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載工操作規程范本
一、一般規定
第1條?所有裝載機(含各種型號裝巖機、裝煤機,下同)。司機,必須經過專門技術培訓、考試合格后,方準持證上崗。
第2條?裝載機司機除操作機器外,并負責設備的一般故障處理及日常檢查維修保養工作。
?第3條?放完炮后,需等排凈炮煙,并經瓦斯檢查人員檢查瓦斯并確定不超限后,方可進入工作面工作。
第4條?工作前,應先檢查工作地點頂幫及支護情況,進行敲幫問頂,排除浮矸活石。
第5條?空頂距離超過作業規程規定時,應及時報告班長進行支護,否則不得進行裝巖作業。
第6條?裝載中發現瞎炮,要立即停止作業,按有關規定處理;發現未爆炸的雷管炸藥要及時停機揀出,并交給有關人員。
第7條?裝巖(煤)前必須灑水滅塵,以防粉塵飛揚。
第8條?裝車時遇到大塊煤矸,必須破碎。用大錘或手鎬破大塊時,周圍禁止站人,以防掉錘或碎石飛濺傷人。
由上向下掘進斜巷時,必須設有防止跑車的安裝置。上端應設置阻車器,下端(掘進工作面)上方必須設置堅固的遮擋(擋車欄),遮擋距工作面的距離應符合作業規程規定;采用倒拉絞車由下向上掘進斜巷時,絞車上方及斜巷下端必須設有堅固的遮擋,掘進工作面裝車地點要設阻車裝置,其距裝車機和工作面的距離要符合作業規程規定。
第10條?采用自溜運輸方式由下向上掘進30度以上的斜巷時,必須將溜煤(矸)道同人行道用臨時隔墻隔開,防止煤(矸)滾落傷人。掘進迎頭放炮前應先設好擋矸(煤)卡;溜放口也要設擋矸卡,以防煤矸竄堵下部
巷道或傷人。
第11條?嚴格執行交接班制度,并做好交接班記錄。
(一)耙斗裝巖機司機
操作前準備工作
第12條?司機接班后,要閉鎖開關,并檢查以下部位:
1.頂板堅實,支護要牢固;安設好固定楔,掛好尾輪,禁止將尾輪掛在棚梁上。
2.機器各部位清潔,無煤、矸壓埋,保持通風,散熱良
好。
3。電氣設備上方有淋水時,應在頂棚上妥善遮蓋。
4,導向輪,尾輪懸掛正確,安全牢固,滑輪轉動靈活。
5.鋼絲繩磨損、斷絲不超過規定,在滾筒上排列整齊。閘帶間隙松緊適當。
6.耙裝機固定符合作業規程規定,卡軌器緊固可靠,司機操作一側距離巷壁的距離必須保持在700毫米以上。
7.通訊、信號靈敏、清晰。
8.各潤滑部位油量適當,無滲漏現象。
9.機器各部位連接可靠,連接件齊全、緊固;各焊接件,應無變形、開焊、裂紋等情況。
10.供電系統正常,無失爆,電纜懸掛整齊,無埋壓、折損、被擠等情況。
第13條?試車前應發出信號,嚴禁在耙斗機兩側及前方站人。起動耙裝機,在空載狀態下運轉應檢查以下各項:
1.控制按鈕,操作機構,靈活可靠。
2.各部運轉聲音正常,無強烈震動。
3.鋼絲繩松緊適當,行走正常。
操作
第14條?操作耙裝機時,耙斗主、尾繩牽引速度要均勻以免鋼絲繩擺動跳出滾筒或被滑輪卡住。
第15條?正常操作機器裝矸時,不準將兩個手把同時拉緊,以防耙斗飛起。
第16條?遇有大塊巖石或耙斗受阻時,不可強行牽引耙斗,應將耙斗退回l一2米重新耙取或耙耙回回,以防斷繩或燒毀電動機。
第17條?不準在過渡槽上存矸,以防矸石被耙斗擠出或
被鋼絲繩甩出傷人。
第18條?當耙斗出繩方向或耙裝的夾角過大時,司機應在出繩的相對側操作,以防耙斗竄出溜槽傷人。耙巖時,耙斗和鋼絲繩兩側不準有人工作和停留。
第19條?在拐彎巷道耙裝時,若司機看不到迎頭情況,應派專人站在安全地點指揮。
第20條?耙巖距離應在作業規程中規定,不宜太遠或太近。一般耙裝機與工作面距離為7—20米。耙斗不準觸及兩幫和頂部的支架或碹體。
