臨時停工停風超過24小時的巷道是否設置了臨時密閉。

(1)檢查進回風巷道間的不行人的聯絡巷、采空區、報廢巷道、長期停工地點,是否進行了及時密閉。閉的質量和建筑位置是否符合要求。

(2)閉前柵欄、警標是否齊全、完好,密閉有無漏氣現象,墻面是否平整,U型水柱計液面是否水平。

(3)風門是否進行了防腐處理,連鎖、語音提示裝置是否使用正常。

4、瓦斯管理

(1)瓦檢點的設置、檢查周期、檢查次數、檢查方式是否符合有關規定,有無空班、漏檢、假檢現象。

(2)瓦斯牌板是否規范、清晰,檢查時間、次數是否符合規定。

(3)礦井有無瓦斯積聚點(體積大于0.5m3,濃度在2%以上),有無存有瓦斯積聚隱患的地點。

5、火工品管理

(1)火工品運送儲存是否符合相關規定。

(2)炸藥和電雷管是否分別存放在專用的爆炸箱內,并加鎖保管。

(3)放炮前后是否進行“一炮三檢”。

6、巷道完好情況

(1)巡檢人員應檢查所經過的巷道是否完好,有無片邦、冒頂現象,巷道內有無雜物,是否影響通風斷面等。

(2)失修巷道要標明巷道位置名稱、失修面積及失修等級等。

(3)巡檢人員根據巷道失修情況和支護形式,提出維修意見。

(二)防塵部分

1、風水管路

(1)主干管路是否設有百米三通閥門。

(2)采掘工作面上下順槽管路吊掛高度是否符合有關規定(原則上不低于1.6米,每4米一個吊掛眼)。

(3)回采工作面軌道巷是否設有100米三通閥門,皮帶運輸巷設有50米三通閥門。

(4)管路是否平直(30米范圍內高低差小于100毫米),小于或等于900的是否設有彎頭,有無拐死彎現象。

(5)管路在經過風門、岔門等行人、行車處是否架設了龍門,龍門高度是否符合要求(距軌面不低于1.9米)。

(6)防塵管路、壓風管路刷漆情況(防塵管路刷藍漆,壓風管路刷綠漆)。

(7)在有電纜的巷道內敷設管路時,管路是否敷設在電纜的另一側。如條件不允許,須敷設同側時,管路是否離開電纜300mm(電纜在上)。

2、隔爆水棚

(1)水棚的水量是否滿足《規程》要求,(按巷道斷面計算,主棚不低于400L/m2,輔棚不低于200L/m2,主要棚區長度不小于30米,輔棚長度不小于20米。)

(2)輔助棚區數量是否符合規程規定(巷道長300米以內一組,300-500米兩組,500米以上三組)。

(3)水棚距頂梁兩邦間隙是否不小于100mm,距巷道軌面不小于1.8米。

(4)吊掛水棚的掛勾,是否采用45°斜勾吊掛。

(5)水棚是否采用同一規格的水袋,有無混用。

(6)水棚水量是否充足、整潔,做到兩條線,(橫看一條線,豎看一條線。)并掛牌管理。

3、防塵設施

(1)各炮掘工作面、錨噴巷道,是否有除塵風機,距噴漿機距離是否符合要求(5米以內)。

(2)炮掘工作面遠程噴霧、放炮噴霧、手動噴霧距迎頭距離是否在規定范圍內(遠程噴霧不得大于20米,放炮噴霧不得大于30米,手動噴霧距迎頭50-60米處)是否霧化好,開關方便。

