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施工現場動火安全規定

施工現場動火安全規定

2024-07-11 閱讀 7214

1目的

為加強和規范陜西榆林能源集團橫山煤電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公司)基建期現場動火作業的安全管理,防止發生人為火災事故,確保基建期各場所內的人身和設備安全,特制定本規定。

2適用范圍

本規定適用于陜西榆林能源集團橫山煤電一體化項目一期2×1000MW機組工程(以下簡稱本工程)的建設單位和各參建單位。

3引用標準及關聯文件

3.1《建筑滅火器配置設計規范》GB50140-2005

3.2《火力發電廠與變電所設計防火規范》GB50229-2006

3.3《機關、團體、企業、事業單位消防安全管理規定》公安部61號令

3.4《火災事故調查規定》公安部108號令【2009】

3.5《電力建設安全工作規程》DL5009.1-2014

3.6《電力設備典型消防規程》(簡稱《典規》)(DL5027-2015)

3.7《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6號)

3.8《電力設備典型消防規程》(DL5027-2015)

3.9《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70號)

3.10《電業安全工作規程第1部分:熱力和機械》(GB26164.1-2013)

3.11《電力安全工作規程發電廠和變電站電氣部分》(GB26860-2013)

3.12《防止電力生產重大事故的二十五項重點要求》(國家能源局2014年)

3.13《陜西榆林能源集團有限公司管控體系》

4專業術語及定義

4.1本規定所稱的“防火重點部位”是指火災危險性大、發生火災損失大、傷亡大、影響大(簡稱四大)的部位與場所;

4.2本規定所稱的“危險場所”是指基建現場中進入介質的氨區、制氫站、氮氧站、儲煤場、機組的油系統及油箱、油站、制粉系統等;

4.3本規定所稱的“禁火區域”是指防火重點部位即為禁火區;

4.4本規定所稱的“一級動火區域”是指燃油儲存區域,氫氣系統和制氫站或氫氣儲存區域,汽輪機油系統,乙炔及氧氣站,易燃易爆及化學危險品物品儲存區域,鍋爐燃油及制粉系統,變壓器,電纜間及隧道,蓄電池室,脫硫系統作業區域,酸堿存儲區域,脫硝系統作業區域,氨區,冷卻塔填料區,以及公司根據基建期各階段管控重點認定的其他部位和場所;

4.5本規定所稱的“二級動火區域”是指一級動火區域以外的所有防火重點部位或場所,以及禁止明火區。

5?職責

5.1公司安全監察部的職責:

(一)負責建立基建現場動火作業安全管理制度并負責組織實施,并監督檢查各單位對本制度的執行情況;

(二)負責明確動火審批權限、作業許可范圍、工作流程,明確各承包商相關職責;

(三)負責監督、檢查和評價動火單位安全管理的情況,發現問題及時提出下發整改通知單,并監督整改;

(四)負責建立培訓、考試機制;

(五)負責確定基建期間重點防火部位或禁火場所;

(六)負責明確重點防火部位或禁火場所消防責任單位、責任人及職責。

5.2監理單位的職責:

負責檢查、監督各動火單位安全管理程序的實施情況,審核動火工作票安全措施,并對施工現場動火作業的安全防護措施承擔監理責任。

5.3承包商的職責:

?(一)負責建立動火管理機制,嚴格按照動火作業安全管理制度實施動火作業的安全管理,嚴格執行申報、審批、許可的要求;

(二)負責本責任區內重點防火部位或禁火場所消防管理,明確責任人及職責,并動態檢查監督;

(三)負責組織員工進行動火作業安全及消防安全培訓,建立培訓、教育臺賬;

(四)負責編制施工現場火災應急預案,并定期組織演習;

(五)負責監督檢查施工現場動火作業的執行情況,發現問題及時提出改進建議,對存在的問題及時向有關負責人員或部門報告、反饋。

5.4調試單位的職責:

負責試運期間與運行值長實現“雙簽發”動火工作票。

6?管理制度編制原則和標準

6.1編制原則

6.1.1遵守國家法律法規、方針政策、行業標準以及榆林能源集團制度要求;

6.1.2符合榆林能源集團可持續發展戰略和企業文化理念。

7?管理制度執行程序

7.1施工現場動火作業管理重點:

(一)在施工組織總設計和施工組織專業設計中,應編制動火作業的防火防爆安全措施。

(二)施工現場應視重點部位和動火作業需要配備各類消防設施和器材。

(三)施工現場動火作業要制定風險預控措施,履行安全技術交底程序。

(四)對防火重點部位、場所以及易燃、易爆區現場周圍動火作業要實施有效的監督。動火單位應建立現場動火作業執行情況動態檢查機制,發現火災隱患及時處理;現場動火作業人員在間斷或終結時應仔細檢查所轄范圍,并消滅遺留火源。

