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環境保護安全技術交底

環境保護安全技術交底

2024-07-11 閱讀 9155

交底內容:

一、環境保護方針

遵紀守法,倡導健康的環保文化;

持續改進,創建滿意的綠色工程。

我們的承諾是:

(一)遵守有關環境的法律、法規;

(二)致力于環境改善和污染預防(清潔生產),使我們的業主、周邊的社會公眾和全體職工滿意;

(三)致力于降低資源消耗及減少廢物產生;

(四)使全體職工充分意識到他們對環境的責任,并對他們進行必要的培訓;

(五)督促供應商改進他們的行動,以符合項目環保要求;

(六)向公眾宣傳我們的環境方針和取得的環境績效;

(七)在追求持續改進的過程中,塑造綠色承包商的形象。

二、環境保護目標和指標

控制煙塵、廢水、噪聲排放,達到排放標準;

意外環境事件(超過上限值)數量為零;

環境事故(非計劃排放)數量為零;

實現環境污染零投訴;

降低生產中能源消耗。

三、環境保護責任

承包人在施工過程中,將嚴格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和《建筑項目環境保護管理條例》及地方有關環境保護的法律、法規及本合同的有關規定,并對違反上述法律、法規所造成的環境破壞以及人員傷害和財產損失負責。

四、環境保護項目

在施工期間,對施工棄渣、粉塵、燥音、廢氣、廢水、廢物進行全面控制和治理,保護施工區植被,防止水土流失,同時保護施工區和生活區的環境衛生。

五、環境保護措施

施工的運作方式最大程度的保護自然景觀,避免對周圍環境造成不必要的破壞,對不可避免的損壞處,事后立即重種、重栽或恢復,避免帶來進一步的破壞,盡可能達到施工前的狀態。

(一)粉塵防護措施

采取以下措施,以減少大氣污染:

1.運輸散貨的車輛,配備兩側及尾部的擋板,用防水布進行遮蓋,并保證防水布超出運輸車輛兩側及尾部擋板至少30cm。

2.工地的施工道路定期進行清掃、養護、撒水、保持地面濕潤。在施工場地設置洗車設備,隨時清洗進出的施工車輛。

3.施工人員作好勞動保護及衛生防護工作,特殊施工時佩帶防塵口罩及其他防護措施。

(二)噪聲防護措施

對施工中產生的噪聲嚴格控制,使其符合《建造施工場界噪聲限制》(GB12523-90)的規定。噪聲主要來源于運輸機械發動機聲,運輸機械在營地和當地居民居住區內限速行駛,一般控制在20km/h,以降低噪音。

(三)廢氣、廢煙處理

修理施工機械及施工中產生的廢氣、廢煙、尾氣須達到國家《大氣污染物綜合排放標準》(GB16297-1996)中的規定。

各種燃油機械加裝消煙、除塵設備,嚴禁在施工區焚燒垃圾和其它物品。

(四)廢水處理

1.在生活取水點上游1000m至下游100m的水域不準排入生產廢水和生活污水,水源地、水廠附近不準堆放垃圾等廢棄物,不準鋪設污水管道。生活區的生活污水必須經過化糞池處理后排出。

