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土方工程施工組織設計
一、要求施工的作業條件條件
1.土方開挖前,應根據施工方案的要求,將施工區域內的地下、地上障礙物清除和處理完畢。
2.建筑物或構筑物的位置或場地的定位控制線(樁)、標準水平樁及開槽的灰線尺寸,必須經過檢驗合格;并辦完預檢手續。
3.夜間施工時,應有足夠的照明設施;在危險地段應設置明顯標志,并要合理安排開挖順序,防止錯挖或超挖。
4.開挖有地下水位的基坑槽、管溝時,應根據當地工程地質資料,采取措施降低地下水位。一般要降至開挖面以下0.5m,然后才能開挖。
5.施工機械進入現場所經過的道路、橋梁和卸車設施等,應事先經過檢查,必要時要進行加固或加寬等準備工作。
6.選擇土方機械,應根據施工區域的地形與作業條件、土的類別與厚度、總工程量和工期綜合考慮,以能發揮施工機械的效率來確定,編好施工方案。
7.施工區域運行路線的布置,應根據作業區域工程的大小、機械性能、運距和地形起伏等情況加以確定。
8.在機械施工無法作業的部位和修整邊坡坡度、清理槽底等,均應配備人工進行。
9.熟悉圖紙,做好技術交底。
二、工藝流程
確定開挖的順序和坡度→分段分層平均下挖→修邊和清底
坡度的確定:根據本工程現場土質為雜填土的地質和邊坡臨近必須滿足機動載重汽車通過的條件,本工程確定-2.45米以上采用1:0.67放坡開挖,至-2.45米之后,根據具體情況人工個別開挖的基坑另行確定。
當-2.45米以下,再次開挖必須滿足下述規定:
邊坡坡度(高∶寬)
坡頂無荷載坡頂有靜載坡頂有動載
1中密的砂土1∶1.001∶1.251∶1.50
2中密的碎石類土(充填物為砂土)1∶0.751∶1.001∶1.25
3硬塑的輕亞粘土1∶0.671∶0.751∶1.00
4中密的碎石類土(充填物為粘性土)1∶0.501∶0.671∶0.75
5硬塑的亞粘土、粘土1∶0.331∶0.501∶0.67
6老黃土1∶0.101∶0.251∶0.33
7軟土(經井點降水后)1∶1.00
表1-4
土的類別邊坡坡度(高∶寬)
1砂土(不包括細砂、粉砂)1∶1.25~1∶1.15
堅硬1∶0.75~1∶1.00
硬塑1∶1.0~1∶1.25
充填堅硬、硬塑性粘土1∶0.5~1∶1.00
充填砂土1∶1.00~1∶1.50
挖方經過不同類別土(巖)層或深度超過10m時,其邊坡可做成折線形或臺階形。
開挖基坑(槽)或管溝時,應合理確定開挖順序、路線及開挖深度。
采用推土機開挖大型基坑(槽)時,一般應從兩端或頂端開始(縱向)推土,把土推向中部或頂端,暫時堆積,然后再橫向將土推離基坑(槽)的兩側。
采用鏟運機開挖大型基坑(槽)時,應縱向分行、分層按照坡度線向下鏟挖,但每層的中心線地段應比兩邊稍高一些,以防積水。
采用反鏟、拉鏟挖土機開挖基坑(槽)或管溝時,其施工方法有兩種;
端頭挖土法:挖土機從基坑(槽)或管溝的端頭以倒退行駛的方法進行開挖。自卸汽車配置在挖土機的兩側裝運土。
側向挖土法:挖土機一面沿著基坑(槽)或管溝的一側移動,自卸汽車在另一側裝運土。
挖土機沿挖方邊緣移動時,機械距離邊坡上緣的寬度不得小于基坑(槽)或管溝深度的1/2。如挖土深度超過5m時,應按專業性施工方案來確定。
土方開挖宜從上到下分層分段依次進行。隨時作成一定坡勢,以利泄水。
在開挖過程中,應隨時檢查槽壁和邊坡的狀態。深度大于1.5m時,根據土質變化情況,應做好基坑(槽)或管溝的支撐準備,以防坍陷。
