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鐵路建設工程施工測量監理工作措施

鐵路建設工程施工測量監理工作措施

2024-07-11 閱讀 6463

鐵路建設工程施工測量監理工作

1.1測量監理工作

1.1.1測量監理工作流程圖

1.1.2項目監理機構應根據監理合同約定和工程項目的規模和復雜程度,配置測量專業監理工程師、設備和儀器,設備和儀器應能滿足相應的精度要求。

1.1.3監理工程師檢查施工單位測量人員的資格,測量儀器和設備的檢定情況,審核施工單位的測量方案。

1.1.4監理工程師熟悉圖紙,參加設計交底,對圖紙定線的原始資料進行復核,如發現重大問題,及時上報建設單位,協同設計單位研究解決。

1.1.5項目監理機構根據工程實際情況編寫測量監理實施細則。

1.1.6監理工程師對施工單位施工測量的內、外業資料進行檢查,對其內、外業成果資料的正確性和完整性進行復核,采取抽查或旁站的方法對測量過程進行檢查,必要時應獨立復測。

1.1.7監理工程師應特別注意相鄰合同段搭接處測量結果及資料的符合性,必要時應組織相鄰合同標段進行貫通測量和跨標段聯測。

1.1.8督促施工單位在測量工作中采取行之有效的多級復核制,完成交樁復測、控制測量、施工放樣測量、竣工測量以及導線網、導線點和水準點保護等工作。

1.2交樁復核

1.2.1開工前,監理工程師參加由建設單位主持的勘察設計單位向施工單位進行的現場交樁工作,并與建設單位、設計單位、施工單位一起簽署交接樁文件記錄。

勘察設計單位向施工單位交樁的范圍應包括:

1平面控制導線網、點樁、交點樁、副交點樁、直線上的轉點樁,圓曲線及緩和曲線的要素點樁。

2永久水準基點及增設的臨時水準基點樁。

3大型建筑物(如橋梁、隧道等)或復雜地段的平面控制樁及勘察設計單位提供的測算和精度評定資料。

4控制樁的護樁。

1.2.2監理工程師應按照招標文件和規范要求檢查交樁數量、精度,簽署手續及各種數據應齊全。若重要樁位丟失,不能滿足施工測量需要時,應向建設單位報告。

1.3工程復測

1.3.1導線和水準控制網復測

1.3.1.1交樁工作完成后,監理工程師應參與施工單位的交樁復測工作,檢查復測人員資格、測量儀器、作業方法、測量資料、樁撅、貫通精度,根據測量記錄進行抽查,并定期檢查控制網的復測工作。

1.3.1.2交樁復測工作完成后,監理工程師應督促施工單位建立施工測量控制網、加密控制導線網和加密水準點。監理工程師對施工單位加密引測的控制點、水準點測量成果和記錄進行審核。

1.3.1.3導線和水準控制網復測的質量控制要點

1控制導線網復測應從施工標段外至少一個導線樁起測,逐一進行測量,直至到下一施工標段內至少一個導線樁。

2水準點控制網復測應從施工標段外一個水準點起測,逐一進行復測,直至到下一施工標段內至少一個水準點。

3相鄰監理合同段的控制導線網和水準點搭接測量應與建設單位聯系解決。

1.3.1.4監理工程師應及時審核復測記錄和結果,當復測結果不滿足規范要求和施工控制精度要求時,應要求施工單位再次進行復測。如果確認復測資料或精度不符合規定時,應及時書面報告建設單位,協調解決。

1.3.1.5監理工程師應督促施工單位對復測后的控制導線網、水準點、加密控制導線網、加密水準點以及相應的護樁采取必要的保護措施,定期進行檢查和復測。

1.3.2線路的控制測量

1.3.2.1中線貫通測量的質量控制要點

1監理工程師應督促施工單位進行中線貫通復測。當中線貫通復測結果與定測成果不符時,須再作復測。如果確認復測資料或精度不符合規定時,則應及時通過建設單位轉告勘察設計單位,協調解決。如偏差過大,不易調整,則應改動定測資料,組織研究修改中線方案。

2中線貫通復測時,監理工程師應協調相鄰區段進行中線貫通搭接測量。長直線段搭接一個轉點,曲線搭接一個交點,水準基平搭接一個水準點。相鄰監理合同段的中線貫通搭接測量應與建設單位聯系解決。