(五)凡在禁火區域、防火重點部位以及易燃、易爆區周圍動用明火,必須嚴格執行動火工作票制度。

(六)承包商在生產區域內動火時,按《發電公司安全管理體系》相關規定履行動火工作票程序。

(七)施工現場遇有下列情況之一時,嚴禁動火:

1.油罐車停靠的區域;

2.壓力容器或管道未泄壓前;

3.存放易燃易爆物品的容器未清理干凈前;

4.風力到達五級以上的露天作業;

5.遇有火險異常情況未查明原因和消除危險前。

(八)施工現場發現火情應立即向責任區負責人等發出警報,同時組織自救、啟動火災應急預案。

(九)根據現場實際情況制定其他應采取的特殊安全措施。

7.2確定并公布施工現場重點防火部位或禁火區域:

確定的重點防火部位或禁火區域應符合《電力設備典型消防規程》和《電力建設安全工作規程》的規定,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區域(公司確定的重點防火部位及危險場所,下同):

(一)設備系統進油的油區、集中油庫、儲油罐、各類油泵房內;

(二)已充入介質的供氫站、儲氫罐區、氨區、乙炔及氧氣站,以及儲存易燃易爆及化學危險品物品庫房等圍墻內(含室內);

(三)充入氫、乙炔等易燃易爆介質的管道系統及氫冷發電機等設備;

(四)已充入介質的各類油管道系統、氨、酸管道系統(設備、管道、閥門、法蘭);

(五)已安裝完設備、電纜的蓄電池室、通信機房、集控室、單元控制室、計算機機房、檔案(資料)室、變壓器、電動機、汽車庫、電纜隧道、電纜溝道、電纜豎井及夾層內等;

(六)單體調試開始后的鍋爐制、給粉設備及系統,輸煤系統的設備(包括儲煤、輸煤)間等部位;

(七)進行防腐作業及施工完畢的脫硫脫硝設備及系統,冷卻塔填料區域。

7.3在一、二級動火區域內辦理各級動火工作票,動火工作前必須進行火災風險評估,視其工作內容及場所,必須按照下列原則從嚴掌握:

(一)有條件拆下的構件,如油管、法蘭等應拆下來移至安全場所進行動火作業,結束后拿回現場進行回裝;

(二)可以采用不動火的方式代替而同樣能夠達到效果時,盡量采用代替的方法處理;

(三)盡可能把動火的時間和方位壓縮到最低限度;

(四)動火工作需延期時必須重新履行動火工作票辦理程序;

(五)動火工作票的審批人、消防監護人不得簽發動火工作票;

(六)動火工作票不得代替設備停用、恢復運行手續或檢修工作票;

(七)動火工作在間斷或終結時應清理現場,認真檢查和消除殘留火種;

(八)一級動火工作票應當天開工當天辦理,并于當天結束。第二天如需繼續工作應重新辦理動火工作票。二級動火工作票許可時間不得超過72小時;

(九)動火工作票應由公司相關部門、調試單位、承包商有動火工作票簽發權的人員簽發。其他人員簽發的動火工作票無效。動火工作票簽發人不得兼任該項工作的工作負責人;

(十)承包商在生產區域內動火時,應由公司按《發電安全管理體系》的動火工作票管理標準辦理審批手續并進行現場監護。

7.4動火工作票中所列人員的安全責任:

(一)動火工作票簽發人及各級審批人員的安全責任:

1.審核該項工作是否必要;

2.動火工作票上所列防火安全措施是否正確和完備;

3.工作現場是否安全。

(二)工作負責人的責任:

1.正確、安全地組織動火工作;

2.負責實施檢修應做的安全措施,并使其完善;

3.向有關人員布置動火工作,交待防火安全措施和進行安全教育;

4.始終監督現場動火工作;

5.負責動火工作間斷或終結時檢查現場有無殘留火種;

6.在密閉空間動火應保證通風或強制通風,以便空氣流動;動火人員佩帶防護用品;

7.杜絕非動火作業人員動火。

(三)消防監護人的安全責任:

1.負責配備必要和足夠的動火現場所需的消防器材及設施;

2.負責測定或指定專人測定動火現場的可燃氣體、可燃液體的可燃蒸汽含量或粉塵濃度、氧氣含量,不滿足安全要求時,禁止動火;

3.始終監視動火現場的狀態,防止火警發生,一旦失火應及時撲救;

