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電系統現場運行安全措施要求
一、總則
1、10KV變電所的日常維護巡視檢查和標準化管理工作由機電科負責,停送電工作票簽發由機電科電氣負責人或主管礦領導負責,具體操作由當班調度員負責。
2、660V及以下的變配電點由各使用單位負責維護管理,停送電權歸管理單位。井下低壓停送電,必須嚴格執行誰停電,誰送電的原則,嚴禁違時停、送電。
二、停送電工作票的辦理
(一)、在10KV電氣設備或線路上從事下列工作之一者,必須辦理停電工作票。
1、檢修或更換電氣設備
2、增減線路負荷
3、改造供電線路
4、搬遷電氣設備或吊掛運行中的電纜
5、其它需停電才能進行的工作
(二)、停電影響井下主要生產單位或重要負荷的工作票,必須在工作前一天辦理,經電氣負責人和調度審批后生效。
(三)需要到由公司供電處管轄的變電所作業的工作票應提前2~3天辦理。(由礦機電科負責辦理)
(四)凡增減負荷或改造線路,不論停電是否影響其它單位,一律應到機電科辦理停電手續。
三、停送電操作程序
(一)正常(計劃)檢修時的停送電操作
停電操作
1、工作票一式兩份,當班調度員和現場操作的巡檢工各執一份。互為監護人。
2、操作人到現場后通過電話與調度員聯系,雙方根據工作票確認需要停電的高壓柜電力編號和所帶負荷名稱無誤后,由操作人分斷相應的斷路器。
3、現場操作工確認相應的斷路器分斷后,將該高壓柜的控制直流熔斷器斷開,并將該柜斷路器手車退到檢修位置。
4、操作人員在開關柜(進線柜除外)下觸頭驗電,放電。并在該柜上懸掛“有人工作,禁止合閘”標志牌。然后向調度員匯報操作結束。
恢復送電操作
1、線路(變壓器)檢修工作結束后,工作負責人向調度申請恢復送電。工作負責人和當班調度必須對要恢復送電的高壓柜的電力編號和所帶負荷名稱進行復述,確保正確無誤。有條件要上錄音電話。
2、工作人員到現場后通過電話與調度員聯系,雙方根據工作票確認需要送電的高壓柜電力編號和所帶負荷名稱無誤后,由現場工作人員將需要送電的高壓開關柜斷路器手車推入到工作位置,摘掉“有人工作,禁止合閘”標志牌。
3、現場工作人員再次向調度員復誦工作票中需要送電的高壓柜電力編號和所帶負荷名稱,經雙方確認無誤后,現場巡檢人員將該高壓柜的控制選擇旋鈕打到遠控位置。
4、工作人員對相應的斷路器進行合閘操作。
5、工作人員現場監護確認相應的高壓柜合閘正常后,向調度匯報,合閘操作結束。
6、已執行的工作票由巡檢組保存在相應的變電所。
上述的停送電倒閘操作過程中,如果遠控操作由于自動監控系統故障不能進行時,可由現場巡檢工完成就地合分閘操作,但必須通過電話在調度員監護下完成。
(二)緊急故障情況下的停送電操作
停電操作
1、由于線路或設備故障導致變電所高壓柜跳閘,調度員可通知巡檢工到現場將故障跳閘的高壓柜手車退出到檢修位置。
2、巡檢工到現場后通過電話與調度員聯系,雙方確認需要停電檢修的線路對應的高壓柜電力編號和所帶負荷名稱無誤后,由現場巡檢工將該柜斷路器手車退出到檢修位置。然后將該高壓柜的控制選擇旋鈕打到近控位置,
3、工作人員在開關柜(進線柜除外)下觸頭驗電,放電。并在該柜上懸掛“有人工作,禁止合閘”標志牌。然后向調度員匯報操作結束。
恢復送電操作
1、線路(變壓器)檢修工作結束后,工作負責人向調度申請恢復送電。工作負責人和當班調度必須對要恢復送電的高壓柜的電力編號和所帶負荷名稱進行復述,確保正確無誤。有條件要上錄音電話。
2、巡檢工到現場后通過電話與調度員聯系,雙方確認需要送電的高壓柜電力編號和所帶負荷名稱無誤后,巡檢工必須先填寫《調度操作命令記錄》。內容包括:調度下令人;現場操作人;工作負責人申請記錄(何時要求停、送哪一路高壓);高壓柜編號及所配帶負荷名稱;操作完成時間。
