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基坑鋼支撐施工方法措施

基坑鋼支撐施工方法措施

2024-07-11 閱讀 2931

基坑鋼支撐施工方法

1、支撐布置

本基坑采用鋼管支撐或砼支撐系統,第一道鋼筋砼支撐結構形式采用900×700mm(端頭井900×800mm),不平間距8m左右。鋼支撐采用Ф609鋼管,壁厚16mm,水平間距3m左右,豎向端頭井段3道,標準段設4道。在基坑兩側圍護地墻設鋼圍檁。鋼圍檁選用HW600×300×12×20雙拼,為Q235b鋼,在部分基坑陰角處設內角撐,采用焊接槽鋼。

支撐的布置應避開預埋鋼洞圈、結構誘導縫、施工縫、降水井點等,且隔段設置滿足基坑開挖過程中小挖機的起吊空間,并考慮板預留孔等要求,因此在地下連續墻施工完成后,基坑開挖之前,對支撐的布置進行合理性分析和調整,以滿足施工的需要和確保基坑的安全。

支撐選用和預拼裝

1)鋼支撐規格的選用必須按設計要求或按設計軸力及《建筑基坑工程設計規范》(JGJ120-99)要求來選用。

2)每根鋼支撐的配置按總長度的不同配置用一端固定段和一端活絡段或兩端活絡段,在兩支撐點之間,中間段最多不宜超過3節。

圖4-13地下墻與鋼圍檁連接示意圖

3)鋼支撐配置時應考慮每根總長度(活絡段縮進時)比圍護結構凈距小10~30cm。

4)鋼支撐安裝前應先在圍護結構墻或圍檁上安裝[20槽鋼支架@1500鋼支撐托架用螺栓固定于地墻上或焊接在鑿出的地墻主筋上),嚴防因圍護變形或施工撞擊支撐而產生脫落。

5)在每一層每小塊的開挖中,當開挖出一道支撐的位置時,將鋼圍檁連接到地墻上。

6)地面上要求專人負責檢查支撐及其配件,支撐在使用前應進行試拼裝,以保證支撐有適當的長度和安裝精度,對不符合技術規范要求的支撐配件一律棄用。

7)鋼支撐應分層堆放整齊,高度一般不超過四層,底層鋼支撐下面應安設墊木。見附圖《**路站支撐平面布置圖Ⅵ》、《**路站圍護結構圖Ⅶ》;

鋼支撐吊裝

1)直撐采用地面預拼,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采用整體吊裝就位的方法。各節鋼管(中間節、調整節、端頭節)連成整體后,便可由50t履帶吊整體起吊安裝,將鋼支撐管吊放到位,擱在鋼支撐托架鋼板上,兩段支撐管之間通過法蘭盤以及螺栓連接,法蘭盤螺栓應全數擰緊。現場拼裝每兩節支撐兩頭中心線的偏心度要控制在2cm以內,安裝時注意偏心向下。

圖4-14支撐安裝示意圖

2)鋼支撐吊裝就位后,先不松開吊鉤,將活絡端拉出頂住鋼圍檁,再將2臺100噸液壓千斤頂放入活絡端頂壓位置。為方便施工并保持頂力一致,用托架將2臺千斤頂固定為一個整體,將其騎放在活絡端上,

3)支撐安裝完畢后,其端面與圍護墻面與圍檁側面應平行,且應及時檢查各節點的連接情況,經確認符合要求后方可施加預應力。

4)為防止支撐在施加預應力后由于和地墻(或圍檁)不能均勻接觸而導致偏心受壓,事先用速凝細石混凝土將空隙填實。

5)鋼支撐安裝允許偏差如表。

表4-6鋼支撐安裝允許偏差如表。

項目支撐中心標高及層頂面的標高差支撐兩端的標高差支撐撓曲度主柱垂直度支撐與立柱的軸線偏差支撐水平軸線偏差

允許值±30mm≤20mm

≤1/600L≤1/1000L≤1/3000H±30mm≤30mm

注:L為支撐長度,H為基坑開挖深度。

2、施加預應力

1)所施加的支撐預應力大小由設計單位根據設計軸力予以確定,具體如下表所示:

