泵站施工地下設施保護措施
泵站工程地下設施保護措施
本工程施工范圍內可能有各種地上、地下管線,為確保管線的安全,施工過程中必須對地下管線進行保護。在施工前先探明地上、地下管線的分布情況,對某些離管坑開挖距離特別近的,我們將先進行挖坑(明挖2m探坑)工作,挖出該管線后,采用拉或撐的方式,保護好管線后,在進行施工。擬采取如下措施:
1、我司與有關管線單位建立良好關系,施工前詳細摸查清楚地下管線的埋設情況,繪制管線埋設圖。
2、利用地質雷達探測管線,并結合開挖探坑等摸清地下管線的明確位置,做出明顯的掛牌標識。
3、由專人負責檢查標識情況,監督在管線附近的開挖作業。如發現有任何不妥,立即向上級部門匯報,防患于未然。
4、將管線埋設情況向全體施工人員交底。
5、對于管線位置的開挖堅持利用人力層層開挖,以防對管線產生損傷。
6、對開挖出來的管線進行技術保護措施,并將管線保護措施遞交監理、業主及相關業主審批,完善有關會議記錄。
7、施工過程中,要堅持施工前的地下管線探坑開挖工作。
8、對各種架空管線,在施工將要做好測量工作,確定施工安全距離,在施工過程中,特別是打拔鋼板樁、攪拌樁施工、吊機起吊操作時由專人負責指揮,嚴禁吊機吊臂超越安全距離,必要時在經過現場監理工程師和有關單位同意的情況下,對架空管線采取必要保護措施后,再進行施工。
篇2:地下穿越交通設施工程安全監管辦法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目的依據】為加強對地下工程穿越交通設施的安全監管工作,確保我市交通設施的安全運行,更好地配合城市地下基礎設施的建設,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路法》、《城市道路管理條例》、《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管理辦法》、《城市橋梁檢測和養護維修管理辦法》、《北京市公路條例》、《北京市城市道路管理辦法》和《北京市城市軌道交通安全運營管理辦法》等法律、法規、規章的規定,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適用范圍】凡在本市行政區域內穿越交通設施的地下工程建設,適用本辦法。
本辦法所稱地下工程是指為修建地下結構物或埋設管線等,而采取地下施工作業的工程。
本辦法所稱交通設施是指已建成的道路(含城市道路、縣級及縣級以上公路)及其附屬橋梁、隧道、通道,以及已投入運行和在建的軌道交通線路及其附屬基礎設施。
第三條?【政府部門職責】市交通路政部門主管全市交通設施的安全監管工作,并對縣級(含)以上公路、軌道的運營管理單位(在建軌道為建設管理單位)或養護單位履行安全監管職責的情況進行監督和檢查。市、區兩級交通路政部門按照本市有關城市道路管理職責的劃分,對城市道路養護單位履行安全監管職責的情況進行監督和檢查。
第四條?【運營管理單位、養護單位職責】交通設施的運營管理單位(在建軌道為建設管理單位)或養護單位(以下簡稱運營、養護單位)負責對地下工程施工穿越交通設施進行安全監管。審查對交通設施的保護方案,檢查交通設施保護措施落實情況,及時了解地下工程施工進展情況,掌握第三方監測數據,及時發現交通設施安全隱患,并及時做出處理,同時將有關情況報交通路政部門。
第五條?【建設單位職責】地下工程建設單位(以下簡稱建設單位)對因地下工程作業而引起的交通設施安全問題負責。建設單位應制定對交通設施進行保護的措施和應急預案,接受交通路政部門和運營、養護單位的監管,確保交通設施的安全運行,并承擔相關費用。
第二章?監管工作程序
第六條?【前評估】地下工程穿越交通設施應進行前評估。前評估是指地下工程開工前,由建設單位委托具有相應資質的檢測評估單位,對交通設施的現狀進行檢測評估,評價地下工程對交通設施的影響,提出安全防護措施,確定監測原則、技術標準等。運營、養護單位應對評估結果進行評審,根據地下工程對交通設施的影響程度確定需要采取的后續安全監管措施,并將評估結果和評審意見報交通路政部門。
建設單位應委托交通設施的原設計單位,根據原設計文件和檢測評估結果提出交通設施允許變形控制值。
檢測評估結果和控制值作為交通設施監測、制定保護方案的依據。
第七條?【安全監管協議】建設單位在前評估結束后,應將有關施工資料報送運營、養護單位,并與運營、養護單位簽訂《地下工程穿越交通設施安全監管協議》,在協議中確定地下工程施工涉及的安全監管時間、監管內容、監管范圍等事宜。協議簽訂后,由建設單位報交通路政部門備案。
