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輕軌工程施工監控量測
城市輕軌工程施工監控量測
第1節監測方案
1.1監測目的
為了確保施工期間周圍環境隧道結構的施工安全,由專職人員組成監控量測組,在項目總工程師的直接領導下負責測點的設置、日常量測工作和數據的處理信息反饋工作,進行信息化施工,確保工程施工的安全。監測主要目的如下:
(1)掌握圍巖及支護結構的動態,確保施工的安全性和隧道整體的穩定性;
(2)通過量測取得第一手資料(量測數據),根據各量測數據及時調整支護參數和施工方案,確定后續工序的安排;
(3)對量測數據進行分析處理,將其結果反饋到隧道支護設計中;
(4)積累施工技術資料,對施工過程中的關鍵技術問題進行分析,為今后類似工程施工提供技術參考。
1.2監測項目的選擇
為全面收集掌握區間隧道在施工過程中圍巖及支護的變形和受力狀況,以及洞內鉆爆開挖震動對地表建筑物的影響,結合本區間隧道地形地質條件、支護類型、施工方法等特點,選擇確定下列監控量測項目:
(1)圍巖及支護狀態觀察與描述*
(2)地表、地面建筑、地下管線及構筑物變化監測*
(3)拱頂下沉監測*
(4)周邊凈空收斂位移監測*
(5)巖體爆破地面質點振動速度和噪聲監測*
(6)圍巖內部位移監測
(7)圍巖壓力及支護間應力監測
(8)鋼筋格柵拱架內力及外力監測
(9)初期支護、二次襯砌內應力及表面應力監測
(10)錨桿內力、抗拔力及表面應力監測
注:*為重點監測項目
第2節監測方法
(1)圍巖及支護狀態觀察與描述
隧道開挖后進行工程地質與水文地質觀察描述,確定圍巖類別,對初期支護狀態進行觀察。根據開挖后圍巖的結構、構造的產狀、隧道內滲水情況進行描述記錄,并按《隧道噴錨構筑法技術規則》中的打分法判定工作面的穩定狀況。整理出地質素描圖,每次開挖爆破后即進行此項工作。
(2)地表、地面建筑、地下管線及構筑物變化監測
根據所埋設的測點和量測頻率要求,對每個測點進行量測并逐點作好記錄,對量測數據描繪散點圖,并進行回歸分析。根據回歸曲線判斷地層的穩定性及周圍建筑物的影響程度,以便及時采取施工措施。確保地表下沉、地下管線及構筑物的變化在允許范圍之內。因該隧道出口段埋深較淺,上部建筑物較密集,且該面為特大跨道岔段,故其測點布置相應加密。
(3)地面下沉測點布置
在隧道正上方沿中心線每出口道岔段及雙線大跨段10m,其余地段50m布置一條橫測線,每個斷面上埋設7~11個測點并對稱布置,測點間距4~5米。
(4)地面建筑物下沉及傾斜量測
在地面建筑物的拐角處埋設測點,其測點數根據現場情況而定,通過量測判斷周邊建筑物下沉及傾斜情況,指導施工。
各點位在開挖面到達20m前完成設置及初始值測讀,測試方法采用精密水準儀和銦鋼尺,進行水準測量。測試頻率:開挖面距離量測斷面距離L<2B時,1~2次/天(B為隧道開挖寬度),2B (5)拱頂下沉監測 拱頂下沉點埋設于拱頂中心線上,盡量與地面沉降斷面位置重合,縱向間距出口道岔段及雙線大跨段5m一個斷面,每斷面3個測點,其余地段30m個一斷面,每斷面一個測點。測試方法:采用精密水準儀和銦鋼尺進行水準測量。測試頻率:開挖面距量測斷面L<2B時,1~2次/天(B為隧道開挖寬度),2B (6)周邊凈空收斂位移監測 在拱頂下沉點相對應斷面起拱線下0.5m及邊墻設兩條水平收斂測線。采用J?SS30/15A數顯式收斂計,設點及測試頻率同拱頂下沉。當收斂位移值S〈0.15mm/2時,已超于穩定,可停止觀測。 (7)爆破振動及噪音測試 地面上在隧頂位置及房屋上距震源最近點設測點,測試爆破產生的垂直振動速度,采用托普測振儀。垂直振動速度:按設計要求控制在1cm/s以內,爆破噪音控制在85db。測點隨開挖面前移,間距5~10m。爆破時即測試。周圍環境按市環衛局有關規定控制和監測。 