1.3.2.2水準和線路中樁高程測量的質量控制要點

1施工需要增設或移設水準點時,應與前后水準點聯測。與相鄰測段銜接時,應采用同一水準點的高程。

2中樁水準測量每測1~2Km應與水準點進行閉合檢查。

1.3.2.3斷面測量和站場復測的質量控制要點

1橫斷面復測應視地形情況,結合施工放線和土方體積計算的需要,合理選定橫斷面位置和數量(填挖零點斷面必須測繪)進行測量。

2計算方法和精度應符合規范要求。監理工程師應審核測量結果,并進行抽檢。

3站場復測應設基線,基線邊長相對誤差不應低于規范規定。

1.3.3橋涵的控制測量

1.3.3.1一般特大橋、大、中、小橋和涵洞復測的質量控制要點

1橋梁施工前,應對橋梁的平面控制網(三角網)、水準點(跨河水準點)、線路中線等進行復測。復測時,監理工程師按規定比例抽檢。

2特大橋、大橋施工水準點測設精度不應低于四等水準測量要求。橋頭兩岸應各設置不少于兩個水準點,中、小橋和涵洞水準測量按五等水準測量要求設置水準點。

3并行線橋梁施工放樣應以左線為準,先放出左線墩臺位置后,再依據設計圖上左右線墩臺關系放出右線墩臺位置。左右線間距較大的雙線橋、設計圖上兩橋分開設計成曲線布置的,應按兩橋分開放樣。

4測設墩臺中心時,應自一端向另一端依次進行,距離方向應起、閉于橋頭控制點。也可根據地形自中間墩向兩端測設。

5橋跨短、跨數多的曲線橋采用偏角法測設曲線,確定墩位。首先測出各墩位的線路中心,然后從線路中心向曲線外測量出偏心距定墩位中心。

1.3.3.2復雜特大橋及重要大橋復測的質量控制要點

1檢查控制三角網的等級和精度。

2測得的斜距應加常數改正、氣象改正、傾斜改正、投影于軌底(或墩臺)高程的改正。

3檢查水平角觀測測回數、水平角觀測、三角形閉合差的限差。

4檢查水準測量等級。

5檢查水準測量視線長度、前后視距累積差及高度限差。

1.3.4隧道的控制測量

1.3.4.1隧道施工前,監理工程師應督促施工單位做好隧道控制測量工作(洞外控制測量、洞內控制測量,對于采用輔助導

坑開挖的隧道,還應考慮洞外和洞內的聯系測量),以保證隧道中線和高程能按規定精度要求正確貫通,并使隧道內平、縱斷面符合設計要求及隧道建筑限界的要求。

1.3.4.2對于直線隧道長度大于1000m,曲線隧道長度大于500m,監理工程師應要求施工單位根據橫向貫通精度要求進行隧道平面控制測量設計;洞外兩開挖洞口(包括橫洞口、斜井口)間水準路線長度大于5000m,應根據高程貫通精度要求進行隧道高程控制測量設計。

1.3.4.3洞外控制測量的質量控制要點

1檢查隧道洞外平面控制測量和高程控制測量方法。

2洞外控制測量應在每個洞口附近測設不少于三個平面控制點(包括洞口投點及其相聯系的三角點或導線點)和兩個水準點,作為洞內測量的起測依據。如施工被破壞或移設應按原測精度進行補設,同時對原有三角點、導線點進行檢測。

3洞外控制測量的水平角觀測,以水平方向觀測法為主。

4隧道水準點的高程應利用一端洞口線路定測水準點的高程作為起始高程進行測量,并傳算至隧道另一端洞口與定測高程閉合。

1.3.4.4洞內控制測量的質量控制要點

1布設洞內導線應以洞口投點(插點)為起始點組成多邊形閉合導線環。

2洞內水準路線應由洞口高程控制點向洞內布設,結合洞內施工特點,每隔200m至500m設立一對高程控制點,并應定期復核。

1.3.5房建工程的控制測量

1.3.5.1監理工程師應審查施工單位紅線測量的技術資料及現場設點情況。

1.3.5.2監理工程師應審核施工單位的測量資料,對平面位置控制網和高程控制網進行復核。

1.4施工放樣復核

1.4.1監理工程師應按照設計圖紙及規范要求檢查施工單位的測量結果,并簽署意見,未經監理工程師簽認的施工放樣結果禁止施工。

1.4.2根據工程的情況,監理工程師應在施工過程中檢查線路、橋梁、隧道、軌道、房建、設備安裝的施工放樣方法,審核施工放樣測量結果。

1.4.3對于大型和重點工程建筑物、構筑物和設計文件中要求進行變形測量的工程,在工程開始時,監理工程師應督促施工單位進行變形測量,其質量控制要點如下:

1審核測量方案和測量計劃;

2檢查基準點、工作基點和變形觀測點位置和精度。每個工程至少有3個穩固可靠的基準點;工作點應選在比較穩定的位置;變形觀測點應設立在變形體上能反映變形特征的位置;