第21條?耙裝機在使用中發生故障時,必須停車,切斷電源后進行處理。
第22條?工作面裝藥時,應將耙斗拉到溜槽上,切斷電源,用木板擋好電纜、操作鈕等。放炮后,將耙裝機上面及其周圍巖石清理干凈后,方可開車。
第23條?在耙裝過程中,司機應時刻注意機器各部的運轉情況,當發生電氣或機械部件溫升超限、運轉聲音異常或有強烈震動時,應立即停車,進行檢查和處理。
第24條?耙裝機移動前,應先清理耙裝機周圍的巖石,鋪好軌道,將耙裝機簸箕口抬起用勾鼻掛住,兩側小門向內關閉。
第25條?在平巷中移動耙裝機時,應先松開卡軌器,整理電纜,然后用自身牽引移動,牽引速度要均勻,不應過快。若用小絞車牽引移動時,要有信號裝置,并指定專人發信號。耙裝機移到預定位置后,應將機器固定好。。
第26條?在上、下山移動耙裝機時應執行以下規定:
1.要利用小絞車移動耙裝機,并應設專職信號工和小絞車司機。
2.移動杷裝機前,有關人員應對小絞車的固定、鋼絲繩及其連接裝置、信號、滑輪和軌道鋪設質量等進行一次全面檢查,發現門題及時處理。
3.小絞車將耙裝機牽引住之后,才允許拆掉卡軌器。
4.移動耙裝機過程中,在機器下方禁止有人工作或停留。
5.耙裝機移到預定位置后,須先固定好卡軌器及輔助加固設備,方準松開絞車鋼絲繩。
6.在傾角較大的上山移動耙裝機時,可采用絞車和耙裝機同時牽引,但兩個裝置的鋼絲繩牽引速度應同步。
?收尾工作
第27條?耙裝工作結束后,應將耙斗開到耙裝機前,操縱手把放在松閘的位置,關閉耙裝機,切斷電源,鎖好開關,
卸下操作手把。
第28條?清除耙裝機傳動部和開關上的巖石、粉塵,保持機械及環境衛生。?
第29條?司機升井后,應將本班設備運轉情況、發現的故障、存在的問題及交接班情況填入耙裝機工作日志。
(二)側卸裝巖機司機
開機前準備
第30條?接班后,司機應對機器進行如下檢查:
1.機器各部件有無松動、損壞,電纜線有無破損,油箱的液壓面是否符合要求,照明燈是否良好。
2.接通電源后,須試驗油泵電機的轉向,試驗電源是否反相。油泵的壓力不得隨便調整。?
3.電纜線是否捆綁可靠。
4.軟管外皮是否與鏟斗臂、機架擦擠。
5.各管接頭是否松動漏油。
6.腳閘和行程開關的動作是否靈活,如有卡阻現象應立即清除巖渣和障礙物,并注入機油。
7.檢查履帶的張緊程度,不得太松或太緊。履帶與托鏈輪和引導輪之間的下垂量約為15~30mm。
8.主令開關手把閉鎖機構是否有效。
第31條?多路換向閥和油泵上的污物應清除、擦凈。
第32條?經檢查正常后,并在確認鏟斗前方、兩側無人時,方可開機工作。
第33條?機器操作要領:
1.操作QC83—120磁力啟動器遠方控制按鈕,使機器帶電,兩只照明燈也同時亮起工作。
2.司機到位,打開主令開關的保險機構。
3.操作油泵啟動按鈕,使油泵電機投入運轉。
4.左手操作主令開關手柄,向前推30。機器前進,向后拉300機器后退;左腳踩左閘機器向左轉彎,右腳踩右閘機器向右轉彎。
5.右手操作多路換向閥手柄,操作內側手柄時,向里拉斗臂升起,向外推斗臂下降。操作中間手柄,向外推時,鏟斗側斜,向里拉鏟斗復位,操作外側手柄,向前推鏟斗前轉,向后拉鏟斗向內轉。
第34條?裝巖時的循環過程:
鏟斗落下一插入巖堆一裝滿舉斗一機器后退一鏟斗側斜—鏟斗復位一斗臂下降落斗一機器繼續前進。在鏟斗落下時,應注意使整機盡可能與地面保持水平,避免機身前部支起,以減少阻力。
第35條?操作時注意事項:
1.操作時,動作要平穩、準確,并應首先用鏟斗清除前進道上的散落矸石。
2.開始時,閥要開得大,中間階段要把穩,當油缸或鏟斗到位時,手要準確及時松開,使閥復到零位,司機要精力集中,油缸到頭要及時松手,防止產生沖擊。