4.動火間斷或終結時檢查現場又無殘留火種。

(四)動火執行人的安全責任:

1.全面了解動火工作的任務和要求,并在規定的范圍內執行動火;

2.仔細檢查所使用的動火工具,確保符合防火安全、技術要求及動火工作票安全措施的要求;

3.按動火工作負責人要求做好防火安全措施。

(五)動火工作的監護:

1.一級動火作業時,申請動火單位部門(專業工地)負責人或指定的負責人、動火工作票負責人、監理單位專職安全人員、專(兼)職消防隊人員應始終在現場監護。二級動火作業時,申請動火單位部門(專業工地)指定的負責人、動火工作票負責人、監理單位專職安全人員、專(兼)職消防隊人員或義務消防隊員應始終在現場監護。

2.一級動火工作過程中每隔2小時,測定一次可燃氣體、易燃液體的可燃蒸汽含量或粉塵濃度是否合格,當發現不合格或異常升高時應立即停止動火作業,在未查明原因或排除險情前不得重新動火。

3.二級動火工作在次日動火前,必須重新檢查防火安全措施并測定可燃氣體、易燃液體的可燃蒸汽含量或粉塵濃度,確定合格無問題后方可動火作業。

(六)動火工作票的審批管理:

1.工程基建處生產準備部門應制定動火工作票嚴格的審批、許可、收執、監護、變更、終結、存檔流程、原則。

2.動火工作票審批人對安全措施負責,工作人員不得私自變動安全措施。

3.一、二級動火工作票的簽發人、工作負責人、工作許可人、現場監護人應經考試合格,并經基建主管領導或總工程師批準,由安全監察部以正文形式公布,同時在生產準備值長處備案。

4.公司消防部門、工程部安全專業組、動火申請單位均應對動火工作票進行登記,并實施動態檢查,做好檢查記錄。

7.5工程部安全專業組、監理單位應不定期對現場動火工作的管理進行專項檢查和綜合檢查,對本規定的執行情況進行分析評價,在每月安全例會上進行通報并監督整改。

8本制度管理職責

8.1安全監察部根據本制度檢查評價情況組織有關部門對制度進行修訂或升版,修訂或升版流程按照管理制度修訂、廢止程序的要求和流程進行。

8.2?本制度解釋權屬安全監察部。

8.3?本制度自發布之日起實行。

9檢查與評價

9.1?檢查完善修訂后,由公司主要負責人批準下發執行。

9.2?本制度檢查人每12個月對本制度檢查一次,并把檢查與評價結果及改善本制度的建議反饋至制度負責人。

9.3本制度檢查人是安全監察部安監人員。

9.4?檢查人要不定期對開工項目進行檢查,發現有違反本制度行為及時糾正。

9.5?承包商、監理單位的內部必須建立相應的作業工作程序。

9.6?本制度評價人為公司的分管副總經理。

10附錄

篇2:動火施工作業安全管理規定

(一)用火作業系指采用以下方式的作業

1、各種氣焊、電焊、鉛焊、錫焊、塑料焊等各種焊接作業及氣割、等離子

切割機、砂輪機、磨光機等各種金屬切割作業;

2、使用噴燈、液化氣爐、火爐、電爐等明火作業;

3、燒(烤、煨)管線、熬瀝青、炒砂子、鐵錘擊(產生火花)物件、噴砂和產生火花的其他作業;

4、生產裝置和罐區連接臨時電源并使用非防爆電器設備和電動工具;

5、使用雷管、炸藥等進行爆破作業。

(二)用火級別的確定

1、一級動火:凡在爆炸危險區域內的動火均為一級動火。在臨時經營場所,下列地點動火為一級動火,比如儲油罐區、加油區、卸油區;

2、二級動火:罐區、泵房、裝卸作業區等的非防爆區域及防火間距以外的區域;在臨時經營場所,下列地點動火為二級動火,即從易燃、易爆區拆除,且運到安全地點的容器、管線,經吹掃處理和檢測合格者;以及生產設施、罐區的非防爆場所、防火間距以外的區域;

3、三級動火:在臨時經營場所內除了一、二級動火以外的臨時動火均屬三級動火;以及臨時經營場所的油罐、管線已清洗并注滿清水后的動火作業。

(三)用火管理制度:

1、臨時經營場所內應控制動火作業,必須動火時應制定可靠的防火措施,并填寫臨時經營場所《動火審批報告書》,書面報告市公司安全儲運部,經批準后停止加油作業,采取安全措施后按規定辦理好有關手續后才許施工;

