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爆器材倉庫安全管理進出庫制度
一、民爆器材經營流通企業應根據經營規模和環境設置倉庫保管員2-4名,保衛警衛人員2-3名,實行24小時值班。
二、庫房貯存量不得超過核定容量,倉庫實行雙人雙鎖收發制度。
三、性質相抵觸的民爆器材必須分庫儲存,庫房內嚴禁存放其他物品和廢品。
四、進入倉庫的各類炸藥,應將其條形碼和雷管編碼號數輸入手持機。
五、驗收、發放各類民爆器材的原始記錄應保存兩年備查。
六、按照公安部和國防科工委頒發的《工業雷管編碼基本規則及技術條件》的規定,出售或發放工業雷管編碼、信息登記,記錄應保存伍年備查。
七、倉庫內裝運的主要通道不小于1.2米,與墻之間應設置不宜小于0.3米寬安全通道,堆垛入堆垛之間留有0.1米,通道上嚴禁堆放任何物品。
八、圍墻內雜草和易燃物應及時清理干凈。
九、倉庫保管員、保衛警衛人員應了解產品的安全性能,掌握防火、防爆知識,熟悉倉庫管理各項安全規定并經考試合格,持證上崗。
十、嚴禁無關人員進入庫區,嚴禁在庫區內吸煙和用火;嚴禁把容易引起燃燒、爆炸的物品帶入庫房;嚴禁在庫房內住宿、會客及進行其他活動。
十一、民爆器材進庫時,保管員應按送交的品種、規格、數量與交庫人員當面清點,確認無誤后才能進度,并及時辦理產品交庫驗收憑證,由雙方核定簽字,當天入庫完畢。
十二、民爆器材出庫時,應先核對《購買許可證》,提貨票據是否真實,有效,檢查提貨車輛是否符合有關運輸要求,是否有專職押送員隨車押運,然后按提貨票據所列品名、規格、數量發貨,由押運員當場檢查核對是否有誤。
十三、做好進出庫登記,登記進出庫日期、時間、車輛車號、品名、規格、數量、編碼等,并要求押運員在發貨登記簿上簽名。
十四、如發現手續不完整或進出庫憑證有差錯或非專用運輸車或無押運員隨車押運的應拒絕收發貨,并報告單位領導。
十五、嚴禁在庫房內開箱拆包,需開箱拆包作業的應在防護土堤外進行。
十六、暴雨及雷電等惡劣天氣下,不準出入庫。
十七、倉庫內應使用不產生火花的運輸工具。
十八、嚴禁穿帶釘子的鞋和化纖衣服進入庫房,手機等通訊工具必須關機。
十九、庫房內的消防設施、通訊設備、報警和防雷裝置應每季度檢查一次。
二十、庫房的溫度應小于35℃,相對濕度應大于60%,每天應檢查庫房的溫度和相對濕度并做好記錄。庫房內必須保持整潔、通風良好。
二十一、民爆器材倉庫宜根據產品特性做到防潮、防熱、防凍、防霉、防洪、防水、防雷、防蟲、防盜、防破壞(十防)和庫內無塵土、無禁物、無水氣凝結、無漏雨、無滲水、無事故差錯、無包裝損壞、無銹蝕霉爛,無鼠咬蟲蛀、庫邊無雜草、庫周圍25米范圍內無種葉樹和竹林、水溝無阻塞(十二無),庫內應設置溫度、濕度表。
二十二、認真填寫好民爆器材的收、發、存臺帳或卡片,做到日清月結。帳、卡、物相符,發現民爆器材丟失、短少、被盜,必須立即向單位領導和當地公安機關報告并保護好現場。
篇2:民爆器材倉庫安全管理進出庫制度
一、民爆器材經營流通企業應根據經營規模和環境設置倉庫保管員2-4名,保衛警衛人員2-3名,實行24小時值班。
二、庫房貯存量不得超過核定容量,倉庫實行雙人雙鎖收發制度。
三、性質相抵觸的民爆器材必須分庫儲存,庫房內嚴禁存放其他物品和廢品。
四、進入倉庫的各類炸藥,應將其條形碼和雷管編碼號數輸入手持機。
五、驗收、發放各類民爆器材的原始記錄應保存兩年備查。
六、按照公安部和國防科工委頒發的《工業雷管編碼基本規則及技術條件》的規定,出售或發放工業雷管編碼、信息登記,記錄應保存伍年備查。
七、倉庫內裝運的主要通道不小于1.2米,與墻之間應設置不宜小于0.3米寬安全通道,堆垛入堆垛之間留有0.1米,通道上嚴禁堆放任何物品。
八、圍墻內雜草和易燃物應及時清理干凈。
九、倉庫保管員、保衛警衛人員應了解產品的安全性能,掌握防火、防爆知識,熟悉倉庫管理各項安全規定并經考試合格,持證上崗。
十、嚴禁無關人員進入庫區,嚴禁在庫區內吸煙和用火;嚴禁把容易引起燃燒、爆炸的物品帶入庫房;嚴禁在庫房內住宿、會客及進行其他活動。
十一、民爆器材進庫時,保管員應按送交的品種、規格、數量與交庫人員當面清點,確認無誤后才能進度,并及時辦理產品交庫驗收憑證,由雙方核定簽字,當天入庫完畢。