監測量測項目和量測頻率表 類別量測項目量測儀器和工具測點布置量測頻率 應測項目 圍巖及支護狀態地質描述及拱架支護狀態觀察每一開挖環開挖后立即進行 地表、地面建筑、地下管線及結構物變化水準儀和水平尺每10~50m一個斷面,每斷面7~11個測點開挖面距量測斷面前后<2B時1~2次/d 開挖面距量測斷面前后<5B時1次/2d 開挖面距量測斷面前后>5B時1次/周 拱頂下沉水準儀、鋼尺等每5~30m一個斷面,每斷面1個測點開挖面距量測斷面2B時1~2次/d 開挖面距量測斷面5B時1次/d 開挖面距量測斷面5B時1次/周 周邊凈空收斂位移收斂計每5~320m一個斷面,每斷面2個測點開挖面距量測斷面<2B時1~2次/d 開挖面距量測斷面<5B時1次/d 開挖面距量測斷面>5B時1次/周 巖體爆破地面質點振動速度和噪聲托普測振儀質點振速根據結構要求設點,噪聲根據規定的測距設置隨爆破及時進行 選測項目 圍巖內部位移地面鉆孔安放位移計、測斜儀等取代表性地段設一斷面、每斷面2~3孔開挖面距量測斷面<2B時1~2次/d 開挖面距量測斷面<5B時1次/2d 開挖面距量測斷面>5B時1次/周 圍巖壓力及支護間應力壓力傳感器取代表性地段設一斷面、每斷面15~20個測點開挖面距量測斷面<2B時1~2次/d 開挖面距量測斷面<5B時1次/2d 開挖面距量測斷面>5B時1次/周 鋼筋格柵拱架內力及外力支柱壓力計或其他測力計每10~30榀鋼拱架設一對測力計開挖面距量測斷面<2B時1~2次/d 開挖面距量測斷面<5B時1次/2d 開挖面距量測斷面>5B時1次/周 初期支護、二次襯砌內應力及表面應力混凝土內的應變計及應力計取代表性地段設一斷面、每斷面11個測點開挖面距量測斷面<2B時1~2次/d 開挖面距量測斷面<5B時1次/2d 開挖面距量測斷面>5B時1次/周 錨桿內力、抗撥力及表面應力錨桿測力計及拉撥計必要時進行開挖面距量測斷面2B時1~2次/d 開挖面距量測斷面<5B時1次/2d 開挖面距量測斷面>5B時1次/周 第3節成果整理及信息反饋 3.1監測數據管理 1、監測數據的管理基準 由于本工程施工難度大,監測后對各種監測數據應及時進行整理分析,判斷其穩定性并及時反饋到施工中去指導施工。 擬按下表所示Ⅲ級管理并配合位移速率作為管理基準。 位移管理等級 管理等級管理位移施工狀態 ⅢU0 ⅡUn/3≤U0<2Un/3應加強支護 ⅠU0>Un/3停止掘進采取特殊措施 注:U0~實測位移值;Un~允許位移值,根據地質條件、埋深、跨度具體情況確定。 在現場監測期間,可根據監測結果所處的管理階段來選擇監測頻率,一般Ⅲ級管理階段監測頻率可放寬些;Ⅱ級管理階段則應注意加密監測次數;Ⅰ級管理階段則應加強監測,通常監測頻率為1~2次/天或更多。 2、監測數據的分析和預測 取得監測數據后,要及時進行整理,繪制位移隨時間或空間的變化曲線圖,實施時,多采用位移~空間曲線,即監測結果隨工作面與洞室跨度比值的關系散點圖。 在取得足夠的數據后,還應根據散點圖的數據分布狀況,選擇合適的函數,對監測結果進行回歸分析,以預測該測點可能出現的最終位移值,預測結構和建筑物的安全性,據此確定施工方法。 3、監測數據的反饋 信息化施工要求以監測結果評價施工方法,確定工程施工技術措施。因此,對每一測點的監測結果要根據管理基準和位移變化速率(mm/d)等綜合判斷結構和建筑物的安全狀況。 為確保監測結果的質量,加快信息反饋速度,全部監測數據均由計算機管理,并向駐地監理、設計單位、業主提交監測月報,并繪制測點位移變化曲線圖。監測數據的反饋程序見框圖: 3.2監測組織管理 1、人員及設備管理 針對本工程監測項目的特點,擬成立專職監測組,監測組由4人組成,設組長1名,在項目總工程師的直接領導下,負責地面、地下的日常監測及資料整理和監測設備的保管保養工作。 2、質量保證措施 為保證量測數據的真實可靠及連續性,特制定以下各項措施: (1)量測項目人員相對固定,保證數據資料的連續性。 (2)儀器管理采用專人使用保養、專人檢驗的辦法; (3)量測設備、傳感器等各種元器件在使用前均經檢驗校準合格后方投入使用。 (4)各量測項目在監測過程中必須嚴格遵守相應的監測項目實施細則; (5)量測數據均經現場檢查,室內復核兩次檢查后,方可上報; (6)量測數據的存貯計算均采用計算機系統進行; (7)各量測項目從設備的管理、使用及量測資料的整理均設專人負責。 