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員密集場所消防安全標準化管理標準
根據公安部《機關、團體、企業、事業單位消防安全管理規定》(公安部令第61號)和《人員密集場所消防安全管理》(GA654-2006)等有關規定,人員密集場所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應達到如下標準。
一、認真履行消防安全職責(12分)
(一)建立消防安全管理體系,落實逐級消防安全責任制和崗位消防安全職責。(3分)
(二)確定單位專職消防安全管理人員。(3分)
(三)建立消防安全例會制度,每月召開例會不應少于一次,并且要有記錄。(2分)
(四)制定符合本單位實際的消防安全制度和操作規程。(2分)
(五)積極參加火災公眾責任保險。(2分)
二、健全消防安全管理制度(20分)
(一)按照《機關、團體、企業、事業單位消防安全管理規定》第十八條的規定,要健全完善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其主要內容應當包括:消防安全教育、培訓;防火巡查、檢查;安全疏散設施管理;消防(控制室)值班;消防設施、器材維護管理;火災隱患整改;用火、用電安全管理;易燃易爆危險物品和場所防火防爆;專職和義務消防隊的組織管理;滅火和應急疏散預案演練;燃氣和電氣設備的檢查和管理(包括防雷、防靜電);消防安全工作考評和獎懲;其他必要的消防安全內容。(8分)
(二)電氣、可燃物和火源管理。電氣線路和設備安裝、維修應由具有電工資格的專業人員負責,電、氣焊等具有火災危險的作業人員必須持證上崗;公共娛樂場所和賓館飯店應安裝電氣火災預警系統;集體宿舍應設置用電超載保護裝置。人員密集場所每年應對電氣線路和設備進行安全性檢查,并有詳細記錄。嚴禁私拉亂接電氣設備;不得隨意使用具有火災危險性的電熱器具、高熱燈具;嚴格動火審批制度,落實現場監護人和防范措施;不得大量儲存液化石油氣或氧氣等易燃易爆品,應獨立放置易燃易爆品。(8分)
(三)人員密集場所要建立消防檔案,并確定專人負責記錄和保管消防檔案。消防檔案內容完整,保管妥當,方便查閱。消防檔案中應包括消防安全基本情況和消防安全管理情況,重要的技術資料、圖紙、審核驗收和消防安全檢查書等應永久保存。(4分)
三、確保消防設施完整好用(29分)
(一)人員密集場所應依據國家相關消防技術規范及地方消防強制性技術標準設置消防設施。(4分)
(二)安全疏散設施管理規范、完好有效,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暢通。不得占用疏散通道或者在疏散通道、安全出口上設置影響疏散的障礙物,不得在營業、生產、教學、工作期間封閉安全出口,不得遮擋安全疏散指示標志。(4分)
(三)明確安全疏散設施管理的責任部門和責任人。(2分)
(四)樓梯間常閉門的管理應落實到位。(2分)
(五)消防應急照明、安全疏散指示標志應采用合格產品并應保持數量足、完備、有效,并且不應被阻擋。(3分)
(六)人員密集場所各樓層的明顯位置應設置安全疏散指示圖,指示圖上應標明疏散路線、安全出口、人員所在位置和必要的文字說明。(2分)
(七)平時需要控制人員出入或設有門禁系統的疏散門,應有保證火災時人員疏散暢通的可靠措施。(2分)
(八)不準擅自關閉、停用火災自動報警系統以及相應的消防聯動設備。(2分)
(九)自動噴水滅火系統和室內消火栓系統水泵的控制控制柜應處于自動控制位置。(2分)
(十)消火栓應有明顯標識,不應埋壓、圈占或遮擋。(2分)
(十一)按規定配置消防器材,消防器材設置位置應在明顯、便于取用的地點,不能埋壓、遮擋滅火器材。并指定專人維護管理,保證消防設施、器材的正常、有效使用。(2分)
(十二)消防控制室每班值班人員不應少于2人,必須持證上崗;值班人員要熟知熟記《消防控制室管理及應急程序》內容,并對消防中控室的設備能夠熟練應用、正確操作。消防控制室應有設備運行等情況記錄。除值班用品、火情處置用品外,消防控制室不能堆放其他物品。(2分)