2.生活廢水的處理:集中統一排放到污水管線。

3.生產污水處理:生產污水對其進行二級處理,施工現場設沉淀池,沉淀后經水溝排入河道中。處理后產生的污泥干化填理。

4.施工期間產生的各類廢棄電池集中存放室內,以免日曬雨淋造成對土壤的永久性污染;各類廢舊輪胎、油桶不得露天放置;不隨地亂丟。

(五)施工區環境衛生保持

施工區派專人經常清掃,及時清除垃圾和廢棄物,施工道路有專人養護并配備專用灑水車定時灑水控制揚塵。

施工現場合理布局,建筑材料由施工員統一安排,堆放整齊,排列有序,并有標識,不隨意堆放器材、雜物以免阻塞工作場地周圍的通道和破壞環境。

施工現場各種機械設備安放整齊,排列有序,做到車容機貌整潔。

(六)生活區環境衛生保持

生活區內設花壇、花圃,種植花草美化環境。

生活垃圾分類分裝,修建垃圾箱集中堆放收集,定期清運至遠離營地的指定場地堆放和處理。

注意保護飲水源,由專人負責定期檢查,防止飲用水源受施工活動造成污染,污物、垃圾堆放點距水源和食堂不小于50m。

食堂環境保持清潔整齊,配備防蠅、防鼠、防蟑螂、防塵的藥品和設施。

(七)水土保持

1.水土流失防治

(1)修建必要的臨時排水設施,并與永久排水設施相連接,避免引起淤積和沖刷,在施工期間始終保持工地和生活區良好的排水狀態。

(2)保護綠色植被避免產生新的水土流失源。

2.防止沖刷和淤積措施

(1)臨時設施周圍設置排水溝等有效措施防止施工現場所占用的土地或臨時使用的土地受到沖刷。

(2)完善臨時排水系統,達到能最大限度減少水土流失的功能。

(八)植被和樹木保護

對施工場以外的田地不侵占破壞,保持原有植被;禁止施工人員進入森林伐木、采藥、狩獵等活動;在指定范圍內,合理堆放施工金屬結構設備,合理堆置工程棄渣;施工結束后,及時拆除一切合同規定必須拆除的施工臨時設施和生活設施,并按合同要求進行植被或土地的有效恢復。

(十)場地清理

所有施工道路、臨時小型堆渣點,力求減少對原地貌及植被的破壞。施工結束后,根據工程師指示,拆除臨時設施,清除施工區和生活區的廢棄物,對施工場地進行整平、清理、恢復植被。

六、環境保護檢查制度

施工期間每月由主管環保的副經理組織有關人員檢查以下環境情況:

(一)施工內容及產生的環境污染;

(二)環境污染物排放情況;

(三)機械設備的布局工作狀況;

(四)環保設備的工作狀態、運行情況和處理效果;

(五)各項環保制度、操作規程的執行情況;上次檢查發現問題及審核不符合的糾正情況;

(六)目前主要環境問題的改進計劃。

篇2:環境保護技術交底

1、施工中所挖出的土應堆棄在合理位置,應遠離耕地及農田。

2、在運輸各種材料過程中,應注意道路、耕地和附近建筑物的保護,運輸便道要經常灑水,避免車輛蕩起粉塵影響周圍環境及對植被造成污染。

3、散裝水泥在運輸過程中必須用篷布覆蓋。

4、駐地生活區內要經常灑水,避免出現塵土飛揚對空氣造成污染。

5、施工中不得造成與施工范圍無關的其他建筑物的穩定破壞,保持周圍環境協調。

6、嚴格保護用地界以外的植被、樹木。

7、做好防洪排水工作,防止因施工淹沒損壞附近的建筑物。

8、各種機械在作業時,盡量減小噪音污染,避免對周圍居民、施工人員的生活及休息帶來影響。

9、嚴禁將生活廢水、垃圾及廢棄物到附近河道內,保證沿線河流保持清潔和暢通。

10、駐地生活區內設置垃圾點,應統一進行處理,嚴禁亂丟亂棄,對周邊環境造成污染。

11、施工現場作業生產的污水,禁止隨地排放。嚴格控制污水流向,在合理位置設置沉淀池,污水經沉淀后方可排出或回收用于灑水降塵。

12、做好廁所衛生的清理及生活垃圾的堆放和清理,保證空氣清潔。

13、混凝土罐車在運輸過程中,應采取防落措施。在運輸道路上的落地料及時清理。

14、施工現場要清潔干凈,做到“工完料凈”,工程中的棄碴、廢料要遠離居民生活區設立棄碴場,不給周圍環境遺留工程垃圾。

15、待工程完工后,對臨時用地范圍內的耕地應覆蓋熱土,恢復耕作條件,其余裸露地表應進行平整,并植草或種植樹木綠化,保護水土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