3變形測量的觀測周期,應根據建筑物、構筑物的特征、變形速率、觀測精度要求和工程條件綜合考慮。在觀測過程中,根據變形量的變化情況,應作適當調整。

4檢查變形測量的測量方法、測量精度和測量結果。

1.5竣工測量審核

1.5.1主體工程完工后,監理工程師應督促施工單位做好竣工測量,并設置永久性控制樁及水準點。

1.5.2監理工程師檢查竣工測量的永久性控制樁和水準點的設置情況。

1.5.3審核施工單位提交的竣工測量成果資料及檢查記錄。

1.5.4按設計圖紙要求監理工程師實測實量抽查結構物的各部位位置、尺寸、高程等數據。

1.5.5線路竣工測量的質量控制要點

1檢查路基竣工測量的限差。

2在有橋、隧地段的線路竣工測量,中線貫通應以橋、隧中線為依據向兩端進行引測貫通,同時還應檢查該直線上建筑物是否超限,路基中線最大偏差是否在允許范圍內。

3竣工測量時,水準點應移設于接近線路的穩固建筑物或在橋梁墩臺上,水準點間距不應大于2Km。

4線路中線貫通測量后,直線上的轉點、曲線上的控制點及交點樁均應進行固樁。

5復核加設的線路中樁和設置水準點、地界樁等。

1.5.6橋梁竣工測量的質量控制要點

1橋梁竣工后應測定橋梁中線、跨距、墩臺、梁部尺寸和橋面頂標高。

2檢查頂帽及支承墊石的高程。

3檢查支座位置及底板高程。

4特殊橋梁應按相關規定辦理。

1.5.7隧道竣工測量的質量控制要點

1檢查隧道凈空斷面,包括內拱頂高程、起拱線寬度、軌頂面以上1.1m、3.0m、5.8m處的寬度。

2檢查埋設永久中線點及其標志。

3復核永久中線點、水準點的實測成果及示意圖。

1.5.8軌道工程竣工測量

1檢查測量碴肩寬度、道床厚度、軌面標高。

2檢查軌道和道岔幾何尺寸。

3檢查線路中樁、支線、夾直線、緩和曲線、圓曲線起始點。

4測量檢查軌道正線間距、站線線間距、車站主要建筑物和設備與線路中心間距。

1.5.9房建竣工測量的質量控制要點

1檢查建筑物、構筑物的坐標和幾何尺寸。

2所有建筑物的室內凈空和地面高程。

3復核永久水準點的實測成果。

篇2:測量監理工程師的崗位職責

⑴負責監理合同范圍內的工程交接樁工作,對所交基準線、控制點、水準點進行復核,并提出書面復核文件;發現偏差及時向總監反映。

⑵根據測量要求精度,復核承包單位已完成的三級放樣以及復核后的加密樁和臨時水準點,對使用時限較長的點、線、高度進行定期復核,做好紀錄。

⑶復核施工過程中重要部位的施工放樣,工程竣工后會同監理人員對工程進行實測實量,按抽查頻率要求復核施工放樣。

⑷每項復核工作開展前,認真做好復核方案和內業計算。

⑸對承包單位的測量人員資格、測量儀器和度量工具的審查。

⑹定期檢查、保管、保養監理自備儀器和度量工具。

⑺匯總各項測量復核成果,定期向總監匯報測量復核情況。

篇3:測量計量設備施工機械安全用具審查監理工作制度

工程中擬用的測量、計量儀器、主要施工機械、安全用具進場使用前,施工項目部應向監理部進行報審,附上齊全、完整的質量證明文件和檢驗證書,監理部審查同意并備案后,方可進場使用。

測量、計量設備、施工機械、安全用具主要從選型、主要性能參數、定期校準及使用操作四方面進行監理檢查,并要求施工單位對檢測儀器、工機具等指定專人進行管理。

1測量、計量設備、施工機械、安全用具的選型:

1.1檢查檢測儀器、工機具的選型對工程的適用性;

1.2檢查檢測儀器、工機具的選型保證工程質量的可靠性;

1.3檢查檢測儀器、工機具的選型使用操作的方便性;

1.4檢查檢測儀器、工機具的定期校準的準確性、安全性。

2測量、計量設備、施工機械、安全用具的主要性能參數:

2.1檢查檢測儀器、工機具的主要性能參數能否滿足施工需要;

2.2檢查檢測儀器、工機具的主要性能參數能否保證工程質量要求。

3檢測儀器、工機具的定期校準和維護:

3.1檢測儀器、工機具必須具備合格證和有資質的部門出具的在有效期內的檢驗證書,監理應進行核查和確認后方可使用;

3.2檢測儀器、工機具等應建立臺帳,同時按規定進行定期檢查和維護;

4檢測儀器和工機具的使用操作:

4.1測量、計量設備、施工機械、安全用具的狀態是否良好;

4.2測量、計量設備、施工機械、安全用具的使用操作是否實行定人、定機、定崗的三定制度,嚴禁無證上崗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