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學校安全事故處理辦法
1、每學期末,各年級將本學期安全工作情況以書面形式上報學校,學校匯總全校的安全工作情況,以書面形式總結并進行班級考核。
2、如發生重大安全事故,造成師生傷亡或國家財產重大損失,以及危及社會安定、影響青少年健康的重要事件,必須在第一時間上報校長,學校在第一時間向教育管理中心或教育局報告。
3、發生學生傷亡事故,必須及時告之學生家長,并全力組織搶救,力爭使損失和影響減少到最底限度。
4、凡出現重大安全事故,首先發現的教師就是第一責任人,要及時向校長報告,并積極實施救護。對推委扯皮、隱瞞、拖延不報的,將根據情節輕重嚴肅處理。
5、學校發生事故后,要依據有關法律法規及時妥善處理,保證正常的教學秩序。事故處理后,在一周內及時將事故原因及處理結果書面報告教育主管部門。
篇2:車輛維修質量責任事故處理辦法
為適應市場經濟的發展,提高維修質量,增強企業競爭力,真正樹立主人翁的責任感,將責、權、利有機結合,特制定本辦法。
一、質量保證條件
(1)整車大修或發動機總成大修,保修期為100天或行駛里程不超過20000公里(兩者超一不可,下列條款同等)。
(2)二級維護:保修時間為30天或行駛里程為5000公里。
(3)一級維護及重點修理保修時間為10天或行駛里程為2000公里。
(4)合同修理以簽訂合同為準,特殊事項須約定。
二、維修質量保證范圍
(1)在質量保證期內(時間和里程范圍須同時具備)可保修,否則不予保修,但可提供有償服務。
(2)只對維修項目內的質量事故進行保修。
(3)只對早期出現的維修質量進行保修,對于用戶判斷失誤等人為因素而導致損失擴大部分,不予保修。
(4)對質量事故出現后,用戶應及時與維修廠聯系,用戶不得自行處理,并保持原始現場,否則維修廠不予處理。
(5)對于總成大修,一、二級維護,涉及轉向,制動方面的重點修理,
必須檢驗而用戶未讓檢驗自行出廠的車輛,出現一切事故,責任自負。
(6)因用戶自購料修理而引發的質量問題,保修廠概不負責(須以合同約定)。
三、維修質量責任事故處理權限及要求
1.維修質量責任事故處理權限
(1)損失在500元以下,以過程檢驗鑒定為準。
(2)損失在501-1000元之內,由主管技術科長鑒定為準。
(3)損失在1000元以上,由主管廠長組織召開安全質量領導小組會議,分析鑒定及處理決定。
2.具體要求
(1)維修質量事故發生后,生產科和技術科應立即安排主修工及技術檢驗人員前往現場,主修工應積極配合,服從調動,對無故不去者,每次處罰50元,從當月工資中扣除。另外根據技術鑒定結果還應承擔相應質量事故責任。
(2)積極索取原始技術資料,保存損壞件,技術檢驗人員返回后應出出具書面技術報告,上報主管廠長,根據責任損失情況,按權限處理。
(3)技術科應定期組織召開技術檢驗人員質量會,總結前期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分析原因,吸取經驗教訓,從而提高維修質量。
四、維修質量責任事故的劃分及處理辦法
1.屬維修人員的責任事故處理辦法
(1)維修質量責任事故發生后,經有關技術人員或質管會鑒定屬維修人員不按技術規范要求,或漏保、漏修、作業項目不徹底而引發造成維修質量事故(或經濟損失),過程檢驗人員未履行職責的,維修人員除無條件返工外,不得二次計提工時收入,且承擔質量事故損失費用(主要為材料費)的30%-40%,檢驗人員承擔10%-20%,主管技術科長承擔10%。
(2)對于出現的車輛回修或未造成大的質量事故,對用戶不積極處理、推諉、隱瞞情況不報的,致使后期失去用戶,經用戶投訴或之后出現情況證實,由廠長辦公會議制定,每次處罰主修工50元,過程檢驗30元,技術科長(正、副)20元/人。從工資中扣除。
2.屬技術、檢驗人員的責任事故處理辦法
因技術、檢驗人員責任心不強,工作過失,指揮失誤,主修工提出疑議而不聽勸阻引發的質量事故,技術、檢驗人員承擔主要責任,按總損失費用30%-40%處罰,情節嚴重者調離工作崗位;主管技術科長承擔10%,主管廠長承擔5%。
3.因維修工失誤,檢驗人員責任心不強,漏檢而造成的安全責任事故,
除按上述責任劃分處罰外,還應承擔上級部門的處罰,直至追究刑事責任。
4.屬材料質量問題的處理辦法
(1)因用戶自購料修理而引發的質量問題(修理合同應約定),均由用戶承擔一切責任。
(2)若系材料采購人員不負責任,購買偽劣產品而造成質量事故,應對其處罰總損失費用的30%-40%,主管領導承擔10%。
(3)若材料系正宗廠家生產的產品所引起的質量問題,視需要技術部門協助配件供應部門出具技術鑒定(按規定由三包鑒定員鑒定),向廠家要求索賠,配件部門應墊付維修勞務費。
5.上述各責任事故的處罰均從本人工資中扣除。
