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化學危險藥品安全管理制度范本

化學危險藥品安全管理制度范本

2024-07-11 閱讀 5708

(一)目的

為規范化學危險藥品使用及出入庫管理,防止強酸、強堿等腐蝕性藥品因管理不善給公司和社會造成危害,預防安全事故的發生,特制定本規定。

(二)范圍

適用于威寧西南水泥有限公司。

(三)引用標準

《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

《水泥企業化驗室工作手冊》

(四)管理職責

1.公司所有使用的化學藥品的采購倉儲管理責任單位為供應處,負責化學強酸、強堿等腐蝕性的倉儲及出入庫管理。強酸、強堿等腐蝕性藥品的倉儲管理在質量控制處化學藥品倉庫存,余熱發電處負責余熱發電系統純水制取化學藥品倉儲及出入庫管理,制造分廠負責公司純水制取化學藥品倉儲及出入庫管理。生產技術處負責監督各部門日常使用情況。

2.供應處嚴格按使用部門申報計劃要求采購化學藥品,藥品到公司后供應倉庫人員匯同使用部門人員驗收合格后入庫,立即聯系進入使用部門化學藥品倉庫,搬運藥品試劑時要小心認真,嚴禁倒置、肩扛,防止藥品試劑的損壞和溢流,造成意外事故的發生。

3.化學藥品倉庫防火、防盜由使用部門負責,一經發現藥品有流失,必須立即向公司分管領導和主要領導匯報,同時使用部門負責人牽頭調查藥品流向,形成專題調查報告報公司安委會。

4.化學藥品倉庫鑰匙由使用部門負責人保管。

(五)出入庫管理

1.強酸、強堿等腐蝕性藥品領用,必須憑二級庫領料單、領料人簽名、班組長簽名、部門領導審批,藥品倉庫管理人員方可發料。

2.化學危險品領用必須是分析組長或配液崗位人員及主管技術人員,其他人員不得領用。

3.劇毒藥品應存放在密封的瓶內,標上標簽,由專人保管。

4.因生產需要,外單位領用酸堿腐蝕性藥品時,需經所在單位領導審批,部門領導同意后方可發料。

5.試驗后的廢液,作其他用途時,由所在單位同意,領用人(限本廠職員)說明用途并簽名,質量控制處負責人批準簽名后,方可領用,分析組做好記錄。

(六)一般安全操作

1.防止中毒

1.1部分化學藥品誤入口腔或吸入呼吸道,易引起藥物中毒,操作時應特別注意。易引起中毒的劇毒藥品:氰化鉀(KCN)、三氧化二砷(As2O3)、二氧化汞(HgO2)、重鉻酸鉀(K2CrO7)、氟化鉀(KF)、氟化鈉(NaF)、氟化胺(NH4F)等。常見的有毒氣體有:硫酸煙、鹵素蒸氣、鹽酸蒸氣、氨、硝酸和氮的氧化物、硫化氫、一氧化碳、汞的蒸氣等。有些易揮發的液體,如乙醚、汽油、苯等,其蒸氣若吸入過多,會使人頭疼昏迷,甚至失去知覺。因此,為避免中毒事故的發生,必須嚴格做到以下幾點:

1.2一切試劑、藥品瓶要有標簽,劇毒藥品必須設專柜存放并加鎖,由處領導負責保管,毒性藥品撒落時,應立即全部收拾起來,并把撒落過毒物的桌子或地板洗凈。

1.3嚴禁試劑入口,使用移液管時應用橡皮球操作,嚴禁用嘴操作。如須以鼻聞鑒別試劑或反應放出的氣味時,應將容器離開面部適當距離,以手輕輕煽動,稍聞其味即可。

1.4所有可能產生有毒氣體的操作,都必須在通風櫥內進行,凡有必要使用防毒面具的工作地點,應懸掛一個防毒面罩,以備分析人員急需時戴用。

1.5嚴禁在化學分析室內喝水或飲食,嚴禁食具和儀器互相代用,凡使用有毒藥品工作后要仔細洗手和漱口。

1.6有毒的廢液應盡量作無毒處理后,再排入地下深處或倒入下水道,盛皿要洗干凈,并立即洗手。

1.7水銀灑落在地下時,應立即匯報處領導,由處領導指揮將灑落水銀清除干凈,然后在殘跡處撒上硫磺粉,以消除汞滴。

1.8取有毒試樣時應站在上風處,利用球膽取氣分析時,要保證球膽不漏氣,用完后要放在室外排空。

1.9發生中毒事故后,必須立即采取急救措施。如果是由于吸入煤氣或其他毒性氣體、蒸氣,應立即把中毒者移到新鮮空氣處;如果中毒是由于吞入毒物,最有效的辦法是借嘔吐排除胃中的毒物,同時立即將中毒事故情況通知醫務所,救護得愈早愈快,危險性也愈小。

