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高速項目總監辦質量保證措施

高速項目總監辦質量保證措施

2024-07-11 閱讀 6919

某高速公路項目總監辦質量保證措施

1.強化總監辦的質量管理主導地位

1.1**總監辦負責全線施工質量的統一管理,組織實施各項工程質量活動,召開工程質量分析會,負責施工質量的工地巡查和質量動態通報。負責組織一般性工程質量事故的處理,對重大或特殊工程質量事故的調查,并協助指揮部進行處理。

1.2**總監辦負責督促、檢查全線各施工單位建立健全施工質量保證體系,負責重要施工方案以及采用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的審批工作,對檢查發現的不符合規范要求的施工工藝、工序、施工方法及時糾正,對檢查發現不合格的工程及時指令進行返工處理。負責抽調專人深入工地施工現場對自檢人員和監理人員到崗情況、工作情況和質量標準執行情況以及實體工程質量等進行巡回檢查,對檢查發現的質量問題或質量事故及時報告質量管理領導小組,對檢查發現的一般質量問題及時責令處理,并跟蹤檢查通報處理結果。

2.加大施工單位的質量管理力度

2.1施工單位要實行項目總工、質檢部和作業隊專職質量檢查員的三級質量控制、檢測組織。各作業隊應設立工序質量檢查小組和QC小組,由作業隊隊長、質檢員、技術主管參加。質檢部和試驗室專職抓現場質量管理。作業隊在項目經理部質量管理小組領導下,制訂本隊施工區段或項目的質量保證措施,并現場實施。

2.2施工單位應將質量管理與質量過程控制、質量認證的控制程序相結合,制定全方位、全過程、全員的質量控制辦法。做到質量保證體系有思想保證、組織保證、工作保證、制度保證和技術保證。施工準備階段、施工階段和缺陷責任期應有側重點不同的質量保證措施。

2.3施工單位要制定可行的全員質量崗位責任制,將質量責任落實到各個層次,并與質量管理的主要人員和作業隊簽定質量保證書,同時有詳細的檔案記載,報總監辦備案。

2.4施工單位要堅持質量意識教育,認真復核圖紙、實行質量技術交底制度,執行開工報告制度,嚴格控制外加工、采購材料的質量,定期校對計量器具、實行作業隊和質檢部二級驗收及分部分項質量評定制度,采取工程質量獎罰措施,保證優良工程的實現。

2.5施工單位的質檢部應每月組織一次內部質量大檢查,對每個項目進行百分之百的質量評定。對易產生質量問題或出現質量通病的部位要加大技術投入和管理力度,嚴格遵守操作規程及工藝流程。檢查情況要上報駐地辦,駐地辦匯總核實后報總監辦。

2.6項目經理部班子成員和技術人員實行考核合格上崗制。總監辦組織進場后的崗前考試,不合格人員清退出場。各種檢查中質量合格率低于百分之九十時,清退項目總工、質檢部長和相關質檢人員。清退不稱職人員后,施工單位要及時補足。總監辦對上崗認可和考核清退均以文件形式辦理。

3.抓好質量基礎教育,提高質量意識和操作技能

3.1施工、監理單位應經常對員工進行質量意識教育,并做好質量日志。要把質量意識教育作為各種會議的主要議題,每月要召開不少于兩次的質量意識教育會。會議記錄和質量日志作為月度考核的內容。

3.2施工人員進場后,要進行從業培訓。培訓要根據隊伍組成情況、操作工人的技術水平和不同項目的施工,有計劃地長期進行。培訓的主要內容為《技術規范》、《質量控制程序》、工序質量要點、各工種操作技術、質量評定標準及指揮部及總監辦下發的有關質量管理文件。培訓后經考試合格后上崗,不合格人員不能上崗操作。培訓應采取專題、工前、工閑或集中的方式進行,主要內容的培訓駐地辦要參與。培訓安排應在質量記錄中有記載。

3.3施工單位要編制主要工序的操作規程,列出關鍵部位的施工要點。對作業隊進行書面技術質量交底和崗前培訓,做到交底不清不上崗,特殊工種無證不上崗。特別是分包隊伍和農民工的技術教育。首件工程施工結束后應進行技術總結,組織監理人員、現場技術人員和操作工人學習,保證質量穩定提高。開工前將操作規程作為單項開工報告的附件報駐地辦審核。

