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石油生產安全事故管理辦法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規范生產安全事故的管理工作,及時、準確地報告、調查、處理和統計事故,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生產安全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條例》(國務院令第493號)等法律法規,及《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安全生產管理規定》(中油質安字〔2004〕672號)等規章制度,特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集團公司總部及所屬企事業單位(以下簡稱企業),在生產經營活動中發生的造成人身傷亡或者直接經濟損失的生產安全事故的管理,適用本辦法。環境污染事故、輻射事故等其它事故的管理不適用本辦法。
第三條?事故的報告、應急、調查、處理和統計工作,必須堅持實事求是、尊重科學的原則,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遲報、漏報、謊報、瞞報各類事故,不得偽造、篡改統計資料。
第四條?企業應當公布事故報告和舉報電話、電子信箱,及時受理和處理事故報告和舉報。
第二章?事故分類與分級
第五條?生產安全事故類別分為:
(一)工業生產安全事故,是指在生產場所內從事生產經營活動中發生的造成企業員工和企業外人員人身傷亡、急性中毒或者直接經濟損失的事故,不包括火災事故和交通事故;
(二)道路交通事故,是指企業車輛在道路上因過錯或者意外造成的人身傷亡或者財產損失的事件;
(三)火災事故,是指失去控制并對財物和人身造成損害的燃燒現象。以下情況也列入火災統計范圍:民用爆炸物品爆炸引起的火災;易燃可燃液體、可燃氣體、蒸氣、粉塵以及其它化學易燃易爆物品爆炸和爆炸引起的火災;機電設備因內部故障導致外部明火燃燒需要組織撲滅的事故,或者引起其它物件燃燒的事故;車輛、船舶以及其它交通工具發生的燃燒事故,或者由此引起的其它物件燃燒的事故。
第六條?根據事故造成的人員傷亡或者直接經濟損失,事故分為以下等級:
(一)特別重大事故,是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傷(包括急性工業中毒,下同),或者1億元以上直接經濟損失的事故;
(二)重大事故,是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傷,或者5000萬元以上1億元以下直接經濟損失的事故;
(三)較大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傷,或者1000萬元以上5000萬元以下直接經濟損失的事故;
(四)一般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傷,或者1000萬元以下直接經濟損失的事故。具體細分為三級:
1.一般事故A級,是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3人以上10人以下重傷,或者10人以上輕傷,或者100萬元以上1000萬元以下直接經濟損失的事故;
2.一般事故B級,是指造成3人以下重傷,或者3人以上10人以下輕傷,或者10萬元以上100萬元以下直接經濟損失的事故;
3.一般事故C級,是指造成3人以下輕傷,或者10萬元以下1000元以上直接經濟損失的事故。