開挖基坑(槽)和管溝,不得挖至設計標高以下,如不能準確地挖至設計基底標高時,可在設計標高以上暫留一層土不挖,::以便在抄平后,由人工挖出。
暫留
土層:一般鏟運機、推土機挖土時,為20cm左右;挖土機用反鏟、正鏟和拉鏟挖土時,為30cm左右為宜。
在機械施工挖不到的土方,應配合人工隨時進行挖掘,并用手推車把土運到機械挖到的地方,以便及時用機械挖走。
修幫和清底。在距槽底設計標高50cm槽幫處,抄出水平線,釘上小木撅,然后用人工將暫留土層挖走。同時由兩端軸線(中心線)引樁拉通線(用小線或鉛絲),檢查距槽邊尺寸,確定槽寬標準,以此修整槽邊。最后清除槽底土方。
槽底修理鏟平后,進行質量檢查驗收。
開挖基坑(槽)的土方,在場地有條件堆放時,一定留足回填需用的好土;多余的土方,應一次運走,避免二次搬運。
三、雨、冬期施工
土方開挖一般不宜在雨季進行,否則工作面不宜過大,應逐段、逐片分期完成。
雨期施工在開挖基坑(槽)或管溝時,應注意邊坡穩定。必要時可適當放緩邊坡坡度,或設置支撐。同時應在坑(槽)外側圍以土堤或開挖水溝,防止地面水流入。經常對邊坡、支撐、土堤進行檢查,發現問題要及時處理。
土方開挖不宜在冬期施工。如必須在冬期施工時,其施工方法應按冬施方案進行。
采用防止凍結法開挖土方時,可在凍結以前,用保溫材料覆蓋或將表層土翻耕耙松,其翻耕深度應根據當地氣溫條件確定。一般不小于30cm。
開挖基坑(槽)或管溝時,必須防止基礎下基土受凍。應在基底標高以上預留適當厚度的松土。或用其他保溫材料覆蓋。如遇開挖土方引起鄰近建筑物或構筑物的地基和基礎暴露時,應采取防凍措施,以防產生凍結破壞。
四、保證項目
柱基、基坑、基槽、管溝和場地的基土土質必須符合設計要求,并嚴禁擾動。
允許偏差項目,見表l-5。
土方工程的挖方和場地平整允許偏差值表1-5
序號項目允許偏差(mm)檢驗方法
123表面標高長度、寬度邊坡偏陡+0-50-0不允許用水準儀檢查用經緯儀、拉線和尺量檢查觀察或用坡度尺檢查。
4.1對定位標準樁、軸線引樁、標準水準點、龍門板等,挖運土時不得撞碰、也不得在龍門板上休息。并應經常測量和校核其平面位置、水平標高和邊坡坡度是否符合設計要求。定位標準樁和標準水準點也應定期復測和檢查是否正確。
4.2土方開挖時,應防止鄰近建筑物或構筑物,道路、管線等發生下沉和變形。必要時應與設計單位或建設單位協商,采取防護措施,并在施工中進行沉降或位移觀測。
4.3施工中如發現有文物或古墓等,應妥善保護,并應及時報請當地有關部門處理,方可繼續施工。如發現有測量用的永久性標樁或地質、::地震部門設置的長期觀測點等,應加以保護。在敷設有地上或地下管線、電纜的地段進行土方施工時,應事先取得有關管理部門的書面同意,施工中應采取措施,以防止損壞管線,造成嚴重事故。
5.l基底超挖:開挖基坑(槽)管溝不得超過基底標高。如個別地方超挖時,其處理方法應取得設計單位的同意,不得私自處理。
5.2基底未保護:基坑(槽)開挖后應盡量減少對基土的擾動。如遇基礎不能及時施工時,可在基底標高以上預留30cm土層不挖,待做基礎時再挖。
5.3施工順序不合理:應嚴格按施工方案規定的施工順序進行土方開挖施工,應注意宜先從低處開挖,分層、分段依次進行,形成一定坡度,以利排水。
5.4施工機械下沉:施工時必須了解土質和地下水位情況。推土機、鏟運機一般需要在地下水位0.5m以上推鏟土;挖土機一般需要在地下水位0.8m以上挖土,以防機械自重下沉。正鏟挖土機挖方的臺階高度,不得超過最大挖掘高度的1.2倍。
