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科人員健康個人劑量管理制度
一、范圍和對象
放射工作人員是指從事放射職業活動中受到電離輻射照射的人員。
放射工作人員應當具備下列條件:
1.經職業健康檢查,符合放射工作人員的職業健康要求
2.放射防護和有關法律知識培訓考核合格
3.遵守放射防護法規和規章制度,接受職業健康監護和個人劑量監測管理
4.持有《放射工作人員證》
二、放射人員上崗要求
1.放射人員在上崗前,預防保健科負責向市衛生監督部門為其申請辦理《放射工作人員證》。
2.放射工作人員每年均需參加放射防護條例上崗培訓,并進行相關考核,取得培訓合格證。
3.放射設備安裝后,由具有職業衛生技術服務職責的機構對機器和機房設施進行測試,做出評價報告證實符合防護要求,取得機器使用合格證之后,方可使用。
三、個人劑量監督管理
1.放射工作人員均需佩戴熱釋光個人測量儀,并按規定佩戴在左胸及左前領口。
2.個人劑量監測同期一般為90天;內照射個人劑量監測周期按照有關標準執行,每兩月定期送往疾控中心監測,并將監測結果通知個人。
3.醫院終生保存個人劑量監測檔案。
4.放射人員可查閱,復印本人的個人劑量監測檔案。
5.醫院將個人劑量監測結果及時記錄在《放射人員工作證》中。
四、職業健康管理
1.放射人員上崗前應當進行上崗前的職業健康檢查,符合放射工作人員健康標準的,方可參加相應的放射工作。
2.放射工作人員定期參加上海放射研究所的職業健康檢查,兩次檢查的時間間隔不應超過2年,建立健康檔案,必要時可增加臨時性檢查。如有異常按有關條例及時處理。
3.放射工作人員脫離放射工作崗位時,醫院應當對其行離前的職業健康檢查。
4.對參加應急處理或者受到事故照射的放射工作人員,醫院及時組織健康檢查或者醫療救治,按照國家有關標準進行醫學隨訪觀察。
5.醫院在收到職業健康檢查報告的7日內,如實告知放射工作健康檢查中發現不宜繼續從事放射工作的人員,應當及時調離放射工作崗位,并妥善安置;對需要復查和醫學隨訪觀察的放射工作人員,應當及時予以安排。
6.醫院不得安排懷孕的婦女參與應急處理和有可能造成職業性內照射的工作。哺乳期婦女在其哺乳期間應避免接受職業性內照射。
7.醫院為放射工作人員建立并終生保存職業健康監護檔案。
8.放射工作人員有權查閱、復印本人的職業健康監護檔案。
9.醫院承擔本院放射工作人員職業健康檢查、職業性放射性疾病的診斷、鑒定、醫療救治和醫學隨訪觀察的費用。
10.放射工作人員的保健津貼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執行。放射工作人員每月給予一定的營養補貼,并普及營養知識,增強機體免疫力。
11.在國有統一的規定休假外,放射工作人員每年可以享有保健休假2-4周。放射科要安排保證休息。
篇2:附屬醫院放射科工作制度
附屬醫院放射科工作制度
1、各項*線檢查須由臨床醫師詳細填寫申請單。急診病人隨到隨診。各種特殊造影檢查應事先預約。
2、重要檢查由醫師和技術員共同確定投照技術。特殊檢查待觀察照片合格后方叮囑病人離開。
3、危重或做特殊造影的病人,必要時應由醫師攜帶急救藥品陪同檢查,對不宜搬動的病人應到床旁檢查。
4、*線檢查要密切結合臨床。進修和實習醫師寫的診斷報告應經上級醫師審閱簽名。
5、*線照片是醫院工作的原始記錄,對醫療、教學、科研有重要作用。全部*線照片都應由放射科登記、歸檔、統一保管。
6、每天集體閱片,經常研究診斷和投照技術,解決疑難問題,不斷提高工作質量。
7、嚴格遵守操作規程,做好防護工作。工作人員要定期進行健康檢查,妥善安排休假。
8、注意用電安全,嚴防差錯事故。*線機應指定專人保養,定期進行檢修。
篇3:附屬醫院放射科主任職責
附屬醫院放射科主任職責
1、在分管院長領導下,全面負責本科的醫療、教學、科研和行政管理工作。
2、制訂本科的工作計劃并組織實施,經常督促檢查,按期總結匯報。
3、組織領導本科制訂并貫徹執行各項規章制度和技術操作規程,檢查射線防護情況,嚴防差錯事故。
4、保持與臨床科室的密切聯系,征求意見,改進工作。
5、根據本科室任務和人員情況進行科學分工,保證各項工作的正常進行,使傷病員得到及時的檢查、診斷和治療。
6、定期主持、督促制訂各專業組的計劃,審簽重要及疑難病例的診斷報告,參加疑難病例的臨床會診,經常檢查放射診斷和投照質量。
7、組織制訂和實施科室的業務學習計劃,學習和使用國內外先進技術,開展科學研究,督促科內人員做好資料積累與保管工作。
8、制訂和組織實施本科工作人員、進修生、實習生的培養計劃,及時進行思想教育,定期考核。
9、審簽本科主要設備器材、藥品的請領與報損,監督檢查儀器設備使用的管理情況。
10、確定本科工作人員的輪換、值班和休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