2、堅持“三不動火”原則,即沒有審批的不動火,防火措施不落實的不動火,沒有防火監護人或監護人不在場不動火;

3、示動火的書面報告主要內容包括動火作業的原因、地點、時間及相應的安全防范措施。

(四)動火的審批權限:

1、一級動火,需臨時經營場所對動火現場進行檢查,制定出防火措施,填寫加臨時經營場所《動火審批報告書》,書面報告公司和分公司經理共同審批簽字后,由分公司儲運安全部批準方可動火;

2、二級動火,由分公司經理和安全儲運部審批同意后方可動火;

3、三級動火,由安全生產主管審批同意后方可動火。

(五)用火的基本原則:

1、凡在生產、儲存、輸送可燃物料的設備、容器及管道上動火(儲油罐及輸油管線),應首先切斷物料來源加好盲板,經徹底吹掃、清洗、置換后,打開孔蓋,通風換氣,并經檢測分析合格,方可動火;

2、正常生產的裝置和罐區內,凡是可動可不動的火,一律不動;凡能拆下來的一定拆下來,在安全地方動火;節假日不影響正常生產的動火,一律禁止;對節假日中必須的用火,按特殊用火處理;

3、一張動火票只限一處;除批準的動火點外,不得自行變更或擴大用火范圍;凡沒有經過批準的動火作業,應視為違章;

4、沒有落實防火措施及指定動火作業責任人的,一律不準動火作業;對于電焊、氣焊、氣割作業者,必須具有“特殊工種操作證資格,不得無證操作;

5、一級用火作業許可證有效時間不超過8小時,二級用火作業許可證有效時間不超過3天,三級用火作業許可證有效時間不超過5天。

(六)用火安全措施:

1、將需要的動火設備,如油罐、輸油管線等殘留的油品等可燃物徹底清理干凈,并有足夠時間進行蒸氣吹掃和水洗,達到動火條件;

2、切斷與動火設備相連的所有管線,加盲板蓋;

3、油罐、容器動火,應做爆炸濃度檢測,合格后方可動火,動火前在容器外邊進行明火試驗,工作時容器外應有專人監護;

4、動火點周圍(最小半徑15米)的下水井、水封井、隔油池、地漏、地溝等應清除易燃物,并予以封閉;

5、電焊回路線應接在焊件上,不得穿過下水井或其它設備搭火;

6、高處動火(3米)以上必須采取防止火花飛濺措施,風力較大時,視情況而定,大于五級時禁止動火;

7、動火現場配置適量的滅火器材,如滅火器、鐵鍬、滅火毯等消防設施,并擺布在合適位置;

8、動火開始前和動火結束后,均應認真檢查條件是否變化,不得留有余火和隱患。

(七)監護人的資格和職責:

1、必須了解動火區域或崗位生產過程,熟悉工藝操作和設備狀況;

2、具有較強的責任心,出現問題能正確處理,有應付突發事故的能力;

3、監護人職責是在安全技術人員和單位領導的指導下,逐項檢查并落實防火措施,檢查用火現場的情況,發現異常情況及時采取措施;

4、監護人要佩帶明顯標志,不得私自離開現場;

5、監護人權限:對用火部位與動火票不符,安全措施不落實的,有權制止

用火;異常情況發生時有權停止用火;對動火人不執行“三不動火”又不聽勸阻的,可以收回動火票,并報上級領導。

篇3:動火施工安全規定范本

凡經批準動火的重要部門,動火前應做到“八不”;動火中應做到“四要”;動火后要做到“一清”.

一、動火前“八不”:

1.防火、滅火措施不落實不動火.

2.周圍的易燃雜物未清除不動火.

3.附近難以移動的易燃結構未采取安全防范措施不動火.

4.凡盛裝過油類等易燃液體的容器、管道,未經洗刷干凈、排除殘存的油質不動火.

5.凡盛裝過氣體受熱膨脹有爆炸危險的容器和管道不動火.

6.凡儲存有易燃、易爆物品的車間、倉庫和場所,未經排除易燃、易爆危險的不動火.

7.在高空進行焊接或切割作業時,下面的可燃物品未清理或未采取防護措施的不動火.

8.未有配備相應的滅火器材不動火.

二、動火中“四要”:

1.動火前要指定現場安全負責人.

2.現場安全負責人和動火人員必須經常注意動火情況,發現不安全苗頭時,要立即停止動火.

3.發生火災、爆炸事故時,要及時撲救.

4.動火人員要嚴格執行安全操作規程.

三、動火后“一清”:動火人員和現場安全負責人在動火后,應徹底清理現場火種后,才能離開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