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帶電作業管理標準規定

帶電作業管理標準規定

2024-07-11 閱讀 5114

1范圍

本標準規定了龍海市供電公司配電網的管理職責、管理內容與方法。

本標準適用龍海市供電公司配電網運行管理。

2引用標準

下列標準所包含的條文,通過在本標準引用而構成本標準的條文。本標準出版時,所有版本均為有效。所有標準都會被修訂,使用本標準的各方應探討使用下列標準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80)電技字第26號《關于頒發電力工業技術管理法規(試行)的通知》

能源電(1988)20號《關于頒發架空配電線路及設備運行規程(試行)的通知》

Q/305-105.01-1997《濟南電力系統調度規程》

Q/305-209.02-1997《輸配電線路運行管理標準》

Q/305-209.16-1997《變電運行管理標準》

Q/305-201.01-1997《設備全過程管理標準》

3職責

3.1生產經理

3.1.1生產經理是全公司配網生產管理的主要領導者,負責全公司配網規劃、業擴、改造、運行、檢修等全面管理工作。

3.1.2組織專業人員學習貫徹部頒規程、制度、技術文件和省公司的有關文件指示,制定相應的實施細則。

3.1.3檢查、指導、考核各有關部門的配網管理工作。

3.1.4審批10kV及以上電壓等級的用戶工程、10kV配套供電工程及配網改造工程。

3.2生產技術部

3.2.1認真貫徹執行上級頒發的有關規程、規范、制度、技術文件,結合全公司配網運行狀況,制定相應的規定、制度。

3.2.2組織編寫配網規劃、配網改造計劃。

3.2.3負責配網檢修計劃安排,科技試驗等專業工作。

3.2.4組織配網規劃、設計審查、檢修計劃、科技試驗、更新改造工程、大修工程的驗收等專業工作。

3.2.5全面了解配網運行狀況,及時掌握配網設備變動情況和配網設備的基礎數據。

3.2.6負責全公司配電可靠性管理工作,為配網規劃、配網改造、配網的運行和檢修工作安排提供

依據。

3.2.7負責全公司6-10kV配電線路更新改造工程、參加6-10kV用戶業擴工程勘察、驗收工作。

3.3調度所

3.3.1負責配網運行和操作管理,并行使指揮權。

3.3.2負責配網調度規程的編制。

3.3.3負責編制管轄范圍內配網運行方式及新建、擴建重點工程試運行方案。

3.3.4指揮配網事故處理,參加配網事故調查分析。

3.3.5負責電網結線圖的繪制。

3.3.6參加配網規劃、設計審查、檢修計劃安排等專業工作。

3.3.7參加配網運行規程和檢修規程的審查。

3.3.8負責配網遠動、通訊設施的維護和檢修管理工作。

3.3.9負責線路的保護定值計算。

3.4客戶服務中心

3.4.1認真執行上級及全公司頒發的有關規程、制度、技術文件。

