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危害防治管理考核規定
為認真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工作場所職業衛生監督管理規定》(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第47號令)、《職業危害項目申報辦法》(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第48號令)、《用人單位職業健康監護監督管理辦法》(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第49號令)、《建設項目職業衛生“三同時”監督管理暫行辦法》(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第51號令)、《建設項目職業病危害風險分類管理目錄》(安監總安健〔2012〕73號)、《關于進一步加強煤礦職業病危害項目申報和煤礦職業衛生技術服務機構管理工作的通知》(安監總煤調〔2012〕76號)的要求,全面推動公司職業危害防治工作規范發展,切實維護職工權益,保障職工身體健康,結合我公司實際,特制定本辦法。
考核內容
1、職業危害防治管理體系建立;
2、職業危害防治管理制度落實;
3、職業危害防治措施及設施落實;
二、考核對象
公司基層各科隊、機關各部門。
考核周期
采取不定期與定期相結合的方式,日常進行抽、巡查,季度定期進行評比大檢查。
四、考核內容與標準
序號
項目
考核內容及標準
考核辦法
責任單位
一
職業危害防治管理體系
職業危害防治管理機構及人員
有正式文件設置或者指定職業危害防治的領導機構;2、有正式文件設置或者指定職業危害防治的管理機構或
者組織;
配備專職的職業危害防治管理人員;機構設置和人員配備情況應當適應開展工作的需要;5、應設職業危害防治管理辦公場所。
如發現如下情況之—,罰責任單位黨政主管各100元。
未按規定設置職業危害防治領導機構、管理機構,配備防治管理人員;無職業危害防治管理辦公場所。
職業危害預防管理科
職業危害防治計劃和實施方案
有經正式文件批準的職業危害防治計劃和實施方案;2、計劃中應當包括目的、目標、措施、保障條件等內容;3、實施方案應當包括時間進度、實施步驟、技術要求、
驗收方法等內容。
未按規定編制《職業危害防治計劃和實施方案》,罰責任單位黨政主管各100元。
職業危害預防管理科
職業危害防治各項管理制度
主要包括:
1、職業危害防治責任制度;
職業危害防治計劃和實施方案;職業危害告知制度;職業危害防治宣傳教育培訓制度;職業危害防護設施管理制度;從業人員防護用品配備發放和使用管理制度;職業危害日常監測管理制度;職業健康監護管理制度;職業危害申報制度;職業病診斷鑒定及治療康復制度;職業危害防治經費保障及使用管理制度;職業衛生檔案與職業健康監護檔案管理制度;職業危害事故應急救援預案;職業危害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制度;法律、法規、規章規定的其他職業危害防治制度。
每缺少一項制度罰責任單位黨政主管各50元,未按檢查要求進行整改的加倍處罰。
職業危害預防管理科
序號
項目
考核內容及標準
考核辦法
責任單位
二
各項制度落實
職業危害告知
在醒目位置公布操作規程、規章制度;在醒目位置公布職業病危害事故應急救援預案;在簽訂勞動合同中,說明產生的職業病危害因素,防護,待遇;在醒目位置公布職業病危害因素監測評價結果;書面告知職業健康體檢結果,并簽字確認。