四、認真開展防火檢查和巡查(8分)
(一)人員密集場所消防安全管理人應組織開展防火檢查、巡查工作,制定檢查計劃。(3分)
(二)應按有關內容與要求開展防火巡查和防火檢查以及夜間防火巡查,營業期間防火巡查每兩小時至少一次,防火檢查每月至少一次;并應正確填寫巡查和檢查記錄。(3分)
(三)巡查、檢查人員應當及時糾正違章行為,妥善處理火災危險,無法當場處置的應當及時報告。(2分)
五、火災隱患的整改(12分)
(一)人員密集場所對防火巡查、防火檢查中發現的火災隱患,應立即報告上級主管人員,消防安全管理人或部門消防安全責任人應組織對報告的火災隱患進行認定,明確火災隱患整改責任部門、責任人、整改的期限和所需經費來源并對整改完畢的進行確認。(4分)
(二)重大火災隱患不能立即整改的,應自行將危險部位停止使用并整改。(4分)
(三)對公安消防機構責令限期改正的火災隱患和重大火災隱患,應在規定的期限內改正。在火災隱患整改期間,應采取相應措施,保障安全。(4分)
六、定期開展消防安全宣傳教育培訓(10分)
(一)人員密集場所應開展經常性消防宣傳工作,記錄完整。(2分)
(二)每年對員工至少組織一次消防培訓;培訓內容應包括消防安全操作規程、防火措施及滅火和應急疏散預案的內容和操作程序,消防器材擺放位置及醫院安全出口的位置,做到會報警,會逃生,會撲救初期火災。消防安全培訓應有培訓記錄,培訓記錄包括培訓時間、培訓內容、培訓方式、參加培訓人員簽字等。(2分)
(三)新員工必須經消防培訓合格后才能上崗。(2分)
(四)消防安全責任人、消防安全管理人,專、兼職消防管理人,消防控制室的值班、操作人員,消防設施的工程維修人員等特殊崗位人員應積極接受消防安全專門培訓。(2分)
(五)人員密集場所內應在入口、走道、重點部位及其他顯眼位置粘貼消防宣傳畫。(2分)
七、滅火和應急疏散預案編制與演練(5分)
(一)結合本單位實際,制訂滅火和應急疏散預案,制定定期演練制度。(2分)
(二)滅火預案應組織機構健全、職責明確、內容科學合理。(1分)
(三)定期開展演練,應急組織機構應熟悉預案內容。至少每半年進行一次滅火和應急疏散演練。(2分)
八、火災事故處置和消防工作獎懲(4分)
(一)火災發生后應積極主動保護火災現場,協助火災調查。(1分)
(二)火災后應研究制定改進對策及措施,并教育全體員工。(1分)
(三)人員密集場所應將消防安全標準化管理情況納入年終考核、評比內容,對消防安全工作中成績突出的部門和個人,進行表彰獎勵。(2分)
九、有下列情況之一的,直接判定為不達標
(一)未確定各級消防安全責任人和崗位消防安全責任人的;
(二)未依法辦理消防審核、驗收及開業前消防安全檢查手續或自動消防設施不能正常運行的;
(三)場所內設置員工集體宿舍的(3人以上);
(四)重大火災隱患不能立即整改,對隨時可能引發火災的危險部位未立即停止使用的;
(五)發生死人或損失1000萬元以上火災的。
篇2:(承租)出租場所消防安全管理制度
1、市場商位(房屋)承租者,在入場經營前,必須到福田市場分公司登記,接受消防安全培訓,辦理手續后方可入場經營。
2、經營戶中途轉讓、轉租的必須重新進行登記和消防安全培訓。
3、市場商位(房屋)承租戶必須嚴格遵守《福田市場消防安全管理規定》,經營前必須簽訂《市場經營消防安全責任書》。
4、不準在營業場所內使用煤球爐、電飯煲、電熱取暖器、液化石油氣等明火用具及大功率電器。
5、不準經營、存放易燃易爆品及放射性物品。
6、不準燃燒廢紙及其他可燃物。
7、不準私拉臨時電線,安裝電氣設施必須經福田市場分公司批準同意,并嚴格執行《市場用電管理制度》。
8、確需動用明火的,必須到福田市場分公司辦理動用明火審批手續,并嚴格執行《市場用火管理制度》。
9、商位和經營用房內只允許擺放貨物樣品,不得過多存放貨物。
篇3:某大型公共場所消防安全管理規定
第一條大型公共場所系指集團公司所屬企事業單位的賓館(飯店)、體育場(館)、會堂、展覽館、商場(市場)、公共娛樂場所(如影劇院、錄像廳、舞廳、卡拉OK廳、游藝游樂場、保齡球館、旱冰場、桑拿浴室等健身、休閑場所)等公共場所(以下簡稱“公共場所”)。