第八條?【工作方案的制定】建設單位應依據前評估結果,委托具有相應資質的設計單位對穿越交通設施的地下工程進行專項設計,制定交通設施安全保護方案,并組織編制施工組織方案、第三方監測方案和應急預案。
第九條?【工作方案的評審】運營、養護單位應組織專家對施工組織方案、交通設施安全保護方案、第三方監測方案和應急預案進行評審。地下工程施工需要采用降水措施的,施工組織方案的評審應包括對降水方案的評審內容。必要時可對地下工程的專項設計進行評審。
第十條?【工作方案的修訂】建設單位應根據評審意見和各項監測控制值的要求修訂施工組織方案、交通設施安全保護方案、第三方監測方案和應急預案,并將修訂后的文件報運營、養護單位。
第十一條?【工作方案的上報】運營、養護單位將建設單位修訂后的相關方案連同專家評審結果和運營、養護單位的審查意見報交通路政部門。交通路政部門同意后方可施工。
第十二條?【運營、養護單位的監管】運營、養護單位依據與建設單位簽訂的《地下工程穿越交通設施監管協議》,對施工組織方案、交通設施安全保護方案和第三方監測等的執行情況進行監督檢查。
在安全監管過程中,運營、養護單位應認真履行管理責任,根據監測數據加強有針對性的巡查,及時發現交通設施安全隱患問題,必要時可到地下工程作業面了解作業情況,當發現施工危及交通設施安全時,應及時制止,并及時將有關情況報告交通路政部門。
運營、養護單位應建立安全監管報告制度,定期上報日常安全監管情況,遇有特殊情況及時報告。
第十三條?【第三方監測】建設單位委托的第三方監測單位應定期將監測數據報運營、養護單位,運營、養護單位要及時掌握監測數據,對其數據進行分析,發現超過或可能超過控制值時,應立即通知建設單位,并上報交通路政部門。第三方監測應從地下工程開工前開始,至通過本辦法第十六條規定的后評估為止。
第十四條?【政府監管】交通路政部門應對運營、養護單位履行安全監管職責的情況加強監督和檢查。接到運營、養護單位的報告后,及時做出相應處理。
第十五條?【資料移交】穿越交通設施的地下工程竣工后,建設單位應將相關竣工資料移交給運營、養護單位。
第十六條?【后評估】地下工程竣工一年后,由建設單位委托具有相應資質的檢測評估單位,對地下工程穿越后的交通設施現狀進行檢測評估,確定地下工程穿越后對交通設施的影響程度,提出處理意見(簡稱后評估)。
后評估完成后30日內,運營、養護單位應組織召開后評估專家評審會,并將專家評審結果和運營、養護單位的意見報交通路政部門。
建設單位應根據最終的專家評審意見和運營、養護單位的意見,對交通設施進行相應的處理。
第三章?責任追究
第十七條?【建設單位責任】建設、施工單位違反本辦法的規定,由交通路政部門責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予以通報批評,并由相關部門依法進行行政處罰。
第十八條?【運營、養護單位責任】運營、養護單位不依法履行安全監管職責的,由交通路政部門通報批評;通報批評后仍不進行整改的,對運營單位依法進行處罰,養護單位取消其養護資格。
第四章?附則
第十九條?【鄉村公路】本市地下工程穿越鄉級、村級公路的安全監管工作,可由有關部門參照本辦法執行。
第二十條?【實施日期】本辦法自發布之日起施行。
篇3:建筑群地下管網地下地上設施保護措施
建筑群地下管網及地下地上的設施的保護措施
1、開工前,主動與業主取得聯系,了解有關地下管網、地下設施的分布情況,并探明其具體位置,做好標識,同時做好覆蓋、圍欄等保護措施。
2、根據地下管線、地下設施的資料,有針對性的編制分部分項工程實施施工方案。盡可能避免擾動工程施工與地下設施。
3、當工程施工必須擾動或有可能破壞到地下管線和地下設施時,必須根據有關資料,結合施工的實際要求,研究確定具體的加固、移位、改道等專題方案,報業主、監理審批,并嚴格按已批準的方案實施,確保地下管網、地下設施的安全。
4、在實施上述保護方案時,派專人進行不間斷監測,發現異常及時向業主及監理匯報,以便及時采取措施。
5、進入工程內的主要通道應搭設雙層鋼管防護棚進行保護。
6、土方開挖期間,如發現有地下古墓文物,及時向監理、業主報告,并停止開挖。采取護、包、蓋等措施,保護好開挖現場。設立警戒線,閑雜人員嚴禁靠近,等待有關文物主管部門處理。
7、嚴格按施工方案搭設腳手架,掛設安全網,做好施工洞口及臨邊的安全防護及外架的封閉工作,防止高處建筑施工過程中材料的墜落而造成對原有設施的破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