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礦井瓦斯監測管理制度

礦井瓦斯監測管理制度

2024-07-10 閱讀 3448

一、監測監控系統的裝備

1、礦井應按《規程》規定裝備安全監控設備,包括礦井安全監控系統、瓦斯斷電儀、風電瓦斯閉鎖裝置,備用量不少于20%。

2、所有設置甲烷傳感器的地點,必須實現甲烷超限斷電功能,其斷電范圍必須符合《規程》的有關規定。

3、監控設備傳感器的種類、數量、安設位置、信號電纜和電源電纜的敷設等都應符合規定。

4、安全監控設備的供電源必須取自被控開關的電源側,嚴禁接在被控開關的負荷側。

5、監控分站應安設在便于人員觀察、調式、檢驗及支護良好、無滴水、無雜物的進風巷道或硐室中,安設時應加墊支架,使其距巷道底版不小于300mm或吊掛在巷道中。

6、甲烷傳感器應垂直吊掛,距頂板(頂梁)不得大于300m,距巷道側壁不小于200mm。掘進工作面的甲烷傳感器,不得懸掛在風筒的同一側,禁止用新鮮風流直接吹甲烷傳感器。

7、監控設備的報警點、斷電點、斷電范圍、復電點、信號遙傳等都應符合規定。由于瓦斯超限規定濃度而切斷電源的電氣設備,都必須在瓦斯濃度降到規定以下,方可人工復電。

二、便攜式瓦斯檢測儀器的裝備

1、下井人員按《規程》規定佩帶便攜式瓦斯檢測儀器。

2、下井跟班干部、班組長、放炮員、流動電鉗工下井時,必須攜帶便攜式甲烷檢測儀。

3、設專人負責便攜式甲烷檢測儀的充電、收發及維修。

4、必須設置便攜式甲烷檢測儀的零點和電壓或電源負壓值,不符合要求的嚴禁發放使用。

5、便攜式甲烷檢測儀每七天必須使用校準氣樣和空氣樣至少調校一次。

6、便攜式甲烷檢測儀應建立健全以下臺帳和記錄;

(1)、設備、儀表臺帳;

(2)、便攜式甲烷檢測儀管理牌板;

(3)、便攜式甲烷檢測儀發放記錄;

(4)、便攜式甲烷檢測儀調校記錄;

(5)、便攜式甲烷檢測儀檢修記錄。

三、監測監控設備的標校

1、安全監測監控設備每月至少調校一次。每七天必須使用校準氣樣和空氣樣調校瓦斯傳感器、便攜式甲烷檢測儀器一次。每七天必須對甲烷超限斷電功能進行測試。

2、必須建立安全監控設備調試校正制度。安全監控設備投入使用前要在地面經48小時的通電運行,調試合格后方可安裝。安裝后要進行運行前的調試,各項指標合格后方可使用。

3、甲烷傳感器的調校項目包括:零點、靈敏度、報警點、斷電點、復電點、指示值和邏輯功能檢驗等。

4、安全監控設備在井下連續運行超過6個月,必須將井下部分全部運到井上進行全部檢修。檢修與安全監控設備關聯的電氣設備,需要停止安全監控設備運行時,必須制定安全措施報經礦總工程師批準后,方可進行。

5、瓦檢員必須檢查所管范圍的安全監控設備及電纜是否正常,使用光學甲烷檢測儀與甲烷傳感器進行對照,當兩者讀數誤差大于允許誤差時,先以讀數較大者為依據,及時采取安全措施并將檢查結果報監側值班員或通風調度。

四、監測監控中心站的管理

1、監控中心站應24小時連續正常工作,設備性能符合規定,有斷電狀態和饋電狀態監測、報警、顯示、存儲和打印報表功能。

2、中心站主機應不少于2臺,1臺備用。按時打印報表。

3、安全監控設備維修人員必須24小時值班,設備發生故障時應及時處理。在井下處理故障時,必須嚴格執行有關規定,并填寫故障登記表。在井下無法處理時,應在8小時內更換。在處理故障期間應有安全措施。