十二、民爆器材出庫時,應先核對《購買許可證》,提貨票據是否真實,有效,檢查提貨車輛是否符合有關運輸要求,是否有專職押送員隨車押運,然后按提貨票據所列品名、規格、數量發貨,由押運員當場檢查核對是否有誤。
十三、做好進出庫登記,登記進出庫日期、時間、車輛車號、品名、規格、數量、編碼等,并要求押運員在發貨登記簿上簽名。
十四、如發現手續不完整或進出庫憑證有差錯或非專用運輸車或無押運員隨車押運的應拒絕收發貨,并報告單位領導。
十五、嚴禁在庫房內開箱拆包,需開箱拆包作業的應在防護土堤外進行。
十六、暴雨及雷電等惡劣天氣下,不準出入庫。
十七、倉庫內應使用不產生火花的運輸工具。
十八、嚴禁穿帶釘子的鞋和化纖衣服進入庫房,手機等通訊工具必須關機。
十九、庫房內的消防設施、通訊設備、報警和防雷裝置應每季度檢查一次。
二十、庫房的溫度應小于35℃,相對濕度應大于60%,每天應檢查庫房的溫度和相對濕度并做好記錄。庫房內必須保持整潔、通風良好。
二十一、民爆器材倉庫宜根據產品特性做到防潮、防熱、防凍、防霉、防洪、防水、防雷、防蟲、防盜、防破壞(十防)和庫內無塵土、無禁物、無水氣凝結、無漏雨、無滲水、無事故差錯、無包裝損壞、無銹蝕霉爛,無鼠咬蟲蛀、庫邊無雜草、庫周圍25米范圍內無種葉樹和竹林、水溝無阻塞(十二無),庫內應設置溫度、濕度表。
二十二、認真填寫好民爆器材的收、發、存臺帳或卡片,做到日清月結。帳、卡、物相符,發現民爆器材丟失、短少、被盜,必須立即向單位領導和當地公安機關報告并保護好現場。
篇3:大連市民爆器材行業重特大安全事故應急預案
目錄1總則1.1編制目的1.2編制依據1.3適用范圍1.4工作原則2民用爆炸物品事故應急救援組織體系及職責2.1市民爆應急指揮日常管理機構2.2市民爆應急辦公室的職能2.3市民爆生產、銷售企業事故應急機構與職能3民用爆炸物品事故的分級3.1特別重大民用爆炸物品事故(Ⅰ級)3.2重大民用爆炸物品事故(Ⅱ級)3.3較大民用爆炸物品事故(Ⅲ級)3.4一般民用爆炸物品事故(Ⅳ級)4民用爆炸物品事故的預警與報告4.1事故的接報及信息轉報4.2事故應急救援指揮4.3事故報告5應急反應與終止5.1應急反應原則5.2應急反應措施5.3應急反應的啟動程序5.4分級響應5.5應急救援反應終止6保障措施6.1組織領導保障6.2規章制度保障6.3應急隊伍保障6.4交通運輸保障6.5器材物資保障6.6宣傳、培訓和演習7預案的管理與更新7.1應急救援預案的制定7.2應急救援預案的修訂8附則8.1預案解釋部門8.2預案的實施時間1總則1.1編制目的為規范民爆器材行業安全事故災難的應急管理和響應程序,提高對突發事故的綜合應急處置能力,在民爆器材生產、流通企業發生重特大安全事故時實施快速、及時、有效地響應,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災害和損失,保障職工群眾的生命安全和國家財產安全。1.2編制依據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國務院《民用爆炸物品安全管理條例》、國防科工委《民用爆破器材行業重特大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和《大連市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制定本預案。1.3適用范圍本預案適用于民爆器材生產、銷售企業發生的造成3人以上死亡,或危及10人以上生命安全,或造成直接經濟損失較大的生產安全事故的應急救援工作。1.4工作原則1.4.1地方主體原則民爆器材行業重特大生產安全事故的應急工作遵循以地方為主體的原則。充分發揮企業所在地區市縣政府應急機構及安監局事故應急機構力量的作用,組織開展事故應急救援工作。1.4.2分級響應原則大連市民爆器材行業應急機構、區市縣安監局應急機構和民爆器材生產、銷售企業按照各自的職責,組織實施事故應急處置工作。根據本預案和國防科工委、大連市及區市縣安監局事故應急體系設置,民爆器材生產、銷售企業發生安全事故時,按事故大小、危害程度和快捷、有效控制和救援的要求,實施分級響應,開展應急救援。