5.5開挖尺寸不足,邊坡過陡:基坑(槽)或管溝底部的開挖寬度和坡度,除應考慮結構尺寸要求外,應根據施工需要增加工作面寬度,如排水設施、支撐結構等所需的寬度。
5.6雨季施工時,基槽、坑底應預留30cm土層,在打混凝土墊層前再挖至設計標高。
六、本工藝標準應具備以下質量記錄
6.1工程地質勘察報告。
6.2工程定位測量記錄。
篇2:土方填筑施工組織設計
一、概述
本工程土方填筑包括北岸河灘明渠(其間有新蟒河渠道倒虹吸和老蟒河河道倒虹吸)與北岸連接明渠、北岸跨渠交叉建筑物、排澇建筑物、永久道路及其它填筑工程的施工,主要工作內容包括:土料的開采、加工及運輸,土料的填筑、碾壓及接縫處理、現場生產性碾壓試驗等全部作業;拋石填筑,以及各項工作內容的質量檢查和驗收等。
根據招標文件要求,土方填筑料應從陳家溝土料場開采并合理使用明渠開挖的可利用土料。砂、碎石、砂礫石墊層料由發包人指定其他承包人負責供應,由承包人自行到丹河砂石加工系統拉運。
本標段工程土方填筑總量362.5萬m3,砂礫石填筑總量11.8萬m3,拋石4.1萬m3。主要工作項目工程量見表8-1。
土石方填筑工程量表
表8-1
序號項目名稱單位土方填筑砂礫石填筑拋石備注
1北岸渠道工程m
2新蟒河倒虹吸工程m
3老蟒河倒虹吸工程m.3567.2
4青風嶺排澇工程m3995.0689.53
5南北張羌排澇倒虹吸m316673.8197.9757.57
6北岸3#跨渠橋及連接路m3115145
7司馬路跨渠橋及連接路m384337.69
8北岸1#跨渠橋及連接路m363982
9陳家溝西跨渠橋及連接路m34474.82
10老新孟路跨渠橋及連接路m343539
11合計m33625077.4144258.940744.8
二、施工規劃
1、填筑分區分段
北岸明渠段渠線長,渠身工程量大且多為高填方渠段。根據工程地質條件同時應滿足招標文件節點工期的要求,將渠道填筑劃分為兩個主要的施工區域進行施工。Ⅰ區自北岸起點9+336.47~15+463.97為北岸河灘明渠,總長度6127.5m,::為高填方段渠道,土方回填最大高度約10m。Ⅱ區自15+463.97~19+304.5(渠道終點)為北岸連接明渠,總長度3840.53m,為半挖半填或挖方渠道,土方回填最大高度約6.6m。本工程渠道填筑典型斷面見圖《北岸渠道填筑斷面圖》(SJ-TB-Z*J/SG/CH004-08~01)。
在滿足招標文件要求的前提下,按照有利于施工的原則并充分考慮地形、地質條件的因素,結合開挖施工對渠道填筑施工進行分段,渠道交叉建筑物隨本段渠道主體工程的施工合理安排施工。Ⅰ區填筑施工分段詳見表8-2,Ⅱ區填筑施工分段詳見表8-3。
Ⅰ區(高填方區)土方填筑施工分段表
表8-2
區段號樁號(km+m)區段長度(m)填筑工程量(m3)備注
Ⅰ19+336.47~11+4702133.531066765含3#路
Ⅰ211+470~12+新蟒河倒虹吸段
Ⅰ312+117~14+533.312416.311087340含司馬路
Ⅰ414+533.31~14+653.老蟒河倒虹吸段
Ⅰ514+653.31~15+463.97810.66324264含1#路
合計2944049
Ⅱ區(半挖半填區)土方填筑施工分段表
表8-3
區段號樁號km+m區段長度(m)填筑工程量(m3)備注
Ⅱ115+463.97~16+000536.0369714
Ⅱ216+000~17+含陳西溝