本條所稱的“以上”包括本數,所稱的“以下”不包括本數。
第三章?事故報告與披露
第七條?事故發生后,事故現場有關人員應當立即向基層單位負責人報告,基層單位負責人應當立即向上一級安全主管部門報告,安全主管部門逐級上報直至企業安全主管部門,由安全主管部門向本單位領導報告。較大及以上事故企業安全主管部門應當向企業辦公室通報。
情況緊急時,事故現場有關人員可以直接向企業安全主管部門報告。
第八條?企業接到事故報告后,應當向集團公司總部機關有關部門報告。
(一)一般事故C級、B級,在事故發生后1小時之內由企業安全主管部門向集團公司安全主管部門報告。
(二)一般事故A級,在事故發生后1小時之內由企業安全主管部門向集團公司安全主管部門報告。集團公司安全主管部門應當立即向集團公司分管安全工作的副總經理報告。
(三)較大事故,在事故發生后1小時之內由發生事故的企業辦公室向集團公司辦公廳和安全主管部門報告。集團公司辦公廳接到企業事故報告后,應當立即向集團公司分管安全工作的副總經理、總經理報告。
(四)重大及以上事故,在事故發生后30分鐘之內由發生事故的企業辦公室向集團公司辦公廳和安全主管部門報告。集團公司辦公廳接到企業事故報告后,應當立即向集團公司總經理報告,同時報告集團公司分管安全工作的副總經理。
第九條?對承包商發生的生產安全事故,企業應當按本辦法第七條、第八條規定報告。
第十條?發生事故后,企業在上報集團公司的同時,應當于1小時內向事故發生地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和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有關部門報告。
第十一條?集團公司辦公廳接到較大及以上事故報告后,應當按《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突發事件信息報送工作辦法》(中油辦字〔2006〕375號)執行。
第十二條?發生事故,應當以書面形式報告,情況特別緊急時,可用電話口頭初報,隨后書面報告。書面報告至少包括以下內容:
(一)事故發生單位概況;
(二)事故發生的時間、地點以及事故現場情況;
(三)事故的簡要經過;
(四)事故已經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傷亡人數(包括下落不明的人數)和初步估計的直接經濟損失;
(五)已經采取的措施;
(六)其他應當報告的情況。
第十三條?事故情況發生變化的,應當及時續報。
自事故發生之日起30日內,事故造成的傷亡人數發生變化的,應當及時補報。交通事故、火災事故自發生之日起7日內,事故造成的傷亡人數發生變化的,應當及時補報。
第十四條?企業發生事故后,事故的信息披露按照《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重大敏感信息發布管理暫行規定》(中油辦字〔2007〕315號)執行。
第四章?事故應急
第十五條?事故發生后,事故單位應當立即啟動相應的事故應急預案,組織搶救,防止事故擴大,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第十六條?發生事故后,企業或者企業所屬事故單位負責人和相關部門負責人,應當立即趕赴事故現場,組織搶險救援,不得擅離職守。
(一)發生較大及以上事故,或者已經發生一般事故A級,并可能造成次生事故時,企業主要負責人和相關職能部門負責人應當趕赴事故現場。企業主要領導公出在外時,接到事故報告后,應當立即趕赴事故現場。
(二)發生一般事故A級,或者已經發生一般事故B級,并可能造成次生事故時,企業業務分管領導或者分管安全工作的領導和相關職能部門負責人應當趕赴事故現場。