每缺一項或一處罰責任單位黨政主管各50元,未按檢查要求進行整改的加倍處罰。
職業危害預防管理科
職業危害防治宣傳教育培訓
采取培訓班、講座等方式進行培訓,采用黑板報、櫥窗、條幅、廣播、宣傳單、有獎問答等形式進行宣傳教育;公司、主要負責人和職業危害防治管理人員應與接受職業健康培訓,并具備所從事的生產經營活動相應的職業健康知識和管理能力。對從業人員進行上崗前、在崗期間的職業危害防治知識培訓。上崗前培訓時間不少于4學時,在崗期間培訓時間每年不少于2學時。培訓率100%。
如發現如下情況之一,罰責任部門主管、責任人各100元。
未定期組織職業危害防治宣傳活動;培訓時間不達標;培訓率不達標。
安指中心、職業危害預防管理科
職業危害防護設施管理
應對職業病危害監測設備實行統一管理,專人負責。監測人員必須經培訓考核合格,持證上崗。定期檢定,按規定降級或報廢。按規定配備各種防護裝置和報警裝置。任何情況下不得擅自停用、拆除防護設施。需停用、拆除防護設施的,必須報安全監察部批準。定期對職業病危害防護設施的效果進行監測和評價,及時更換或改造不符合標準要求的防護設施。監測人員未經培訓無證上崗,未按規定配備各種防護裝置和報警裝置,按安全管理規定進行責任追究;未按規定對職業病危害監測設備實行統一管理,專人負責,定期檢定,按規定降級或報廢,罰責任單位黨政主管各100元;擅自停用、拆除防護設施,對責任人罰款500元,并按嚴重“三違”處理。
4、未定期對職業病危害防護設施的效果進行監測和評價,及時更換或改造不符合標準要求的防護設施,罰責任單位黨政主管各500元。
職業危害預防管理科
序號
項目
考核內容及標準
考核辦法
責任單位
二
各項制度落實
勞動防護用品采購、發放、使用管理
按照《煤礦職業安全衛生個體防護用品配備標準》(AQ1501)規定配備;不得使用假冒偽劣、超過使用期限和失去防護性能的勞動防護用品;配發的勞動防護用品符合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按安全生產規章制度、勞動防護用品使用規則,從業人員在作業過程中正確佩戴和使用勞動防護用品;勞動防護用品應當按使用說明書進行經常性檢修、維護,并定期檢測防護性能和效果;勞動防護用品的采購、驗收、使用、報廢應當按有關規定進行;職業病防護設施、用品臺帳、個人職業防護用品發放登記臺帳齊全。
如發現如下情況之—,罰責任單位黨政主管、責任人各100元。
未按規定、標準配備勞動防護用品,使用假冒偽劣、超過使用期限和失去防護性能的勞動防護用品;未按安全生產規章制度、勞動防護用品使用規則,從業人員在作業過程中正確佩戴和使用勞動防護用品;未對勞動防護用品按使用說明書進行經常性檢修、維護,并定期檢測防護性能和效果;未按有關規定進行勞動防護用品的采購、驗收、使用、報廢;未健全職業病防護設施、用品臺帳、個人職業防護用品發放登記臺帳齊全。
供應科、安全監察部、職業危害預防管理科
職業危害日常監測管理
有專職或兼職職業危害因素監測人員,經過培訓,會操作;每月有經通防副總工程師審定的合理的職業危害因素測點布置方案;配備足夠的監測儀器設備;按規定開展對作業場所職業危害因素進行日常監測;檢測結果及時填繪在告知牌板上;各項檢測記錄齊全;通防副總工程師及時審閱報表,發現超限問題及時處理。未按規定配備專職或兼職職業危害因素監測人員,持證上崗,按安全管理規定進行責任追究;未按規定配備足夠的監測儀器設備,罰責任單位黨政主管各100元;未按規定對作業場所職業危害因素進行日常監測,按安全管理規定進行責任追究;檢測結果未及時填繪在告知牌板上或記錄不全,罰責任人50元/次;
5、發現超限問題未及時處理,按重大隱患進行責任追究。
職業危害預防管理科
序號
項目
考核內容及標準
