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鋼廠起重機械安全管理辦法

鋼廠起重機械安全管理辦法

2024-07-11 閱讀 4446

一、檢查標準

1、車間按月由主管設備的領導組織設備專業員及點檢人員對所屬天車及鋼(鐵)水包進行全面檢查,對發現的問題立即安排整改,嚴禁帶病作業。對暫時不能整改的問題必須制定控制防范措施,報設備處審批后方可繼續使用。每次檢查結果必須做好記錄,由主管設備的領導簽字后妥善保存。廠主管設備的領導按周檢查落實情況。

2、工段按周對天車的大小車傳動機構、卷揚機構、包體等、制動系統、各種限位器、吊鉤、鋼絲繩、龍門吊鉤鋼(鐵)水包的耳軸等進行重點檢查確認,對存在的問題及時組織整改,并上報車間。

3、天車司機按交接制度的規定嚴格雙重交接,按檢查路線進行認真檢查確認:司機室內各部大車傳動機構小車傳動機構主、副卷揚機構供電滑線及電阻箱大、小車欄桿走臺、橋架大小車行走輪及軌道主副鉤及鋼絲繩。

操作手柄、按鈕、開關是否靈活,各種信號是否正常,檢查結果做好記錄。

4、車間、工段、班組堅持對天車司機的操作行為隨時檢查,對發現的問題按規定落實考核,并責令立即整改。

5、以上各項工作完成情況每旬向安監處反饋,安監處設專人對完成情況進行復查,對未按要求完成的按職責分別追究各級領導的管理責任,并落實考核。煉鋼廠每月召開一次專題會議,對起重機管理情況進行分析,研究制定下月工作計劃,并對各車間落實情況進行督促、檢查。

二、操作標準

1、起重機械必須在《安全檢驗合格》有效期內使用,凡未經檢驗合格的起重機械嚴禁使用。

2、起重機械操作人員必須持有有效《特種設備作業操作證》,作業時設專人進行指揮。

3、作業前司機必須首先進行試車,試車時應先鳴鈴,然后分別啟動各機構(大車、小車、卷揚)應做到各檔逐步加速,檢查各機構運行速度,辨別有無異常聲音。檢查確認各種限位器是否齊全、靈敏、有效(電鈴、照明)。

4、每班第一勾吊運鋼(鐵)水包時,必須試吊。將所吊物吊起距地面200毫米高度,然后下降制動,檢驗制動器的可靠性,制動時下滑距離不許超過100毫米,否則應進行檢修。

5、吊運鋼水包(鐵水包)時,提升、下降必須先點動,作業范圍內無關人員禁止停留,如已確認包內鐵(鋼)水過滿時,應通知地面人員撤離天車行車路線,以防因啟動或制動造成鋼水外溢燙傷地面人員。

6、在吊運鋼水包(鐵水包)時,要求司機應做到起車穩、運行穩和停車穩的“三穩”操作:

A、起車穩:大、小車啟動后先回零位一次,當吊物向前游擺時,迅速跟車一次,即可使吊物當其重力線與鋼絲繩均處于鉛垂位置時達到與車體同速運行而消除游擺;

B、運行穩:在大、小車在運行中如發生游擺現象,則可順著吊物的游擺方向,順勢加速跟車,使車體跟上超前的吊物,以使其達到平衡狀態而消除游擺;

C、停車穩:在大、小車將達到指定位置前,應將控制器手柄逐步拉回以使車速逐漸減慢,并有意識拉回零位后再短暫送電跟車一次,使吊物處于平衡而不游擺狀態,然后靠制動滑行停車。

7、在吊運鋼水包(鐵水包)過程中,禁止主、副鉤同時操作,吊鉤提升或下降時,嚴禁同時啟動大車或小車,以免因誤操作而發生事故。

8、在吊運鋼水包(鐵水包)天車運行時,應將副鉤升至極限高度,以防與包體發生碰撞,導致包體傾斜,造成鋼水外溢。

9、起重司機在作業過程中,必須精神集中,禁止吸煙,按照地面指揮人員信號操作,行車過程中嚴禁接打手機。

10、嚴格按指揮信號操作,先鳴鈴后啟車。行車中必須鳴鈴,遇有緊急停車信號,無論任何人發出信號,必須立即停車。

11、同一天車軌道上有兩臺以上天車作業時,兩車間必須保持5米距離,必須靠近時與相鄰天車司機應事先聯系好,嚴防撞車。

12、天車作業時,嚴禁用一臺天車撞另一臺天車,因故障必須頂車移動時,必須事先聯系好,確認被頂天車無吊重物,大小車上無人后方可頂車作業。

13、吊運重物時,不準長時間(15分鐘)在空中停留,司機不許離開駕駛室。

14、掛吊、信號指揮人員須配帶明顯指揮標志,戴好安全帽,站在安全位置,準確使用指揮信號;作業中必須嚴格執行“十不吊”規定。

15、地面掛鉤人員工作前要根據地形和現場情況,起吊物件形狀和重量,選配工具,吊具,設備經檢查無異常后,方可投入使用。

16、起吊鋼(鐵)水包時,設專人確認龍門鉤與耳軸接觸狀況無誤后方可起吊。

17、在作業中發現天車有異常情況時,司機應立即通知地面人員,并將吊物穩妥落下,停電檢查;若有突然斷電時,司機應將所有控制器手柄扳回零位,若重新工作前,對起重機行走、提升、制動系統進行檢查,確認動作是否正常,無誤后方可開始作業。