(三)發生一般事故B級、C級時,企業所屬事故單位業務分管領導或者分管安全工作領導和相關職能部門負責人應當趕赴事故現場。
第十七條?發生一般事故A級及以上事故時,集團公司應當派人趕赴現場,協調、指揮救援工作。
(一)發生特別重大事故時,集團公司主要負責人和相關職能部門負責人應當趕赴事故現場。
(二)發生重大事故時,集團公司業務分管領導或者分管安全工作領導和相關職能部門負責人應當趕赴事故現場。
(三)發生較大事故時,集團公司分管業務部門、安全主管部門負責人應當趕赴事故現場。
(四)發生一般事故A級時,集團公司分管業務部門、安全主管部門應當派人趕赴事故現場。
第十八條?事故發生后,事故單位應當妥善保護事故現場以及相關證據,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破壞事故現場、毀滅有關證據。
第十九條?因搶救人員、防止事故擴大以及疏通交通等原因,需要移動事故現場物件的,應當做出標志、繪出現場簡圖并做出書面記錄,妥善保存現場重要痕跡、物證。
第五章?事故調查
第二十條?事故發生后,企業應當積極配合政府和其授權或者委托有關部門組織的事故調查組進行事故調查。
第二十一條?對于政府委托企業調查的事故,企業應當組成事故調查組,按照本辦法第二十二條至第二十五條的規定開展事故調查。
調查組成員應當由安全、生產、設備、人事勞資、監察、工會等有關職能部門人員組成。調查結束后形成事故調查報告,并向政府有關部門報告。
第二十二條?事故調查組應當履行下列職責:
(一)查明事故發生的經過、原因、人員傷亡情況及直接經濟損失;
(二)認定事故的性質和事故責任;
(三)提出對事故責任者的處理建議;
(四)總結事故教訓,提出防范和整改措施;
(五)提交事故調查報告。
第二十三條?事故調查組有權向有關單位和個人了解事故有關情況,并要求其提供相關文件、資料,有關單位和個人不得拒絕。
第二十四條?事故調查組成員在事故調查過程中應當恪盡職守,遵守事故調查組的紀律,保守事故調查的秘密。
第二十五條?事故調查報告應當包括下列內容:
(一)事故發生單位概況;
(二)事故發生經過和事故救援情況;
(三)事故造成的人員傷亡和直接經濟損失;
(四)事故發生的原因和事故性質;
(五)事故責任的認定以及對事故責任者的處理建議;
(六)事故防范和整改措施。
事故調查報告應當附具有關證據材料。事故調查組成員應當在事故調查報告上簽名。
第二十六條?發生事故的企業應當按照HSE管理體系要素要求,深入查找管理方面存在的問題,并由企業或者企業所屬事故單位召開事故分析會。對于較大及以上事故,應當由集團公司組織召開事故分析會。
第六章?事故處理
第二十七條?所有事故均應當按照事故原因未查明不放過,責任人未處理不放過,整改措施未落實不放過,有關人員未受到教育不放過的“四不放過”原則進行處理。
第二十八條?發生一般事故A級及以上事故的企業應當向集團公司做出檢討。
(一)發生較大及以上事故,企業主要領導、業務分管領導、分管安全領導和相關職能部門負責人應當到集團公司總部,向集團公司做出檢討。
(二)發生一般事故A級,企業分管業務領導、企業所屬事故單位主要領導和企業相關職能部門負責人到集團公司總部,向集團公司主管部門做出檢討。
第二十九條?對事故發生負有責任的人員,應當按照負責事故調查人民政府的批復和集團公司生產安全事故處理相關規定進行處理。
發生較大及以上事故,按照干部管理權限,屬于集團公司黨組管理的干部,由集團公司監察部門在30日內落實事故處理意見;發生一般及以上事故,按照管理權限,由企業及其直屬單位監察部門、人事勞資部門在15日內落實事故處理意見,并報上級部門備案。