1.4.3科學、規范、平危結合原則各民爆器材生產、銷售企業重特大事故應急預案的制定要科學、規范,要緊密結合本企業實際情況,體現本企業所生產的產品特點和經營狀況。重大危險源要經過評估、監測、制定監控措施。應急預案要經過專家評審,通過實際演練補充、修改和完善應急預案。各企業應急預案每年要組織2次以上實際模擬演練,每次演練要做好演練記錄,總結經驗教訓,為后續演練提供改進的演練方案。要健全應急隊伍,配備必要的應急設備及器材,使應急隊伍處于備防狀態,做到未雨綢繆,有備無患。2民用爆炸物品事故應急救援組織體系與職責大連市民爆器材行業重、特大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體系,由大連市安監局、區市縣安監局及生產、銷售企業的事故應急機構和民爆器材行業事故應急專家組組成。事故應急救援工作依照法定職責和相關責任制分級負責,并分別與國家和國防科工委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指揮機構、大連市及區市縣安監局事故應急救援體系相銜接,信息互通、資源共享。2.1市民爆應急指揮日常管理機構大連市安監局對全市民爆器材生產、銷售企業的事故應急救援工作進行協調和指導,把各民爆器材生產、銷售企業事故應急預案納入企業所在地安監局事故應急救援體系,形成“條塊結合”的事故應急救援體系。設立大連市民爆器材行業重、特大事故應急救援領導小組,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大連市民爆器材管理辦公室(以下簡稱市民爆應急辦),并成立事故應急救援專家組。2.1.1市應急救援領導小組組長:邵丁大連市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副局長大連市民爆器材管理委員會主任副組長:任敦有大連市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專員于萬發大連市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專員李正偉大連市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監督五處副處長大連市民爆器材管理辦公室副主任成員:李曉杰趙安德曲秀2.1.2事故應急救援專家組組長:李正偉成員:李曉杰大連理工大學力學系教授趙安德大連爆炸加工研究所研究員高工劉玉生大連六一四化工有限公司高工李文全大連開盛爆破拆遷工程有限公司高工葛文燕大連八一七化工有限公司工程師吳春龍大連普蘭店六一九化工有限公司工程師方志強大連小野田水泥有限公司工程師2.2市民爆應急辦公室的職能(1)貫徹國家、國防科工委和市政府有關事故應急救援工作的法律、法規和方針政策;(2)依法組織協調有關民用爆炸物品事故的應急救援處理工作;(3)監督、檢查全市民爆器材行業生產、銷售企業事故應急預案的制定、修訂、培訓、演練和應急準備工作的落實;(4)把全市民爆器材行業生產、銷售企業事故應急預案協調納入區市縣安監局應急救援體系;(5)及時向國防科工委、市政府和生產、銷售企業傳遞事故和應急救援等重要信息;(6)配合市政府及區市縣安監局開展民爆器材生產、銷售企業重特大事故應急救援工作,根據需要協調有關事故應急機構和專業應急救援隊伍參與救援工作。2.3市民爆生產、銷售企業事故應急機構與職能各民爆器材生產、銷售企業事故應急機構是本企業應急工作的組織和執行機構,包括指揮機構及警戒、疏散、救援、救護、通訊、后勤保障等。其主要職責:(1)貫徹落實國家、國防科工委、市政府和上級有關單位關于應急工作的法律、法規和方針政策;(2)針對本企業的重大危險源,制定和修訂應急救援預案;(3)根據本企業事故應急救援的需要,建立應急救援隊伍、配備應急救援裝備和器材,開展應急救援培訓和演練;(4)發生事故時,按照事故應急預案組織搶險救災、人員疏散、現場控制與保護、醫療救護等應急救援工作,及時上報事故信息和應急救援情況;(5)本單位救援力量不足以控制事態時,及時向社會救援機構求助。3民用爆炸物品事故的分級針對企業內發生燃燒、爆炸、機械傷害、電氣傷害、劇毒物品傷害等生產經營過程中發生安全事故實施的應急救援行動,分為:特別重大事故、重大事故、較大事故和一般事故。