18、小車、提升機構限位器失效時,必須向班長匯報,請求檢修;未修復不準作業,以防發生鉤頭碰撞滑輪后造成斷繩吊物墜落事故。

19、上下天車必須由專用梯子處上下,嚴禁由其它部位跨越。

20、工作完畢,應將天車停在規定位置,升起吊鉤至接近極限位,小車停在無供電滑線的一端,將控制手柄放在“零”位,切斷操作和主控系統電源,鎖好駕駛室門后方可離開。

21、起重機主鉤、副鉤不得同時分別吊運不同吊物。

22、作業中嚴格執行“十不吊”的規定。

篇2:起重機械安全管理辦法(水電廠)

一、總則

㈠為保證安全生產,加強起重機械安全管理,預防各類傷亡事故的發生,根據國務院《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條例》和《引灤局起重機械安全管理規定》,結合我廠情況,特制定本規定。

㈡本規定所指的起重機械包括:橋式起重機、門式起重機、單梁起重機、電動葫蘆等。

二、起重機械使用

㈠各類起重機械使用前,必須檢查其安全裝置、轉動機械、制動裝置、閉鎖裝置、電氣部分是否完好和安全可靠。

㈡起重機械和起重機具的工作負荷不準超過銘牌規定,嚴禁起重機具帶病運行和無保護或解除保護運行。

㈢起重工作應有統一的信號,起重機操作人員應根據指揮人員的信號來進行操作;操作人員看不見信號時不準操作。

㈣起重搬運時只能由一人指揮,指揮人員應經特種作業安全技術培訓并取得特種作業操作證。

㈤起重司機必須在指定地點上下天車,天車操作完畢后,操作開關必須放在零位,并斷開電源。

㈥起重司機必須嚴格遵守規章制度,認真負責,堅持原則,并自覺抵制違章指揮。嚴禁利用打反車進行制動。

㈦起吊物品時,物品不允許長期懸在空中,物品暫時懸在空中時,司機必須思想集中,嚴禁離開操作室或做其他事宜。

㈧起重機不準停放在運行設備上方,應停放在定點位置或檢修場地上方。

㈨起重物品必須綁牢,吊鉤要掛在物品的重心上,吊鉤鋼絲繩應保持垂直,禁止吊鉤斜向拖吊重物。吊鉤已掛重物,尚未提起時,禁止起重機移動或作旋轉動作。

三、起重機械管理

㈠起重機械應指定專人操作,操作人員必須經過特種作業安全技術培訓考試合格后持證上崗,其他人員一律不得從事起重操作。

㈡起重設備負責人應負責起重設備的使用、維護、保養,定期清掃和檢查,對檢查出的問題要填寫在設備缺陷記錄本上,并及時通知檢修人員進行檢修,及時消除缺陷。

㈢電動起重機的金屬結構以及所有電氣設備的外殼,均應可靠接地,移動的起重機金屬結構通過行車軌道接地。

㈣起重機械(天車、門型吊等)上,應備有一定數量的滅火器。

㈤使用起重機械的安全注意事項按《電業安全工作規程》(熱力機械部分)第十四章的規定執行。

四、檢修與維護

㈠起重機械的安裝、大修、改造應由有資質的并取得安全許可證的專業隊伍承擔。

㈡檢修分場定期對起重機械進行檢修、維護。

㈢所有起重機械必須保持良好狀態,使用單位應建立維護臺帳。

五、安全檢驗

㈠正常使用的起重機械每兩年進行一次檢驗。

㈡新安裝、大修、改造的起重機械應在投入使用前進行檢驗。

㈢起重機械的安全技術檢驗,由技術監督部門執行,使用單位做好配合。

六、培訓與考核

㈠專職起重作業人員必須經特種設備安全技術培訓,考試合格后方能從事起重工作。

㈡起重作業人員必須嚴格執行《電業安全工作規程》,每年進行一次《電業安全工作規程》考試。每兩年對起重作業人員進行一次安全技術培訓復審。

㈢起重作業人員必須掌握起重設備的技術規范、數據、結構、原理,熟知安全操作步驟和安全注意事項。

㈣凡違反本規定人員,由安監部門進行考核。

㈤起重機械維護、檢修,由生產技術計劃科按工程管理有關內容進行考核。

篇3:起重機械安全管理辦法規定

一、目的

為加強起重機械安全管理工作,制定本辦法。

二、適用范圍

(集團)公司起重機械使用、管理單位

三、引用文件

(一)《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

(二)《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條例》(國務院令第373號)