第三十條?事故發生單位應當認真吸取事故教訓,落實防范和整改措施;企業或者所屬單位業務主管部門和安全主管部門應當對事故發生單位落實防范和整改措施的情況進行監督檢查;企業或者所屬單位工會和員工應當對事故防范和整改措施的落實情況進行監督。
第七章?事故統計與檔案管理
第三十一條?事故發生后,企業安全主管部門應當在5個工作日內將事故信息錄入到HSE信息系統。
第三十二條?所有事故處理結案后,必須建立事故檔案,并分級保存,事故檔案應當至少包括事故調查報告及有關證據資料。
(一)一般事故C級事故檔案,由企業所屬事故單位安全主管部門建立,并送檔案室保存;
(二)一般事故B級及以上事故檔案由企業安全主管部門建立,并送檔案館保存。
第八章?附?則
第三十三條?本辦法規定以外的非生產安全事故應當參照本辦法執行。
第三十四條?本辦法由集團公司安全環保部負責解釋。
第三十五條?本辦法自印發之日起施行。原《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安全事故管理暫行辦法》(中油質安字〔2004〕672號)同時廢止。
篇2:某某車務段鐵路交通(相撞)事故安全管理辦法
為進一步搞好路外安全工作,不斷規范路外安全管理,積極妥善處置、處理鐵路交通(相撞)事故,有效控制和防止事故的發生,保證鐵路運輸秩序良好和人民生命財產安全,按照部局要求,實現鐵路交通(相撞)事故死亡人數逐年減少,提速區段零死亡的目標,特制定本辦法。
一、加強組織,落實職責
1、段成立以段長、黨委書記為組長,主管安全副段長為副組長,安全技術科、運輸統計科、計劃財務科、辦公室等科室負責人為成員的領導小組。
領導小組負責全段路外工作的安排、檢查、分析、考核、管理。
日常工作由安全科路外主管人員負責,聯系電話:32542。
2、一等站組成以站長、總支書記為組長,班子其他成員為副組長,運輸、客運、貨運主任組織員、支部書記為成員的領導小組。
其它車站組成以站長、支部書記為組長,副站長為副組長、班組長為成員的領導小組。
3、路外安全工作要納入常態管理,一等站要納入安全分析會,二等及以下車站要納入站務會進行分析。月初要做好安排,月末進行分析總結,對存在的問題要制定措施,指定專人抓好整改。
二、加強路外安全管理工作
1、加強站車秩序管理,有人看守的車站、貨場大門,必須建立門禁制度,加強檢查,并做好記錄;無人看守的車站、貨場大門必須按規定加鎖,未加鎖時,必須專人看守。
2、其它單位能進入車站的通道,由技術科組織,車站牽頭與工務、電務、供電等單位簽訂進出站區大門管理安全協議,明確責任,本著“誰使用,誰管理、誰負責”的原則,對大門使用單位進行“掛牌”明示,確保大門定位處于鎖閉狀態。
3、施工需要臨時拆卸護網時,由技術科與施工單位簽訂《安全協議》,并由施工單位派人看守。
4、發現站內護網破損要立即通知工務、公安部門,并登記運統-46;提速區段各站應臨時派人看守,超過4小時,通知工務看守,工務、公安人員采取有效措施,確保安全。
5、加強站場內閑雜人員清理。車站設《閑雜人登記清理記錄本》發現站場內有閑雜人員或接到機車乘務員“護網內有閑雜人員”報告后,要立即通知公安人員和值班站長,趕赴現場清理,并在《閑雜人登記清理記錄本》登記;對押運人員要加強教育控制,做好簽認登記。
6、有人看守道口,作業人員接到來車通知或發現列車開來,按規定出場作業,認真落實道口作業“十程序”。遇發生危及行車安全的突發情況時,必須“先防護,后處理”。
7、加強站內平過道管理,嚴格落實站內平過道防護欄桿加鎖制度,禁止非工作人員通行,特快及其以上列車通過時,派人監護。
8、站內調車作業經過的道口(平過道)必須派人看守,隨時掌握車輛及行人動態,及時疏導并做好防護。接發列車時,車站值班員應于列車通過前及時通知道口看守人員。
9、推進調車作業時,領車人員要精神集中,堅持了望,發現行人、車輛搶越或侵入限界,立即采取停車措施。