3、填完《調度操作命令記錄》后,現場工作人員將需要送電的高壓柜斷路器手車推入到工作位置,摘掉“有人工作,禁止合閘”標志牌。
4、現場巡檢人員再次向調度員復誦需要送電的高壓柜電力編號和所帶負荷名稱,經雙方確認無誤后,由現場巡檢人員將該高壓柜的控制選擇旋鈕打到遠控位置。
5、工作人員對相應的斷路器進行合閘操作。
6、現場工作人員確認相應的高壓柜合閘正常后,向調度匯報,合閘操作結束。
上述的停送電倒閘操作過程中,如果遠控操作由于自動監控系統故障不能進行時,可由現場巡檢工完成就地合分閘操作,但必須通過電話在調度員監護下完成。
四、檢修現場的安全措施
1、送電工作人員必須嚴格按照《電業安規》的安全組織措施和技術措施及《煤礦安全操作規程》執行。
2、在線路移變或開關設備停電檢修現場,工作負責人必須確保工作現場的保安措施落實到位。現場必須進行驗放電和在線路來電方向上掛一個三相短路接地線。以免因誤送電發生意外。
3、復雜的操作必須填寫倒閘操作票。
4、所有命令及復述均要進行電話錄音(包括工作負責人和調度員,調度員和巡檢的通話錄音)。
篇2:環形供電系統安全運行規定
1.井下各雙電源高壓進線、有母聯開關的變電所,正常情況下,應保持單母線分列運行方式(母聯開關斷開并掛“禁止合閘”牌)。特殊情況下確需并列運行時(通過母聯開關用一趟電源帶負荷),必須經機電運輸部部長或電氣主管工程師同意方可允許。無母聯開關的,其兩路進線高壓總開關只能一趟線路合閘帶負荷,另一趟線路處于斷開位置并懸掛“禁止合閘”警示牌。
2.所有高壓停、送電均由生產技術部調度室調度員統一指揮,機電副總、機電運輸部部長及電氣主管技術人員配合,無調度命令任何人無權改變變電所高壓供電的運行方式。
3.變電工要嚴格執行變電工安全操作規程,嚴格執行停、送電倒閘順序,嚴禁帶負荷閉合或斷開隔離開關及其它各種無消(滅)弧裝置的刀閘。
4.線路由于改造等原因發生變化時,機運部主管電氣技術人員必須及時書面通知生產技術部。
5.生產技術部調度在指揮高壓停、送電時,不得違反“高壓停、送電”及“倒閘”操作的基本安全操作規程。
6.高壓供電線路發生故障后,調度員要準確判斷故障線路,迅速指揮切除故障線路的電源饋出開關與關聯開關,并掛禁止合閘牌。調度員在機運部業務人員協助下可以通過“倒閘”等方式盡可能快地用雙回路中的另一趟無故障回路向重要負荷(如通風、排水)供電;故障處理完畢后及早恢復正常供電方式。強力皮帶、水泵、絞車等大型設備,在處理線路故障或倒電源后,均必須檢查確認電動機的轉向是否正確,確認無疑后方可正式啟動。
7.機運部電氣主管技術人員要定期對供電線路的負荷情況進行計算,對礦井井下主干線路的負荷按計算結果及時做出調整。調整負荷時必須辦理相關的停電手續,說明停、送電倒閘步驟,嚴禁無計劃停、送電。
8.礦井發生重大斷電事故時(如主扇停電、井下重要負荷停電等),按《三礦重大停電(失電)事故應急預案》相關規定處理。
篇3:通信網絡供電系統運行安全監督管理辦法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了加強通信網絡供電系統運行安全監督管理,預防由于供電系統原因造成的電信網絡運行事故的發生,保障通信網絡運行穩定可靠,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電信條例》等相關法律、行政法規,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工業和信息化部和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通信管理局(以下簡稱電信監管部門)對基礎電信業務經營者的通信網絡供電系統運行安全工作和由于供電系統原因造成的電信網絡運行事故的預防、報告、處理等活動的監督管理,適用本辦法。
