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修廠防火防爆用電防污管理制度
根據國家《消防管理條例》和四川省貫徹國家《消防管理條例實施細則》和《防止大氣污染法》等法律、法規文件精神,結合我廠生產經營發展的實際,特制定本辦法,要求廠屬各分廠、科室和車間班組及全體職工認真遵照執行,現公布于后。
一、為了我廠開展生產經營有序的進行,確保全廠職工生命財產安全。切實搞好火災、污染、事故的預防工作,防止重大特大火災,污染事故發生必須堅持“預防為主,防消結合”的方針,認真貫徹執行“誰主管,認負責”的原則,分廠及科室,車間班組的主要負責人是防火、防污染的第一責任人,必須高度警惕,認真做到有組織、有制度、有檢查、有考核。
二、主管領導是義務消防隊隊長。由管生產的一名副廠長張學強同志負責。小車廠廠長,各科室負責人和班組長是義務消防隊主力隊員,全體職工是義務消防隊的成員。抓好防火、防污染管理工作必須放在與抓好生產經營管理工作并駕齊驅的生要議事議程上來。堅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的原則,切實搞好防火、防污染管理工作。
三、開展對全體職工的培訓和教育工作,使每個職工都能達到全懂(懂本崗位生產過程和原輔料的安全危害和危險性,懂預防措施,懂撲火災方法),三會(會報警、會正確操作使用滅火器、會撲救初期火災)。
四、認真做好日常安全防火和防污染的管理工作,在維修過程中,首先切斷車輛電源。車輛的電器線路必須包扎規范、安裝牢固、嚴禁私拉亂接和違章作業及短路引起自然火災。氧氣、乙炔按規定隔離擺放,離明火源不得少于15M。使用照明火的鈑金車間距離漆工、機修工不得小于10M。確需另外使用明火的,實行專人到指定安全地點進行,用后澆水熄滅,打掃干凈,保證不污染環境。
五、技安人員隨時檢查廠區內各個地點及火災隱患易發點,發現一次整改一次,保證不留隱患和“死角”。對滅火器的管理,有記錄,到期送檢和重新灌裝。實行專人管理負責制,消防砂、消防桶嚴禁挪做它用。進入廠區禁止吸煙,外來人員和車主吸煙請到用戶休息室進行。主管領導和專職技安員應經常對車間班組的轄區進行檢查,重點對材料、油料、庫房及易燃物品存入地進行認真仔細檢查,并作好記錄,發現隱患,及時處理,確保安全。
六、對在修車過程中所產生的廢棄物品,堅持專人回收,存放處理,嚴禁將廢棄的油料和溶劑液體倒入下水道,造成二次污染。回收處理時必須交有資質的回收部門處理,并有記錄在案。
七、嚴格用電管理,專職電管員隨時檢查電器、線路、閘刀開關、插頭插座的完好率,保證破損漏電現象發生,用后立即切斷進線電源,嚴禁私拉亂接電線,違章作業和危險操作。對破損、老化和接觸不良的電源線路應及時更換,防止電源漏電起火,引起火災。節約用水,用后即時關緊水龍頭,嚴禁長流水和關閉不嚴出現的跑、冒、滴、漏現象,厲行節約,反對浪費。
八、發生火災、污染事故和處理措施。
1、發生火災時,及時進行滅火撲救,同時將火災發生的時間、地點向消防119電告急救。全力撲救初始火災。
2、積極協助消防部門現場撲救火災,同進組織義務消防人員疏散其它人員和財物,以免擴大損失范圍。
3、立即切斷電源,疏散可燃氣體、液體和危險物品,防止泄漏和爆炸。盡量縮小火災范圍,便于撲救。
4、積極配合有關部門對事故的調查,清理災后現場和評估換算經濟損失工作。
5、責任當事人寫出火災事故和詳細經過及認識,視其調查情況,分析引起火災的原因,以便在處理時有據可查,有法可依,本著對事故三不放過的原則,進行正確合理的處理。
6、事故處理后,認真總結經驗教訓,將總結報告整改措施和處理意見報消防和主管部門備案。
7、處罰。對違反安全管理規定,造成火災、污染事故或使事故擴大的行為,根據事故大小,按廠內有關廠紀廠規進行最高限額處罰,如造成重特大人生財產安全損失的,追究主管領導和責任的法律責任和經濟賠償。
篇2:水上加油站(船)安全與防污染管理規定
第一條為加強水上加油站(船)供受油作業的安全與防污染管理,保障人命財產安全,防止船舶供受油作業污染長江水域和重大惡性事故發生,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內河交通安全管理條例》及有關法律法規,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本規定適用于長江海事局管轄水域內從事水上加油作業的加油站(船)以及有關單位和人員。
第三條中華人民共和國長江海事局及其所屬海事管理機構負責本規定的監督實施。
第四條從事供油作業的水上加油站(船)應具備下列條件:
(一)水上加油站應滿足國家規定的安全與防污染技術的標準,供油船舶、設施應符合國家規定的技術條件,具備有效的技術證書;
(二)配備足夠的持有有效證書和有關專業培訓合格證的人員;
