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用爆炸物品儲存倉庫防盜竊防搶劫防破壞應急預案實施細則
第一條、目的
為了保證爆破器材儲存庫在正常運行期間,遇到不法人員突然沖進或偷進庫區實施盜竊、搶劫、破壞等突發事件時,庫區保管員及礦山各方面能迅速、有序的處理事件,最大限度地保證庫區人員和爆破器材的安全,特制定本預案及實施細則。
第二條、本預案適用于爆破器材儲存庫內發生的突發盜竊、搶劫、破壞事件的處理。
第三條、突發事件可能引發的原因:
1、對社會不滿利用爆破物品發泄私恨的不法人員偷進、沖進庫區實施盜竊、搶劫、破壞。
2、圖一己私利的不法人員偷進、沖進庫區實施盜竊、搶劫、破壞。
3、精神病患者突發病闖入庫區。
第四條、事故預防和實施細則:
1、庫區保管員必須雙人雙崗巡回檢查監護,實行雙人雙鎖,并且將庫區的栓欄門保持24小時上鎖,領退出入庫期間除外。
2、庫區值守人員必須對庫區內的監視器、報警器等進行檢查,確保正常運行,同時配置防身工具。
3、來人不履行登記手續,強行闖入,庫區保管員應力阻止,不得放行,應勸阻、勸離,嚴格監控并及時報告上級主管部門和公安機關。
4、來人已強行闖入庫區內,庫區保管員阻止不及,應立即電話通知相關領導和部門,及時將闖入者查清逐出。
5、庫區內發現不法人員襲擾、行竊、搶劫、行兇、放火、破壞財物等,應立即采取下列處置方法:
(1)迅速發出報警信號,在第一時間報警;
(2)對不法份子進行勸阻或制服,保護人員和爆破器材的安全;
(3)為防不法份子攜帶爆破器材逃跑,在制止、制服前應將庫區栓欄門關閉,待上級相關部門進行處理;
(4)立即將受傷的員工送往醫院進行救治;
6、記錄不法份子的體貌特征和其它犯罪情節,收好不法份子施暴兇器,保護好案發現場,嚴禁毀滅證據,破壞現場。
7、組織企業力量,配合上級有關部門,做好善后工作。
篇2:防盜竊工作應急預案
《防盜竊工作應急預案》
一、組織機構
組長:
安保主管
副組長:
安保領班
成員:
安保部全體員工
二、職責分工
盜竊分為內盜和外盜兩種,內盜是指由物業內部人員進行的盜竊,外盜是指由社會人員潛入小區進行盜竊。兩種情況都是做案者利用物主的麻痹大意進行做案的。要提高警惕,在重點部位建立良好的警備措施,使作案者無機可乘,從而減少盜竊案的發生率。
(1)、市委辦公小區公共區域的安全責任由各所轄部門經理負主要責任,安保部負責對公共區域的安全監管及巡查責任;
(2)、各出口、圍墻、辦公樓有安保部各崗警衛人員負責;
(3)、辦公室負責布置階段性工作,利用店報、墻報、通訊等手段,大力宣傳安全及綜治知識。
三、預防措施:
(1)、高度重視,積極預防。盜竊案件一般都是由于物主和保安人員的麻痹大意造成的。因此,大廳保安必須在思想上崩緊一根弦,時刻保持高度警惕,仔細觀察大廳內各種人員的動向,發現可疑情況及時通知當班負責人以及值班經理前往察看;
(2)、保安人員要熟悉各重點部位的位置、存放物件以及可以逃離的出入口和通道,不讓做案者有機可乘;
(3)、加強對重點部位的值班警戒和巡查。特別是在大型會議、活動和用餐高峰期,各部門應加強值班制度。
四、處理盜竊的應急措施
(1)、一旦接到盜竊報案后,保安要迅速趕赴現場,視案件情況對案件定性。如作案人持有兇器,在場員工應避免與作案人發生正面沖突,保持鎮靜,觀察作案人的面貌、體型、衣著、發型及口音等特征。如作案人未持有兇器且有足夠人手可以制服時,則等待適當時機將之擒獲交與警方,但決不可草率從事,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傷亡。監控中心工作人員發現小區內發生盜竊案件時,應立即告知部門負責人以及值班經理,按指示向110報警。
(2)、如作案人乘車逃離現場,應記下其車牌號碼、顏色、車款等,并記清人數。乘其他交通工具跟蹤并向110報告方位和地點,以便警方組織力量設卡攔截。在跟蹤的過程中要注意隱蔽,以確保自身安全。
(3)、保護好現場。遺留的兇器、作案工具等不要用手觸摸。劃出警戒范圍,不要讓無關人員進入現場。
(4)、如現場在人多擁擠處,無法將嫌疑人留下的證物留在原處的,應一一收拾起來用塑料袋裝好,交給警方處理。
(5)、訪問目擊人員,收集發生案件的情況,提供給公安機關。同時,公安人員未勘查現場或未處理完畢之前,相關人員不要離開。