3.4各參建單位應積極推行崗位技能培訓制度。落實崗位責任制。

4.夯實全面提高質量保證的技術準備工作

4.1進場后應及時組織有關技術人員結合現場實際,審核設計圖紙,查找設計錯誤、完善設計方案、制定對應的施工方案。

4.2經總監辦、駐地辦批準的施工組織方案中應有保證工程質量的技術方案,應有可靠的質量保證措施,應有重點、難點和薄弱環節的對應質量控制方案和工序質量控制要點。

4.3用于工程實體的各種材料應質量證明資料齊全,定購前駐地辦現場考查合格,進場后由施工單位試驗室、監理試驗室和中心試驗室抽樣檢查鑒定。鋼絞線、鋼筋、錨具、水泥、瀝青、支座、伸縮縫、防水材料及各類外摻劑實行準入制度。準入制度的程序為各單位按要求向總監辦提交所有擬用廠家的相關資料,經資料審核、廠家考察和同期高速公路建設項目使用情況比較后審批。生產廠家和品牌必須經總監辦同意并書面批復后才能組織定購。

4.4施工、監理單位和中心試驗室的所有計量器具均應進行強檢和自檢鑒定。全站儀、壓力機、張拉設備等計量器具要定期校對、鑒定。損壞和失準的計量器具必須及時修理或調換,不得帶病工作。嚴禁使用應校對而未校對的計量器具和測量儀器,嚴禁使用超期未校對的張拉設備。計量證書作為月度質量考核的檢查內容。

5.嚴格試驗室與試驗檢測管理

5.1施工、監理單位和中心試驗室進場后,按合同文件、《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公路建設標準化管理手冊》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交通質監局相關文件等要求,組建工地、監理試驗室,經驗收合格后投入使用。試驗室的設備配制、人員數量、規章制度、計量鑒定等,應能滿足項目試驗檢測的要求。特殊項目可委托經指揮部認可的通過CMA認證的社會試驗檢測機構。試驗檢測儀器應定期檢查,按規定進行階段計量校檢。不能隨意更換或調離驗收合格的試驗檢測人員。

5.2施工單位應在駐地監理工程師的旁站下,按質量要求和檢測頻率進行原材料料源考查、原材料驗收試驗、配合比標準試驗和現場驗收試驗。駐地辦試驗室和中心試驗室按職能獨立進行標準試驗的平行驗證和規定頻率的隨機抽查。水下樁基砼、C40以上的砼配合比、水穩混合料配合比、瀝青混合料配合比需經中心試驗室平行驗證,總監辦書面批復后方可使用。

5.3施工單位的自檢頻率不低于《公路工程質量檢驗評定標準》(JTGF80/1-2004)規定的頻率和**高速項目適當加大的頻率。駐地辦獨立抽檢頻率必須滿足《公路工程竣(交)工驗收辦法》(交通部2004年第3號令)規定的要求,不低于施工單位自檢頻率的百分之二十,且滿足獨立評定質量的要求。中心試驗室按不低于規定的自檢頻率進行抽檢。重點項目應加大抽檢頻率,由指揮部和總監辦共同確定。

5.4所有試驗檢測資料必須經有關人員簽認后方能生效,對試驗確定的原材料、配合比,要掛牌施工,認真執行。不合格或未檢查材料不得使用

,未經批準的配合比不能使用。

5.5指揮部將委托有資質的試驗檢測單位,通過鉆芯取樣、無破損檢測、靜動載試驗、地質雷達和超聲波檢測等方法對質量控制的重要指標進行試驗檢測,以驗證工程質量。

6.保證基礎測量和過程放線、驗收測量的準確性

6.1施工單位應對控制點復測,加密控制點應與監理測量工程師共同確定,并與相鄰標段進行銜接測量,將結果書面上報駐地辦,經復測無誤后方可使用。發生控制點閉合差超限、丟失、擾動,應及時上報駐地辦審核,駐地辦匯總后上報總監辦核實,統一抄送指揮部,協調設計單位處理。施工過程中不超過半年對控制網復測一次,控制網必須每三個月至少復測一次,并將結果報駐地辦。

6.2施工單位應對各分項工程施工放樣的點位進行計算,計算成果報測量監理工程師復核、批復后方可進行施工放樣。駐地辦應獨立進行控制測量并參加施工單位原地面的復測,復測各單項工程的位置和標高。對完工后的單項工程進行驗收測量。

6.3施工單位和駐地辦必須對各自測量、放樣、檢查、抽檢等項目建立測量臺帳。駐地辦應檢查施工單位各種測量資料的管理,填報各類測量成果報表,并監督定期校驗測量儀器。

7.制定關鍵部位和薄弱環節的質量保證措施

7.1根據項目特點、地理狀況、設計圖紙和施工隊伍的組織,由總監辦織確定關鍵部位和薄弱環節,施工、監理單位共同制定關鍵部位和薄弱環節的技術方案和質量保證措施。經總監辦審核后以文件形式下發執行。