3.操作時要做到三準確、四注意、五嚴禁、五不裝。
三準確:鏟斗落地要準,退車裝載要準,鏟斗翻轉油缸的動作要準。
四注意:注意周圍人員,注意不碰撞支架,注意機器不得壓電纜,注意未爆火藥雷管。
五嚴禁:嚴禁在不停電、不閉鎖、不墊枕木的情況下在鏟斗下面維修機器,嚴禁在無礦車時用機器頻繁倒巖,嚴禁用鏟斗挖水溝,嚴禁將鏟斗側立時從事推鏟作業,嚴禁用鏟斗沖撞大塊巖石。
五不裝:大于40cm矸石不裝,機器帶病不裝,照明不好不裝,無人監護電纜線不裝,頂幫支護不安全不裝。
收尾工作
第35條?機器停止工作后,應將電源切斷,放下鏟斗,并須停放在安全地點,掩護好鏟斗及照明燈。
第36條?將主令開關操縱桿打到停止位置,并用保險鎖好。
第37條?盤好電纜線,保護好下部的支承油缸。清除機器上的矸石、泥漿和雜物,加注潤滑油。
第38條?認真履行交接班制度,做好機器使用的原始記錄和維修備案工作。
機器的日常維修
第77條?履帶張緊度的調節方法:
1.用一平直木棒搭在托鏈輪和導向輪上部,測量履帶的下撓度。
2.用專用扳手旋動張緊緩沖裝置中的調節螺母,使履帶板適度張緊。
3.兩側履帶板松緊要調得一致。
第39條?延長履帶使用壽命的措施:
1.及時鋪軌減少卸載距離。
2.嚴格控制一次裝載礦車的數量。
3.及時排除工作面迎頭的積水。
4.每班作業前,用水沖洗或用錘震落擠入履帶中的塊狀堆積物。
5.擰緊履帶板固定螺栓。
第40條?每天檢查防爆箱電機接線盒上的螺栓,防爆箱內的連接件和電纜進出線口是否松動。
第41條?每天檢查肪爆箱內是否進水,擦凈電纜線上的油污。
(三)耙斗、鏟斗裝巖機維修工
一般規定
第1條?維修電鉗工應保證耙斗或鏟斗裝巖機處于完好狀態和安全可靠地工作。
第2條?維修工必須遵守電鉗工的一般規定,熟悉機器的各部結構和工作面的供電系統,掌握機械設備的完好標準、維修質量標準、油脂管理標準和安全技術標準。
第2條?熟知耙斗或鏟斗機維修保養規定。
二、準備工作
第4條?下井前必須查閱耙斗或鏟斗機的運行情況記錄,認真聽取上一班人員的匯報,備足工作器具、常用材料、備品、備件及施工防護用品。?
三、維修操作
第5條?工作前,必須檢查作業點是否安全,瓦斯濃度是否符合規定,做到不安全不操作。
第6條?維修工作前,必須切斷電源,閉鎖開關,并掛好“有人工作,不準送電”牌。
第7條?對需要打開維修的減速器、滾筒、風動推車器等,要采取嚴密的防塵及遮蓋措施,嚴防掉入煤、矸、雜物、淋水等。維修拆裝必須按維修操作標準進行。
第8條?維修工作中必須注意保護設備的防爆面不受損
傷。?
第9條?拆裝零部件時,應注意保管好小零件,嚴禁將其丟失和掉入機器內部。?
第l0第1l條?經維修的耙斗或鏟斗裝巖仉必須達到質量完奸標準,由專人聯系送電并交當班司機試運轉,確認無問題后,方可交付使用。?
四、收尾工作?
第12條?維修工作結束盾,必須清理工作環境,清點工具及所剩各種材料、備品、備件等。?
第13條?機器維修情況須填入交班記錄。
(四)側卸裝巖機維修工
?第1條?維修電鉗工應保證側卸裝巖機處于完好狀態和安全可靠地工作。?
第2條?維修工作必須嚴格執行機器出廠時制定的各項?維修質量標準。?
第3條?熟知各項維保養的規定并定期檢查。?
第4條?機器應定期進行維修。維修期分別為:?
1.日常維修:每日維修。?
2.定期維修:每周或每月維修。?
3.中期維修:半年一次。?
4.年終維修:一年一次。
第5條?凡使用真空接觸器和固態繼電器的用戶,使用前要與廠方取得聯系,并派專人接受正規的培訓。?