(3)查綜掘工作面凈化水幕是否不低于兩道,及距工作面的距離是否在規定范圍內(不得大于60米,第一道位于橋式滑行皮帶附近)。

(4)采煤工作面上下平巷安全出口50米以內是否安裝凈化水幕,回風巷是否安設兩道,一道在轉載機3米處左右。

(5)各煤流轉載點雙噴頭噴霧位置是否居中,安設牢固,并實現了自動化。各種防塵設施是否進行了掛牌管理。

4、礦井防塵

(1)檢查巷道積塵情況,有無煤塵堆積現象(厚度超過2mm、連續長度超過5m為煤塵堆積),沖塵牌板及沖塵周期是否符合規定。

(2)測塵點的布置及測塵周期是否符合《規程》規定。

(三)監測部分

1、各采煤工作面是否安設安全監測、監控系統,檢查安全監控設備的供電電源是否取自被控開關的電源側,嚴禁接在被控開關的負荷側。

2、采煤工作面甲烷傳感懸掛位置是否正確(距工作面不大于10米的回風側,必須垂直懸掛,距頂板不得大于300mm,距巷道壁不得小于200mm)。

3、北三瓦斯異常區采掘工作面是否安設了雙瓦斯甲烷傳感器。

4、掘進工作面甲烷傳感器安設位置是否距工作面不大于5米的回風側。

5、井下分站或斷電儀是否安設在便于人員觀察、調試檢驗及支護良好、無滴水、無雜物的進風硐室中、距底板不小于300mm。

6、采掘工作面便攜儀懸掛位置是否正確(距采掘工作面1米范圍內,頂板下200mm左右的回風側)。

7、束管監測系統安設是否完備,特別是北五下部地溫較高,重點檢查工作面及采空區閉溫度和CO變化情況,預防自燃發火。

三、巡檢制度

1、總工程師和通防科長必須認真組織有關人員進行周覆蓋和日覆蓋檢查,嚴格要求,獎罰兌現,杜絕漏檢現象。

2、巡檢人員要有高度的工作責任心和事業心,對查出的問題要上報及時力求數字量化,因工作不負責任檢查不認真,查不出問題或遲報、瞞報、漏報問題的,對巡檢責任人給予50-100元罰款。

3、巡檢人員按照專業及巡檢區域的不同,必須攜帶必要的測量工具,如米尺、風表、光瓦、測塵儀等檢測工具,按要求測定相關通防技術參數。

4、通防調度值班人員負責向相關區隊安排解決落實查出的問題。

5、為分工明確,責任到人,促進問題的整改落實,通風、防塵、監測三隊必須建立日檢、周檢專項記錄臺帳,記錄應包括問題名稱、性質、匯報人,匯報時間、記錄人、處理情況等。

6、對查出的問題隱患,因客觀原因,暫時不能解決的,須建立隱患治理臺帳并做到項目、措施、人員、資金、時間五落實。對重大通防隱患問題必須及時上報通風處,采取措施處理。

7、為保證巡檢人員的安全,巡檢人員必須遵守以下安全技術措施:

(1)邊遠區域老舊雜巷道必須每兩人一組進行巡檢,嚴禁隨便進入已禁止通行或停風的巷道。

(2)巡檢人員必須攜帶兩用儀,缺氧地帶嚴禁進入。

(3)在圍巖或頂板破碎帶,堅持敲邦問頂制度,不安全區域不得入內。

(4)巡檢人員必須遵守礦制定的各種安全規定。

8、每次檢查情況必須形成紀要,以便督促有關單位整改及責任追究。

9、為加強巡檢人員的工作責任心,巡檢情況每月評比一次,變更一次巡檢地點。

10、設立專項基金,每季獎罰一次,資金來源于此項工作的罰款。

篇2:通防儀器儀表管理員崗位安全生產責任制

一、在通風區長的領導下負責通防儀器、儀表的保管與管理工作。

二、掌握各種儀器、儀表性能構造、工作原理及技術知識。

三、通防儀器儀表要統一編號,掛牌管理,分類擺放,整齊有序,對精度儀器儀表要專人專用,保持儀器儀表清潔干凈。

四、對儀器儀表損壞、報廢、丟失鑒定核實,以及新儀器儀表進入,及時在臺帳中填清注明,并上報有關領導。

五、嚴禁儀器儀表亂丟亂放,擺放整齊。

篇3:通防科安全生產責任制

一、認真貫徹落實礦山安全生產的法律、法規和本礦的規章制度,嚴格執行《金屬非金屬礦山安全規程》。

二、對礦井“一通三防”工作中的問題負責整改和驗收。

三、定期檢查通風設備、防塵設施的完好情況,發現問題及時維修,確保通風設備、防塵設施安全運行,監督檢查綜合防塵工作的執行情況。

四、嚴格執行測風制度,按《金屬非金屬礦山安全規程》規定進行有害氣體檢測,以確保達到“職業衛生安全”的有關標準。

五、定期對各類儀器、儀表進行調校和校驗工作。

六、根據礦井的通風情況,合理調配風量,確保各用風地點的風量符合要求,杜絕出現通風系統混亂現象,嚴禁朝通風能力生產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