礦井安全生產隱患排查和治理辦法
第一條為了有效落實礦井安全隱患排查治理職責,從源頭上防止生產安全事故的發生,真正做到責任明確,關口前移,防患于未然,特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本辦法適用于(集團)公司所屬生產礦井安全隱患排查治理工作。
第三條本辦法中安全隱患是指重大安全隱患、一般安全隱患和生產過程非標準作業行為。重大安全隱患要嚴格按照國務院446號(國務院關于預防煤礦生產安全事故的特別規定)和《煤礦重大安全生產隱患認定辦法(試行)》(安監總煤礦字〔2005〕133號)進行認定。重大安全隱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難度較大,應當全部或者局部停產,并經過一定時間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隱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響致使生產單位自身難以排除的隱患。一般隱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難度小,發現后能夠立即整改排除的隱患。
第四條實行集團公司、礦、隊(區、科)三級安全隱患排查治理制度。各生產礦井隊正職組織本隊范圍內安全隱患排查治理工作,并將排查治理結果報告本礦安監部門。礦井主要負責人組織本礦井的安全隱患排查治理工作,并將排查治理結果報告集團公司安全監察部門。集團公司負責各生產礦井安全隱患排查治理工作的監督、檢查、指導并督促落實。
第五條?建立健全安全隱患排查治理組織領導機構,集團公司安全隱患排查治理組織領導機構由各分管礦井的副總工程師、安全監察局和生產技術部、通風處、機運處、地測處各專業負責人組成;各礦安全隱患排查治理組織機構由礦主要負責人、分管負責人、安全監察部門和專業主管部門負責人組成;隊隱患排查治理機構由隊正職、副職、跟班副隊長、技術人員和班組長組成。
第六條集團公司安全監察局負責全公司安全隱患排查治理的監督、檢查工作。公司安監局對礦井上報的安全隱患排查治理情況及時整理,每月通報隱患排查治理進展情況,并提出整改意見,督促各礦井開展安全隱患排查治理工作,每月寫出隱患整改報告。生產技術部等各專業處室負責隱患認定標準的制定,安全技術措施的審查,組織保證措施的建立,操作人員的培訓的內容,現場執行措施的制定,指導協助各礦進行安全隱患排查。
第七條礦井是安全隱患排查治理的主體,礦長對本礦安全生產隱患的排查治理全面負責;安全副礦長(安監處長)對本礦安全隱患排查治理工作監督負責任;各分管副礦長對分管業務隱患排查治理負直接領導責任;各隊正職對本隊安全隱患排查治理工作全面負責。所有的隱患治理過程必須指定安全負責人。
第八條必須加強對員工的安全思想、安全技術、安全技能、安全意識的培訓和教育。員工必須了解其作業場所和工作崗位存在的可能發生事故的情況、防范措施和事故應急措施,有權對本單位的安全隱患排查和治理工作提出建議。
第九條員工的培訓工作要針對礦井生產條件和人員素質狀況加大培訓力度,著力提高員工的崗位操作水平、規范操作程序,嚴格現場管理,理順生產關系,準確識別危險源和正確處理突發事件的能力。
第十條安全隱患排查遵循“全員、全方位、全過程”的原則,嚴格按照集團公司制定的安全隱患認定標準進行排查,范圍要涵蓋礦井生產的所有區域、所有過程、所有環節、所有設備設施和所有人員,做到“縱向到底、橫向到邊”。安全隱患治理必須做到安全技術措施、組織保證措施、資金保障措施,專項技能培訓和強制執行措施五到位。
第十一條礦井各隊正職至少每三天組織一次對本隊作業范圍的安全隱患進行排查,排查結果向礦安監部門報告;礦長每月至少組織一次由相關管理人員、工程技術人員參加的全面安全隱患排查,查出的安全隱患要登記建檔,并按“五落實”的要求徹底整治,每半個月向公司安監局書面報告情況。