2.防止燃燒和爆炸

2.1揮發性有機藥品應存放在通風良好的處所或冰箱中;易燃藥品不可放在酒精燈、電爐或其他火源附近。室溫過高時,啟用易揮發物時應首先冷卻,并不可將瓶口對著自己或他人的臉部。

2.2實驗過程中,對于易揮發及易燃有機溶劑,如必須用加熱方式排除時,應在水浴鍋或電熱板上緩慢進行,嚴禁直接用火焰或電爐加熱。

2.3在蒸餾可燃物質時,首先應將水充入冷凝器內,并確信流水已固定時,再旋開開關加熱(不能直接用明火加熱)。接收器最好置于沙土浴中,在蒸餾過程中人員不能離開,要時刻注視儀器和冷凝器的工作情況,即使在短時間內也不能置之不顧,如需往蒸餾器內補充液體,應先熄火,冷卻后再進行。

2.4身上或手上沾有易燃物時,不得靠近火源,應立即清洗干凈。落有氧化劑溶液滴的衣服,稍微加熱即可著火,應注意及時清除。

2.5高溫物體,如灼熱的坩鍋、瓷盤或燃燒管等,要放在不會引發火災的安全地方。

2.6嚴禁氧化劑與可燃物一同研磨,不能在紙上稱量過氧化鈉。在工作中不要使用成分不明的物質,防止反應時產生危險的產物。

2.7爆炸類藥品應放在低溫處保管,移動或起用時不得劇烈振動,易發生爆炸的操作,無關人員不得在室內,并加強安全防范措施,避免可能發生的傷害,必要時應戴面罩或使用防護擋板。

2.8裝有揮發性物質或受熱分解會放出氣體的藥品(如PCl5)的瓶子最好不用石蠟封瓶塞,如瓶口因用蠟封住而打不開時,不能把瓶子放在火上烘烤。

2.9分析中,有時需要對加熱處理的溶液在隔絕CO2的情況下冷卻,冷卻時不能把容器塞緊,以防冷卻時爆炸,可以在塞子上裝有堿石灰管。

2.10化驗室應備有沙箱及滅火器,化驗室內嚴禁吸煙。

3.防止化學藥品腐蝕、灼燒、燙傷

3.1取用腐蝕類、刺激性藥品時,最好戴上橡皮手套和防護眼鏡,以防藥品灑出或沾到身上,用移液管吸液時必須用橡皮球操作。

3.2稀釋硫酸時,必須在燒杯等耐熱容器內進行,將酸緩緩倒入水中并不斷攪拌,以免驟然發熱使酸濺出,傷害皮膚、眼睛或衣服。

3.3用濃硫酸做加熱浴的操作(如測定熔點),眼睛要離開一定距離,火焰不得超過石棉網的石棉芯,攪拌時要小心均勻。

3.4取下正在沸騰的水或溶液時,須先用燒杯夾子搖動后才能取下使用,以防使用時突然沸騰濺出傷人。

3.5使用酒精燈或噴燈時如有酒精灑出,應先將灑出的酒精擦干凈,然后再用火柴點燃,不能把燈拿到別的火源上去引火。

3.6開啟氨水、鹽酸、硝酸等藥瓶封口時,應先蓋上濕布,用水浸濕后,再開動瓶塞,以防濺出。

3.7在壓碎或研磨苛性堿和其他危險物質時,要注意防范小碎片濺散,以免燒傷眼睛、皮膚等。

3.8在使用強堿熔樣時,應防止坩鍋沾水,以免發生爆炸。

3.9若不慎燒傷、灼傷時,應按下列方法臨時處理:

3.9.1火燙傷使皮膚發紅時,可用酒精棉花涂擦或浸在冷水里,至不覺疼痛為止。起泡時應用紅汞或高錳酸鉀溶液(4%)涂抹,不要弄破水泡。

3.9.2眼睛或皮膚被酸灼傷時,應立即用干凈紗布把皮膚上的酸抹去后用水洗凈,再用2%的碳酸氫鈉溶液沖洗。若被堿燒傷時,用水沖洗后再用2%的醋酸或硼酸溶液沖洗。

3.9.3氫氟酸對皮膚、指甲的傷害力很強,若沾在手上則應立即用水或碳酸氫鈉溶液沖洗,再用甘油和氧化鎂混合藥劑(2:1)涂抹后包扎好。

3.9.4被溴燒傷處用氨水酒精混合液(1:10)涂抹。

3.9.5不同的化學物質濺到皮膚上后呈現的顏色和情況也不一樣,一般規律是:硝酸呈褐黃色;硫酸呈棕褐色或黑色;強堿呈白色;氫氟酸開始不明顯,也無不適應之感,當稍有疼痛時,說明已到嚴重程度,不但能腐蝕皮膚、組織和器官,還可腐蝕至骨骼。酸性物質燒傷具有自限性,腐蝕作用只在當時,經沖洗等處理后,一般不再加重。而堿性化學物質則不同,初期可能不嚴重,但會逐漸發展,損害漸漸向周圍和組織深部蔓延。

(七)附則

1.本規定由質量控制處起草并歸口管理;

2.本規定自下發之日起實施。

篇2:工貿油品調運分公司增值稅發票管理制度

工貿油品調運分公司增值稅發票管理制度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了加強zz石油(集團)工貿有限公司油品調運分公司(以下簡稱“油品調運分公司”或“公司”)對增值稅專用發票和普通發票的使用管理,確保增值稅專用發票和普通發票的使用管理的合法性、真實性、安全性,結合本公司實際,制定本制度。

第二章組織機構及職責

第二條財務資產部門負責本制度的執行,公司其他部門協助實施。

第三章范圍

第三條公司在生產經營過程中收到及發出的增值稅發票(包含普通發票)

第四章規定

第四條增值稅專用發票由基本聯次或者基本聯次附加其他聯次構成,基本聯次為三聯:發票聯、抵扣聯和記賬聯。

(一)發票聯,作為購買方核算采購成本和增值稅進項稅額的記賬憑證;

(二)抵扣聯,作為購買方報送主管稅務機關認證和留存備查的憑證;

(三)記賬聯,作為承運方核算承運收入和增值稅銷項稅額的記賬憑證。增值稅普通發票只有記賬聯與發票聯組成。

第五條發票的領購、保管

(一)領購發票時,必須由發票專管員向稅務機關辦理票領購。

(二)增值稅專用發票和普通發票必須按規定存放到財務資產部門保險柜。

(三)需開具時,必須將已開具好的發票妥善保管,未開具的增值稅專用發票和普通發票及時放到保險柜。

(四)對于開具的增值稅專用發票和普通發票存根及作廢的,月末必須按照規定裝訂成冊,并按照增值稅專用發票和普通發票存放時限存放,確保完整無損。

(五)嚴禁將公司領購的增值稅專用發票和普通發票向他人提供使用。

(六)嚴禁給未發生實際購銷和勞務業務的他人代開增值稅專用發票和普通發票。

(七)嚴禁向個人或稅務機關以外的單位買取增值稅專用發票和普通發票。

(八)發票管理員必須按規定及時到稅務機關辦理發票核銷手續。

(九)發票專管員因工作變動或調離必須按稅法和企業管理制度規定辦理移交手續。

第六條按增值稅專用發票和普通發票的開具范圍,開具發票。

公司承運油(氣),應稅勞務,根據細則規定應當征收增值稅的應稅勞務,必須向購買方開具專用發票。向小規模納稅人銷售應稅項目,應開具普通發票,未經稅務機關批準,不開具專用發票。

第七條對于公司購買商品接受勞務取得的增值稅專用發票應核對以下內容:

(一)字跡清楚。

(二)項目填寫齊全。

(三)票物相符,票面金額與實際收取的金額相符。

(四)公司開票信息內容無誤。

(五)發票聯和抵扣聯加蓋財務專用章或發票專用章。

(六)匯總開具專用發票的,同時提供防偽稅控系統開具《提供應稅勞務清單》,并加蓋財務專用章或者發票專用章。

第八條增值稅專用發票認證期自開票之日起180天,收到專用發票后,當月做請款處理的發票,與請款時將發票聯抵扣聯一并交財務資產部門做發票認證及賬務處理。交接時要填寫專用發票交接單以做備查(交接單附件)

