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法蘭連接風管安裝工藝措施
無法蘭連接風管安裝工藝
無法蘭連接風管在安裝工藝要求上,和法蘭風管一樣,只是連接接頭形式不同,接頭密封方式也不同。
1.無法蘭違摟風管的組裝
無法蘭連接風管制作完后經檢查合格后,可運至安裝區組裝,按具體位置和吊裝方法,可4~5節為一段,也可8~9節為一段組對在一起(一般來說只有兩個吊點起吊,風管不宜組袋太長),然后一段段吊到預先設置的支吊架上,分段將接口連起來。
1)管的組裝
a插條風管組袋前先要制作插條、制作完的插條寬度為25mm,插條應在中間位置留3~4mm左右,加工完后的插條高(厚)應為3mm左右。太厚了組裝時接口較松。影響連接質量。
b制作插條鍍鋅板厚為0.8mm,可用邊角料、將其裁成50mm寬條,在插條機上一滾而過就加工成品,沒有插條機時,先得劃出折方線,在折方機上分三次壓折而成(先折一邊135°,再折另一邊135°,最后在折方機上將兩邊不夠180°壓平)。
c風管對口時,將所需對口兩條風管,頭尾靠到一起對齊,四面風管壁和翻口形成"*"縫隙,用插條一根根楔入縫隙。
d.插條長度,一對面插條剛好同風管邊長(可稍短2~3mm),另一對面插條比此面風管邊長大出40mm,風管對接時先插相等對面插條,再插長出40mm的一對面插條,當最后兩根插條兩頭部長出風管20mm時,檢查沒問題后,將其打倒,壓在相鄰插條上。
2)管的組裝
a立咬口風管組袋前需加工90°貼角,每個接頭4個貼角,在兩管承插頭插入頂上后,放置在四個角內,將承口一邊翻下,作加固之用。90°貼角寬22mm,直角邊外緣約70~80mm,可用0.8mm以上邊角料鐵皮手剪加工。
b.在安上貼角后將承口圖邊用小方錘、墊鐵翻下砸平,然后在立咬口邊上打孔鉚釘,鉚釘間距不大于200mm,而且每邊貼角必須鉚上。須注意的問題是:由于風管長邊較長時,未組裝前較軟,所以對接過程中插入段長邊塌陷,這需從管內將其頂起來,和承口邊對齊后再翻邊鉆孔鉚釘,這才能使風管接頭平整美觀。
2.無法蘭風管的密封
1)插條式和立咬口式無法蘭連接風管接口、實際上都是利用鐵皮之間的咬合連接。法蘭連接是靠螺栓力,把風管利用兩個角鋼平面壓緊,中間加上有彈性的軟材料,靠其受力變形,將法蘭間不平間隙堵死,達到密封作用,而上述兩種無法蘭連接咬合間隙,沒法在咬合內處理,所以將其移出來在外面咬合接口邊緣用密封沿周圈涂抹,達到密封目的。
2)涂抹時須注意接口清潔、無油污。插條連接口涂抹插條兩邊;立咬口接口涂抹承口翻邊口。密封膠采用北京空調研制的ks-5型風管用密封膠。
3.無法蘭連接風管吊裝
無法蘭連接風管吊裝時,注意吊點、別使懸臂太長,這是由于風管接口剛度不及法蘭連接風管,一次吊裝約在10米以內。吊架間距仍按GBJ50243-20**執行。由于無法蘭連接風管較輕,所以小斷面風管有時可用人工抬上去就位。
篇2:局部通風管理制度范例
1.開掘巷道的通風方式、局部通風機和風筒的安裝及使用等局部通風設計,應列入掘進巷道的作業規程,報礦總工程師批準。
2.根據已審批的作業規程,通風科指定局部通風機安設位置,施工單位根據要求在指定地點安裝局部通風機,通風科按標準接掛風筒。
3.局部通風機和風筒的安裝及使用必須符合下列要求:
⑴.所有獨頭巷道通風必須采用功率相當的雙風機、雙電源自動切換供風裝置供風,不得出現副風機功率小于主風機功率的現象。付風機電源必須取自該局部通風機安設巷道饋電開關電源側或設付風機專供電源。
⑵.局部通風機必須由指定人員負責管理,保證正常運轉并使用低噪聲局部通風機或安設消音器。
⑶.壓入式局部通風機和啟動裝置,必須水平安裝在進風巷道中,安裝地點10m范圍應無雜物堆放,風機墊高在300mm以上,距回風口不得小于10m。安設地點的全風壓風量必須大于局部通風機的吸入風量,并且局部通風機安裝地點到回風口間的巷道中的最低風速必須符合《煤礦安全規程》要求,以免發生循環風。
⑷應采用抗靜電、阻燃風筒,風筒出風口到掘進工作面的距離應在作業規程中明確規定,并保證局部通風一條線,每節風筒進行編號管理。
⑸.所有開掘工作面應裝設兩閉鎖(風電閉鎖、瓦斯電閉鎖)設施,開掘工作面的局部通風機都應實行三專(專用變壓器、專用開關、專用線路)供電。當局部通風機停止運轉或開掘巷道瓦斯超限時,能立即自動切斷局部通風機供風巷道中的一切電源。
4.使用局部通風機進行通風的開掘工作面,無論工作或交接班時都不準停風,嚴禁非通風人員隨意調節風筒的風量。
5.機電科每旬至少檢查一次局部通風機供電系統并要做好記錄,將記錄送礦總工程師、安檢科、通風科。井下機電隊包機負責人每三天檢查一次局部通風機雙風機切換和風電閉鎖,杜絕主風機停風后副風機不啟動和停風后巷道內電器設備不斷電現象。通風科要每天檢查主副風機開停傳感器使用情況,發現異常匯報有關單位及時處理,并做好記錄。