Ⅱ317+000~18+含老新孟路
Ⅱ418+200~19+304.51104.5202514含南北張羌
合計681028
2、土石方平衡
從渠道填筑土方總量與本工程開挖土方總量(見開挖章節)對比可以看出,開挖總量不能滿足渠體填筑的要求。Ⅰ區填筑土方總量為2944049m3,土方開挖量為970221m3,可利用料為658295m3。Ⅱ區填筑土方總量為681028m3,土方開挖量為907996m3,可利用料為68
8614m3。
按填筑方與自然方的比值土方1:1.3;堆石體1∶1.1~1.2;砂卵石1∶1.0,可以計算出本工程尚需從料場拉運的土石方量如下:
Ⅰ區填筑需從料場運土方:(2944049-658295)×1.3=2971472m3
Ⅱ區填筑需從料場運土方:(681028-688614)×1.3=-9862m3(負值表示開挖量大于填筑量,多余的量可用于Ⅰ區的填筑)
本標段土方填筑需從陳家溝土料場拉運土料自然方總量為2971472-9862=2961610m3。本標段砂礫石填筑及拋填塊石總量為158454m3,全部從丹河砂石料場及饅頭山料場拉運,所需的自然方總量為174299m3。本工程土方平衡見表8-4,另見《北岸渠道施工土方平衡圖》(SJ-TB-Z*J/SG/CH004-08~02)。
土方平衡表
表8-4
區段土方開挖(萬m3)土方填筑(萬m3)欠缺方來源
開挖量棄料利用料填筑量欠缺方來源平均運距km
Ⅰ117.611.36.3106.7130.5陳家溝土料場4
Ⅰ237.12.234.935.50.78陳家溝土料場4
Ⅰ321.312.98.4108.7130.4陳家溝土料場4
Ⅰ412.50.412.211.1-1.43就近施工區利用
Ⅰ58.54.34.132.436.8陳家溝土料場4
Ⅱ120.93.217.77.0-13.9就近施工區利用
Ⅱ225.25.220.019.4-0.78就近施工區利用
Ⅱ323.97.116.821.56.11陳家溝土料場4
Ⅱ420.96.514.420.37.67陳家溝土料場4
合計187.953.1134.8362.5296陳家溝土料場4
說明:表中土方開挖及欠缺方工程量均指自然方,填筑量指壓實方。
表中欠缺方為負值表示該段開挖量大于填筑量。
3、施工布置
1)施工道路
本標填筑施工主要有渠體、新蟒河倒虹吸、老蟒河倒虹、渠道交叉建筑物及排澇工程等幾個部位。根據施工程序,填筑施工必須待相應部位開挖及其它有關工作完成后才允許進行。所以壩體填筑施工道路以結合本工程北岸沿渠施工道路和陳家溝料場施工道路以及設計下渠公路為原則進行布置。
2)施工供水
填筑施工用水主要為填筑碾壓灑水,根據招標文件要求填筑施工氣候干燥時,土料碾壓前要適當灑水,以利充分壓實。::根據測算施工高峰期每天的用水量約700m3/d,施工期在渠道沿線布置有系統供水管路(見施工總平面布置),利用施工總體布置的供水管引支管至渠道填筑各部位,支管采用Φ50mm膠質管,由簡易卷筒控制布設長度,人工控制灑水量,按作業區依次灑水,并配備2臺8t灑水車輔助灑水。
3)施工供電及照明
本工程用電負荷主要為施工照明用電、施工供水和排水用電等。施工期渠道沿線布置有10kv供電線路和變壓器(見施工總平面布置)。施工用電從系統供電線路上引接,引出至施工配電箱。
4、料場規劃及開采