10、對開放式站場接發旅客列車時的人工封堵上崗情況進行重點檢查,發現問題,及時采取措施。
11、提速區段各站值班干部、指定專人每日各不少于一次對站場封堵情況進行巡視檢查,干部、職工檢查時段要保持一定間隔,并分別在《站內防護柵欄檢查交接登記本》和站長(車間)工作日志內登記。
12、要認真落實《站內路外安全包保責任分工包保圖》,按包保分工認真檢查,發現行人進入護網或穿越線路時,要立即勸阻,勸阻無效,報告車站公安處理,并在《閑雜人登記清理記錄本》記錄。
13、每月由車站牽頭,組織設備單位、公安部門召開站區聯勞協作會,研究站區綜合治理方案,對閑雜人易進入的薄弱處所要采取圍墻封堵、加高護網、保安看守等措施,劃定區域,明確責任。
14、路外主管人員對管內道口、站內圍墻、護網、活動欄木、站區通道及路外安全管理狀況每月檢查不少于一次,并做好記錄,對存在問題及時協調解決。
15、解決難點問題。一是車站對有客車停點前后,明確人工封堵措施,明確人員、明確時間、明確職責。二是車站范圍內下穿地道產生積水時,車站派員現場看守。
16、加強路外宣傳。車務段、車站派員與公安配合,每季對車站附近村莊、學校進行一次路外宣傳。
17、路外安全工作要納入常態管理,一等站要納入安全分析會,二等及以下車站要納入站務會進行分析。月初要做好安排,月末進行分析總結,對存在的問題要制定措施,指定專人抓好整改。
18、車務段、車站干部按照巡視檢查量化標準進行檢查,發現問題及時發放通知書,并納入安管系統,車務段每月對有關干部完成情況進行分析考核。
三、加強路外事故處理工作
1、鐵路交通(相撞)事故要件件立檔,符合《鐵路交通事故調查處理規則》附件3要求,達到整潔、規范、內容詳實;堅持分析、通報制度,日常采取通話、簡報等形式,及時傳達上級文件指示及段工作安排,搞好路外宣傳工作,把路外安全工作抓實、抓細,真正落到實處。
2、現場確認處理
(1)車站值班員得到發生鐵路交通(相撞)事故的報告,要立即通知值班干部、公安,設有護網(工務管理)、道口的區段還應通知工務部門及因鐵路交通(相撞)事故造成設備故障的單位、部門,同時向列車調度員報告發生時間、地點、列車速報、線路損壞及列車能否運行情況;
(2)值班干部向安全科值班人員報告后,值班站長、駐站公安(或通知轄區鐵路派出所)及工務等有關人員,迅速趕赴現場,收集信息,組織處理,具備開通條件的,要立即組織開車。
(3)人員傷亡、設備損壞的具體情況,由值班干部組織相關單位、部門人員現場確認無誤后,向安全科值班人員詳細報告。
3、未盡事宜按照《北京鐵路局鐵路交通事故應急救援及調查處理補充規定》相關內容執行。
四、路外安全考核
站內發生鐵路交通(相撞)事故或存在事故隱患時,安全科要組織有關車站調查分析,查明事故原因,嚴格定性定責考核。車務段定期召開電話會議,通報事故,分析原因,按以下規定考核發生路外傷亡事故的有關人員:
(一)設有護網區段各站、未設護網區段縣市所在地車站站內發生(相撞)事故及調車作業發生(相撞)事故,造成死亡的。
1.給予車站正職及責任干部(含二等及以下車站分管副站長,一等站主任運輸組織員、主任安全員,以下同)行政警告處分,情節嚴重的降職。免發當月生產獎及季度安全績效獎。其它有關干部(非主管副站長,一等站主管運輸組織員、主管安全員,以下同)免發當月生產獎。
2.免發責任站月度生產獎50%。
3.給予直接責任者行政記過處分,免發2個月生產獎。
(二)未設護網的其他車站站內發生(相撞)事故,造成死亡的。
1.給予車站正職及責任干部行政警告處分,免發當月生產獎,季度安全績效獎免發50%。其它有關干部免發當月生產獎。
2.免發責任站月度生產獎30%。
3.給予責任者行政記過處分,免發2個月生產獎。
(三)設有護網區段各站、未設護網區段縣市所在地車站站內發生(相撞)事故或調車作業發生(相撞)事故,造成人員受傷的。
