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臺深基坑監測要求規程
站臺深基坑監測要求
1、監測項目
為了控制圍護結構、周圍建筑物、構筑物及地下管線的變位、沉降和預報施工中出現的異常情況,并正確指導施工,在施工過程中應建立嚴格的監測網絡,實現信息化施工,其主要監測內容有:
1)地下連續墻的水平位移、變形和垂直沉降、回彈。
2)基坑外地表沉降、基坑內坑底土的回彈量。
3)支撐的軸力和撓度。
4)控制斷面上地下墻的鋼筋應力及地下墻外土體變形。
5)基坑內外地下水位。
2、監測要求
1)為了確保監測數據的可靠性,應由專業單位承擔監測工作。
2)監測項目的測點布置、觀測頻率等應符合《建筑基坑工程技術規范》(YB9258-97)的有關要求。
3)基坑開挖與支撐的架設、預加軸力及軸力詳見《圍護結構橫斷面圖》,支撐軸力達到設計值的80%報警。
4)基坑各開挖段應嚴格動態控制變形,考慮變形的時空效應,變形監測值的變化速率控制在3mm/d之內。
5)基坑監測位移警戒值為:達到二級基坑變形控制保護要求的80%時報警。
6)觀測頻率及觀測點精度:圍護結構施工期間、基坑開挖期間每天觀測一次,當達到報警指標或變化速率加快時,加密觀測。位移觀測點的精度不低于1mm,地下水位觀測精度不低于10mm,孔隙水壓力觀測精度為1KPa,土壓力觀測精度為1KPa。
篇2:建筑工程基坑監測施工一般規定
1、下列基坑工程應實施監測:
1)、開挖深度大于或等于5m的基坑工程;
2)、開挖深度小于5m,但現場地質情況和周圍環境較復雜的基坑工程;
3)、其他需要監測的基坑工程。
2、基坑工程實施前監測單位應編制監測方案。監測方案需經建設單位、基坑支護設計單位、監理單位認可,必要時還需與基坑周邊環境涉及的有關管理單位協調一致后方可實施。
3、基坑工程監測應包括施工企業現場監測和第三方專業單位監測。專業單位監測應由建設方委托具備相應資質的第三方對基坑工程實施現場監測。施工企業現場監測的監測對象和技術要求應在專項施工方案中明確。
4、基坑監測應綜合考慮基坑工程設計方案、建設場地的巖土工程條件、周邊環境條件、施工方案等因素,制訂合理的監測方案,精心組織和實施監測。
5、基坑工程現場監測的對象應包括支護結構、地下水狀況、基坑底部及周邊土體、周邊建筑、周邊管線及設施、周邊重要的道路及其他應監測的對象;技術要求主要包括監測項目、測點位置、監測頻率和監測報警值等。
6、監測單位應嚴格按監測方案實施監測。當基坑工程設計或施工有重大變更時,監測單位應與建設單位及相關單位研究并及時調整監測方案。
7、監測單位應及時處理、分析監測數據,并將監測結果和評價及時反饋建設單位及相關單位。當監測數據達到監測報警值時必須立即通報建設單位及相關單位。
8、基坑工程施工期間不得損壞監測設施。
9、基坑工程施工期間施工單位應安排專人進行巡視檢查。基坑工程巡視檢查宜包括以下內容:
、支護結構
1)支護結構成型質量;
2)冠梁、圍檁、支撐有無裂縫出現;
3)支撐、立柱有無較大變形;
4)止水帷幕有無開裂、滲漏;
5)墻后土體有無裂縫、沉陷及滑移;
6)基坑有無涌土、流砂、管涌。
、施工工況
1)開挖后暴露的土質情況與巖土勘察報告有無差異;
2)基坑開挖分段長度、分層厚度及支錨設置是否與設計及專項施工方案一致,有無超長、超深開挖;
3)場地地表水、地下水排放狀況是否正常,基坑降水、回灌設施是否運轉正常;
4)基坑周邊地面有無超載。
、基坑周邊環境
1)地下管道有無破損、泄露情況;
2)周邊建(構)筑物有無新增裂縫出現;
3)周邊道路(地面)有無裂縫、沉陷;
4)鄰近基坑及建(構)筑物的施工變化情況。
、監測設施
1)基準點、監測點完好狀況;
2)監測元件的完好及保護情況;
3)有無影響觀測工作的障礙物。
10、當出現下列情況之一時,應加強監測,提高監測頻率,并及時向建設單位及相關單位報告監測結果:
1)監測數據達到報警值;
2)監測數據變化較大或者速率加快;
3)存在勘察未發現的不良地質;
4)超深、超長開挖或未及時加撐等違反設計工況施工;
5)基坑及周邊大量積水、長時間連續降雨、市政管道出現泄漏;
6)基坑附近地面荷載突然增大或超過設計限值;
7)支護結構出現開裂;
8)周邊地面突發較大沉降或出現嚴重開裂;
9)鄰近的建(構)筑物突發較大沉降、不均勻沉降或出現嚴重開裂;
10)基坑底部、坡體或支護結構出現管涌、滲漏或流沙等現象;
11)基坑工程發生事故后重新組織施工;
12)出現其他影響基坑及周邊環境安全的異常情況。
11、當出現下列情況之一時,必須立即報警,并實時跟蹤監測,應立即停止施工,并對基坑支護結構和周邊的保護對象采取應急措施。
1)監測數據達到監測報警值的累計值;
2)基坑支護結構或周邊土體的位移值突然明顯變大或基坑出現滲漏、流沙、管涌、隆起、陷落或較嚴重的滲漏等;
3)基坑支護結構的支撐或錨桿體系出現過大變形、壓屈、斷裂、松弛或拔出的跡象;
4)周邊建(構)筑物的結構部分、周邊地面出現危害結構的變形裂縫或較嚴重的突發裂縫;
5)根據當地工程經驗判斷,出現其他必須進行危險報警的情況。
篇3:基坑監測工程施工方法措施
基坑監測工程施工方法
1、監測點的置
本工程在地下室基坑邊線布置23個監測點,二層地下室邊線布置5個監測點,共28個監測點。所有監測點均進行沉降和水平位置的檢測。詳見“基坑監測平面布點圖”。
2、監測周期
⑴、基坑開挖前埋好監測點,并做好測點原始數據的記錄。
⑵、基坑開挖至深度2.0m開始進行第一次觀測,基坑支護施工期間每2天觀測1次;地下室底板完成施工后至地下室結構完工之前每7天觀測1次;地下室結構完成施工回填土方后終止基坑監測。當遇到惡劣天氣或變形異常時,加密觀測周期。
⑶、監測員應將每次的監測數據記錄在案,并分析監測數據。當發現情況有異常時,應立即報告項目負責人。
3、預警值。基坑沉降及水平位移預警值均為開挖深度的5‰。當基坑沉降及水平位移值超過預警值時,啟動應急救援預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