考核辦法
責任單位
二
各項制度落實
職業健康監護管理
按有關規定組織從事接觸職業病危害作業的勞動者進行煤礦職業危害檢查,包括:上崗前、在崗、離崗前;
2、不得安排未經上崗前煤礦職業危害檢查的勞動者從事接觸職業病危害因素的作業,不得安排有職業禁忌的勞動者從事其所禁忌的作業,不得安排未成年工從事接觸職業病危害因素的作業,不得安排孕期、哺乳期的女職工從事對本人和胎兒、嬰兒有危害的作業;
發現職業禁忌或者有與所從事職業相關的健康損害的勞動者,應當按照體檢機構的要求及時調離原工作崗位,并妥善安置。對需要復查和醫學觀察的勞動者,應當按照體檢機構要求的時間安排其復查和醫學觀察;對未進行離崗時煤礦職業危害檢查的勞動者,不得解除或終止與其訂立的勞動合同。若發生分立、合并、解散、破產等情形的,應對從事接觸職業危害因素作業的勞動者進行健康檢查,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妥善安置職業病人員。對可能遭受急性職業病危害的勞動者,及時組織進行健康檢查和醫學觀察。為勞動者建立煤礦職業危害監護檔案,并按照規定的期限妥善保管。勞動者離開用人單位時,按規定提供煤礦職業危害檔案復印件。
7、上崗前、在崗、離崗前體檢率要分別達到100%、95%、100%。
1、未按規定組織從事接觸職業病危害作業的勞動者進行煤礦職業危害檢查及體檢率不達標,罰勞動工資部主管、責任人、基層單位黨政主管各100元;
2、未按規定安排職工上崗,每發現1人罰責任單位黨政主管各100元;
3、未按規定解除或終止勞動合同,罰勞動工資部主管、責任人各100元;
4、未對可能遭受急性職業病危害的勞動者,及時組織進行健康檢查和醫學觀察,罰勞動工資部主管、責任人、基層單位黨政主管各100元;
5、未按規定要求建立職業危害監護檔案,罰勞動工資部主管、責任人、基層單位黨政主管各100元。
職業危害預防管理科
職業危害
申報
1、按規定向所在地安全監管部門申報職業病危害項目。
未按規定時間、要求進行職業危害申報,罰單位主管、責任人各100元。
職業危害預防管理科
職業病診斷鑒定及治療
應當如實為職業病診斷和鑒定提供有關或必要的煤礦職業危害和健康監護等資料。應安排職業病患者進行相應的醫治和療養,按規定妥
如發現如下情況之一,罰責任部門主管、責任人各100元。
1、未如實為職業病診斷和鑒定提供有關或
職業危害預防管理科
序號
項目
考核內容及標準
考核辦法
責任單位
二
各項制度落實
職業病診斷鑒定及治療康復
善安排其工作。
3、對疑似職業病的職工應及時安排診斷,在其診斷或者醫學觀察期間的費用按職業病待遇辦理,在此期間不得解除或者終止與其訂立的勞動合同。
必要的煤礦職業危害和健康監護等資料。
2、未按規定安排職業病患者進行相應的醫治和療養,并妥善安排其工作。
3、對疑似職業病的職工未及時安排診斷、支付職工待遇、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
職業危害預防管理科
職業危害防治經費保障及使用
按規定提供足額的職業危害防治經費,并制定經費保障制度和措施;專人負責經費的使用,建立職業危害防治經費提取、使用的明細記錄;合理編制財務預算計劃使用資金,職業危害防治費滿足使用要求,且應當定期進行評估所投入費用是否與生產經營規模、職業危害控制要求相適應確保職業危害防治經費來源;嚴格財務審批和驗收及經費支付報銷的審核工作。
如發現如下情況之一,罰責任部門主管、責任人各100元。
未保證職業危害防治經費來源;未安排專人負責經費的使用及建立臺賬;
3、未合理編制財務預算計劃使用資金;
4、未按規定進行財務審批、驗收及經費支付報銷的審核工作。
財務科