第二條公共場所產權單位對所屬公共場所的消防安全負領導與管理責任。
第三條公共場所應嚴格遵守國家有關消防安全的法律、法規和集團公司規定,自覺接受其所屬單位的消防安全管理和公安機關的消防安全監督。
第四條公共場所的主要負責人是消防安全第一責任人,對消防安全工作負全面責任。
第五條公共場所的資產所有者在與其他單位或個人發生租賃、承包關系時,應明確其消防安全由經營者負責。
第六條公共場所新建、改建、擴建及內部維修、裝飾工程的設計、施工應嚴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和國家建筑設計防火等規范;開業前,應報經公安消防機構批準。
第七條公共場所應按規定成立防火安全領導小組,建立義務消防組織。
第八條公共場所應做到:
1.建立、健全消防安全制度和消防安全操作規程;
2.建立防火安全責任制,明確各部門和各崗位的防火安全責任;
3.對職工進行消防安全宣傳教育和培訓;
4.進行消防安全檢查,及時整改和消除事故隱患;
5.按照國家有關規定配置消防設施與消防器材,設置消防安全標志,及時進行檢驗、維修,確保完好、有效;
6.保障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暢通,并設置符合國家規定的消防安全疏散標志;
7.建立防火檔案,確定消防安全重點部位,設置防火標識,嚴格管理措施;
8.實行每日防火巡查,建立巡查記錄;
9.制定消防應急預案,定期組織消防演練;
10.定期分析本單位消防安全情況,研究解決實際問題。
第九條消防安全教育培訓。全體員工應熟知必要的消防安全知識,會報火警,會使用滅火器材,會撲滅初期火災,會組織人員疏散。在新職工及轉崗人員上崗前,應接受相應的消防安全知識培訓和考核。消防設備的操作人員應經過專項培訓,經考試取證上崗。
第十條在消火栓、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處檢修或在其附近擺放物品時,不應影響消火栓、疏散指示標志、通道和出口的辨認與使用。檢修后,消火栓箱門與墻面顏色一致時,應設置明顯的消防標志。室內消火栓箱門不應被裝飾物遮蓋。
第十一條不應擅自挪用、拆除、停用消防設施與消防器材。不應占用防火間距或堵塞消防通道。
第十二條對防煙排煙、消防給水、自動滅火系統和火災自動報警系統、消防電源等消防設施及消防器材,應按有關規定進行定期檢查、日常檢查和檢驗、維修,及時整改存在的問題,確保其完好、有效。
第十三條公共場所內的輸配電線路、電氣設備、模型與燈具應由取證電工人員按照國家有關標準規范進行安裝,檢查和維修。電氣線路的敷設和用電設備的安裝應嚴格按有關規定要求施工,采取防火、隔熱等措施。不得擅自拉接臨時用電線路。
第十四條禁止在公共場所內動用明火。因特殊情況需動用明火作業或使用易燃易爆物品作火焰效果時,應按規定事先辦理審批手續,并采取相應的消防措施。
第十五條公共場所內嚴禁攜帶和存放易燃易爆物品。易燃、易爆、腐蝕、劇毒等化學危險物品不宜在展覽館內實物展出,應展出時,其數量以不構成危險為限或用非燃燒物品及模型代替。存放和使用化學易燃易爆品的商店、作坊和儲藏間等不得在公共場所內。
第十六條公共場所應安裝報警電話并按規定配備消防通信設備。
第十七條公共場所在使用時,應遵守以下規定:
1.嚴禁超過額定人員;
2.嚴禁動用明火進行設備檢修、油漆、粉刷等施工維修、作業;
3.*、演出、放映、展覽、比賽場所的舞臺和觀眾廳內嚴禁吸煙;
4.所有安全出口和通道應保持暢通無阻;
5.安排專人值班巡邏檢查;
6.活動結束后,應指定專人進行安全巡視檢查。確認無隱患、切斷電源后方可離開。
第十八條發生火災時,現場工作人員應立即報警和按消防預案撲救;并認真履行組織、引導在場群眾疏散的義務。
第十九條舉辦演出、*、舞會、焰火晚會、燈會等大型*活動,主辦單位應明確消防安全責任人,落實消防安全措施,明確緊急疏散通道和方案,確保人員生命安全,并向公安消防機構申報并經檢查合格后方可舉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