表4-7**路站支撐設計軸力值(kN)

部位第1道第2道第3道第4道換撐第5道

端頭井(斜)支撐軸力N/m210.9846.1704.3733.5746.3526.1

預加力KN/m/

部位第1道第2道第3道換撐第4道

標準段支撐軸力KN/m198.1724.4682.3415.4476.1

預加力KN/m/

2)預應力施加前,必須對油泵及千斤頂進行標定,使用中要經常校驗,使之運行正常,確保量測預應力值的準確。施加預應力的設備應專人負責,且應定期維護(一般半年一次),如有異常應及時校驗。

3)千斤頂接通油管后即可施加預應力。預應力值應為設計預應力值加上10%的預應力損失值。預應力應分級施加,第一次預加50%~80%,通過檢查螺栓、螺帽,無異常情況后,施加第二次預應力到設計要求。每根支撐施加的預應力值要記錄備案。

3)預應力施加到位后,在活絡端中楔緊楔塊,然后回油松開千斤頂,解開起吊鋼絲繩,即完成整根支撐的安裝。

4)在支撐受力后,嚴格檢查并杜絕因支撐和受壓面不垂直而發生徐變,從而導致地下連續墻水平位移持續增大乃至支撐失穩等現象的發生。

5)施加預應力后,要經常檢查法蘭盤螺栓的松動情況,及時擰緊,并再次檢查其端板處空隙,若有則應用微膨脹高標號水泥砂漿或細石砼填實。

6)應特別注意第2道撐端部與地下墻的接觸面情況。在基坑開挖深度較大后,接觸面壓力會減小,乃至出現圍檁與地下墻脫開的現象,故采取及時復加預應力等措施,防止支撐因端部移動而脫落。每次加撐后均應由上向下再補加一次預頂力。

7)在下列情況需要復加預應力:

(1)在第一次加預應力后12小時內觀測預應力損失及墻體水平位移,并復加預應力至設計值。

(2)當晝夜溫差過大導致支撐預應力損失時,應立即在當天低溫時復加預應力至設計值。

(3)墻體水平位移速率超過警戒值時,可適量增加支撐軸力以控制變形,但復加后的支撐軸力和擋墻彎矩必須滿足設計安全度要求。

(4)當采用被動區注漿控制擋墻位移時,應在注漿后1~2小時內在注漿范圍復加預應力。

3、特殊部位處理

1)斜支撐

(1)考慮到斜撐與地下墻有夾角,所以在斜撐安裝之前先把斜撐支座焊接在地下墻鋼圍檁上,使得支撐軸力與鋼支托上的傳力鋼板相垂直,同時于鋼圍檁上焊燒支撐所用支撐鋼肋,然后同安裝直撐一樣安裝斜撐。

(2)由于斜撐部位不但受軸向力,且受剪力作用,因此在基坑開挖時,應從支撐鋼圍檁設置、基坑開挖次序、支撐鋼肋的焊接三個方面采取措施,保證斜撐質量符合設計要求。端頭井開挖,先開挖出外側最長的支撐位置,并架設牢固,然后依次向內,挖出較短的支撐位置,依次架設。

(3)由合格電焊工焊接斜撐端頭件,工程技術人員應協助施工,確保端面與支撐垂直。斜撐的焊接是斜

撐質量控制的關鍵,一般情況下,上口質量較易控制,下口由于焊工操作面小,容易馬虎,施工中應派專門質量員對各道支撐的下口質量專項檢驗,不合格即返工。

(4)開挖中,加強對斜撐內力與變形的監測。

2)換撐

地下-2層側墻施工結束后,將第三道鋼支撐換到做好的側墻上臨時支護,施工車站中板,當主體結構封頂后將換撐拆除。

3)角撐施工

本工程角撐采用20厚鋼板角撐,1000×1000雙拼。鋼支撐節點加工參考

《**路站護結構節點詳圖Ⅷ》

4鋼支撐拆除

1)根據設計要求,在主體結構施工過程中,達到拆除條件并經監理確認后,按照以下順序逐步拆除支撐。

端頭井:結構底板達到設計強度后拆除第五道支撐,施工地下二層側墻;