篇2:施工現場視頻監控系統管理辦法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隨著集團公司經營規模的不斷擴大,為及時掌握施工現場動態的形象進度,切實加強對施工現場安全生產的監管力度,確保安全生產、文明施工貫穿于施工全過程,集團公司決定在所有符合監控系統安裝條件的施工現場安裝無線視頻監控系統,特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利用視頻監控系統對施工現場安全設施、安全標識、臨建搭設以及現場作業情況進行監控,通過遠程可視化管理措施,借以促進和提高安全文明施工的管理效果,達到進一步提升施工現場安全質量管理水平的目的。 第三條本規定所指監控系統的管理工作,包括前期準備、施工建設、維護保養、完工拆除的全過程管理。 第二章管理單位和職責 第四條信息化部負責監控軟硬件系統的建設、管理工作。主要職責: 4.1.軟件部分: 4.1.1負責監控系統平臺的建設和日常管理維護,保障監控系統的正常運行。 4.1.2根據使用單位申請,經集團公司主管領導批準,為用戶開通監控系統使用權限。 4.1.3負責為監控系統用戶提供技術指導和技術服務,做好用戶的技術保障工作。 4.1.4負責監控系統平臺的完善改造和軟件程序優化工作,以滿足用戶的工作需求。 4.2.硬件部分 4.2.1負責各監控點的監控系統的采購、發放和登記工作。 4.2.2負責指導項目部等監控安裝點的監控系統安裝。 4.2.3(一)監控系統上線后,信息化部負責監督項目部對現場設備進行日常管理維護。 4.(二)負責保障本地區范圍內監控系統的網絡運行通道,協調當地調度通信部門確保網絡暢通。 (三)2.4定期檢查監控系統運行狀況,發現或接報出現故障情況,應迅速聯絡相關單位查明原因,及時排除,恢復正常。查屬網絡不暢應報請調度部門運營商將通道恢復;查屬設備質量問題故障應通知供貨廠商赴現場予以修理;查屬現場施工造成事故應要求責任單位整改復原;查屬系統平臺問題應聯系技術管理單位予以消缺。 4.2.5負責監督項目部在項目結束后及時交回監控設備。 (四)要求供貨廠商履行合同要約,保證設備產品質量及提供售后服務。 第五條項目部負責監控系統現場設備的安裝及日常管理維護工作。主要職責: 5.(一)1指定專人負責對現場監控系統設備進行管理。 5.(二)2負責監控設備的施工安裝和拆移,監控系統設備的日常簡易維護、保養工作。 5.(三)3保障施工現場監控設備的正常供電與穩定運行。 5.(四)4一經發現或接報諸如網絡掉線、電源供電中斷、視頻無圖像、球機失控等故障現象,隨時報告信息化部盡快查處。 5.(五)5與信息化部處理協調處理施工現場監控系統出現的故障與事故,配合設備供貨廠商和技術管理單位進行現場故障與事故的排除。 5.(六)6項目完工需要拆除監控設備時需通知信息化部,經批準后進行拆除,并交回信息化部。 建立監控系統安全運行維護臺賬,并在監理日志上填寫每日運行情況。 第六條中國聯通馬鞍山分公司為監控系統技術管理單位。主要職責:責任與處罰 6.1設備及使用費用由集團公司承擔。 6.2非人為因素造成的設備損壞由集團公司信息化部負責維修,項目部配合。 6.3在監控系統使用過程中,因人為因素造成的設備損壞或丟失的,由項目部按設備款的三倍予以賠償。 6.4在監控系統使用過程中,因人為停電未及時恢復造成系統無法正常運行的,對項目部按每停電一次500元處罰。 6.5項目完工后項目部未及時拆除設備交回信息化部,造成設備丟失的,由項目部按設備款的三倍予以賠償。 本辦法自頒布之日起執行。 (一)負責監控系統平臺的建設和日常管理維護。保障監控系統的正常運行。 (二)根據使用單位申請并經信息化部核準的用戶名單,為各用戶安裝監控系統客戶端軟件并開通其使用權限。 (三)配合供貨廠商做好監控設備的安裝、驗收、調試、拆移、站端子系統接入系統平臺等技術工作。 (五)為監控系統用戶提供技術指導和技術服務、做好用戶的技術保障工作。 (六)負責監控系統平臺的完善改造和軟件程序優化工作,以滿足用戶的工作需求。 篇3:隧道施工內部質量監控檢測管理辦法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遵照“法人管項目”的精神,為加強對集團公司新(在)建隧道工程施工質量的管理,及時消除質量隱患,保證隧道施工質量,制定本管理辦法。 