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深基坑回填土安全交底

深基坑回填土安全交底

2024-07-11 閱讀 3903

安全技術交底內容:

1.基坑回填前,應檢查坑壁有無塌方跡象,下坑操作人員要戴安全帽,由于基坑深度大需要安排專人在坑邊瞭望,如有緊急情況立即通知坑底施工人員迅速離開,以免傷人。

2.在回填過程中,要隨時注意邊坡土的變化,對坑壁有松土掉落或塌方的危險時,現場的施工人員要立即離開并采取適當的支護措施。基坑邊上不得堆放重物。

3.工人上下深基坑應預先搭設穩固安全的階梯,避免上下時發生墜落。

4.任何人嚴禁在基坑下面休息。

5.配合機械回填的工人,不準在機械回轉半徑下工作。

6.非機電設備操作人員不準擅自動用機電設備。使用蛙式打夯機時,要兩人操作,其中一人負責移動膠皮線。操作夯機人員,必須戴膠皮手套,以防觸電。打夯時要精神集中,兩機平行間距不得小于3m,在同一夯行路線上,前后間距不得小于10m。

7.土方回填垃圾清理,應從上往下分層進行,嚴禁在基底掏空作業;塔吊吊裝坑底垃圾時,吊籃下下方施工人員要注意吊籃落物,及時采取回避措施。

以上交底必須在工作中嚴格遵照執行,違者將按照項目經理部的有關規定給予處罰。

篇2:某高層住宅基坑土方回填施工方法措施

高層住宅基坑土方回填施工方法

本工程土方回填施工采用5臺小型反鏟挖機和3臺中型反鏟挖機,每臺挖機配2臺自卸汽車進行土方運輸。回填區域采用機械回填,人工打夯。每層的鋪土厚度不大于30~50cm。填土可利用汽車行駛作部分壓實工作,行車路線須均勻分布于填土層上。汽車不能在虛土上行駛,卸土推平和壓實工作須采取分段交叉進行。

1工藝流程

土方回填的一般順序是:

清理坑底雜物、積水→分層回填→分層夯實

3土方回填

3.1土料要求及含水量控制

填方土料應符合設計要求,保證填方的強度和穩定性,如設計無要求時,應符合以下規定:(1)碎石類土、砂土和爆破石渣(粒徑不大于每層鋪土厚的2/3),可用于表層下的填料;(2)含水量符合壓實要求的粘性土,可作各層填料;(3)淤泥和淤泥質土,一般不能用作填料,但在軟土地區,經過處理含水量符合壓實要求的,可用于填方中的次要部位。

填土土料含水量的大小,直接影響到夯實(碾壓)質量,在夯實(碾壓)前應先試驗,以得到符合密實度要求條件下的最優含水量和最少夯實(或碾壓)遍數。含水量過小,夯壓(碾壓)不實;含水量過大,則易成橡皮土。各種土的最優含水量和最大密實度參考數值見表6-55。粘性土料施工含水量與最優含水量之差可控制在-4%~+2%范圍內(使用振動碾時,可控制在-6%~+2%范圍內)。

土的最優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參考表表6-55

項次土的種類變動范圍

最優含水量(%)(重量比)最大干密度(t/m3)

1砂土8~121.80~1.88

2粘土19~231.58~1.70

3粉質粘土12~151.85~1.95

4粉土16~221.61~1.80

注:1.表中土的最大干密度應以現場實際達到的數字為準;

2.一般性的回填,可不作此項測定。

3.2地下室基坑土方回填

地下室側壁防水施工完成后進行土方回填。整個地下室周邊土方回填量約為6089m?,地下室基坑西側回填量1285m?、北面土方回填量2071m?、南面土方回填量1169m?、東面土方回填量1564m?。

地下室基坑西側預計在9月1日開始回填,在施工圍墻上開三個大門(大門的具體位置見土方回填平面圖),此區域分兩個施工進行,先從西南角開始施工,第一段回填土方量為730m?(西南角大門至圍墻中間大門為第一施工段),工期5天;第二施工段土方回填量為550m?,工期3天。西側基坑回填完成后開始進行南面基坑土方回填、依次是北面和東面基坑土方回填,東面及北面根據現場實際施工進度進行回填時間的調整。

地下室西側土方回填時間:9月1日至9月8日;地下室南側土方回填時間:9月9日至9月12;地下室北側土方回填時間:9月13日至9月22日;地下室東側土方回填時間:9月13日至9月18日。地下室東側和北側可根據現場實際情況進行同時回填。

土方回填以設計總平面圖標高為準,按設計區域平整場地。由于回填高度較大,回填需分多次進行。回填時土料含水率應符合設計及規范要求。采用機械回填、人工夯實。分層厚度不大于50cm。

基坑回填前應將基坑內的模板、木方、草根等有機物和基槽內的大石塊清理干凈,排除積水。回填土料不得有草根、粒徑較大的石塊等。遇有地下管道時,應先用人工在管子周圍填土夯實,并應從管道兩側同時進行,直至管頂0.5m。

地下室周邊土方回填及行車路線平面示意圖如下:

篇3:地鐵車站基坑回填施工方法

地鐵車站基坑回填施工方法

待結構頂板達到設計強度的70%并做好防水層及保護層后,分段分層進行土方回填,具體施工方法和程序如下:

1)回填前將頂板上積水、雜物清理干凈。

2)選擇符合設計要求的填料。

3)回填土使用前,采用重型擊實試驗測定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并做壓實試驗,確定填料含水量控制范圍、鋪土厚度和壓實密度等參數。

4)分段分層夯填,層厚20~30cm。結構兩側和頂板上填土厚度50cm以內、以及地下管線周圍用蛙式打夯機夯填;填土厚度大于50cm時,改用輕型壓路機碾壓,碾壓時薄填、慢行、先輕后重、反復碾壓。碾壓搭接寬度不小于20cm;人工夯填時,夯與夯之間重疊不小于1/3夯底寬度。已填土的邊坡作成臺階狀,臺階寬度1m,高度不大于0.5m。

5)每層夯填結束后,取樣檢查回填土密實度。機械碾壓時,每層填土按基坑長50m(且不大于1000m2)取一組;人工夯實時,每層填土按基坑長度25m(且不大于500m2)取一組,取樣點不少于6個,在中部和兩邊各取兩點,遇有填料類別和特征明顯變化或壓實質量可疑處適當增加點位。粘土采用環刀法檢測,砂性土采用灌砂法檢測,達到密實度后進行上一層回填。

6)基坑回填碾壓密實度滿足設計要求,如設計無要求時,按下表要求執行。

基坑回填碾壓密實度

基礎底以下標高(cm)最低壓實度

快速和主干道路地下管線

0~6095/9895/98

60~15093/9587/90

150以下87/9087/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