職業衛生檔案與職業健康監護檔案管理
建立健全職業衛生檔案與職業健康監護檔案;安排專人負責按規定進行保管;
如發現如下情況之—,罰責任單位黨政主管、責任人各100元。
未建立職業危害防治“兩檔”;檔案不健全未按要求進行整改;未按規定保管檔案。
職業危害預防管理科
職業危害事故應急救援
有以正式文件制定職業危害事故應急救援預案。預案包括:①預案應明確責任人、指揮或組織機構、聯系方式;②事故發生后的疏通路線;③應急救援設施的啟動程序;④應急救援設施的維護;⑤醫療救援方案;⑥其他有關內容。組織學習預案,有學習記錄;制定演練計劃,可能發生急性職業危害事故的單位每年應進行1-2次演練,做好演練記錄,并進行總結、修正、補充完善。
1、未按要求制定職業危害事故應急救援預案,按安全管理規定進行責任追究;
2、未按規定組織學習預案,罰責任單位黨政主管各200元;
3、未按規定制定演練計劃并組織實施,罰責任單位黨政主管各500元,并進行責任追究。
技術科、職業危害預防管理科
序號
項目
考核內容及標準
考核辦法
責任單位
二
各項制度落實
職業危害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
生產礦井對可能發生急性職業危害的生產作業場所要配置滿足需要的現場救援設施,并按規定向安全監察部、生產技術部及時報告設施配置與管理情況。發生職業危害事故時,現場人員要立即向單位領導匯報,單位領導要立即向礦井調度室、礦井領導匯報,礦井調度室立即向公司調度室、安全監察部及公司值班領導匯報。發生事故后,單位要采取有效措施,減少或者消除職業危害因素,防止事故擴大。措施的擬定與實施要隨時向安全監察部、生產技術部請示匯報,并接受該部的指導,組織采取有效救治措施。嚴格按照“四不放過”的原則對職業危害事故進行調查并形成事故分析報告。同時根據安全目標管理責任制職業危害防治責任制規定,對有關責任人進行責任追究,處理結果全公司通報。各礦井要建立職業危害事故臺賬,事故調查的報告有關資料要存檔保存,同時報安全監察管理部。如發生重大職業病事故,公司要及時向地方安全監督管理部門、集團公司總部和集團公司新疆分公司上報重大職業病事故情況以及處理結果。未按規定上報作業場所職業危害救援設施配置及管理情況,罰責任單位黨政主管各200元;發生職業危害事故時,未按規定程序及要求上報的,延報、漏報罰責任單位黨政主管、責任人各200元,不報罰責任單位黨政主管、責任人各500元,情節嚴重的追究行政責任乃至刑事責任;未按規定進行責任追究,罰責任部門主管100元;未按規定建立職業危害事故臺賬,保管相關資料,罰責任單位黨政主管、責任人各100元。
技術科、安全監察部、職業危害預防管理科
其他職業危害防治制度管理
煤礦職業危害辦公會議制度:
定期組織召開職業危害防治辦公會議。
未按規定組織召開會議,罰部門主管100元。
安全監察部
建設項目職業病危害防治:
在可行性論證階段,委托有資質的職業健康技術服務機構進行預評價;職業危害預評價報告應當報送地方煤礦安全監管部門備案。在初步設計階段編制職業危害防治專篇,提出職業危害防護設施初步設計,職業危害防治專篇應當報送地方未按規定對職業危害防治進行預評價、初步設計、實行“三同時”、竣工驗收前職業危害控制效果評價,每缺一項罰責任單位主管、責任人各200元;未按規定上報,罰責任單位主管100元。
職業危害預防管理科
序號
項目
考核內容及標準
考核辦法
責任單位
二
各項制度落實
其他職業危害防治制度管理
煤礦安全監管部門備案。
建設項目的職業危害防護設施應當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生產和使用,所需費用應當納入建設項目工程預算。
