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機電檢修檢查制度

機電檢修檢查制度

2024-07-09 閱讀 1527

(一)、機電檢修

1、電氣設備完好,杜絕不完好設備,電氣設備不完好一處,罰責任人50元。失爆一處,罰責任人500元,隊長100元。

2、電氣設備整定值合理,連續電動10秒以上應起過載保護,班中掉電后,當班電工應在生產班人員查明情況并排除故障后方可送電。

3、乳化液泵站和液壓系統完好,不漏液,壓力≥18Mpa,乳化液濃度不低于2%~3%,有現場配比和檢查手段,一處不合格罰本組50元。

4、泵站組截止閥及液壓管布置應合理,不于電纜交叉,整個系統不合格一處以5元累加。

5、噴霧(各吐煤點)由泵站組承包,噴霧效果好,能切實起到將塵效果,,不合格的予以處罰,噴霧頭以50元/個,煤機噴霧參照執行。小班損壞按50元/個計算。

6、泵站應保持清潔,泵箱及過濾網、過濾器應及時清洗,否則罰款組每人50元。

7、工作面運輸機必須和順槽車搭接合理,低鏈不拉回頭煤,機頭長短合理,否則罰檢修班隊長50元。

8、順槽刮板輸送機擋煤板、刮板、螺栓齊全完整,鏟煤板齊全,缺刮煤板50元/塊,其他缺以10元/個計。

9、膠帶輸送機撐架,拖輥齊全完好,膠帶不跑偏,拖輥失效以10元/個,刮煤器缺或失效50元/個,罰當班檢修班人員及組長。

10、膠帶輸送機應有打滑、堆煤、滿眼保護,有跑偏、超溫、灑水、煙霧報警裝置。

11、小絞車的使用按《恒源煤電安【2005】100號》執行,小絞車使用必須機工、電工分別上牌,小絞車閘皮磨損嚴重,手把不完好,護繩板、壓車柱不合格等,每處20元罰責任人。

12、綱絲繩要愛護好,缺油,軋偏,窩鼻子現象應杜絕,不用時應及時回收,否則每項罰承包人50元。

13、因失檢、漏檢造成影響小班生產2小時以上的,罰責任人至少100元。

14、電纜吊掛整齊、美觀(由組長負責),設備上浮煤清掃干凈(由當班電工負責),承包牌填寫要正規,字跡清晰(由組長負責),開關放置用合理,開關架不允許鉆地。每一處不合格以50元罰責任人。

15、壞的備用及不用的備件必須及時上交,最長時間不允許超過一周,視情況以每天10元累加。

16、拉轉載機時,破碎機飛輪罩下應清理干凈,有飛輪罩拖底拉轉載機現象的罰承包人50元/次。操作完畢,千斤頂活塞桿要縮回,否則,10元/次。

17、易損備件必須備用齊全,如:煤機油管、防爆片等,由此原因造成的影響罰責任人不低于50元(由組長負責)。

18、需加工件要積極準備,延誤按每天10元計。

19、工作面零小備件如:黃油、O形圈、螺栓、刮板、刮板弓,砂紙、包布、纏皮等必須分類碼放,并有記錄,嚴禁亂丟、亂放,發現一處罰本組每人10元。

20、個人工具應完好,失效或缺少由隊長負責配備,以不低于2倍價錢收取費用。

21、認真填寫各種檢查實驗記錄,由檢修班隊長負責,缺少、記錄不清或不符合要求的,50元/次。

22、自2006年開始,由檢修班隊長填寫機電故障記錄,內容包括影響時間、影響地點、原因、處理經過、處罰,填寫后由楊英簽字。

23、拉泵站記錄,有檢修班隊長填寫,內容包括絞車司機、釘道負責人、所用時間、人員數目、所拉距離、簡述經過。

24、檢修工跟班制度:

(1)、電工應現場交接班,上班問題應向下班交代清楚,當班記錄詳實、完整,不現場交班罰當班電工各50元。記錄及問題交代不清楚,罰責任人50元。

(2)、機工跟班人員(看走溝)一般以放完炮,割半刀煤為原則(不低于40分鐘)。早退罰跟班人員50元/人次。看走溝期間,有問題未發現一次按50元罰款。

25、工具及井下備用件應嚴格填寫《井下備用件及工具明細表》,不足或缺少的要及時補充。因此造成影響的罰責任人50元。

(二)、機電檢查

1、不定期檢查每月公布2次。為保證檢查公正,當班檢修班隊長,各組檢修工一名參與檢查。檢查中發現的問題對照上述規定罰款。

2、檢修記錄字跡要清晰,易于辨認,記錄完整,有問題沒有記錄,或不填寫,每次罰責任人20元。

篇2:皮帶機檢查檢修工作制度

皮帶輸送機檢查檢修周期分為三項內容:

*日檢

*旬檢

*月檢

*其他要求

1、日檢

(1)檢查皮帶跑偏情況,發現跑偏部位及時調偏。

(2)檢查皮帶接頭是否牢固平整和皮帶扣磨損情況,對接頭連接處有效尺寸降低30%以上時,必須重新訂扣。

(3)信號裝置是否聲光兼備,清晰可靠,各保護裝置是否齊全,靈活可靠。

(4)檢查皮帶架子、歪斜和不平情況,發現問題及時處理。

(5)檢查各部位滾筒運轉情況,應保證滾筒各部位螺栓,彈墊齊全,聲響正常,發現異常情況及時處理更換。

(6)檢查傳動裝置各部位連接螺栓有無松動,是否缺少,及時緊固。

(7)檢查各部位清煤器是否起作用。

(8)檢查液力偶合器油量、易熔塞、防爆塞使用情況,檢查對輪銷、彈性盤磨損情況,不符合要求的及時更換。

(9)檢查傳動裝置各部溫度是否超限,聲音是否正常,有無異常聲響,發現問題及時處理。

(10)檢查皮帶松緊程度是否符合要求。

(11)檢查機尾擋煤板是否起作用,皮帶機沿線積煤情況,及時清理積煤。

2、旬檢

在完成日檢內容的基礎上,應完成下列檢查檢修項目。

(1)檢查減速器油量及油質情況,不符合要求的及時添加和更換(油液以埋大齒輪1/3為合格)。軸承潤滑脂占油腔1/2—1/3。

(2)檢查減速器各部位齒輪磨損情況,檢查竄軸量,檢查各部間隙,不符合要求及時進行調整。

(3)對各部滾筒添加潤滑油脂,檢查滾筒有無破裂,鍵是否松動,膠面滾筒膠層是否脫層或有無裂口。

(4)檢查皮帶機漲緊絞車電機、蝸桿、蝸輪減速器油質及磨損情況。

(5)檢查偶合器油量,不符合要求的及時補充更換。檢查對輪銷、彈性盤磨損情況,磨損嚴重的進行更換。

(6)對機尾擋煤板皮子磨損嚴重漏煤的進行更換。

(7)對清煤器皮子磨損超限的進行更換。

3、月檢

在完成旬檢內容基礎上,應完成下列檢查、檢修項目:

(1)對皮帶機電機,漲緊車電機搖測絕緣電阻。

(2)對減速器漏油部位進行處理。

(3)對減速器油進行更換清冼油箱(三個月一次)。

(4)對減速器內各齒輪磨損嚴重的,將減速器升井更換。

(5)調整電機與偶合器對輪間隙不超過2-4mm。

(6)拆掉減速器檢查滾筒軸外花鍵、內花鍵、減速器內外齒套磨損情況(每兩個月一次)。

(7)檢查機頭大架和機尾架是否開焊、變形,機尾架滑靴是否平整,連接是否緊固,根據情況進行調整。

4、其它要求

(1)各使用皮帶機的單位,應按日檢、旬檢、月檢制度要求認真對皮帶機進行檢查、檢修、維護。

(2)各單位要對設備的衛生等包機到人,責任到人,掛牌留名,并按要求檢查落實。

(3)檢修工除按檢修制度進行檢查檢修外,升井填寫記錄,旬檢、月檢應填定期檢修記錄。檢查、檢修過的設備應保證中班、夜班正常運行,否則出現事故影響生產由本隊分析追究檢修人員責任。

篇3:停車停產檢查檢修設備管理制度

一、檢修安全方面:

加強對安全知識的學習,將安全放在首要地位。

1、檢修設備時,一定要在配電室內停電,并掛停電工作牌,嚴格執行停送電制度。發現一次罰主任、副主任、班長各10元。

2、起重吊拉前,要認真檢查葫蘆、鋼絲繩套的質量,起吊時進行試吊,起重物件下方或前方嚴禁站人或有人通過。

3、登高作業一定要戴安全帶,且高掛低用。

4、抬架物件時,要步調一致,注意腳下雜物,防止滑擦。

5、進入設備內或作業地點稍低的位置檢修時,要戴好安全帽。

二、工作標準方面:

1、嚴格執行操作規程和保安規程,工作認真,精力集中,不允許嬉戲打鬧。

2、加強與生產車間的工作配合,生產車間發現的問題、匯報的問題,要及時處理,絕對不允許拖拖拉拉,而造成影響生產的現象發生。

3、機電車間大修檢修計劃必須按時報送,不按時報送,班長、副班長每人罰款10元。

4、進一步劃分包機范圍,切實做到包機到人,責任到人。若包機范圍內的設備出現故障而影響生產,根據影響時間的長短,與包機責任人相聯系,并聯責考核10~50元,以此來增強每位維修人員的責任心,加大巡回檢查的力度,真正做到“動態檢查,靜態檢修”,做到預防性檢修,充分利用好每天的停車檢修時間,將機械事故消滅在萌芽狀態,具有超前意識。

5、保證設備檢修后的質量。機、電維修的班長每天的檢修記錄要清楚地記錄下:設備名稱、更換的備件名稱,明確各級人員的責任,誰更換的,誰焊接的,使用時間多長,必須做到有人檢查、有人考核。檢修停電的設備,要做到誰停電、誰送電,送電后要試運轉,若發現不試運轉或不送電,一次罰款30元。檢修完后,要將所有工具、雜物清理現場。設備加油,不允許隨處噴灑,黃油袋、桶要隨人帶走,并清理干凈設備及場地的油污。一次不清理或清理不干凈,罰施工負責人10元。

6、加強對業務知識的學習。向有經驗的老工人學習,向書本學習,掌握一定的業務技能,提高獨立工作的能力,提高自身的價值,要有創新意識,改變舊的工作作風。

7、加大修舊利廢的力度,對能夠修復的材料、配件一定要進行修復。根據材料、配件的損壞情況,購置一部分小配件進行組裝修復。若使用效果好,可對維修人員進行適當獎勵。

8、加大對設備的巡回檢查、維護、維修力度,保證設備的正常運轉,對于降低洗水濃度,提高精煤產量、質量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9、出現事故,要做到“四不放過”,即:①事故原因沒有查清不放過;②事故責任者沒有受到處理不放過;③職工沒有受到教育不放過;④防范措施沒有落實不放過,必須分析透徹,絕對不允許推諉、扯皮、分不清責任。

10、班組長的責任心要進一步加強,要善于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要有高度的責任心、事業心。管理要創新、要全面、全方位考慮所管轄工作范圍內存在的問題,要當好戰斗員,更要當好指揮員。機電維修班要進一步加強配合、協作,相互支持、相互幫助,使現場問題得以順利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