6.開掘工作面局部通風機停風后的應急措施:
⑴.開掘工作面局部通風機停止運轉時:
①.現場瓦檢員要及時匯報礦調度,礦調度及時向通風科、隊值班干部匯報并向有關隊組、安檢科匯報。瓦斯檢查員、安全員及工長負責將開掘工作面工作人員撤出到進風流中,由瓦斯檢查員負責在停風巷道口設置柵欄和警標,以防人員誤入。安全員在柵欄處警戒,禁止人員進入。
②.礦調度接到匯報后負責通知井下電工迅速查明停風原因,并及時排除故障。
⑵.局部通風機恢復運轉時:
①.瓦斯檢查員要檢查局部通風機及其開關附近10m范圍內的瓦斯濃度,瓦斯濃度在0.5%以下時,經瓦檢員同意由現場電工開啟局部通風機。
②.瓦斯檢查員要檢查停風區域內的瓦斯、二氧化碳濃度,證實停風區域中瓦斯濃度不超過1%或二氧化碳濃度不超過1.5%時,方可人工開啟局部通風機,恢復正常通風。若停風區域瓦斯濃度超過1%或二氧化碳濃度超過1,5%時,執行“瓦斯排放管理制度”的規定。
③.臨時停電停風恢復正常后,瓦斯檢查員要及時向通風科、礦調度匯報。
⑶.局部通風機有計劃停電、停風管理制度:
風機接電源、處理風機專供設施故障、雙風機切換故障、更換風機開關、維修風筒等需要停風時,由施工單位提前一天提出停電停風申請報告,并由所影響的隊組、通風科值班人員、機電科值班人員、礦調度、機電副礦長、礦總工程師審查批準后方可執行,審批后及時將申請報告單送到有關單位,各單位接到停風報告后當日值班人員及時安排有關人員采取相應措施。通風科必須根據停風區域的瓦斯情況和停風時間長短做好瓦斯排放準備工作。通風科、隊當班值班人員應按《煤礦安全規程》有關規定,組織有關人員學習事先制定的排放瓦斯措施并及時審批排放瓦斯停電撤人報告,并積極組織瓦斯排放工作。
⑷.無計劃停風的登記、分析、追查制度:
①.發生無計劃停風時,當班瓦斯檢查員必須及時向礦調度匯報,礦調度在接到瓦斯檢查員的匯報后要及時向通風科值班人員、安監科匯報,并登記在“無計劃停風登記本”上。登記時應注明停風地點、停風時間、停風原因、恢復通風時間、瓦斯濃度、二氧化碳濃度等。
②.發生無計劃停風后,由機電副礦長、安監科負責組織有關隊組、通風科、機電科等單位負責人進行認真追查,兩天內完成追查處理,對責任者按規定進行處罰。
③.對無計劃停風的追查,安監科要建立“無計劃停風追查記錄臺帳”。
篇3:通風管理制度范本
㈠.礦井風量測定制度
1.通風科負責每旬對全礦通風系統內所有用風地點的風量進行一次全面測定,并填寫測風旬報,經技術主管、通風科長審核后,報礦總工程師審閱。
2.系統變更時,通風科要及時對有關地點進行風量測定,做到配風合理。
3.局部通風機供風巷道的通風情況,通風科要根據測風結果計算風筒百米漏風率,在測風結果上標明。
4.礦井主要通風機裝置的外部漏風率每旬測定一次。
5.對于測風過程中發現的各種隱患(如配風量不足、系統不暢、設施損壞、風筒漏風、風速超限等),通風科必須及時處理。
㈡.配風、調風制度
1.生產技術科在編制采區及工作面設計時,必須根據該地區瓦斯情況編制出相應的通風設計。采掘工作面及井下各硐室的配風量,應符合《煤礦安全規程》及上級有關規定的要求。
2.通風科負責井下各工作地點的風量管理,當工作面瓦斯涌出量或其他條件發生變化時,要及時調整配風量,保證安全生產。
3.井下通風系統或重大的風量調配工程必須執行《煤礦安全規程》第107條規定,由通風科制訂方案和安全技術措施,報請礦總工程師批準后方可執行。
4.改變通風系統后,通風科必須對相應區域的風量進行測定,發現問題在現場及時處理。
5.調風以后的48小時,通風科必須加強值班,隨時了解井下調風區域的瓦斯、風量變化情況,發現問題及時處理。現場瓦斯檢查員必須認真負責,及時檢查和匯報井下通風瓦斯情況。
㈢.串聯通風審批、管理制度
1.因井下生產銜接安排必須實行串聯通風時,應由通風科編制詳細的串聯通風安全措施,報礦總工程師批準,并嚴格按措施執行。措施未批準以前,不得實行串聯通風。
2.串聯通風安全措施應包括下列內容:
⑴.串聯區域概況(串聯工作面名稱、瓦斯涌出量、通風系統及全風壓供風量等)。
⑵.對串聯通風的隊組在風機運轉、瓦斯管理、綜合防塵、防滅火等方面的具體要求。
⑶.對被串聯通風隊組在進風流瓦斯檢查、管理等方面的具體要求。
⑷.串聯通風的時間要求及其它安全措施。
嚴禁出現二級串聯。串聯通風必須嚴格按《煤礦安全規程》第112條、114條的規定進行管理。
4.調度室電話班必須保證串聯工作面的通訊暢通、可靠,以便突發事故時相互聯系。
5.有關單位應積極配合,將串聯通風時間和范圍縮小到最小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