3.4.2負責組織有關部門進行高壓用戶業擴工程及低壓業擴工程現場勘察,協助生產技術部制定供電方案。

3.4.3負責組織6-10kV配電網新上、更新改造工程、大修、業擴工程及低壓業擴工程的驗收。

3.5供電所

3.5.1認真執行上級及全公司頒發的有關規程、制度、技術文件。

3.5.2負責轄區內用戶管理及用戶業擴申請及驗收。

3.5.3參加配網規劃、設計審查、科技試驗,并對管轄設備事故進行調查分析。

3.5.4參加配網6-10kV配電網新上、更新改造工程、大修、業擴工程及低壓業擴工程的驗收。

3.5.5負責管轄范圍內配電線路、柱上開關的運行、操作管理。

3.5.6負責管轄范圍箱式變、公用變的運行和檢修管理。

3.5.7負責管轄范圍運行規程、檢修規程及年度、月度檢修計劃的編制。

3.5.8負責管轄范圍內地理接線路圖、單線圖的繪制、修改、上報。

3.5.9負責管轄設備的臺帳、圖紙資料及上墻圖板(表)的建立,編寫上報有關報表。

3.5.10完成全公司下達的配電可靠性任務,確保停電工作不超分解指標。

3.6施工部門

3.6.1認真執行上級及全公司頒發的有關規程、制度、技術文件。

3.6.2承擔全公司下達的配網改造任務,確保施工質量,提供完整的施工資料。

3.6.3承擔業擴工程的安裝調試任務,確保施工質量,提供完整的施工資料。

3.6.4參加有關的配網改造、用戶業擴工程的驗收。

4管理職能

4.1規劃與計劃

4.1.1每年9月底各有關部門將下年度大修計劃報生產技術部。

4.1.2每年12月底由生產技術部編制、修改下年度配網規劃、配網改造計劃。

4.1.3每年10月份由生產技術部編制年度檢修計劃、大修計劃、配電可靠性管理計劃。

4.1.4每年10月份由安質部制定配網反事故措施。

4.1.5每年10月底,由生產經理、經理組織有關部門研究、審定配網規劃、配網改造計劃、年度檢修計劃、大修計劃、配電可靠性管理計劃、配網反事故措施,按職責范圍由生產技術部、企劃部、安質部印發有關部門。

4.1.6各有關部門根據全公司下達的規劃、計劃,制定本部門相應的實施方案,并于11月初交生產技術部、企劃部、安質部。

4.1.7生產技術部應合理安排月度生產計劃,嚴格停電審批手續。

4.2勘測、設計、設備選型

4.2.1生產設計部門應按照供電方案的要求現場勘測,根據現場實際情況制定設計方案。用戶接火以不停電為前提進行供電方案勘測。

4.2.2生產設計部門應按照原能源部、建設部部頒(能源電(1993)288號文)《城市電力網規劃設計導則》

4.2.36-10kV用戶業擴工程,應由客戶中心組織生產技術部、調度所等相關單位進行設計審查。

4.2.4配網設備應選用短路容量能滿足長期發展需要、可靠性高、體積小、維護工作量少和操作簡單的新型

和電力部部頒《城市中低壓配電網改造技術導則》規定的技術原則及省公司與全公司有關規定,進行設計。設計審查通過后,設計圖紙方可發放。設備。重要設備選型應報生產技術部審核,并經生產經理批準。