第二條本管理辦法適用于集團公司新(在)建隧道工程施工質量的內部監控檢測。 第三條集團公司新(在)建隧道工程必須經內部監控檢測且確認合格后,方可申報“第三方檢測”或竣工驗收;對內部監控檢測中發現的質量隱患,隧道所屬項目部應認真核實并及時處理,經復驗確認合格后方可申報外部檢測/驗收。 第二章組織機構及職責 第四條集團公司新(在)建隧道工程施工質量內部監控檢測工作,由集團公司安全質量監察部(以下簡稱安全質量監察部)、子/分公司質量管理部門負責管理;工程所屬集團(子/分公司)項目部負責組織;集團公司中心試驗室(以下簡稱中心試驗室)負責具體實施。 第五條安全質量監察部是全集團新(在)建隧道工程施工質量內部監控檢測的管理部門,重點負責新(在)建鐵路隧道工程施工質量內部監控檢測管理;子/分公司質量管理部門負責本單位施工的鐵路以外的隧道工程的內部監控檢測管理,并把監控檢測結果及時上報安全質量監察部。工程所屬集團(子/分公司)項目部,負責待檢隧道統計,安排檢測計劃并上報安全質量監察部(子/分公司質量管理部門),安全質量監察部(子/分公司質量管理部門)向中心試驗室下達監控檢測通知。 第六條中心試驗室是內部監控檢測的具體實施部門,根據安全質量監察部(子/分公司質量管理部門)監控檢測通知,在規定時間內完成監控檢測工作,并及時向安全質量監察部(子/分公司質量管理部門)提交檢測報告。 第七條工程所屬集團(子/分公司)項目部是內部監控檢測的組織部門,負責監控檢測工作的組織、內部配合及外部協調工作。 第三章內部監控檢測內容、方法及參數 第八條內部監控檢測內容 1.對初期支護的內部監控檢測,隧道一律在襯砌前對初期支護進行內部自查,要主動查,查每道工序,一個不漏。對查出的質量隱患處理完畢后,方可進行二襯施工。此項工作由工程所屬集團(子/分公司)項目部依據襯砌進展情況自行組織檢查,并把檢查結果定期上報安全質量監察部(子/分公司質量管理部門)。 2.隧道襯砌長度達到300米(長度小于500米隧道不大于全長二分之一),具備檢測條件,由安全質量監察部(子/分公司質量管理部門)組織對隧道進行內部監控檢測。依據檢測結果,對質量隱患較大的隧道,增加一至二次內部監控檢測。 3.隧道二次襯砌完成,具備檢測條件,且在“第三方檢測”或竣工驗收之前,由安全質量監察部(子/分公司質量管理部門)組織對全隧道進行內部監控檢測。 第九條內部監控檢測方法 電磁波反射法(即地質雷達法)、鉆孔檢查法。 第十條內部監控檢測參數 隧道初支及二次襯砌背后密實度、二次襯砌厚度、鋼筋及鋼拱架的分布、防排水。 第四章內部監控檢測準備及要求 第十一條內部監控檢測前,由工程所屬集團(子/分公司)項目部組織中心試驗室向被檢隧道施工單位下達監控檢測準備作業指導書。 第十二條被檢隧道施工單位依據作業指導書要求,做好充分準備并配合中心試驗室完成現場檢測工作。 第五章內部監控檢測結果處理 第十三條內部監控檢測工作完成后,接受監控檢測施工單位確認其檢測結果及工作量;中心試驗室向安全質量監察部(子/分公司質量管理部門)、工程所屬集團(子/分公司)項目部提交監控檢測報告。 第十四條對于監控檢測中發現的質量隱患,由工程所屬集團(子/分公司)項目部組織實施整改后,上報復檢計劃。 第十五條中心試驗室要確保檢測行為及數據的科學、公正、準確,對檢測行為、檢測結論負完全責任。 第十六條內部監控檢測結果,由安全質量監察部(子/分公司質量管理部門)通知相關部門,并按集團公司保密法嚴格執行。 第六章獎罰與費用 第十七條以每座隧道為單位,以該隧道的內部監控檢測結論為依據,每年對參檢的隧道進行一次監控檢測質量評比,并按集團公司《工程質量管理辦法》、《工程質量獎罰規定》進行獎罰。 第十八條檢測費用,由安全質量監察部按季度報集團公司財務部支付(子/分公司項目費用轉各子/分公司)。初期支護:每次每條測線每延米10元;二次襯砌:每次每條測線每延米6元。 第七章附則 第十九條對鐵路以外隧道工程監控檢測單位的選擇,由工程所屬子/分公司自行決定,但為保證檢測結果的可控性,原則上要選用集團內部的檢測單位。 第二十條本辦法由安全質量監察部負責解釋。 第二十一條本辦法自公布之日起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