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構造柱鋼筋安全交底

構造柱鋼筋安全交底

2024-07-11 閱讀 9039

內容:

1.1.鋼筋工進入施工現場必須戴安全帽,必須熟悉本工種安全技術操作規程。穿防滑鞋,不得亂打亂鬧。

2.2.綁扎時應檢查腳手架是否牢固,不應在架子上集中堆放鋼筋箍筋。所堆放的箍筋在架子上應放置好,以免掉下傷人。

3.3.綁扎時,不準站在箍筋上作業。操作時精力要集中,不得在工作面打鬧。

4.4.綁扎完畢,應及時清理剩余的箍筋,鉛絲。做到工完料清。鋼筋工應根據自身工作特點作好安全防護措施,以安全為主。安全生產,文明施工。

5.5.鋼材、半成品等應按規格、品種分別堆放整齊,制作場地平整,工作臺要穩固,照明燈具必須加網罩。

6.6.多人合運鋼筋起、落、轉、停動作要一致。從上向下傳遞不得在同一垂直線上,鋼筋堆放要分散,穩當,防止傾倒和塌落。

7.7.起吊鋼筋,下方禁止站人,必須待骨架降落到1米以內方可靠近。

交底人:年月日接受交底人:年月日

篇2:構造柱鋼筋工程技術交底

構造柱鋼筋工程技術交底記錄

年月日

工程名稱:

分部工程:主體

分項工程名稱:構造柱鋼筋工程

交底內容:

1、鋼筋應有合格證,按規定作力學性能復試,當加工過程中發生脆斷等特殊情況,還需作化學成分檢驗。鋼筋應無老銹及油污。

2、鐵絲:可采用20~23號鐵絲(火燒絲)或鍍鋅鐵絲(鉛絲)。

3、按施工現場平面圖規定的位置,將鋼筋堆放場地進行清理、平整,準備好墊木。按不同規格型號堆放并墊好墊木。

4、核對筋級別、型號、形狀、尺寸及數量,是否與設計圖紙及加工配料單相同。

5、彈好標高水平線及構造柱、外磚內模混凝土墻的外皮線。

6、工藝流程:

預制構造鋼筋骨架→修整底層伸出的構造柱拉筋→安裝構造柱鋼筋骨架→綁扎搭接部位鋼筋。先將兩根豎向受力鋼筋平放在綁扎架上,并在鋼筋上畫出箍筋間距。

7、根據畫線位置,將箍筋套在受力筋上逐個綁扎,要預留出搭接部位的長度。為防上骨架變形,宜采用反十字扣或套扣綁扎。箍筋應與受力鋼筋保持垂直,箍筋彎勾重疊處,應沿受力鋼筋方向錯開放置。

8、穿另外二根受力鋼筋,并與箍筋綁扎牢固,箍筋端頭平正長度不小于10d。(d為箍筋直徑),彎鉤角度小于135°。

9、在柱頂、柱腳與圈梁交接的部位,應按設計要求加密柱的箍筋,加密范圍-般在圈梁上下平均勻,不應小于六分之一層高或45cm,箍筋間距不大于10cm(柱腳加密區箍筋待柱骨架立起搭接后再綁扎)。

10、修整底層伸出的構造柱搭接筋:根據已放好的構造柱位置線,檢查搭接筋位置及搭接長度是否符合設計和規范的要求,底層構造柱豎筋與基礎圈梁錨固,無基礎圈梁時,埋設基礎砼墩中。

11、安裝構造柱鋼筋骨架:先在搭接處鋼筋上套上箍筋,然后再將預制構造柱鋼筋骨架立起來,對正伸出的搭接筋,搭接倍數不低于35d,對好標高線,在豎筋搭接部位各綁3個扣,骨架凋整后,可以綁根部加密區箍筋。構造柱鋼筋必須與各層縱橫墻的圈梁鋼筋綁扎連接,形成一個封閉框架。

13、在砌磚墻大馬牙槎時,沿墻高每50cm埋設兩根直徑6水平拉接筋,與構造柱鋼筋綁扎連接。

14、砌完磚墻后,應對構造柱鋼筋進行修整,以保證鋼筋位置準確。

15、支棋前應將鋼筋做隱蔽驗收,并應簽證齊全。

技術負責人:

交底人:

接受人:

篇3:框架柱暗柱構造柱鋼筋綁扎施工工藝

柱鋼筋綁扎(框架柱、暗柱、構造柱)施工工藝

(1)工藝流程:套柱箍筋→搭接綁扎豎向受力筋→畫箍筋間距線→綁箍筋

(2)箍筋制作

1)按抗震要求,其末端均要做成1350彎鉤,平直段長度取[10d,75mm]二者中的最大值;

2)箍筋為復合箍筋時,為制作和安裝方便(當設計無要求時),內箍取統一尺寸,柱縱筋間距作適當調整,柱縱筋間距最大差值不得大于4d(d為箍筋直徑);

3)拉鉤為Ⅱ級鋼筋時,末端分別做成1350、900彎鉤;為Ⅰ級鋼筋時,末端均做成1350彎鉤;

4)箍筋制作尺寸要滿足設計要求,其誤差不得超過10mm;

(3)柱縱筋連接

1)本工程柱縱筋連接有三種形式:直螺紋、電渣壓力焊和綁扎;直螺紋、電渣壓力焊均按各自的施工工藝和標準操作,工藝、標準另見單;

2)柱縱筋接頭錯開距離和接頭百分率要求,見表2注3;

3)柱筋不可連接區域的規定:(不同連接方式的可連接區域見03G101-1,P36)

底層柱:基礎頂面嵌固位置~1/3柱凈高;(基礎頂面嵌固位置本工程為±0.00m)

中(頂)層柱:層間梁梁高+其上下各[柱長邊尺寸(圓柱直徑)、1/6柱凈高、500mm]三者中的最大值;

4)柱箍筋加密區規定:

底層柱:基礎頂面嵌固位置~1/3柱凈高;(基礎頂面嵌固位置本工程為±0.00m,設計全高加密的按設計施工)

中(頂)層柱:層間梁梁高+其上下各[柱長邊尺寸(圓柱直徑)、1/6柱凈高、500mm]三者中的最大值;

5)當柱縱筋為綁扎搭接時,應在搭接長度范圍內,以[5d、100mm]二者中最小值的間距加密(d為搭接鋼筋較小直徑)。[當為全長加密或直螺紋(焊接)連接時,無此要求]

6)柱變截面或變鋼筋時的規定:(相關內容見03G101-1,P36、P38)

本工程柱截面收縮時多為上柱鋼筋比下柱鋼筋少、小,所以下柱不需甩出鋼筋一律在柱中錨固(中層中柱可在現澆板中錨固),上柱筋插筋深度為1.5LaE。

7)柱頂鋼筋錨固構造規定:

邊柱:本工程按圖集03G101-1,P37柱頂縱向鋼筋構造(二)施工;

中柱:柱頭縱筋無論是否彎折均需伸至柱頂;當直錨不了,需要彎折時,彎折長度為12d(d為柱縱筋直徑),本工程可在板中彎錨。

8)其它要求和說明:配料時,需收頭的柱連接筋的長度要在現場實際量取;直螺紋連接時,兩筋要頂緊,不得裸露一完整絲扣;

(4)綁扎工藝

1)套柱箍筋:按圖紙要求間距,計算好每根柱箍筋數量,先將箍筋套在下層伸出的搭接筋上,然后立柱子鋼筋;

2)連接豎向受力筋,其要求見上相關內容;

3)畫箍筋間距線:在立好的柱子豎向鋼筋上,按圖紙要求用粉筆劃箍筋間距線;

4)按已劃好的箍筋位置線,將已套好的箍筋往上移動,由上往下綁扎,宜采用纏扣綁扎;

5)箍筋與主筋要垂直,箍筋與主筋交點均要綁扎;

6)箍筋的彎鉤疊合處應沿柱子豎筋交錯布置,并綁扎牢固;

7)柱筋保護層厚度應符合表3,用對應塑料卡環卡在外豎筋上,間距一般1000mm,以保證主筋保護層厚度準確。

8)在綁扎過程中隨時對柱子垂直度和縱筋間距進行調整,保證順利通過各級驗收,為后道工序提供工作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