4.3業擴管理

4.3.1客戶服務中心應受理管轄范圍內高、低壓用戶用電申請。

4.3.2高壓用戶業擴工程,由客戶中心組織生產技術部、供電所等有關部門,現場初勘,制定供電方案,并在規定時間內答復用戶。

4.4施工、驗收

4.4.1公司屬施工單位應保質保量地按時完成全公司下達的配網改造任務、用戶業擴工程,重點工程在施工前,應向生產技術部、安質部提交“三措”。

4.4.2施工單位應按設計圖紙進行施工,需變更部分,應由設計單位下達設計變更通知書。

4.4.3施工中所采用的設備、原材料、器材應符合國家現行技術標準,并有合格證件,設備應有銘牌,設備、原材料、器材在使用前應進行外觀檢查,必要時應進行試驗。

4.4.4施工單位應嚴格按施工工藝標準進行施工、安裝,各部件安裝應牢固、可靠、工藝美觀,各部電氣距離、安裝尺寸等規定,符合設計要求。

4.4.5生產技術部、安質部在重點工程的施工過程中,應到施工現場進行檢查、指導。

4.4.6施工單位在驗收前向驗收單位提供完整、準確的施工資料。施工單位在工程送電一周前,需向調度提供有關技術資料,以便整定計算人員提供保護定值。

4.4.76-10kV配網更新、改造工程,應由生產技術部組織安質部、調度所、運行管理單位、施工單位等有關部門參加驗收。

4.4.86-10kV用戶業擴工程由客戶中心組織有關部門進行驗收。

4.5保護方案確定、整定計算和保護校驗

4.5.1調度所負責高壓業擴工程的保護定值計算。對網上影響較大的用戶保護方案確定后,需報生產經理批準。

4.5.2調度所在接到施工單位提供的設備參數兩天內,計算出變電站相關保護定值,并下達給檢修公司。

4.5.3檢修公司根據調度所下達的保護定值進行調整、校驗。

4.6檢修管理

4.6.1生產技術部根據年度大修計劃、配網改造計劃及各部門月度生產計劃,合理安排停電計劃,嚴格停電審批手續,杜絕重復停電。

4.6.2檢修部門根據狀態檢修要求,對所轄設備進行檢修管理。應按時完成大修計劃,根據運行人員所報缺陷,制定消缺計劃,關組織實施,對重大缺陷應立即組織處理,并做好記錄。

4.6.3檢修部門必須到現場等待開工,工作結束后,必須在現場匯報竣工,盡量縮短檢修停電時間。

4.7運行管理

4.7.1供電所按規定要求定期對所轄設備進行巡視、檢查、維護,配電線路應2個月巡視一次,配電室應每月巡視一次。雷雨季節、冬季、大霧天氣、炎熱天氣應進行特巡和夜巡。發現重大缺陷應立即電話報調度、生產技術部,一般缺陷,每日由微機網上報生產技術部和檢修部門。

4.7.2嚴格按照電力安全工作規程和運行規程進行倒閘操作。單一線路操作不超過15分鐘。

4.7.3運行人員必須在工程竣工前到達檢修現場,工程驗收后及時恢復送電,縮短操作時間。

4.7.4設備標志醒目、統一、正確、固定牢固。

4.7.5供電所對管轄范圍內的用戶安全檢查次數,每季度不少于1次,指導用戶進行安全用電,減少用戶故障停電次數。

4.8調度管理

4.8.1調度所應正確指揮配網運行和操作,確保配網連續、穩定、安全運行。

4.8.2每年一月份調度所應復核《龍海電力系統調度規程》,兩年重新修訂一次。

4.8.3調度所負責編制管轄范圍內配網運行方式及新建、擴建或改造的重點工程試運行方案,由生產技術部

組織審核。新上、改造的配電線路、變電站開關間隔及柱上開關命名、編號,應在驗收前通知有關部門。

4.8.4調度人員按時下達停電命令,檢修結束立即下令送電。

4.9事故處理

4.9.1運行部門、檢修部門應制定事故搶修值班制度,每天24小時有事故搶修人員和車輛值班,通訊、交通工具應處于完好狀態,搶修部門還應備足一定數量的器材、工具。同時應將值班表、值班電話報調度所。

4.9.2發生事故或接地,調度所應及時通知有關單位,正確指揮事故處理,最大限度地減少事故停電范圍和停電時間,并根據故障線路所帶用戶性質、用戶多少,有順序地指揮搶修。

4.9.3運行部門應盡快查出故障點,發生大面積停電事故,應召集值班人員進行故障查巡。故障點判明后,應及時匯報調度,并正確進行操作,隔離故障點,作好安全措施。

4.9.4檢修部門接到調度通知,應立即組織人員趕赴事故現場進行搶修。

4.9.5事故處理不應超過12小時。

4.10費用管理

4.10.1配網大修費用、重點技措費用由生產技術部負責合理安排項目和資金額度,并報全公司有關領導審核。

4.10.2配網工程資金由企劃部負責籌措,資金收支的管理由財務部負責。

4.10.3用戶引起事故的事故搶修費用,由用戶承擔,設備管轄單位收取;外力破壞造成事故的事故搶修費用,由公司協調解決。

4.11資料、臺帳、報表、總結

4.11.1各部門應有所轄范圍內完整、準確的設備臺帳和圖紙資料,并實施微機管理。新上、大修、更改、業擴工程驗收后10日內,應建立、完善設備臺帳和圖紙資料,20日內屬于存檔圖紙、資料應交檔案室。