(三)《起重機械安全監察規定》(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令第92號)

(四)GB6067-85《起重機械安全規定》

四、定義

起重機械包括:

(一)起重機:包括橋式起重機、門式起重機、汽車輪胎起重機、履帶起重機、鐵路起重機、塔式起重機。

(二)電動葫蘆:起吊重量在0.5噸以上的。

(三)升降機、電梯等其他小型起重設備。

五、職責

(一)起重機械采購單位應審驗生產單位的“生產許可證”、所在地省級相關部門頒發的“安全認可證”、產品質量說明書及由當地政府技術監督部門簽發的“安全技術監督檢驗合格證”等有效證件原件,并將復印件送安環處復審備案。

(二)使用單位有權拒絕使用無有效證件、存在明顯隱患的起重機械。

六、安裝與維修

(一)安裝、改造、維修起重機械的施工單位應持有“三證”(即工商營業執照、資質等級證、起重設備安全資格認可證)。施工前,需持“三證”、法人委托書、特種作業人員操作證復印件、施工方案和施工安全措施到安環處初審和備案,經政府有關部門審批簽發后,與公司工程主管部門簽定施工合同,進入施工現場作業。

(二)施工結束后,施工單位憑開工審批表報市質量技術監督部門檢驗,經檢驗合格的起重機械方可投入運行。

(三)安裝、改造、維修起重機械的技術文件和施工質量資料,在竣工驗收后,使用單位應建立起重機械設備管理檔案。

七、使用與管理

(一)使用單位負責起重機械的使用和管理,建立起重機械設備管理檔案,健全起重機械使用與管理的制度和規程,做好起重機械的經常性維修、保養和檢查工作。

安全生產管理制度和規程至少應包括下列內容:

⒈起重行車工守則;

⒉起重機械安全操作規程;

⒊起重機械維護、保養、檢查和檢驗制度;

⒋起重機械安全技術檔案管理制度;

⒌起重機械作業和維修人員安全培訓、考核制度。

(二)使用單位起重機械設備管理檔案內容包括:

⒈設備出廠技術文件;

⒉安裝、改造、維修記錄和試驗記錄;

⒊使用、維修、保養、檢查和試驗記錄;

⒋安全技術監督檢驗報告書;

⒌設備及人身事故記錄;

⒍設備隱患及評價。

(三)使用單位可根據所用起重機械的種類、性能以及使用的具體情況建立必要的規章制度和規程。如交接班制度、安全技術操作規程、司索指揮規程,起重機械維護、保養、檢查與檢修制度,培訓與考核制度等。

(四)起重機械司機、司索指揮人員需經安全技術培訓,并取得全國通用的特種作業人員操作證方可上崗;外單位調入公司從事起重機械駕駛、司索指揮人員,由接收單位持此人特種作業人員(有效)操作證,到安環處、人力部等相關單位查驗備案后,方可從事作業,嚴禁無證和持無效證件上崗作業。

(五)起重機械使用單位,每年應對在用的起重機械至少進行一次全面檢查;每月至少應檢查下列項目:

⒈安全裝置、制動器、離合器等;

⒉吊鉤、抓斗等吊具;

⒊鋼絲繩、滑輪組、吊鏈等;

⒋配電線路、集電裝置、配電盤開關、控制器等;

⒌液壓保護裝置、管連接部位。

每天作業前應檢查下列項目:

⒈各類極限位置限制器、制動器、離合器、控制器以及電梯廳門聯鎖開關、緊急報警裝置,升降機的安全鉤或其它防斷繩裝置的安全性能等。

⒉軌道的安全狀況;

⒊鋼絲繩的安全狀況。

(六)停用超過一個月的起重機械,使用前應完成上述規定的檢查內容。

(七)(集團)公司及所屬各單位雇用外單位起重機械和起重作業人員時,應使用有相關部門檢驗合格發給《準運證》的起重機械,起重作業人員應有全國通用的特種作業人員操作證,并持上述有效證件到安環處備案,在公司辦理外委工程有關手續后,方可進入作業現場。

(八)(集團)公司每兩年到市質量技術監督局申請起重機械檢驗。因報停而沒有參加檢驗的起重機械,后因工作需要重新啟用的,必須寫出書面報告報安環處,經市質量技術監督局檢驗合格,發給《準運證》方可啟用。

(九)起重機械轉讓時,應經市質量技術監督局檢驗出具合格的檢驗報告書后,到市質量技術監督局辦理轉讓過戶的手續。

(十)安環處負責起重機械的日常監督檢查。裝備處負責配合市質量技術監督局的定期檢驗,科技大學負責對起重機械作業人員和司索指揮人員的安全技術培訓;安環處參加起重機械的安裝、改造、維修的審核、竣工驗收與試車。

(十一)經市質量技術監督局檢驗確定報廢的起重機械,嚴禁轉讓和使用,同時收回有關有效證件。

八、考核

對違反以上規定的單位和責任人員,將按公司相關規定嚴肅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