篇3:工程安全事故處理辦法
第一章?總則
第1條為確保安全事故調查處理的順利進行和總結事故發生原因,促進其它施工現場采取相應措施,防止同類事故的發生,制訂本辦法。
第2條本辦法適用于工程安全事故的處理。
第3條本辦法主要依據:
1.《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筑法》
2.《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
3.《建設工程安全生產管理條例》(國務院令第393號)
4.《生產安全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條例》(國務院令第493號)
5.《企業施工傷亡事故報告和處理規定》(國務院令第75號)
6.《事故(事件)報告分析處理制度》(出自五洋《管理體系程序匯編》)
7.《應急準備與響應控制程序》(出自五洋《管理體系程序匯編》)
8.《職工傷亡事故報告制度》(出自五洋《工程施工管理制度》)
第4條主要職責。
1.集團工程管理中心:負責事故上報上級主管部門、協調組織、配合調查、總結事故教訓。
2.集團企業技術中心:負責安全事故涉及到技術方案的編制及督促落實。
3.區域公司工程部:負責事故上報集團公司、協調組織項目部配合調查、督促事故處理意見的執行、督促項目部整改和防護、總結事故教訓。
4.項目部:負責啟動事故相應的應急準備和響應預案、事故現場的保護、配合事故調查,執行事故處理意見、落實整改和防護措施、貫徹落實“四不放過”原則、總結事故教訓,舉一反三防止類似事故再次發生。
第二章?事故上報
第5條安全事故分級如下:
根據《生產安全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條例》第三條,按生產安全事故(以下簡稱事故)造成的人員傷亡或者直接經濟損失,事故一般分為以下等級:
1.特別重大事故,是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傷(包括急性工業中毒,下同),或者1億元以上直接經濟損失的事故;
2.重大事故,是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傷,或者5000萬元以上1億元以下直接經濟損失的事故;
3.較大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傷,或者1000萬元以上5000萬元以下直接經濟損失的事故;
4.一般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傷,或者1000萬元以下直接經濟損失的事故。
第6條事故發生后,事故現場有關人員應立即向項目負責人報告,施工現場項目負責人接到情況報告后,應立即啟動應急準備和響應預案并立即向分公司主管部門匯報情況(包括事故發生時間、地點、傷亡人數、初步直接經濟損失)。
第7條區域公司接到事故情況報告,一邊向集團公司匯報,一邊組織人員參加應急準備和響應。
第8條集團工程管理中心對傷亡人數和初步估價的直接經濟損失在1小時內由質安副總報告行業主管部門及行政機關。
第三章?事故調查
第9條輕傷事故或輕微事件由事故發生單位、分公司組織調查,報集團工程管理中心備案。
第10條一般級(以上)事故、事件由集團公司主管安全生產副總裁組織工程管理中心、辦公室、區域公司、項目部等組成事故處理協調小組,積極主動地配合政府有關部門對事故的調查處理。
第11條上級主管部門成立專項調查組,對事故進行調查。
第12條集團工程管理中心、區域公司、項目部協助上級主管部門調查取證。
第四章?事故處理
第13條政府專項調查組通過調查、取證,出具調查報告,并提出事故處理意見。
第14條上級部門批復后,由項目部負責落實處理意見,執行防范和整改措施。區域公司、集團工程管理中心、企業技術中心監督執行。
第五章?總結
第15條集團工程管理中心組織區域公司和項目部召開事故總結會,并將事故經驗總結填寫《安全事故總結記錄表》,之后下發到各區域公司和項目部學習借鑒,促進其它施工現場采取相應措施,防止同類事故的發生,集團工程管理中心將《安全事故總結記錄表》存檔備案。
第16條安全處理的的詳細指導可參看《事故(事件)報告分析處理制度》(出自五洋《管理體系程序匯編》)、《職工傷亡事故報告制度》(出自五洋《工程施工管理制度》)。
第六章?附則
第17條本辦法由集團工程管理中心負責起草、修訂、監督執行及解釋。
第18條本辦法經集團高層經營班子會議審議通過,自下發之日起執行。
第19條附件:(1)安全事故總結記錄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