3.1特別重大民用爆炸物品事故(Ⅰ級)適用于發生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受傷100人以上,或造成直接經濟損失1000萬元以上,或死亡10人以上但社會危害及影響特別嚴重的事故。發生特別重大事故,除按國家規定立即上報外,事故單位及其區市縣安監局、市民爆應急辦應立即啟動相應預案,同時按國務院或國務院授權的部門指令開展應急工作。3.2重大民用爆炸物品事故(Ⅱ級)適用于發生造成10-29人死亡,或受傷50-99人,或直接經濟損失500-1000萬元的事故。發生特大事故,事故單位應立即上報主管部門、市民爆應急辦立即向市政府事故應急救援機構和國防科工委事故應急救援機構報告,同時啟動預案實施應急救援。3.3較大民用爆炸物品事故(Ⅲ級)適用于發生3-9人死亡,或受傷20-49人,或直接經濟損失100-500萬元的事故。發生重大事故,事故單位應立即啟動應急救援預案,同時向所在地安監局事故應急救援機構、市民爆應急辦事故應急救援機構報告。事故單位所在地事故應急機構,根據事故發展和應急救援需要啟動相應的預案,調集相關應急力量實施支援,并報告市安監局和市政府應急機構。3.4一般民用爆炸物品事故(Ⅳ級)適用于民爆器材生產、銷售企業啟動本單位事故應急預案即可完全控制,損失及危害沒有擴大可能性的事故。一旦發生事故,事故單位在啟動預案實施應急救援的同時,上報所在地安監局事故應急機構和市民爆應急辦。4民用爆炸物品事故的預警與報告4.1事故的接報及信息轉報接到重、特大事故報告后,市民爆應急辦事故接報人應對事故基本情況包括:事故單位、發生時間、地點、簡要經過,傷亡、損失情況,采取應急措施及現場保護情況,事故原因初步判斷,報告部門、報告人、報告時間等進行記錄,并按照預案規定程序立即將事故情況向市安監局報告,最遲不超過2小時。同時密切跟蹤事故情況,保證應急信息及時、準確的傳遞,同時按國家有關規定向國防科工委上報事故信息及應急救援情況。事故報告電話:市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電話:市民爆器材管理辦公室電話:4.2事故應急救援指揮市民爆應急辦接到事故報告后,應根據事故可能造成的危害和響應等級,立即啟動相應的應急預案,根據需要調集應急隊伍,組織實施搶險救災、救護等救援工作;密切跟蹤應急救援情況,向市安監局和國防科工委應急機構通報事故情況;各級應急機構根據應急救援需要調動應急力量,組織開展事故應急支援工作。重大事故動態和應急信息應及時上報、下達。事故發生后要及時、準確、客觀、全面向社會發布簡要信息,并做好后繼報道工作。4.3事故報告4.3.1民用爆炸物品事故報告單位(1)各級安全生產監管機構;(2)縣級以上政府;(3)有關單位,包括發生民用爆炸物品事故的單位。4.3.2.民用爆炸物品事故責任報告人民用爆炸物品事故的責任報告人主要為相關單位的專職安全員、安全科長、主管安全的副廠長(經理)、廠長(經理)。4.3.3民用爆炸物品事故報告時限和程序民用爆炸物品生產、經營單位發現安全生產事故,應當在第一時間向所在地安監局報告,同時向同級政府報告。區市縣安監局接到事故報告后,應當在第一時間向本級應急委報告,并同時向市民爆應急辦報告。市民爆應急辦接到報告后,應當在第一時間向市安監局報告,并同時向國防科工委報告。對可能造成重大社會影響的民用爆炸物品事故,市民爆應急辦應立即向市安監局和市應急委報告。4.3.4民用爆炸物品事故的報告內容民用爆炸物品事故報告分為首次報告、進程報告和結案報告。首次報告:未經調查確認的民用爆炸物品事故或存在隱患的相關信息,應說明信息來源、危害范圍、事故性質的初步判定和擬采取措施;經調查確認的民用爆炸物品事故應說明危害范圍、事故性質的判定和采取的措施。進程報告:應說明事故發生變化趨勢、處理情況,并對初次報告的內容進行補充、修正。進程報告隨時上報。結案報告:應說明事故發生的過程、原因、存在問題及預防和處理建議等詳細情況。5應急反應與終止5.1應急反應原則5.1.1發生民用爆炸物品事故后,各有關單位按照分級響應的原則,根據相應級別做出應急反應。