第三條本辦法所稱的通信網絡供電系統是指為通信局(站)內各種通信設備負荷、保證建筑負荷、一般建筑負荷等提供用電的柴油發電機組、高低壓配電設備、直流配電設備、蓄電池組、不間斷電源設備(UPS)等設備組成的供電系統。
第四條基礎電信業務經營者各級機構是通信網絡供電系統運行安全管理的責任主體,應當遵守本辦法和通信局(站)供電系統總技術要求及其他技術規范,加強通信網絡供電系統運行維護管理,建立健全通信網絡供電系統運行維護監督制度,完善通信網絡供電系統運行安全條件,確保通信網絡運行穩定可靠。
第五條電信監管部門是通信網絡供電系統運行監督管理的主管部門。工業和信息化部在全國范圍內履行監督管理職責。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通信管理局在本行政區內按照職責分工履行監督管理職責。
第二章運行維護責任
第六條基礎電信業務經營者各級機構的主要負責人對本單位的通信網絡供電系統運行安全工作負有下列職責:
(一)建立健全通信網絡供電系統運行維護責任制,不斷完善通信網絡供電系統運行維護規程;
(二)落實通信網絡供電系統運行安全工作所需經費,保證通信網絡供電系統運行安全投入的有效實施;
(三)督促、檢查通信網絡供電系統運行安全工作,對通信網絡供電系統運行安全狀況進行考核與評估,及時消除通信網絡供電系統運行安全隱患;
(四)組織制定、實施由于供電系統原因造成的電信網絡運行事故應急處置預案,并定期進行演練;
(五)組織對相關人員進行網絡運行安全的教育和培訓;
(六)及時、如實報告電信網絡運行事故。
第七條基礎電信業務經營者各級機構的主要負責人和網絡運行維護管理人員應當具備相應的通信網絡供電系統運行安全管理能力,負責指揮、協調通信網絡供電系統運行安全管理工作。各級通信網絡供電系統運行維護管理人員應當確保每天24小時溝通渠道的暢通。
各級通信網絡供電系統運行維護人員應當具備必要的通信網絡供電系統運行維護知識,熟悉并嚴格執行有關通信網絡供電系統運行維護制度和操作流程,提高通信網絡供電系統運行維護技能,以及由于供電系統原因造成的電信網絡運行事故預防和應急處理能力。
第八條市電引入與供電系統的配置應當滿足通信電源設備安裝工程設計等相關技術規范要求,并做好以下檢查工作。
省級、地市級通信樞紐等重要通信局(站)應當采用兩路市電供電方式,并配置一套發電機組。兩路市電應當從兩個穩定可靠的獨立電源引入,并配置自動倒換裝置,兩路市電不能因檢修同時停電。發電機組的容量應當能同時滿足通信負荷功率、蓄電池組充電功率、機房保證空調以及照明、消防電梯、消防水泵等其他保證負荷功率。
當省級、地市級通信樞紐等重要通信局(站)不具備引入兩路市電的條件時,應當配置兩套發電機組。發電機組的容量要求同上。
為保障省級、地市級通信樞紐等重要通信局(站)供電系統應急安全,各基礎電信業務經營者省級機構應當配置一定數量的移動發電機組。移動發電機組的容量應當滿足上述重要通信局(站)應急搶修使用。
為保障移動通信基站供電系統應急安全,各基礎電信業務經營者省級機構應當根據當地自然災害的發生頻次和嚴重程度配置一定數量的移動發電機。基礎電信業務經營者省級機構相關移動發電機配置數量不足時,應當由基礎電信業務經營者總部在公司內部緊急調度。移動發電機的容量應當滿足移動通信基站應急搶修使用。
各基礎電信業務經營者應當做好發電機組燃油供給保障的應急預案及演練。
第九條儲油容器設置和線路敷設應當滿足相關技術規范要求,并做好以下檢查工作。
總儲量超過1立方米的柴油燃料容器不應當設置在通信機樓或辦公樓內,與建筑物的防火間距以及與架空電力線的水平間距應當符合建筑設計防火規范,不符合建筑設計防火規范的,應當進行改造。儲油室應當定時排風。儲油容器應當設置水位監測點,防止儲油容器進水導致發電機組無法啟動。