7.2施工單位要加強關鍵部位和薄弱環節的施工組織和技術管理,要有主抓領導。駐地辦要對關鍵部位和薄弱環節的施工全程旁站。

8.執行質量控制程序,提高工序質量

8.1開工前駐地辦下發工程質量控制程序、工序或分項質量控制流程圖及相應的質量控制要點,由施工單位主辦、駐地辦參與,對相關的技術人員和生產工人組織學習,使技術管理者知道工程質量控制程序,操作者知道質量要點和控制辦法,用工序質量保證工程質量。各分項工程的質量控制要點經總監辦審定,駐地辦以文件形式下發。

8.2施工單位的人員和設備投入應滿足保證質量的需要。要嚴格按照工藝流程操作并進行過程的質量控制。駐地辦對質量要點的施工全程旁站。

9.做到質量保證資料的真實可靠

9.1各參建單位進入施工現場后,建設單位統一印制下發施工原始資料、監理獨立抽查資料和分項工程質量評定表樣。

9.2施工單位應有完整的施工原始記錄、試驗數據、分項工程質量評定等質量保證資料,按規定時間提交齊全、真實和系統的施工資料和圖表。監理單位提交齊全、真實和系統的獨立抽檢資料和質量評定資料。

9.3質量保證資料應包括:(1)所用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質量檢驗結果;(2)材料配比、拌和、加工控制檢驗和試驗數據;(3)地基處理、隱蔽工程施工記錄和大橋施工監控資料;(4)各項質量控制指標的試驗記錄和質量檢驗匯總圖表;(5)施工過程中遇到的非正常情況記錄及其工程質量影響分析;(6)施工過程中如發生質量事故,經處理補救后,達到設計要求的認可證明文件。

10.及時完成分項工程質量評定工作

10.1單位、分部及分項工程的劃分,應嚴格按照《公路工程檢驗評定標準》(JTGF80/1-2004)附錄A“單位、分部及分項工程的劃分”中附表A-1“一般建設項目的工程劃分”標準的有關規定,結合各標段的實際情況,駐地辦督促施工單位完成并審定所管合同段的分項工程、分部工程和單位工程的劃分,報總監辦批準。

10.2按照《公路工程質量檢驗評定標準》(JTGF80/1-2004)的有關內容,在分項工程完成后的7天內完成該分項工程的施工單位和監理單位的質量評定工作,在分部、單位工程完成后的14天內分別完成該分部、單位工程的施工單位和監理單位的質量評定工作。分項評定中的基本要求、實測項目、外觀鑒定和質量保證資料審檢,必須細致、認真、真實,駐地辦應對提供的不實數據負責。

10.3**總監辦根據對工程質量的巡查檢查、抽查以及平時掌握的情況,結合中心試驗室的檢測數據對監理單位所做的工程質量評分進行審定。

11.貫徹全過程精細化管理的理念

11.1對路面、特殊橋梁、特殊地質路段治理,或在工程中有普遍意義的或特殊的、新的工序、工藝和施工方法,以及容易出現質量問題的工序、工藝、分項、分部或單位工程等,應制定有針對性的、詳細的、操作性強的“施工作業(技術)指導書”。確保工程混凝土“內實外美”和上邊坡防護與自然環境相協調。

11.2推廣新設備、新技術和新材料在本工程中的使用。

篇2:汽車維修質量保證制度

1、在車輛維修作業中,嚴格執行作業規范和三級檢驗制度。

2、認真填寫、整理車輛技術檔案和維修檔案,按規定簽發竣工出廠合格證。

3、維修中堅決杜絕使用假冒偽劣配件。

4、對維修車輛實行質量保證期制度,自竣工出廠之日起:

一級維護、小修及零件修理質量保證期為汽車行駛2000公里或者10日;

二級維護質量保證期為汽車行駛5000公里或者30日;

整車修理或者總成修理質量保證期為汽車行駛20000公里或100日。

質量保證期中行駛里程和日期指標,以先達到者為準。

篇3:汽修廠質量保證期制度

汽車修理廠質量保證期制度

為確保機動車維修質量,讓用戶放心的來,滿意的去,特制定質量保證期制度。

1、員工嚴格按照客戶指定的項目、內容作業,不得漏項或減項,不得擴大范圍,如需增加項目或更換大件,主動征求客戶同意后再進行作業。

2、按時、按質、按量完成作業項目,不得坑蒙欺詐客戶,有好的建議,可向客戶及時反饋,不得擅自作主。

3、交接車輛時,要主動告知車主駕駛人員應注意操作的事項,確保機械正常走合。

4、承諾質量保證期:

整車修理20000公里或100天

總成修理20000公里或100天

二級維護5000公里或30天

一級維護、小修、專項修理2000公里或10天

5、質量保證期中行駛里程和日期指標以先達到者為準。

6、機動車維修質量保證期從維修竣工出廠之日起計算。

7、客戶自購配件,承修單位對托修方的竣工車輛不承擔質量保證責任。

8、由客戶自購配件所造成的任何車輛故障或損壞由客戶自行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