5.1.2事故發生地安監局接到事故情況通報后,要及時通知相應的應急搶險隊伍,組織做好應急救援處理所需人員和物資準備。5.2應急反應措施(1)組織調查與處理:組織專家組開展事故的調查、處理;(2)組織分析與論證:組織專家組對民用爆炸物品事故進行評估,提出啟動民用爆炸物品事故應急救援預案的級別;(3)采取應急控制措施:根據需要組織實施應急救援措施;(4)加強督導檢查:市民爆應急辦對全市民用爆炸物品事故應急救援工作進行督導、檢查。區市縣安監局負責對本行政區域內的應急處理工作進行檢查、指導;(5)組織技術培訓:各有關單位要按照有關要求,開展相應的培訓工作。5.3應急反應的啟動程序5.3.1市民爆應急辦接到民用爆炸物品事故報告后,應立即組織專家進行調查、確認、分析、評估。5.3.2根據專家意見,做出是否向市安監局提出啟動應急反應和成立現場指揮部的決定,并做好民用爆炸物品事故應急救援的統一領導和指揮。5.4分級響應發生特別重大民用爆炸物品事故,啟動Ⅰ級響應;發生重大民用爆炸物品事故,啟動Ⅱ級響應。Ⅰ級、Ⅱ級響應行動由市民爆應急辦組織實施,并及時向市安監局和國防科工委報告救援工作進展情況。發生較大民用爆炸物品事故,啟動Ⅲ級響應。Ⅲ級響應由事故發生地區市縣安監局組織實施,并及時向市民爆應急辦報告救援工作進展情況。發生一般民用爆炸物品事故,啟動Ⅳ級響應。Ⅳ級響應由事故發生單位組織實施,并及時逐級報告救援工作進展情況。5.5應急救援反應終止事故應急救援工作完成后,市民爆應急辦及時向市安監局和國防科工委報告事故基本情況和應急救援情況。遵循“誰啟動、誰結束”的原則,經有關領導批準,事故應急程序終結。6保障措施6.1組織領導保障各民爆器材生產、銷售企業應由企業主管領導牽頭,相關職能部門負責人及安全生產專家組成事故應急指揮機構,并保持相對穩定。6.2規章制度保障各民爆器材生產、銷售企業應建立健全事故應急責任制、應急工作監督檢查制度、應急隊伍成員培訓上崗制度、定期演練等規章制度,確保應急工作有章可循、周密細致、常備不懈。6.3應急隊伍保障根據平危結合和事故應急的需要,各民爆器材生產、銷售企業要合理設置事故應急專家隊伍、搶險救災隊伍、醫療救護隊伍和其他應急隊伍。應急隊伍成員應選擇身體好、業務素質高的人員,以保證應急任務的需要。6.4資金保障各民爆器材生產、銷售企業對事故應急體系建設、硬件設施設備及其運行維護、應急救援裝備和事故應急救援行動等必要資金予以保證。6.5器材物資保障各民爆器材生產、銷售企業及其應急機構應根據各自應急預案和相關救援工作的需要,事先做好各種應急隊伍所需要的自防自救、搶險救災、醫療救護、通信器材、交通工具等事故應急器材裝備的準備,確保應急救援的需要。6.6宣傳、培訓和演習6.6.1宣傳各民爆器材生產、銷售企業應對職工進行應急法律法規和事故預防、避險、避災、自救、互救常識的宣傳教育,提高職工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保證事故發生時,應急工作能有序、有效地進行。6.6.2培訓各民爆器材生產、銷售企業應針對事故應急指揮機構、各種搶險救災隊伍、醫療救護隊伍、物資保障隊伍的需要開展專業培訓,滿足事故應急工作對應急隊伍專業素質的需要。6.6.3模擬演練應急預案的模擬演練是應急預案有效地轉化為實際應急能力的重要環節。演練工作應根據事故應急內容的需要,以提高應急指揮、應急通訊、各種應急救援力量的單一和協同配合行動能力為重點。各有關單位應根據自身特點,每年至少組織2次應急救援演習,演習結束后應及時進行總結。7預案的管理與更新7.1應急救援預案的制定本預案由市安監局制定,報市政府應急辦和國防科工委備案。區市縣安監局及民爆生產、銷售企業,按照本預案的規定,分別落實相關職責,并制定本地區、本單位民用爆炸物品事故應急救援預案。7.2應急救援預案的修訂遇有國家相關法律、法規修改或頒布實施新的相關法律、法規,民爆器材行業體制變化或職能調整,市安監局結合事故應急工作需要對本預案體系及其職能做相應的修改、調整和完善。8附則8.1預案解釋部門本預案由市安監局負責解釋。8.2預案的實施時間本預案自發布之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