第十二條礦井每月4日前將本月隱患排查治理內容上報集團公司安監局,安全隱患按照采煤、掘進、機電、運輸、一通三防、地測防治水和其他分類填寫隱患排查治理表,每一項安全隱患要制定出治理的安全技術措施、治理期間的安全組織措施、現場治理責任人和完成治理的時間期限,驗收復查負責人,并且由分管礦長對分管業務(專業)簽字認可。
第十三條安全隱患如果當月沒有完成治理的,下月仍然上報并注明,直到安全隱患徹底消除為止。不存在安全隱患的也要填寫安全隱患排查治理表,注明沒有安全隱患,并由主管礦領導簽字。
第十四條各礦要于每季度第一周將上季度在安全隱患排查中發現的重大安全隱患情況向集團公司安監局提交專門報告,報告內容包括產生重大隱患的原因、現狀、危害程度分析、整改方案、安全措施和治理結果等內容,報告要經礦長簽字。集團公司安監局把各礦情況匯總后向川煤集團和上級煤礦安全監察管理部門報告。
第十五條礦井發現存在重大安全隱患要立即停止生產,排除隱患。發現存在一般安全隱患能立即解決的要按規定進行治理,不能立即解決的要按照“五定”的原則,即:定項目、定措施(包括隱患治理的安全技術措施和隱患治理期間的組織保證措施)、定資金、定責任人、定時間限期治理。
第十六條礦井安全隱患排查治理實行分級管理。一般隱患由礦長(或礦長授權的礦級領導)明確安全隱患治理責任人,責成立即解決或限期治理,治理完成后由治理責任人負責檢查驗收,驗收合格后報礦長(或礦長授權的礦級領導)審核簽字備案。對于存在重大隱患的礦井或生產區域,必須立即停止作業,進行全面治理,由礦長組織制定安全隱患治理的技術方案、安全保障措施,落實治理的內容、資金、期限、作業人數、整改范圍,并組織實施,安全隱患治理完成后由礦長組織按照標準驗收。集團公司安監局負責重大安全隱患的驗收,各礦安監處負責對一般安全隱患及非標準作業行為規范的驗收。
第十七條對現場作業過程中發生的一般常規性隱患由跟班隊長落實,班組長按作業規程和崗位標準進行整改,安檢員(瓦安員)負責督促整改和驗收。
第十八條班(組)及零散作業地點,每小班作業前及作業過程中發現的隱患,當班跟班副隊長(瓦安員)、班長、安檢員(群監員)一同研究整改措施。對一般隱患必須立即整改,隱患已整改并確認達到安全生產條件的,方可組織生產。隱患整改由跟班副隊長(瓦安員)負責安排,班組長負責按整改措施(含作業規程、安全技術措施)進行整改,安檢員(群監員)負責現場監督和驗收。當班整改不完的隱患,必須及時向所屬隊匯報并向下一個班對應的負責人進行交接。對安全生產構成威脅的較大以上安全隱患,必須立即停止作業,并及時向隊及相關部門匯報,待隱患整改方案(措施)確定后,方可按方案和措施進行整改。
第十九條采掘隊組織隱患排查時,對查出的一般隱患,必須立即制定隱患整改措施或按照規程、措施,安排當班進行整改,由跟班副隊長或指定專人現場監督整改,隱患已整改并確認達到安全生產條件,方可組織生產。對較大的安全隱患現場不能解決的,必須采取停產整頓的措施并及時向上級主管部門匯報,并在制定隱患整改方案(措施)后,嚴格按整改方案(措施)整改隱患。
第二十條輔助區(科)每周對管轄范圍內的隱患排查時,對一般性隱患,立即與隊共同研究制定隱患整改方案(措施),并按整改方案(措施)進行整改,由安全副區(科)長監督隱患的整改或指派專人現場跟班監督隱患整改,隱患已整改并確認達到安全生產條件后,方可組織生產。對較大的安全隱患,現場不能解決的,必須及時向上級主管部門匯報,并由區隊領導共同研究制定隱患整改方案(措施),嚴格按隱患整改方案(措施)對隱患進行整改。
第二十一條各礦每月全面安全大檢查和隱患排查時,必須對全礦各系統、各作業地點進行全面排查,對一般性隱患必須由檢查人員和跟班副隊長、安檢員或瓦安員、班組長現場制定整改方案(措施),由跟班副隊長、班組長負責落實整改,安檢員或瓦安員負責督促整改和驗收;對危險性較大的隱患,必須由隱患所屬區(隊)主要領導組織并制定整改方案(措施),由跟班副隊長、安檢員現場監督隱患整改、驗收。達到安全生產條件后,方可恢復生產。對重大安全隱患立即停產,由礦長或分管領導組織生產、技術、安全及隱患單位負責人共同研究隱患整改方案和具體的安全技術措施,隱患整改處理時,隱患單位主要領導必須現場跟班,具體負責整改工作,礦業務保安部門、包保責任人、安監部門人員必須重點監督檢查隱患整改情況,隱患整改后由礦分管領導組織相關部門驗收,達到安全生產條件后,方可組織生產。
