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氣設備檢修電壓升級安全措施
礦井于2009年6月停產到現在,有好多線路都停止供電,僅保留了通風排水的線路,為了保證這次開工的供電正常,對全井的電氣設備進行一次大檢查和維修整改,停工前我礦立風井井底設備使用的是380V供電,其余的是660V供電。副斜井井底有一臺D46—50×7多級離心泵供電是有副斜井地面變電所供電(當時副斜井與立風井沒有貫通),這樣的供電方式極不安全,為了保證供電系統安全可靠,開工前要井下設備一律由井下中央變電所供電,井下統一供電電壓為660V。為保證施工期間的安全特制訂措施如下:二、施工方法:?1、施工前的準備:?施工前要對巷道進行仔細檢查,以確保供電線路不被擠壓、掩埋。機電隊將施工材料、檢修工具準備齊全,組織施工人員認真學習本施工措施。2、施工方法:對全井開關、電動機、線路進行逐臺、逐條檢查、檢驗,檢驗合格一條供電線路恢復供電一條線路。對立風井的電動機接法有“三角”改為“星形”,更換2臺(660V)潛水泵,對3臺QBZ—80開關進行電壓調節。拆除有副斜井地面變電所至副斜井井底的70㎜2橡套阻燃電纜800米,敷設一條從副斜井井底———三石門饋電供電線路(70㎜2橡套阻燃電纜605米)。三、施工技術標準:1、檢查檢修開關和接線工藝有下列情況之一即為不合格:1):缺螺絲、彈簧墊圈或螺母;2):彈簧墊圈未壓平或螺絲松動;3):螺絲型號不一致、螺絲不透扣(一般為2~3扣)4):密封圈內徑大于引入電纜外徑在1㎜以上;5):進線嘴內徑d與密封圈外徑D的差值超過下表的規定:D(㎜)D~D(㎜)D小于等于201.0D大于20小于等于601.5D大于602.06):密封圈的單孔內穿進多根電纜時7):將密封圈割開套在電纜上8):密封圈部分破損。9):密封圈的硬度達不到邵氏45度~55度的要求,老化、失去彈性、變質、變形,有效尺寸配合間隙達不到要求,起不到密封作用;10):密封圈沒有完全套在電纜護套上;11):密封圈與電纜護套之間有其他包扎物12):一個引入裝置內用多個密封圈13):空閑引入裝置沒有密封擋板時或擋板直徑比引入裝置內徑小2㎜以上,擋板絕對厚度小于2㎜;14):擋板放在密封圈里邊的;壓盤式引入裝置或螺母式引入裝置金屬圈放在擋板與密封圈之間的;15):進線嘴壓緊后沒有余量或進線嘴內緣壓不緊密封圈、或密封圈斷面與器壁接觸不嚴,或密封圈能活動;16):壓盤式引入裝置缺壓緊螺栓或壓緊螺栓未上緊;17):壓緊螺母式引入裝置因亂扣、銹蝕等原因緊不到位置或用一只手的手指能使壓緊螺母旋進超過半圈的;18):使用壓緊螺母式引入裝置,在螺母與密封圈之間缺少金屬墊圈的;19):電纜在引入裝置處能輕易來回抽動的(電纜緊固程度以順著電纜方向用手不能將電纜推進接線室為合格);20):備用的高壓接線盒缺擋板或擋板不合格。21):隔爆接合面嚴重銹蝕,有較大傷痕、凹坑。間隙超過規定值。22):不用的電纜接線孔沒有用金屬擋板堵塞。23):接線柱、絕緣套管燒毀,使兩個空腔連通。24):隔爆外殼中,未經批準增加元件、部件。2、敷設電纜時要符合下列規定:1):井下應使用取得煤礦礦用產品安全標志的阻燃電纜。2):電纜敷設地點的水平差應于規定的電纜允許敷設水平差相適應。3):嚴禁采用鋁包電纜。4):在總回風巷和專用回風巷中不應敷設電纜。5):溜放煤、矸、材料的溜道中嚴禁敷設電纜。6):電纜與電氣設備的連接,必須用與電氣設備性能相符的接線盒(要有煤安證號)。電纜線芯必須使用齒形壓線板(卡爪)或線鼻子與電氣設備連接。7):在水平巷道或傾角在30度以下的井巷中,電纜應用吊鉤懸掛;在立井井筒或傾角在30度及其以上的井巷中,電纜應用夾子、卡箍或其他夾持裝置進行敷設。夾持裝置應能承受電纜重量,并不得損傷電纜。8):水平巷道或傾斜井巷中懸掛的電纜應有適當馳度,并能在意外受力時自由墜落。其懸掛高度應保證電纜在礦車掉道時不受撞擊,在電纜墜落時不落在軌道或輸送機上。9):電纜懸掛點間距,水平巷道或傾斜井巷內不超過3m,立井井筒不超過6米,沿鉆孔敷設的電纜必須綁緊在鋼絲繩上,鉆孔必須加裝套管。10):電纜不應懸掛在風管或水管上,不得遭受淋水。電纜上嚴禁懸掛任何物件。電纜與壓風管、水管在同一側敷設時,必須在管子上方,并保持0.3米以上距離。再有瓦斯抽放管路的內電纜(通訊、信號)必須分開在巷道兩側。盤圈或“8”字的電纜不得帶電。