1.免發車站正職及責任干部當月生產獎30%及季度安全績效獎20%。其它有關干部免發當月生產獎30%。
2.給予責任者行政警告處分,免發1個月生產獎。
(四)未設護網的其他車站站內發生(相撞)事故,造成人員受傷的。
1.免發車站干部當月生產獎30%。
(五)凡發現封閉站區內有閑雜人員一律發紅牌考核;未封閉站區內有閑雜人員一律發黃牌考核。凡發生站內路外傷亡按事故苗子考核,并追究站長、支部書記責任。
篇3:鐵路交通事故安全管理辦法
為進一步搞好路外安全工作,不斷規范路外安全管理,積極妥善處置、處理鐵路交通(相撞)事故,有效控制和防止事故的發生,保證鐵路運輸秩序良好和人民生命財產安全,按照部局要求,實現鐵路交通(相撞)事故死亡人數逐年減少,提速區段零死亡的目標,特制定本辦法。
一、加強組織,落實職責
1、段成立以段長、黨委書記為組長,主管安全副段長為副組長,安全技術科、運輸統計科、計劃財務科、辦公室等科室負責人為成員的領導小組。
領導小組負責全段路外工作的安排、檢查、分析、考核、管理。
日常工作由安全科路外主管人員負責,聯系電話:32542。
2、一等站組成以站長、總支書記為組長,班子其他成員為副組長,運輸、客運、貨運主任組織員、支部書記為成員的領導小組。
其它車站組成以站長、支部書記為組長,副站長為副組長、班組長為成員的領導小組。
3、路外安全工作要納入常態管理,一等站要納入安全分析會,二等及以下車站要納入站務會進行分析。月初要做好安排,月末進行分析總結,對存在的問題要制定措施,指定專人抓好整改。
二、加強路外安全管理工作
1、加強站車秩序管理,有人看守的車站、貨場大門,必須建立門禁制度,加強檢查,并做好記錄;無人看守的車站、貨場大門必須按規定加鎖,未加鎖時,必須專人看守。
2、其它單位能進入車站的通道,由技術科組織,車站牽頭與工務、電務、供電等單位簽訂進出站區大門管理安全協議,明確責任,本著“誰使用,誰管理、誰負責”的原則,對大門使用單位進行“掛牌”明示,確保大門定位處于鎖閉狀態。
3、施工需要臨時拆卸護網時,由技術科與施工單位簽訂《安全協議》,并由施工單位派人看守。
4、發現站內護網破損要立即通知工務、公安部門,并登記運統-46;提速區段各站應臨時派人看守,超過4小時,通知工務看守,工務、公安人員采取有效措施,確保安全。
5、加強站場內閑雜人員清理。車站設《閑雜人登記清理記錄本》發現站場內有閑雜人員或接到機車乘務員“護網內有閑雜人員”報告后,要立即通知公安人員和值班站長,趕赴現場清理,并在《閑雜人登記清理記錄本》登記;對押運人員要加強教育控制,做好簽認登記。
6、有人看守道口,作業人員接到來車通知或發現列車開來,按規定出場作業,認真落實道口作業“十程序”。遇發生危及行車安全的突發情況時,必須“先防護,后處理”。
7、加強站內平過道管理,嚴格落實站內平過道防護欄桿加鎖制度,禁止非工作人員通行,特快及其以上列車通過時,派人監護。
8、站內調車作業經過的道口(平過道)必須派人看守,隨時掌握車輛及行人動態,及時疏導并做好防護。接發列車時,車站值班員應于列車通過前及時通知道口看守人員。
9、推進調車作業時,領車人員要精神集中,堅持了望,發現行人、車輛搶越或侵入限界,立即采取停車措施。
10、對開放式站場接發旅客列車時的人工封堵上崗情況進行重點檢查,發現問題,及時采取措施。
11、提速區段各站值班干部、指定專人每日各不少于一次對站場封堵情況進行巡視檢查,干部、職工檢查時段要保持一定間隔,并分別在《站內防護柵欄檢查交接登記本》和站長(車間)工作日志內登記。
12、要認真落實《站內路外安全包保責任分工包保圖》,按包保分工認真檢查,發現行人進入護網或穿越線路時,要立即勸阻,勸阻無效,報告車站公安處理,并在《閑雜人登記清理記錄本》記錄。