(三)符合消防技術要求,持有消防主管部門出具的證明文件;
(四)建立安全與防污染管理制度;
(五)配備相應的防污設備和器材,并編制應急預案;
(六)水上加油站應取得《危險貨物港口作業認可證》。
第五條水上加油站的布點應結合轄區實際,滿足有關主管機關的統一規劃。
第六條水上加油站(船)從事供油作業應向海事管理機構備案,并提交下列材料,經審核取得《水上加油站(船)安全作業與防污染備案證明》(格式見附件1)后,方可從事供油作業。
(一)加油站靠泊負荷、前沿水深及周圍水域環境情況的說明(適用固定加油站),加油船技術資料(適用流動加油船);
(二)消防設備清單;
(三)安全防護和防污染設備(器材)清單;
(四)供受油作業操作規程;
(五)安全與防污染管理制度(值班制度、防火制度、污染事故應急計劃或預案等);
(六)固定碼頭作加油站的,應按要求建立并提交碼頭安全與防污染管理體系文件。
第七條加油站(船)供受油作業時,必須遵守下列規定:
(一)作業前,必須檢查管路、閥門及其它相關設備,確保處于良好狀態,堵好甲板排水孔,關閉有關通海閥,對可能溢油的地方,放置集油容器。備妥消防器材,供受油作業周圍杜絕明火作業。供受油作業雙方必須認真檢查并填寫《供、受油作業安全檢查表》(格式見附件2),落實安全與防污染措施。
(二)作業中,要配備有足夠的值班人員。值班人員應堅守崗位,嚴格執行操作規程,掌握作業進度,控制輸油速率、壓力,防止跑、冒、滴、漏。出現有不安全或污染的情形,應立即停止作業,待采取切實可行的有效措施后方可恢復作業。
(三)停止作業時,必須關好相關閥門。收解輸油管時,必須事先用盲板將軟管封好或采取其它有效措施,防止軟管內殘油流(滴)入長江。
第八條在作業中發生安全與污染事故,應立即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污染擴大,報告海事管理機構并接受調查處理。
第九條受油船舶應將加油作業情況準確記入《油類記錄簿》和《輪機日志》,加油站應將供油情況記載值班記錄簿內。
第十條加油站(船)應按《內河避碰規則(1991)》的要求顯示信號,設置安全警示標志,夜間應對照明燈光進行妥善遮蔽,不得影響過往船舶的航行安全。
第十一條加油站(船)的避雷設施及防靜電設施應符合國家標準。加油站(船)應設置禁煙區域,禁止無關人員進出。
第十二條供、受油船舶靠泊時,應墊軟靠把。供受油作業時,應關閉煙囪帽,帶好火星熄滅器,加油現場作業人員禁止穿尼龍化纖服裝,嚴禁使用非防爆型燈具照明。在加油過程中嚴禁鏟銹、發報、使用雷達、充氣、吸煙及其他影響安全的行為。
第十三條如遇雷電、大風等影響安全作業的惡劣天氣,應立即停止作業。
第十四條港內或港口附近水域流動的加油船舶,除遵守油船的有關管理規定外,應遵守下列規定:
(一)船舶進、出港,可向當地海事管理機構辦理定期申報手續,定期申報期限不超過一個月。
(二)加油船在固定水域流動銷售期間可辦理短期定期簽證手續,短期定期簽證有效期不超過一個月。
(三)加油船一次性多點配送涉及兩個及以上的海事管理機構管轄范圍時,申請人應向始發港和終點港所在地海事管理機構分別申請辦理短期定期簽證。
加油船配送作業時,應向作業所在地海事管理機構報告。
第十五條加油站(船)因故停止營運時,應向當地海事管理機構報告,并留足值班人員,保證停止營運期間加油站(船)的安全。加油站(船)停止營運超過二個月恢復營運時,加油站(船)單位應當向海事管理機構重新申請備案。
第十六條加油站(船)每季度應當向當地的海事管理機構書面報告供油作業情況,包括供油艘次、供油數量等。
第十七條本規定自二00八年一月一日起實施。原《長江海事局轄區水上加油站(船)安全管理辦法》(長海船舶[2003]11號)同時廢止。
篇3:船舶防污染管理制度
1.400總噸及以上的船舶必須按規定編制《船上油污應急計劃》、《垃圾管理計劃》;配備《油類記錄簿》和《垃圾記錄簿》等防污文書;
2.船長負責船上防污管理工作,負責落實船上各項日常防污措施;
3.經常組織船員學習防污知識和上級防污文件精神,增強防污意識和責任心;
4.船上加注燃油、機油、排放廢舊機油、污油水等到油類作業,必須記錄于《油類記錄簿》,總噸小于400噸的記于《輪機日志》;
5.船上應配備專用的垃圾桶,分類收集各種垃圾,到港口后集中送到岸上垃圾設施處理,并記錄于《垃圾記錄簿》中;
6.禁止向河中排放廢舊機油、污油水、垃圾等污染物質;
7.船上的廢舊機油設專用容器收集,廢舊機油、污油水應定期(一般一季度一次),往清污公司排放,排放后向清污公司索取接收污油水證明文書備查;
8.經常檢查船上的排水口、尾軸等,防止漏油污染水域;
9.定期進行溢油應急演習,提高溢油應急反應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