4.11.2施工部門應在大修、更改、新上工程驗收后5日內,將配網改動的單線圖,報生產技術部、調度所、客戶中心。運行單位每季度對配電單線圖利用微機進行修改一次,報生產技術部審核。生產技術部審核后利用MIS系統發有關單位,調度所應及時修改調度微機管理系統。

4.11.3用戶工程,施工部門應在驗收前,(a)向運行單位提交以下資料:用戶名稱、線路名稱、桿號、用戶變壓器容量、臺數。(b)向客戶中心提交以下資料:用戶名稱、線路名稱、桿號、用戶各

主要設備規范、竣工圖、施工資料,安裝技術記錄(包括隱蔽工程記錄)、調整試驗記錄、接地電阻實測值記錄。

4.11.4配網工程施工部門在驗收前,應向運行單位提交以下資料:

竣工圖、變更設計的證明文件(包括施工內容明細表)、安裝技術記錄(包括隱蔽工程記錄)、交叉跨越距離記錄及有關協議文件、調整試驗記錄、接地電阻實測記錄及有關的批準文件。

4.11.5每季度第一個月3日前,供電所將分管范圍內上一季度改動的線路參數(包括線徑、長度、設備型號、施工日期、施工單位)報生產技術部及相關部門。

4.11.6調度所每月5日前將上月度《配電系統停電事件記錄卡》報生產技術部。

4.11.7調度所每年年底復核電網結線圖,并重新繪制,于1月10日前報生產技術部。

4.11.8生產技術部每年一月份組織有關部門,對各供電所單線圖、地理接線圖進行審核,正確后發有關單位。

4.11.9生產技術部應于每年1月15日前總結、分析上年度配網改造工作、配網管理和配電可靠性管理工作,并報生產經理、經理。

4.11.10客戶服務中心每年12月初應計算配網線損,將理論計算線損與實際線損計算表交生產經理及生產技術部,為配網改造提供依據。

5檢查與考核

由公司生產技術部負責檢查全公司配電網管理工作情況,并向有關部門提出考核意見。

篇2:帶電作業一般安全規定

1.下述規定適用于在海拔1000m及以下交流10~500kV的高壓架空電力線路、變電所(發電廠)電氣設備上采用等電位、中間電位和地電位方式進行的帶電作業,以及低壓帶電作業。

兩線一地的線路及其電氣設備上不宜進行帶電作業。

2.帶電作業應在良好天氣下進行。如遇雷、雨、雪、霧不得進行帶電作業,風力大于5級時,一般不宜進行帶電作業。

在特殊情況下,必須在惡劣天氣進行帶電搶修時,應組織有關人員充分討論并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經廠(局)主管生產領導(總工程師)批準后方可進行。

3.對于比較復雜,難度較大的帶電作業新項目和研制的新工具必須進行科學試驗,確認安全可靠,編出操作工藝方案和安全措施,并經廠(局)主管生產領導(總工程師)批準后方可進行和使用。

4.帶電作業工作票簽發人和工作負責人應具有帶電作業實踐經驗。工作票簽發人必須經廠(局)領導批準,工作負責人也可經工區領導批準。

5.帶電作業必須設專人監護。監護人應由有帶電作業實踐經驗的人員擔任。監護人不得直接操作。監護的范圍不得超過一個作業點。復雜的或高桿塔上的作業應增設(塔上)監護人。

6.帶電作業工作票簽發人和工作負責人對帶電作業現場情況不熟悉時,應組織有經驗的人員到現場查勘。根據查勘結果作出能否進行帶電作業的判斷,并確定作業方法和所需工具以及應采取的措施。

7.帶電作業工作負責人在帶電作業工作開始前應與調度聯系,工作結束后向調度匯報。

8.帶電作業有下列情況之一者應停用重合閘,并不得強送電:

(1)中性點有效接地的系統中有可能引起單相接地的作業。

(2)中性點非有效接地的系統中有可能引起相間短路的作業。

(3)工作票簽發人或工作負責人認為需要停用重合閘的作業。

嚴禁約時停用或恢復重合閘。

9.在帶電作業過程中如設備突然停電,作業人員應視設備仍然帶電。工作負責人應盡快與調度聯系,調度未與工作負責人取得聯系前不得強送電。

篇3:帶電作業的安全規定范文

一、安全規定的基本要求

帶電作業安全技術基本規定所涉及的內容在電業安全工作規程(DL409—91)、帶電作業

管理制度、帶電作業操作導則等標準規范中都有具體的條款,現就一些較為重要的條款和規定作一些說明。

1.作業人員與安全技術

(1)一般帶電作業人員

1)身體素質。經醫師檢查無防礙高空作業的病癥。

2)專業技術素質。專業知識包括與帶電作業有關的高壓基本理論,工器具的性能、使用方法及基本要求,現場操作規程和導則,正確施行緊急救護工作的方法。專業技能要經過專門的培訓才能獲得,作業人員經考試合格才能進行帶電作業。

(2)工作負責人和工作監護人

身體素質及專業技術素質除符合一般帶電作業人員的要求外,還必須具備一定的指揮才能,有豐富的帶電作業實踐經驗,才有能力來組織和指揮整個作業。

監護人應對作業工具、作業方法、作業程序、安全要點均非常熟悉,具有一定的應變指揮能力。扎實的業務素質是保證作業順利而安全進行的前提,良好的事故應變處理能力及指揮能力則是合理處理事故,阻止事故進一步擴大的基本保障。

2.作業項目與安全技術

(1)一般作業項目(常規項目)。

一般作業項目確定需考慮三個方面的問題:

1)該項工作是否必要。在工作必須進行的情況下,應清楚地了解設備狀況(電壓等級、設備規范、故障狀態等)、工作環境、各種電氣間隙距離、作業荷載、所需的器材以及專用工具。

2)作業負責人、監護人和工作班組成員的合適數量以及其對應性。

3)根據操作時的人身和設備安全要求制定常規安全措施。

(2)復雜作業項目

在開展復雜作業項目以前,應考慮工作必要性、工作班組成員、人身設備安全要求及相應的安全措施,并組織有經驗的人員進行現場勘察,有針對性地制定一些補充措施,報領導批準后嚴格按方案計劃進行作業。

二、一般安全作業規定

1.對于海拔高度的安全規定

《安規》中規定帶電作業的海拔高度為1000m及以下。由于空氣間隙和絕緣工具耐壓水平與海拔高度有關,當需在超過海拔1000m的地區進行帶電作業時,必須對其最小安全距離和絕緣工具的有效絕緣長度再進行校驗計算。

2.對于氣候條件的安全規定

《安規》中規定帶電作業應在天氣良好的情況下進行,不宜在雨、雪、雷、風力超過5級(8m/s)、和空氣相對濕度超過70%的天氣情況下進行帶電作業。

高溫、嚴寒或風力超過5級的天氣,極易影響作業者的工作情緒,導致作業者疲勞;雨天、霧天、空氣濕度超過70%的天氣則會嚴重影響空氣間隙和絕緣工具的絕緣性能,特別是軟質絕緣工具的絕緣性能,嚴重時會導致電氣性能的破壞,同時會引起絕緣工具機械性能的下降,從而影響作業的安全。

雷雨天氣作業時,電氣設備上因感應雷或直擊雷將產生嚴重的雷電過電壓(也稱大氣過電壓或外過電壓),會直接威脅工具和人身安全。

如遇事故搶修,要制定切實可行的措施,在考慮常規安全措施基礎上,應針對天氣狀態采取相應的防護措施,經總工程師批準后方可執行。

如果作業中途遇到以上天氣,工作負責人可根據現場情況中斷作業,以保證作業人員的人身安全。

3.對于現場監護的安全規定

帶電作業監護人應由具有帶電作業實踐經驗的人員擔任,對于復雜或高塔上的作業還應增設監護人。因為帶電作業是一種操作工藝要求嚴格,安全技術程度很高的工作,工作負責,人和監護人對帶電作業的指揮、監督正確與否,直接關系到作業的安全;監護人沒有指揮權,但在安全監督上與工作負責人具有同等的權力。