(給采掘機組供電除外)11):井筒和巷道內的通信和信號電纜應與電力電纜分掛在巷道兩側,如果受條件限制:在井筒內敷設在0.3米以外的地方;在巷道內敷設在電纜上方0.1米以外的地方。12):高、低壓電力電纜敷設在巷道同一側時,高、低壓電纜之間應大于0.1米。高壓電纜之間、低壓電纜之間不得小于50㎜.13):巷道內電纜,沿線每隔50米、拐彎或分支點以及連接不同直徑電纜的接線盒兩端、穿墻電纜的兩邊都應設置注有編號、用途和截面的標志牌。14):電纜穿過墻壁部分應用套管保護,并嚴密封堵管口。15):電纜鉤懸掛離梁15公分處,在同一條巷道內電纜鉤要懸掛在一直線上(隨著巷道的高低變化而變化)。電纜鉤要每隔1米一個,電纜鉤要垂直懸掛,下端要固定好。16):電纜電壓高的要懸掛在電壓低的下面,細電纜要懸掛在粗電纜的上面。四、安全技術措施:1、進行施工前要貫徹學習本措施,使每個參加施工人員都知道本措施內容,牢固樹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嚴格遵守執行本措施規定的各種規定。2、施工時要注意觀察巷道頂板情況和各種設備之間的距離,在安全的情況下才能施工。3、要安全正確使用施工工具,每次使用前必須對其安全性能進行檢查,合格后方可使用。4、檢修開關時嚴格執行停送電制度,誰停電誰送電,嚴禁打電話或約時停送電。5、停電檢修時嚴格執行停電、檢查瓦斯濃度、驗電、放電、打接地線、掛警示牌制度。6、線路送電時一定要試送3次,確認無異常情況后方可正常供電,嚴禁一次送電,送電后要觀察饋電無過流、漏電、三相不平衡、短路等故障后20方可離開。7、機電隊安全網員(至少三人)為安全監護人,保證每班至少一名安全監護人。8、多人作業時,要設專人統一指揮,嚴禁三違。9、運送電纜時要輕拿輕放,邊撒電纜邊固定,嚴禁將電纜放在巷道中間或軌道上,不準胡亂擺放。10、上、下山運送電纜和施工時,嚴格執行“開車不行人、行人不開車”制度,確認安全后方可運送或施工。11、當班施工完成后要清理現場,不亂扔、亂放,保證不影響正常安全生產。12、井下發生水、火、瓦斯等自然災害時要迅速沿避災路線撤離到地面。13、其他不盡事宜按照《煤礦安全規程》執行。
篇2:電氣設備線路停電檢修安全技術措施
電氣設備、線路停電檢修安全技術措施
1)用電單位必須建立用電安全崗位責任制,明確各級用電安全負責人。
2)用電作業人員必須持證上崗。
3)電氣設備或線路的停電檢修,應遵守下列規定:
①一次設備完全停電,并切斷變壓器和電壓互感器二次側開關或熔斷器。
②設備或線路切斷電源并經驗電確無電壓后,方可裝設接地線,進行工作。
③工作地點均應懸掛相應的標示牌。
4)在靠近帶電部分工作時,應設監護人。工作人員在工作中正常活動范圍與帶電設備的最小安全距離應符合表15―8的規定。
表15―8工作人員正常活動范圍與帶電設備最小安全距離
設備電壓/KV距離/m
≤60.35
100.6
篇3:電氣設備檢修計劃員職責
編制匯總下列計劃
1.編制主要電氣設備檢修間隔期和停車時間計劃。
2.電氣設備年、季、月度預修計劃。
3.電氣設備年度更新計劃。
4.電氣設備年度大修理材料計劃。
5.電氣設備年度更新材料計劃。
6.電氣設備年度大修理備品配件計劃。
7.編制電氣設備預防性試驗年、季、月度施工項目計劃。
8.編制計劃檢修項目計劃。
9.組織編制并審查電氣技改項目年、季、月度施工計劃。
建立健全下列有關統計臺賬
1.電氣設備年、季、月度檢修計劃完成情況統計臺賬。
2.電氣設備年、季、月度計劃外檢修項目統計臺賬。
3.電氣設備更新完成情況統計臺賬。
4.電氣設備監測及預防性試驗統計臺賬。
5.電氣設備年度大修理完成情況統計臺賬。
6.技措項目(分計劃內、計劃外)完成情況統計臺賬。
計劃管理
1.與檢修計劃員協調,平衡好有關計劃,并按時傳送。
2.做好各項計劃的交底工作。
3.參與年度停車大修理的準備及實施情況統計和總結工作。
4.負責公司主要電氣設備的檢修記錄、試車記錄、驗收報告、事故報告等收集整理工作與及時歸檔。
5.檢查落實年、季、月度檢修計劃完成情況,處理協調檢修中出現的問題,參與主持主要電氣設備檢修后的試車、驗收工作。
6.對不具備施工條件的工程項目(缺圖紙資料、材料、設備等),拒絕安排計劃。
7.檢查考核施工單位計劃執行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