4、建設項目竣工驗收前,應當委托有資質的職業健康技術服務機構進行職業危害控制效果評價;建設項目竣工驗收時,其職業危害防護設施依法經驗收合格,取得職業危害防護設施驗收批復文件后,方可投入生產和使用;職業危害控制效果評價、職業危害防護設施驗收批復文件當報送地方煤礦安全監管部門備案。
職業危害預防管理科
職業病危害事故隱患排查:
基層各科隊必須建立健全職業危害排查制度;按照職能公司管理部門每周、礦井區隊每天、班組和車間每個班的要求,至少進行一次職業病危害事故隱患的排查;查出的煤礦職業危害等危險源,必須制定相應的整改措施,列出處理計劃,同時,要落實整改資金、落實整改時限、落實責任單位和整改責任人,并嚴格進行考核。未按規定建立健全職業危害排查制度,罰責任單位黨政主管各100元;未按規定進行職業危害事故隱患排查,每缺一次罰責任單位黨政主管各50元;對查出的隱患未按要求進行整改,罰責任單位黨政主管各100元;職能部門未按規定進行考核,罰部門主管100元。
安全監察部職業危害預防管理科
作業場所環境監測與評價:
委托具有資質的職業衛生技術服務機構每年進行一次職業危害因素檢測與分析評價;監測分析報告應向地方煤礦安全監管部門備案;在從業人員經常能看見的地點公布監測結果;按評價意見和建議進行整改。未組織年度職業危害因素檢測與分析評價,罰責任部門主管100元;未按規定將監測分析報告向地方煤礦安全監管部門備案,罰責任部門主管100元;未按要求公布監測結果,罰責任單位黨政主管各100元;未按評價意見和建議進行整改,罰責任單位黨政主管100元。
安全監察部職業危害預防管理科
序號
項目
考核內容及標準
考核辦法
責任單位
三
作業場所防治措施
粉塵危害?防治
粉塵日常監測
應配備足夠的粉塵監測儀器。
監測儀器應定期校準及檢定。
應定期監測工作地點及個體全塵、呼塵、游離SiO2含量、粉塵分散度。
防塵供水系統
礦井必須建立完善的防塵供水系統,主要運輸巷、帶式輸送機斜井與平巷、上山與下山、采掘工作面運輸巷與回風巷、煤倉放煤口、溜煤眼放煤口、卸載點等地點都必須敷設防塵管路。
綜合防塵措施及設施礦井對產生煤(巖)塵的地點應采取防塵措施。采煤工作面回風巷應安設凈化水幕;井下煤倉放煤口、溜煤眼放煤口、運輸機轉載點和卸載點,必須安設噴霧裝置或除塵器,作業時進行噴霧降塵或用除塵器除塵。掘進時,必須采取濕式鉆眼、沖洗井巷幫、使用水泡泥、爆破噴霧、裝巖(煤)灑水和凈化風流等綜合防塵措施。采煤工作面應采取煤層注水防塵措施(符合有關規定除外);炮采工作面應采取濕式打眼,使用水炮泥,爆破前后應沖洗煤壁,爆破時應噴霧降塵,出煤時灑水。采掘機械及破碎機作業的防塵必須符合相關規定。及時清除運輸巷道中的浮煤,沖洗沉積煤塵、清掃刷白巷道。
按安全管理及質量標準化管理規定進行考核。
各科隊
序號
項目
考核內容及標準
考核辦法
責任單位
三
作業場所防治措施
防塵技術資料
礦井應有反映實際情況的防塵系統圖,防塵牌板、煤層注水臺帳、測塵臺帳、采掘工作面防塵設施臺帳、防塵工程設施施工及管路驗收檢查記錄、沖洗巷道記錄等防塵管理技術資料。
按安全管理及質量標準化管理規定進行考核。
各科隊
噪聲危害?防治
1、機械噪聲大的機電設備操作間應設置噪聲防護設施;
2、噪聲較大的作業場所人員應采取個體防護措施;
3、主要通風機、局部通風機應安設消聲裝置。
按安全管理及質量標準化管理規定進行考核。
各科隊
高低溫危害防治
1、高溫采掘工作面應采取降溫措施;
2、井口應有保溫供暖設施;
3、機電硐室溫度應符合規定要求,超過規定要采取降溫措施;
4、高溫作業地點人員應采取降溫防護措施。
按安全管理及質量標準化管理規定進行考核。
各科隊
有毒有害氣體防治
1、通風系統應合理完善、作業場所應風量充足;