地下二層側墻強度達到設計要求后,第四道鋼支撐換撐,往下移動1.2米,拆除第三道鋼支撐,施工結構中板;

結構中板強度達到設計要求后拆除第二道鋼支撐,施工地下一層側墻及結構頂板;

換撐待結構全部完成并達到設計強度后拆除第三道換撐。

標準段:結構底板混凝土強度達到達到設計強度要求后拆除第四道鋼支撐,施工地下二層側墻;

地下二層側墻強度達到設計要求后,第三道鋼支撐換撐,往下移動1.2米,施工結構中板;

結構中板強度達到設計要求后拆除第二道鋼支撐,施工地下一層側墻及結構頂板;

換撐待結構全部完成并達到設計強度后拆除第三道換撐。

2)支撐拆除時,首先用千斤頂松開活絡頭,再將支撐吊出基坑,所有拆除的支撐材料及時解體,裝運出場。

3)換撐采用扒桿、倒鏈拆除,拆除前先用倒鏈臨時固定,卸除頂鐵后,用倒鏈將鋼管落在平板車上移運,其余鋼支撐采用履帶吊拆除。

結構施工時,應在與換撐所對應的中板上設置預留孔;在與第二道支撐相對應的頂板中設置預埋吊環。換撐拆除時,利用預留孔或預埋吊環設置兩個起吊點。用手拉葫蘆將支撐吊緊,然后將鋼墊箱切割斷開與側墻分離,再用手拉葫蘆將支撐吊放至底板解體,最后由卷揚機拉至洞口,由50T吊車吊出并裝車外運。

4)鋼支撐拆除后應進行修理,凡構件變形超過規定要求或局部殘缺的要求進行校正修補。

篇2:基坑支撐挖土階段安全監理細則

一、工程概況與特點

1、工程名稱:

黃浦體育中心及綜合辦公樓

2、?工程地址:

山東中路2號

3、工程特點:

本工程為黃浦區體育中心及綜合辦公樓,位于廣東路以南、山東中路以東、延安東路以北、河南中路以西。建筑面積:48674.69m2。(地下建筑面積為15365.3m2。)工程場地北面有一電力大樓,大樓周圍電纜密布,周邊管線復雜,工期緊,工程基坑開挖深度9.8-10.4m,屬深基坑。綜合上述情況可知:本工程的安全工作難度大,為了確保本工程安全工作的順利進行,特編制本監理細則。

二、安全監理工作編制依據

1、本工程施工監理合同。

2、《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國家主席令?第70號

3、《建設工程安全生產管理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393號

4、《建筑施工安全檢查標準》JGJ59-99

5、《施工現場臨時用電安全技術規范》JGJ46-88

6、《建筑機械使用安全技術規范》JGJ33-20**

7、關于加強《工程建設標準強制性條文》實施工作的通知

(建設部建標(2000)?第248號)

8、?《現場安全生產保證體系》DGJ08-903-2003

三、安全風險分析

1、由于工期緊張,進場機械設備較多,各工種交叉作業時,易發生機械傷人事故。

2、本工程基坑開挖深度較深,易造成人、物墜落等安全隱患。

3、本工程屬于繁忙地段,周圍居民密集,車流量大,行人較多,對文明施工要求較高。

4、?周邊的管線復雜,基坑開挖對管線易造成影響。

四、危險源控制

1、?機斗傷人--配合挖土人員嚴禁在挖掘機回轉半徑內工作。

2、?基坑鄰邊--基坑周邊必須設置安全牢固的防護措施。

3、?登高通道--基坑開挖過程中,要有符合安全要求的上下扶梯斜道。

4、?基坑支撐上部嚴禁有殘留物、材料、嚴禁人在支撐上行走。

五、安全監理目標:

1、無重大傷亡安全事故;

2、文明施工,爭創市級文明工地。

六、安全監理措施

根據本工程特點和安全風險、危險源分析,擬訂以下安全監理措施:

組織措施

1、?總監理工程師全面負責,總監代表和專職安全監理師負責具體落實;