4.對于停用重合閘和強送電的安全

(1)停用重合閘的條件:

1)可能引起單相接地的中性點直接接地系統;

2)可能引起相間短路的中性點非直接接地系統;

3)工作負責人認為有停用重合閘的需要時。

(2)系統跳閘后不得強送電。

(3)非停用重合閘的作業,系統重合不成功不得強送電。由于大部分的帶電作業要么是部分降低絕緣,要么是要變動設備結構,短時間影響系統的絕緣水平和機械強度是完全可能的。規定停用重合問、不得強送電是為了保證作業的人身安全。

三、一般安全技術措施

1.帶電作業的安全距離

帶電作業的安全距離與空氣間隙放電性質有關,引起氣體間隙擊穿放電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1)電氣設備上存在過電壓幅值

電氣設備上出現的過電壓主要有工頻過電壓、操作過電壓和大氣過電壓。過電壓幅值超高,氣體放電越容易,需要的空氣間隙也就越大。引起500kV帶電作業空氣間隙放電的過電壓以操作過電壓最為嚴重。

(2)電氣設備上存在的過電壓波形過電壓波形對放電電壓的影響取決于波頭時間的長短,即空氣間隙的放電與放電的伏秒特性有關。

(3)電氣設備上存在的過電壓極性

過電壓在正極性時空氣間隙的放電電壓較低,而在負極性時空氣間隙的放電電壓比正極性時要高。

(4)間隙電極的形狀

間隙電極的形狀會影響空間電場的分布,若空間電場分布均勻,則空氣間隙的放電電壓較高,反之則放電電壓較低。因此提高空氣間隙擊穿放電電壓的措施之一是改進電極的形狀,使電場分布均勻。

(5)間隙氣體壓力與溫度

由氣體放電理論可知,氣體壓力由常壓適當增加,氣體分子密度增加,運動時被碰撞協機會增加,因而有效碰撞游離產生帶電粒子的機會增加,氣體間隙容易發生放電;若氣體壓力由常壓適當減小,電子運動的自由行程增大,獲得的碰撞能量增加,同樣有效碰撞游離產生新的帶電粒子的機會增加而易使氣體間隙發生放電。

氣體溫度越高,分子的熱運動越劇烈,由碰撞產生帶電粒子的機會越多,氣體放電電壓就越低。

(6)空氣間隙的大小

空氣間隙越大,空氣間隙的放電電壓越大。在帶電作業中可以有效地控制空氣間隙的大小,以此確定帶電作業最小安全距離,因此保證帶電作業安全距離是帶電作業安全的關鍵項目之一。

2.帶電作業工具的有效絕緣長度

影響絕緣工具絕緣強度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

(1)絕緣電阻。工具的絕緣電阻是絕緣材料的體電阻和表電阻的并聯。絕緣材料的體申阻和表電阻的大小取決于絕緣材料的長度以及材料的體電阻系數和表電阻系數的大小,體電阻系數和表電阻系數是反應材質絕緣性能好壞的一項重要指標。體電阻和表電阻系數越大,絕緣性能越好,在耐受電壓狀態下的泄漏電流越小。

(2)介質損耗。介質損耗是指單位時間內絕緣材料所消耗的電能(泄漏電流通過電阻轉化成的熱能)。絕緣材料的介質損砂越小,工具絕緣能性能越穩定。

(3)擊穿強度。擊穿強度表示絕緣材料單位長度上的擊穿電壓值。絕緣材料的擊穿強度越大,耐受電壓越高,材料的絕級性能越好。擊穿電壓隨材料縱向長度增加有所增加,但不是線性增加,各種不同材料擊穿電壓也不一樣。

(4)工具的絕緣長度。在絕緣材料選定絕緣工具的絕緣電陰、介質損耗以及周穿強度就相對選定了,要保證絕緣工具的絕緣水平則由工具的有效長度來決定。保證帶電作業工具的有效絕緣長度同樣也是保證帶電作業安全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