2、監測儀器、個體防護用品裝備數量符合要求、監測儀器定期校驗;
3、定期對測點進行監測。
4、采空區應及時予以封閉、設立警示標志,定期檢查有毒有害氣體。
5、開采容易自燃、自燃煤層的礦井應建立氣體分析室,并配備氣相色譜儀。
按安全管理及質量標準化管理規定進行考核。
各科隊
篇2:煤礦防治水日常巡查考核制度
為了防止煤礦重大水害事故的發生,保障礦井和職工人身安全,同時為了促進礦井防治水各項工作工作的及時開展,特制定此防治水管理運行制度:
1、礦井必須建立負責防治水工作的管理機構,明確責任,并制定應急處置預案。主要負責人是防治水工作的第一責任者,負責解決防治水所需的人、財、物等;總工程師(技術負責人)負責防治水工作的技術管理。
2、科室必須配齊滿足防治水工作需要的專業技術人員,所配人員必須經過專業技術培訓,具備一定的專業素質。
3、必須加強防治水基礎工作。各種原始記錄、臺帳、卡片等齊全、準確;圖紙資料完善可靠、填繪及時;做好礦井水情水害的分析和預報,及時提供各種水文地質資料,滿足礦井生產安全需要。
4、必須抓好水患的排查與治理工作。每月至少進行一次水患排查,對排查出的水患必須制定防治措施,做到項目、資金、措施、時間、人員、責任六落實。
5、必須具備完善的排水系統,排水能力符合《煤礦安全規程》規定。有突水危險的礦井和區域必須按規定設置防水閘門等防水隔離設施,實現分區隔離。隔離設施必須安排專人管理,定期進行檢查和維護。防水閘門每年必須由分管負責人組織兩次關閉試驗,發現問題及時解決。
6、必須加強對古空、老空、采空區積水情況的探查和管理,加強對鄰礦古空、老空及廢棄老窯情況的調查分析;礦總工程師(技術負責人)每年必須組織有關人員進行一次復查核實,按規定及時準確地填繪在采掘工程平面圖上;加強與鄰礦之間的關系協調,按安全互保協議要求搞好圖紙交換,建立完善的檔案資料。嚴格執行“有掘必探、先探后掘、先探后采”的制度。
7、必須嚴格執行防治水審批管理制度。受上覆巖層水或地表水威脅的煤層,必須按照礦井設計和礦井地質報告的規定留設防隔水煤(巖)柱,未經省煤炭管理部門批準,嚴禁擅自提高開采上限。受承壓水威脅的礦井,開采前必須查清水文地質條件,編制治理方案和防范措施,按管理權限報批后組織實施。
8、必須按有關規定留足礦井邊界隔離煤柱,不得擅自采動破壞;變更邊界煤柱,必須編制專門設計報省煤炭管理部門批準。嚴禁危及相鄰礦井安全的泄水、貫通巷道等行為。
9、每年雨季前必須對本單位的“雨季三防”工作進行全面分析排查,對主要排水系統進行聯合試運轉。在受雨季降水影響或威脅情況下,必須制定專門的防治措施。井口和工業廣場場地高程低于當地歷年最高洪水位的情況下,必須有防、堵、疏、排措施。
10、公司必須加大對防治水工程的資金投入。總工程師(技術負責人)必須每年組織有關人員編制防治水工程計劃,經主要負責人批準后列入安全技措工程計劃,并組織實施。
篇3:煤礦地測防治水工作質量事故分析考核制度
1、地測防治水工作要嚴格執行《煤礦安全規程》《煤礦防治水規定》、有關專業技術規范,確保工程質量,堅決杜絕一切因地測防治水工作失誤而造成的無效進尺、誤揭煤層、透水和貫通失誤等事故發生。
2、地測防治水工作堅持事故“三不放過”的原則,認真分析,追查事故原因,制訂防范措施。
3、由地測科科長及有關單位組織全科有關人員進行事故綜合分析,明確責任并引以為戒,總結經驗,吸取教訓。
4、對有爭議參與單位多的工作事故,會同有關單位,主動積極協助安監部門進行事故追查。
5、地測防治水工作堅持獎懲分明的原則,對工作表現突出,質量優良,有一定貢獻的同志,應給予獎勵,以鼓勵上進,加強全單位責任,提高工作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