第二十二條安全隱患治理工作要由礦級領導、隊長等安全生產管理人員帶班進行,參加人員必須全面掌握處理安全隱患的安全技術措施,并經專項培訓后,具備熟練的專項操作技能,特殊工種持證上崗。帶班領導人員還應掌握強制執行措施內容,并認真執行。安全隱患治理期間,所有該區域人員都必須了解安全保證措施內容并嚴格執行。
第二十三條集團公司安監局每月針對各礦井安全隱患排查治理情況進行專項監督檢查,內容包括:礦、隊是否按規定進行安全隱患排查、上報是否全面、是否制定了安全技術措施和治理期間的組織保證措施、是否對員工進行專項安全技術培訓、措施是否落實到位,并對完成的安全隱患治理項目進行驗收。如果發現有未排查出的隱患,要先查領導下井記錄,再查責任范圍,并追究有關人員的責任。
第二十四條集團公司各專業處室負責對本專業安全隱患排查治理情況進行督促和檢查,內容包括:排查的安全隱患是否全面、制定的整改措施和整改期間的安全保證措施是否完善、措施是否落實到位,并對安全隱患治理進行督促和業務指導。
第二十五條礦安監處負責本礦范圍內的安全隱患的認定;檢查是否有已審批的安全技術措施和組織保證措施;檢查專項安全培訓工作;指派安檢員(瓦安員)監督安全隱患治理的全過程;及時匯總和上報安全隱患排查和治理情況;總結分析在安全隱患排查和治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整改意見;對不按規定進行安全隱患排查的行為進行處罰。
第二十六條建立隊(區、科)級安全隱患責任追究制度。發現一次存在未治理安全隱患或處理不當的,責令立即整改,提出警告,由隊正職寫出整改意見報礦。發現兩次上述情況的隊,將該隊定為安全重點監管隊,定為安全重點監管的隊是集團公司和礦安全檢查的重點,給予黃牌警告,由隊正職寫出書面保證書和整改意見書交礦和集團公司。發現三次未治理安全隱患,或處理不當,或同種現象再三發生的,給予隊正職撤職處理,并對其他責任人員追究責任。
第二十七條嚴格班前會制度,提高班前會質量,由隊長或值班隊長對安全工作提出明確要求和注意事項,嚴禁“三違”。不按規定執行的,給予隊正職警告處理,并罰款500元~1000元。
第二十八條沒有告知員工工作現場和崗位存在的安全隱患以及防范措施的,或在安全隱患治理中對參加治理的員工沒有進行專項安全技術培訓的,給予隊正職警告處理,并罰款500元~1000元。
第二十九條礦井沒有成立安全隱患排查治理組織機構和建立安全隱患排查治理制度,或沒有按集團公司規定進行安全隱患排查治理的,給予礦井主要負責人警告處理,處1000元罰款,并責令立即改正。
第三十條礦井對存在的安全隱患沒有排查出來或排查出來沒有向集團公司報告而被集團公司檢查發現的,一般安全隱患對礦井罰款2000元~5000元,重大安全隱患罰款5000元~20000元,并追究相關責任人員的行政(經濟)責任。導致事故發生的,根據事故嚴重程度從嚴處罰。
第三十一條對于礦井自己排除出來的安全隱患,并且已經按要求制定了治理計劃、安全技術措施和組織保證措施的,未處理完或正在處理的,根據實際情況可減輕或免于處罰。
第三十二條礦井存在重大安全隱患而不按照要求進行治理的,給予礦井主要負責人、分管負責人、安全負責人、包保責任人警告處理,并各罰款1000元,對礦井給予30000元罰款。
第三十三條安全隱患排查出來不認真進行治理又沒有制定安全防范措施的,給予分管礦領導或包保責任人1000元罰款,造成事故的,根據事故的嚴重程度追究其行政(經濟)責任。
第三十四條沒有特殊原因不按照規定的時間完成安全隱患治理的,給予安全隱患治理負責人或包保責任人500元~1000元罰款,并通報批評,造成事故的,進一步追究其行政(經濟)責任。
第三十五條礦井不按規定時間上報安全隱患排查結果和安全隱患治理完成情況、未按要求建立安全隱患排查檔案的,給予礦安監部門負責人罰款500元。
第三十六條本暫行辦法解釋權歸(集團)公司。
第三十七條本暫行辦法自下發之日起施行。
篇2:安全隱患排查整治三級制度