(6)、在場人員不可向報界或無關人員透露任何消息,不準拍攝照片。
(7)、如有傷者,要立即送往醫院救治,并報告公安機關。
(8)、經調查屬于監守自盜著,對盜竊員工作辭退處理。
五、善后工作
(1)、案件發生后,要對案件進行認真分析,找出發生事故的原因及保衛工作中存在的漏洞,同時要做好善后工作,并對案件造成的經濟損失、調查經過以及對案件發生的責任者的處理意見進行書面總結,呈報上級主管部門。
(2)、對因無視安全工作,管理不善,工作不負責任,玩忽職守,對酒店造成嚴重人身傷害、財物損失的,對有責任人員分別給予責令檢查、賠償損失、行政處分。構成玩忽職守罪及其他罪的,移送公安部門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3)、監控中心注意監督營業部位的一切動向,注意保存監控錄像資料以備后查。
(4)、發生盜竊案件調看監控資料時,注意不放過每一個細節,做好記錄,排除嫌疑人,準確無誤的確定犯罪嫌疑人。
篇3:港口安全生產事故應急預案管理制度
第一條為預防生產安全事故的發生,有效處置安全生產事故,最大限度地減少事故造成的損失,根據《安全生產法》,結合本區實際,制定本制度。
第二條本制度所稱的應急預案,系指安全生產事故預案。應急預案管理應按照分類管理、分級負責、屬地為主的原則,各級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應當在各自的職責范圍內監督、指導應急預案的制定、培訓、演練和宣傳教育等工作,協調相關應急預案的銜接關系,對應急預案所涉及的資源和保障措施的落實情況進行監督檢查。
第三條應急預案必須經制定單位組織論證和審查,并經實施應急預案有關單位認可,由制定單位發布,印送與應急預案實施有關的單位。
生產經營單位制定的應急預案應當包括以下主要內容:(1)應急預案的適用范圍;(2)事故可能發生的地點和可能造成的后果;(3)事故應急救援的組織機構及其組成單位、組成人員、職責分工;(4)事故報告的程序、方式和內容;(5)發現事故征兆或事故發生后應當采取的行動和措施;(6)事故應急救援(包括事故傷員救治)資源信息,包括隊伍、裝備、物資、專家等有關信息的情況;(7)事故報告及應急救援有關的具體通信聯系方式;(8)相關的保障措施;(9)與相關應急預案的銜接關系;(10)應急預案管理的措施和要求。
第四條各級人民政府制定的應急預案應當報送上一級政府及其安監部門備案;政府各部門制定的應急預案應當報送同級人民政府及其安監部門備案。
第五條生產經營單位所屬各級單位都應當針對本單位可能發生的安全生產事故制定應急預案和有關作業崗位的應急措施。生產經營單位所屬單位和部門制定的應急預案應當報經上一級管理單位審查。
礦山、建筑施工單位和危險化學品、煙花爆竹和民用爆破器材生產、經營、儲運單位的應急預案,以及生產經營單位涉及重大危險源的應急預案,應當按照分級管理的原則報安全監管部門和有關部門備案。
生產經營單位涉及輻射、城市公用事業、道路交通、火災、鐵路、民航、水上交通、漁業船舶水上安全以及特種設備、電網安全等事故的應急預案,依據有關規定報有關部門備案,并按照分級管理的原則抄報安全監管部門。
第六條應急預案制定單位應當對與實施應急預案有關的人員進行上崗前培訓,使其熟悉相關的職責、程序,對本單位其他人員和相關群眾進行培訓和宣傳教育,使其掌握事故發生后應當采取的自救和救援行動;生產經營單位還應當對從業人員進行崗位應急措施的培訓;應急預案所涉及的有關單位對應急預案中明確的與其相關的職責應當組織落實。
第七條應急預案在相關的法律、法規、標準,適用范圍、條件,有關應急資源情況,以及與相關預案的銜接關系等發生變化時,或發現存在問題時,應當及時修訂。
第八條應急預案的演練與實施。各級人民政府應根據轄區內安全生產工作重點領域的具體情況和需要,組織開展應急預案的演練;高危行業、人員密集場所等生產經營單位,每年應組織一次應急預案演練,其他生產經營單位要結合各自安全生產工作的特點,開展針對性的應急預案演練工作。
一旦發生重特大生產安全事故或其他突發事件,應按照“分級、屬地”的原則,立即啟動應急預案。規范、迅速、有效地開展應急救援工作,最大限度地降低各種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