第6條?使用真空接觸器時,應每月檢查阻容保護是否失效和三相同期度問題,以免燒壞電機。?
第7條?機器下井前,各防爆面和全部防爆按鈕盒內皆應涂上凡士林油。?
第8條?調整系統工作壓力時,要注意觀察壓力表的讀?數,若壓力不對時,應松開安全溢流閥的鎖定螺母,并進行順時針或逆時調整,直到壓力表達到要求的14MPa時為止。?
第9條?正常工作時,必須將壓力表關閉死,以免沖壞壓力表。?
第10條?加液壓油時,應先清洗加油口,再通過100目?濾網加油。?
第11條?油缸活塞桿的鍍鉻部分、多路換向閥和油泵表面應經常擦拭,保持干凈。
第12條?液壓系統遇有油泵轉、壓力表不動,抬不起斗一般是由安全溢流閥的阻尼孔堵塞所致,此時應將安全溢流閥周圍清理于凈,把閥芯抽出,用干凈布按住,再用細針通透中心阻尼孔,并在清洗干凈后裝入閥腔,再按第8條中的方法重新調整系統壓力。
第13條?維修后的側卸裝巖機必須達到質量完好標準,由專人聯系送電并交當班司機試運轉,確認無問題后,方可交付使用。
條?對需要維修或更換的齒輪,軸承、風管、閥等,必須選用同型號規格的元件。?
篇2:(挖掘機裝載機)主要機械設備安全作業規程
一、隨時保證裝載機汽笛、或報警器良好,進行操作時必須發生警告信號,夜間作業時,車下、車后、前后、左右燈光必須良好。
二、在挖掘機挖掘時,發現懸浮巖塊或塌陷征兆,應立即停止工作,并將設備開到安全地帶。
三、挖機裝載機作業時,任何人不得在懸臂和鏟斗下面的底幫附近停留,挖機旋轉半徑內不得有人。
四、禁止向運輸車輛裝載過漏和裝截不均,以及將巨大巖塊裝入車的一端,以免引起翻車事故。
五、在向汽車裝料時,禁止鏟斗從汽車駕駛臺上方通過,車箱內不得有人,裝車時汽車司機不得停留在司機室踏板上,裝車時不得將鏟斗壓碰汽車車箱,鏟斗高度不得超過0.5m,以免砸壞車輛。
六、經常檢查維修,班前班后檢查機械狀況,液壓油有無問題,先檢查、后作業。
七、特種作業人員必須經過培訓考核,取得資格證持證上崗,嚴禁無證操作。
篇3:裝載機作業保養規程
一、每天
1、檢查有無油、水、氣的滲漏及機件過熱現象;
2、檢查柴油機機油、冷卻液和液壓油液位;
3、檢查輪胎氣壓及損壞情況;
4、檢查儀表和燈光;
5、各鉸接點壓注黃油。
二、每50小時
1、檢查緊固前后傳動軸螺栓;
2、檢查變速箱油位;
3、檢查調整腳制動和手制動,制動加力器油量;
4、檢查油門操縱、變速操縱系統;
三、每100小時
1、更換變速箱油(之后每600小時更換),清洗油底殼濾網;
2、更換發動機機油(之后每600小時更換);
3、檢查電瓶液液位,電瓶接線頭涂凡士林;
4、檢查輪輞與制動盤螺栓、橋螺栓緊固情況;
5、檢查各緊固螺栓緊固情況。
四、每200小時
1、檢查前后橋油位;
2、清洗空氣濾清器(必要時更換濾芯);
3、清洗機油、柴油、變速箱油濾清器;
4、測量輪胎氣壓為0.27~0.31Mpa;
5、檢查工作裝置、前后車架焊縫是否開裂;
6、檢查發電機、風扇皮帶松緊度。
五、每600小時
1、更換前后橋齒輪油(之后每1000小時更換);
2、清洗柴油箱的吸油濾網;
3、清除水箱、散熱器表面的污染物;
4、更換發動機機油,更換機油、柴油油濾清器;
5、更換變速箱油和油濾清器;
6、檢查發動機氣門間隙。
六、每1200小時
1、更換液壓油、清洗或更換濾油器,清洗油箱;
2、檢查發動機的運轉情況;
3、檢查液壓系統工作情況;
4、檢查轉向系統性能;
5、檢查制動系統性能,更換剎車油。
七、每2400小時
1、按發動機的說明書對發動機進行檢修;
2、對變速箱、變矩器進行解體檢查;
3、對前后橋進行解體檢查;
4、檢查整機各部位焊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