交流電源線、直流電源線、信號線嚴禁交叉、重疊。雙回路配電的線路應當分開敷設,暫無法分開時應當采用規范的防護隔離措施。通信配電線路及機房輔助照明線路應當采用阻燃、耐火型的電纜、母線槽和電源開關。
第十條省級、地市級通信樞紐等重要通信局(站)的高壓配電室應當實行24小時有人值守制度,并實行集中監控;應當對市電供電、發電機組、蓄電池組的充放電狀態、電壓、電流等狀態予以監控、檢查;應當安裝門禁系統,記錄機房值班人員的出入情況,避免值班人員擅離職守。
無人值守配電室的電源運行情況應當實行定期巡視、集中監控。
第十一條基礎電信業務經營者應當定期檢測通信網絡供電系統的運行情況(檢測細則見附件1),保證市電供電、發電機組、蓄電池組、不間斷電源設備(UPS)等電源設備的各環節處于良好狀態。
發電機組應當每月開機檢測一次,半年帶載運行30分鐘以上,并記錄水溫、機油壓力、啟動情況,以及啟動電池充電電流、市電與發電機組倒換、發電機組之間倒換情況等重要信息。
蓄電池組應當每季度檢測一次,應當對每組電池的電壓、充放電電流、標識電池的溫度、儲備容量、電導(內阻)等進行檢測。
不間斷電源設備(UPS)應當每月檢測一次,應當對零線電流、電力電容的溫升進行檢測,定期更換電力電容和風扇。不間斷電源設備(UPS)輸入端嚴禁主路與旁路接在同一開關上。
防雷接地系統應當每年雷季前按照有關技術規范檢測一次。
第十二條基礎電信業務經營者應當建立通信網絡供電系統的統計信息制度,每季度向電信監管部門報送供電系統運行安全情況。(統計信息內容見附件2)
第十三條發生由于供電系統原因造成的電信網絡運行事故后,基礎電信業務經營者有關人員應當立即報告本單位負責人。單位負責人接到事故報告后,應當迅速采取有效措施組織搶修,并按照電信網絡運行事故處理流程報告電信監管部門。
第十四條基礎電信業務經營者應當認真總結經驗教訓,排除事故隱患,落實整改措施,并將對事故責任單位和責任人的處理意見,報相關電信監管部門。
第三章監督管理
第十五條電信監管部門應當對基礎電信業務經營者的通信網絡供電系統運行維護責任制度、對相關行業標準的執行情況、對由于供電系統原因造成的電信網絡運行事故應急處置預案的制定和演練情況、對相關人員網絡運行安全的教育和培訓等進行監督、檢查。
第十六條省、自治區、直轄市通信管理局對轄區內各基礎電信業務經營者保障重要通信局(站)供電系統應急安全的移動發電機組實施登記管理,協調、調度各基礎電信業務經營者的移動發電機組,實現緊急狀態下企業間的相互支援。
第十七條電信監管部門按照有關測試方法,組織對雙路市電的真實性、發電機組的容量是否符合本辦法第八條的要求進行檢查和安全性評估。
第十八條電信監管部門應當督促基礎電信業務經營者對由于供電系統原因造成的電信網絡運行事故調查處理,督促基礎電信業務經營者及時提交書面報告并進行責任追究。必要時,電信監管部門可以直接組織事故調查。
第十九條電信監管部門應當結合通信行業實際情況,組織對基礎電信業務經營者的從業人員和代維人員進行通信網絡供電系統運行安全的教育和培訓。
第二十條基礎電信業務經營者有下列行為之一,電信監管部門應當責令追究責任并要求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在行業內予以通報批評。
(一)未建立通信網絡供電系統運行維護責任制度和運行維護規程的;
(二)未執行通信網絡供電系統相關行業標準和建筑設計防火規范的;
(三)未保證通信網絡供電系統運行安全投入的;
(四)未及時消除通信網絡供電系統運行安全隱患的;
(五)發生由于供電系統原因造成的電信網絡運行事故,未及時、如實上報的;
(六)未按要求向電信監管部門報送統計數據的。
第四章附則
第二十一條本辦法由工業和信息化部負責解釋。
第二十二條本規定自印發之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