4、監測監控設備性能完好,能正常工作。應配備一定數量的備用安全監控設備、零配件材料和維修校正用儀表,以保證安全監控設備的正常工作。

5、礦井應建立通風安全監控機構,配齊管理人員、工程技術人員和監測工。安全監測工經培訓合格方可能上崗。

6、礦井應有監控中心室、設備維修室、庫房、攜帶式儀器發放室等工作場所,并應做到整潔有序。

7、監測監控中心站應編寫以下臺帳記錄;

(1)、有設備儀表臺帳;

(2)、故障登記表;

(3)、檢修記錄;

(4)、巡檢記錄;

(5)、中心站運行日志;

(6)、監控布置圖及監控(月、季)報表。

五、監測的瓦斯數據應保留一年以上。

篇2:瓦斯監測管理制度范本

一、應建立瓦斯監測系統,設置瓦斯監測機構,按規定配備有專業知識的工程技術和工作人員,負責監測裝置的管理工作。

二、必須根據煤炭部《礦井通風安全監測裝置使用管理規定》及局“通風安全監測裝置使用管理實施細則”的規定,安裝各類型傳感器。在設備不足的情況下,首先裝備采掘工作面、串聯通風等瓦斯涌出大的地點。

三、凡應安設監測裝置的地點,必須在作業規程或安全技術措施中對傳感器的安設種類、數量、位置和主機、聲光箱、動力開關的安設地點,控制電纜和電源線的敷設,控制區域,明確規定,并繪制系統圖,建立維護使用人員的責任制,報礦總工程師批準。

四、對不具備安設裝置的地點,應由通風區(科)提出安技術措施,報礦總工程師批準。

五、應安設裝置的采掘工作面及其他作業地點,開工前必須由使用單位根據已批準的作業規程或安全技術措施提出《安全申請單》分送通風、機電部門。

通風部門接到,《安裝申請單》后,負責監測裝置的安裝、調試和使用和維護工作,使用單位負責提供接通井下電源及控制線,在進行連接時,必須有監測人員在場監護。

六、回采工作面安裝的瓦斯傳感器,有一處超過規定瓦斯濃度數值時,都應立即切斷全工作面及回風順槽內一切非本質安全電氣設備的電源。

新投產的工作面,瓦斯監測裝置不健全或不具備斷電功能,不于驗收。

七、裝置必須按產品使用說明書的要求在入井前,經過48小時通電運行,調試合格后方可下井安裝。嚴禁不合格的儀器下井使用。

下井安裝后要進行前各項指標的調試,合格后,方可交付使用。井下調試不合格的,必須立即更換或上井檢修。

八、井下裝置要定期維護調試(每隔7~10天進行一次巡回檢查調試);調試各項技術指標應符合規定;調試時必須攜帶標準器樣、空氣樣進行校正;調試完畢后,要認真填寫調試維護記錄。

九、如裝置監測與人工監測出現誤差時,在測值時的0.2%范圍內,應以測值大的瓦斯濃度為準,以確保安全。如人工監測平均值與裝置監測值誤差超過0.2%時,監測人員應及時下井進行校對。在此期間任何人不得擅自停用裝置。

十、監測裝置在井下連續運行六個月以上,井下部分應按計劃分批運到井上進行全面檢修、清掃、調試、校正。

十一、凡屬于裝置關聯的電氣設備、電源線、控制線均由管轄范圍的機電維護人員負責安裝拆除時,必須與通風部門人員聯系現場共同進行。

因故障檢修與監測裝置關聯的電氣設備,需要停止裝置運行時,須制定按措施,井礦總工程師同意后,在監測人員配合下進行檢修工作。

十二、監測中心所獲取的各種技術資料均需保存10年,對井下事故的記錄,應長期保存。礦應根據具體情況制定技術資料管理與使用制度。

十三、對需要經常運行的傳感器、聲光箱及電纜。只許采掘隊、班、組長在瓦檢員的監護下,按規定進行移動。嚴禁擅自移動或停用。停用監測裝置必須經礦總工程師批準,否則追究停用者責任,并給予經濟制裁。

十四、凡發生使用單位私自調整斷電點、打過線,故意停裝置電源或破壞監測裝置的,必須堅持先停電后追查分析的制度,對責任者給予開除留察處分,并按“一通三防”處罰規定進行罰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