13、每月由車站牽頭,組織設備單位、公安部門召開站區聯勞協作會,研究站區綜合治理方案,對閑雜人易進入的薄弱處所要采取圍墻封堵、加高護網、保安看守等措施,劃定區域,明確責任。
14、路外主管人員對管內道口、站內圍墻、護網、活動欄木、站區通道及路外安全管理狀況每月檢查不少于一次,并做好記錄,對存在問題及時協調解決。
15、解決難點問題。一是車站對有客車停點前后,明確人工封堵措施,明確人員、明確時間、明確職責。二是車站范圍內下穿地道產生積水時,車站派員現場看守。
16、加強路外宣傳。車務段、車站派員與公安配合,每季對車站附近村莊、學校進行一次路外宣傳。
17、路外安全工作要納入常態管理,一等站要納入安全分析會,二等及以下車站要納入站務會進行分析。月初要做好安排,月末進行分析總結,對存在的問題要制定措施,指定專人抓好整改。
18、車務段、車站干部按照巡視檢查量化標準進行檢查,發現問題及時發放通知書,并納入安管系統,車務段每月對有關干部完成情況進行分析考核。
三、加強路外事故處理工作
1、鐵路交通(相撞)事故要件件立檔,符合《鐵路交通事故調查處理規則》附件3要求,達到整潔、規范、內容詳實;堅持分析、通報制度,日常采取通話、簡報等形式,及時傳達上級文件指示及段工作安排,搞好路外宣傳工作,把路外安全工作抓實、抓細,真正落到實處。
2、現場確認處理
(1)車站值班員得到發生鐵路交通(相撞)事故的報告,要立即通知值班干部、公安,設有護網(工務管理)、道口的區段還應通知工務部門及因鐵路交通(相撞)事故造成設備故障的單位、部門,同時向列車調度員報告發生時間、地點、列車速報、線路損壞及列車能否運行情況;
(2)值班干部向安全科值班人員報告后,值班站長、駐站公安(或通知轄區鐵路派出所)及工務等有關人員,迅速趕赴現場,收集信息,組織處理,具備開通條件的,要立即組織開車。
(3)人員傷亡、設備損壞的具體情況,由值班干部組織相關單位、部門人員現場確認無誤后,向安全科值班人員詳細報告。
3、未盡事宜按照《北京鐵路局鐵路交通事故應急救援及調查處理補充規定》相關內容執行。
四、路外安全考核
站內發生鐵路交通(相撞)事故或存在事故隱患時,安全科要組織有關車站調查分析,查明事故原因,嚴格定性定責考核。車務段定期召開電話會議,通報事故,分析原因,按以下規定考核發生路外傷亡事故的有關人員:
(一)設有護網區段各站、未設護網區段縣市所在地車站站內發生(相撞)事故及調車作業發生(相撞)事故,造成死亡的。
1.給予車站正職及責任干部(含二等及以下車站分管副站長,一等站主任運輸組織員、主任安全員,以下同)行政警告處分,情節嚴重的降職。免發當月生產獎及季度安全績效獎。其它有關干部(非主管副站長,一等站主管運輸組織員、主管安全員,以下同)免發當月生產獎。
2.免發責任站月度生產獎50%。
3.給予直接責任者行政記過處分,免發2個月生產獎。
(二)未設護網的其他車站站內發生(相撞)事故,造成死亡的。
1.給予車站正職及責任干部行政警告處分,免發當月生產獎,季度安全績效獎免發50%。其它有關干部免發當月生產獎。
2.免發責任站月度生產獎30%。
3.給予責任者行政記過處分,免發2個月生產獎。
(三)設有護網區段各站、未設護網區段縣市所在地車站站內發生(相撞)事故或調車作業發生(相撞)事故,造成人員受傷的。
1.免發車站正職及責任干部當月生產獎30%及季度安全績效獎20%。其它有關干部免發當月生產獎30%。
2.給予責任者行政警告處分,免發1個月生產獎。
(四)未設護網的其他車站站內發生(相撞)事故,造成人員受傷的。
1.免發車站干部當月生產獎30%。
(五)凡發現封閉站區內有閑雜人員一律發紅牌考核;未封閉站區內有閑雜人員一律發黃牌考核。凡發生站內路外傷亡按事故苗子考核,并追究站長、支部書記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