2、?全體監理人員,日常巡視檢查,配合總監代表和專職安全監理師檢查、督促和落實有關安全監理事項。

技術措施

1、?督促--督促施工單位落實安全保證體系、施工計劃、施工安全技術措施交底與教育。

2、?檢查--檢查施工單位落實安全保證體系、施工計劃、施工安全技術措施交底與教育的情況、機械設備的安全狀況,施工時是否符合安全操作規程等要求。檢查施工用電是否符合安全用電要求。檢查基坑施工所設置的排水系統,基坑開挖周邊管線的影響程度等。

3、?整改--對檢查中發現存在的安全隱患,監理工程師采用口頭、書面等形式,通知總包單位限期整改;特殊情況可通知立即停工,直到整改符合規范要求為止。

4、?回復--及時將安全隱患的處理結果回復給建設單位和上級部門,辦理或協助辦理整改消項工作。

七、安全監理的實施內容

1、?建立安全監理管理體系,明確各項管理制度和措施,并加以實施。

2、?督促和檢查總包的專項工程的安全組織保障體系,建立健全的安全責任制

3、?督促總包在基坑開挖時,要依照有關方案、法規標準及監理要求加以實施

4、?督促總包組織全體施工人員進行安全教育,了解和熟悉現場環境,以便掌握可能存在的不安全因素,避免安全事故的發生,確保基坑開挖的順利進行

5、?檢查施工單位的班前上崗安全交底和安全臺帳記錄。

6、?檢查驗收各類施工機械的完好性,及時了解施工機械的工作動態,避免機械傷人等事故發生。

7、?檢查基坑周邊、支撐兩側的安全圍護的有效性。

8、?監理人員采用跟蹤和不定期對施工現場安全生產、文明生產狀況進行檢查和復查。

9、?檢查總包對重大危險源施工前的安全交底。持證情況及個人正確使用勞動防護用品等。

10、在檢查施工過程中,發現問題及時制止,督促總包及時整改,并對整改效果加以復查。

11、定期或不定期對施工用電情況進行專項檢查。

12、定期檢查施工現場動火審批情況,是否按規定要求執行動火許可證制度。(如氧氣瓶、乙炔瓶、有效的堆放距離,油漆與明火錯開等。)

八、文明施工、環境保護監理

1、?督促、檢查并協助總包辦理各類政府主管部門許可證及申報。

2、?督促并檢查承包商按規定作好施工區域與非施工區域之間分隔、路攔的設置。

3、?檢查并審核總包對公用管線的保護措施和應急措施的落實情況。

4、?檢查并督促總包保持施工沿線單位居民的出入口和道路的暢通、整潔。

5、?檢查并督促總包按規定進行各類材料及土方的堆放,做到整齊有序。

6、?檢查并督促總包采取防止渣土灑落、泥漿廢水流溢、粉塵飛揚的施工措施,減少施工對市容環境和綠化的污染。

7、?檢查并督促總包嚴格控制施工噪聲。

8、?檢查并督促總包按規定落實“五小”設施,建立各項管理制度,落實衛生包干,責任制,搞好施工區域和生活區域的環境衛生。

9、?檢查并督促總包落實防臺、防汛、防澇、消防等各項措施。

10、在檢查中發現的問題,要以書面通知總包進行整改,并將整改情況及時向甲方匯報。

九、安全監理工程師職責

1、?協助總監理工程師對承包單位進行安全保證體系審查;

2、?協助建設單位與承包單位簽訂安全生產協議書。

3、?審查承包單位提出的安全技術措施;

4、?監督承包單位按規定搭設安全設施;

5、?檢查分部、分項工程安全狀況和簽署安全評價意見;

6、?參與工程事故分析和處理,督促安全技術防范措施和驗收;

7、?督促承包單位及時整理現場管理文書資料;

8、?按規定做好安全監理的有關文檔資料;

10、編制安全生產月報。

十、應急預案

1、?施工現場一旦發生工傷事故,應及時撥打120急救中心求救。

2、?督促施工單位搶救傷員,保護好事故現場,以便對事故的分析處理。從中吸取經驗教訓,以防同類事故的發生。

3、?巡視監理人員及時向總監匯報,有總監向有關部門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