第九條不丟失、損(撕)毀發票,不擅自銷毀專用發票的基本聯次。

第十條丟失專用發票,必須按規定程序及時向當地稅務機關、公安機關報告。

第十一條由于個人原因導致增值稅專用發票未在180天內認證,給公司造成經濟損失的,由責任人承擔。

第十二條增值稅進項抵扣聯按期裝訂成冊,按照水稅務機關要求的保存時限保存。

第十三條對不符合規定的專用發票,不得抵扣進項稅額。

第五章附則

第十四條本制度由財務資產部負責解釋。

第十五條本制度未盡事宜,按照國家法規及工貿公司相關規定執行。

第十六條本制度自頒布之日起開始實施。

篇3:房屋租賃維修服務管理制度

資產管理部工作手冊文件

――房屋租賃維修服務管理制度

一、目的:

規范住戶報修及公共設施設備報修處理工作,保證維修工作及時、有效、有序的開展。

二、適用范圍:

適用于X物業服務區域內的各種接報修工作的處理。

三、職責:

1.客服專員負責報修信息的記錄與傳遞、結果確認、信息盤點上報、有償維修收費、報修回訪工作;

2.片區經理負責日常巡檢的報修工作及具體報修工作的組織、檢查與協調;

3.資產管理部負責《有償維修服務收費價格一覽表》的編制與呈批工作;

4.維修技工按公司服務標準負責維修服務的具體實施工作;

四、工作程序:

1.租戶報修信息受理:

1)報修信息來源--租戶報修、員工報修、其他人員報修;

2)報修記錄--客服專員在5分鐘內記錄報修內容(包括:租戶名稱、地址、聯系電話、報修的具體內容、發生部位、預約維修時間、報修信息記錄人等),填寫在《公共設施設備維修單》/《有償服務維修單》中,并在《報修記錄表》上登記。

3)信息傳遞--表單填寫完畢后,客服專員及時向所屬服務站維修技工派單并在《報修記錄表》上做好登記;

2.報修處理:

1)維修類別--不收取費用的公共維修類、收取費用的有償維修類。

2)有償維修界定--戶內燈具、開關、插座、門鎖、龍頭花灑、軟管等在租戶承租入住前檢查狀況是完好的,入住后出現損壞的屬有償維修服務;家私電器(床、柜、桌、椅、熱水器、空調等)自然老化的不屬有償維修服務(人為原因損壞的除外),空調加冰種在入住1個以內的不屬有償維修服務(已入住超過1個月以上的按入住時間每個月公司承擔10%有償維修服務費標準計算);

3)維修實施--維修技工領取《公共設施設備維修單》/《有償服務維修單》后,攜帶相應工具及材料,按照約定上門維修時間提前5分鐘到達現場;未約定維修時間的,緊急維修情況的(停水、停電等影租戶正常生活及其它存在危險隱患的情形)10分鐘內到場處理,非緊急維修情況的按片區經理要求兩天內完成維修處理。

4)報修問題處理結果--維修完成后片區經理/住戶檢驗維修結果并在《公共設施設備維修單》/《有償服務維修單》上簽字確認,維修技工于當天下班半小時前將單據交客服專員登記及存檔。

5)有償維修費用--有償維修費用由客服專員專責收取并出具財務部發放的專用收據,每周星期一由客服專員核對費用后繳納至財務部。

6)客服專員每月3日前統計上月有償維修數據,填寫《有償維修匯總表》,呈交行政管理部。

3.維修回訪驗證及跟蹤:

1)客服專員根據返單內容按《客戶關系維護工作制度》中規定的相關回訪事項進行回訪,并將回訪中不合格項進行再次跟蹤處理。維修回訪必須"一事一回訪",回訪形式可采取電話、微信、面談等方式。

2)客服專員須每日查看、審核《報修記錄表》的記錄、處理過程;對超過兩日未處理、因費用或其他責任問題不能明確處理時間及責任人的報修項目,移交片區經理跟進處理。

五、相關記錄(表單):

1.ZC-QR-030《報修記錄表》

2.ZC-QR-009《公共設施設備維修單》

3.ZC-QR-010《有償服務維修單》

4.ZC-QR-031《有償維修匯總表》

六、支持文件

1.《有償維修服務收費價格一覽表》

2.《客戶關系維護工作制度》

3.《維修服務工作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