本工程所需土料取自陳家溝土料場,該料場位于穿黃工程區內黃河北岸陳家溝北青風嶺,土料場距總干渠平均距離1.5km,該土料場儲量約2000萬m3,可以滿足本工程的填筑需要。陳家溝土料場平均覆蓋層厚度約50cm,地下水位線在15m以下,料場開采采用自上而下分層開挖。其開采程序為:
臨時施工道路修筑→覆蓋層清理→坡頂防護→土料挖運(直接上渠)。
本工程所需砂礫石料由丹河天然砂礫石料場拉運,該料場由其他承包單位運行管理,距總干渠平均運距60km。
本工程所需塊石料取自饅頭山塊石料場,該料場基巖大多裸露于地表,風化帶薄,較易開采,現已有幾個小型開采點。料場距穿黃工程區約70余公里,有水泥公路通至料場外,進入料場有2km的簡易公路,運輸條件較好。儲量可滿足北岸石料需用量。料場開采采用自上而下分層開挖。其開采程序為:
臨時施工道路修筑→覆蓋層清理→鉆孔爆破→堆料場堆存。
三、填筑施工進度計劃
1、填筑施工進度安排
本工程填筑施工進度的編制依據是:
1)招標合同文件對本標工程總工期以及階段性工期的規定
;
2)施工總進度對本標各工程項目的統一安排和總體計劃;
3)與本標工程相關的其它標段工程的需要及相互協調的要求。
本工程填筑工程量大、線路長、強度高,尤其渠道填筑不僅要完成283萬m3的填筑任務同時也要完成復合土工膜施工等工程項目,任務艱巨,難度大,因此合理的計劃安排填筑施工進度是確保圍堰施工按期順利完成的重要保證。
本工程自06年6月04日填筑開始至08年12月03日填筑施工基本結束,填筑施工總歷時30個月,完成土方填筑工程量362.5萬m3,平均月填筑強度為12.1萬m3,其中最高月填筑強度發生在07年4月、5月,最高月強度為30.7萬m3。
填筑施工分段計劃安排表
表8-5
區段工程量(萬m3)施工時段歷時(月)段內平均強度(萬m3/月)
Ⅰ1106.7070407――0711256.616.2
Ⅰ235.5080302――08120394
Ⅰ3108.7070402――08031011.29.7
Ⅰ411.1070211――0706063.82.9
Ⅰ532.4060605――0610013.88.5
Ⅱ16.97060604――06100541.74
Ⅱ219.4060614――06111553.9
Ⅱ321.5060915――0705067.72.8
Ⅱ420.3061025――0707058.32.4
2、實施高峰強度的保證措施
1)建立健全組織機構,配備足夠的技術、生產、管理等人員,嚴格實行激勵與獎勵機制;
2)配備足夠數量性能好、容量大、效率高的機械設備,并加強對這些設備的管理、維護和保養,確保其保持良好的狀態投入運行;
3)精心制訂施工組織設計,并在實踐過程中對施工方案不斷地進行優化調整,使實施的施工方案安全可靠、切實可行、經濟合理且快速高效;
4)對料場、施工場地、附屬設施及施工道路等進行合理的規劃和布置,為大型機械設備的運行和高強度的施工創造有利條件;
5)渠道填筑與防滲施工同時進行,后期又與混凝土施工同時進行,相互之間存在一定的干擾和影響,因此必須統一指揮,加強現場的生產組織、協調管理及各工序之間的銜接,確保填筑施工順利進行;
6)加強與相關標段的協調并與其他承包商密切配合,共同實現本標各項工程的按期完工;
7)加強與業主、監理及設計單位的配合,充分領會業主、監理和設計的要求和設計意圖,根據施工實際情況,提出優化施工或設計的合理化建議;
8)提前做好各項填筑準備工作,包括備料、施工道路及附屬設施等,為渠道填筑施工提供可靠的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