第一條為認真貫徹落實《安全生產法》、《公路法》、《內河交通安全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提高對“隱患險于明火、防范勝于救災、責任重于泰山”重要性的認識,根據省、市政府《關于建立安全生產工作七項制度》的要求,結合交通行業特點,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條按照市交通局、區(市)縣交通局、交通企事業單位隱患排查整治三級管理原則,切實加強對公路客貨運輸、客貨站點、水上運輸、公路事故多發點段和病害橋梁等重點部位事故隱患的排查整治工作,做到標本兼治、防患于未然。
第三條市交通局每年底由有關處分別提出下一年度安全生產重大隱患的整改計劃、整改方案,分別報送省交通廳、公路局、運管局和航務局。同時抄送局安全監督處,匯總上報市政府辦公廳、市安監辦等相關部門。并按照省交通廳、市政府及有關部門下達的整治任務,在職責范圍內有計劃地對隱患整治項目進行整改,確保整治任務按期完成;堅持每季度定期排查和經常性安全隱患排查整治制度。建設處負責國省干線在建公路橋梁安全隱患的排查整治;公路處負責公路、橋梁安全隱患的排查整治,指導督促市級收費公路公司排查整治收費路橋的安全隱患;交管處負責指導督促市級客貨運輸、客貨站點、汽車維修企業、駕校安全隱患的排查整治;航務處(海事局)負責水上運輸和渡口碼頭安全隱患的排查整治。
第四條區(市)縣交通局負責縣道公路橋梁、屬地管理的客貨運輸企業、客貨站點、汽車維修、駕校、水上運輸和渡口碼頭安全隱患的排查整治;在每年底提出下一年度安全生產重大隱患的整治計劃、整改方案,分別報送市交通局安全監督處、公路處、交管處、航務處(海事局);并按照市交通局、當地政府及有關部門下達的整治任務,在職責范圍內有計劃地對隱患整治項目進行整改,確保整治任務全面完成。堅持季度排查和經常性排查整治制度。
第五條公路橋梁施工企業、養護企業、公路客貨運輸企業、客貨站點、汽車維修企業、駕校、航運企業和船舶修造企業在每年底提出下一年度安全生產重大隱患整改計劃和整改方案,并報上級交通行業管理部門;堅持月查和日查安全隱患排查制度,按時完成各級政府和交通管理部門下達的安全隱患整治任務。
第六條隱患整治項目完工后,負責整治的單位要及時向下達隱患整治任務的政府或上級交通部門提交評價申請,由下達任務的政府或交通部門組織有關專家對其安全性進行評價;整治不符合安全生產要求的不能投入生產和使用,并限期重新進行整改。
第七條本制度經**市交通局修訂后,于發布之日起正式實施。
篇3:安全生產事故隱患排查工作制度
為認真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以及其他相關的法律法規,杜絕和減少生產安全事故,結合出租汽車公司安全生產工作情況制定本制度。
一、公司安全生產檢查、事故隱患排查工作,由出租汽車公司經理或負責人按安全工作職責組織實施。
二、安全生產檢查的對象及范圍應包括:出租汽車等機動車輛及相關裝置;管理制度、管理臺帳、管理設施、事故應急救援設施和消防設施;以及營運證件等。
三、列入安全檢查范圍的項目,有專項維護檢查規定的從其規定;無明確規定的每月至少檢查一次,重點要害部位應制定相應的檢查規范及程序。
四、對檢查出的隱患,檢查人必須下達整改通知書,各項安全檢查及隱患的整改,實行責任人及受檢當事人簽字制度和隱患整改跟蹤排查制度。對自身無能力解決的隱患及問題應及時報告有關領導和部門,并作好隱患的跟蹤控制工作。
五、出租汽車駕駛員被公安機關吊銷駕駛證后,應主動向公司匯報,公司應收繳被吊銷駕駛員的營運證件并上交管理部門,要教育、督促其不能駕駛車輛。
六、安全檢查及隱患排查整改工作均應建立“安全生產基本工作臺帳”。各項安全檢查的基礎資料必須規范化,保存期不少于3年。
七、對違反本制度及違反本制度造成后果的,按《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的相關規定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