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動力中心安全操作規程

動力中心安全操作規程

2024-07-12 閱讀 2510

一、一般操作

1、每班必須確認儀表空壓機、事故柴油發電機、復水泵、鍋爐給水泵、除氧器用事故給水泵、AC油泵、DC油泵等設備的自動狀態及自起動條件2次以上。

2、轉爐送風機運行前,必須對備用潤滑油泵、備用工作油泵進行自起動試驗。

3、備用機自起動后,當運行參數恢復正常時,必須及時停止自動起動的設備(原運行設備故障除外)并恢復其備用狀態。

4、透平發電機、反應塔送風機、轉爐送風機、事故柴油機、鍋爐給水泵等重要設備的操作或動維護,班長必須到現場監護。

5、事故柴油發電機動維護或檢修前,必須征得總調度室和總降壓的同意,并將切換開關由(自動)位打到(手動)位,以防自起動發生事故。

6、轉爐送風機起動之前必須與總降壓取得聯系。

7、卸載冷卻器和復水器開、停冷卻水之前,必須向總調度室報告,并與制氧儀表室聯系。操作時要緩慢,以防爆管。

8、發現設備運行異常時,必須先開啟備用機,后停故障機。

9、開、停反應塔送風機和轉爐送風機時,必須先征得熔煉中央儀表室的同意;若發生風機劇烈喘振、軸承溫度急劇上升等緊急情況時,必須先停機后進行聯系,防止對設備造成巨大損害。

10、每班必須對空壓機操作盤及氣包進行2次以上疏水。

11、中、晚班接班后必須將手電筒等應急照明準備好,并擺放在指定位置,以便事故停電時取用,班中點檢時隨身攜帶。

12、設備清掃時,不得接觸其旋轉部分。禁止用水沖洗帶電設備。

13、操作蒸汽閥門時,戴好手套,防止燙傷。

14、高壓配電盤必須由電氣人員進行操作,其他人員不得擅動。

15、廢油桶應放在指定位置,禁止亂倒亂放廢油。

16、檢修壓力容器或管道時,先確認壓力為零。

二、事故停電操作

(一)透平值班員

1、緊急停止透平發電機,迅速關閉旁路前止閥,禁止透平進汽。

2、在DCS上確認DC油泵自起動,且油壓在0.05Mpa以上,防止透平軸瓦燒毀。

3、保證除氧器水位正常。

4、控制復水器水位正常。

5、確認AC油泵自起動,油壓在0.07Mpa以上。

(二)柴油機房值班員

1、及時調整1#柴油發電機頻率和電壓正常,防止柴油機遲滯跳機。

2、切換備用氣包前,必須關閉原氣包出口閥,以防氣包壓力不足,導致柴油機無法手動起動。

3、3#柴油發電機自動起動不成功的操作

⑴確認2#柴油發電機自動起動,否則手動起動柴油機。

⑵確認傾動爐斷路器在“斷”位,柴油機負荷小于480KW,防止2#柴油機負荷過大跳機。

⑶事故狀態停2#柴油發電機前,必須確認3#柴油發電機MGS顯示屏上的切換開關在“RESERT”位,防止3#柴油發電機自起動。

4、停止運行柴油機前,應確認柴油機不帶負荷并征得總調度室的同意。

(三)風機房值班員

1、在DCS上確認[凈化水Ⅱ]和[凈化水Ⅰ]切換正常。

2、事故電供出后,必須確認鍋爐給水泵自起動且壓力在5.2Mpa以上,否則手動起動,防止廢熱鍋爐發生缺水事故。

三、冷卻水系統故障操作

(一)凈化水Ⅰ系統故障時

1、每小時確認凈化水Ⅰ系統的壓力維持在0.39Mpa左右。

2、當壓力降至0.35Mpa時,必須通知熔煉車間采取處理措施,并向總調度室電話匯報。

(二)凈化水Ⅱ系統故障時

1、向中央儀表室及總調度室電話匯報。

2、在DCS上確認[凈化水Ⅱ]和[凈化水Ⅰ]切換正常。

3、確認雜用空壓機和吹灰空壓機因斷水而自動停止,否則立即手動停止,防止對設備造成損壞。

4、透平發電機定子溫度上升到1100C以上時,與中央儀表室、調度室、總降壓聯系,立即停止透平發電機。

5、反應塔送風機軸承溫度超過65℃,應立即與中央儀表室聯系,停止送風機,防止軸承燒毀。

6、停止轉爐送風機前必須征得轉爐的同意。

(三)循環水系統故障時

1、向總調度室電話匯報。

2、與中央儀表室和總降壓聯系,告知“透平發電機須緊急停機”。

3、立即停止透平發電機,迅速關閉旁路前止閥,防止透平進汽。

四、DCS死機故障操作

(一)操作站死機故障時

1、及時與中央儀表室及總調度室電話聯系。

2、必須到現場監視各氣動閥動作情況,發現誤動作時及時采取相應處理措施。

3、若操作站在5分鐘之內不能啟動成功或不能正常運行,應與中央儀表室、總調度室電話聯系,征得同意后,停止透平發電機。

(二)控制站死機或控制站及操作站均死機時

1、立即與中央儀表室、總調度室電話聯系。

2、透平發電機應按緊急停機處理程序進行停機。

3、須確認凈化水Ⅱ氣動閥的狀態,若氣動閥被關閉,應手動打開旁通閥;并通知中央儀表室確認凈化水Ⅰ氣動閥的狀態,如處于開位,應手動關閉其前止閥。

4、必須迅速關閉旁路截止閥、6Kg補充蒸汽前止閥和減溫注水的前止閥,防止透平進汽;同時保證除氧器、復水器水位正常和中間冷卻器的冷卻水量在29t/h以上。

5、轉爐送風機跳閘停機后,應立即通知轉爐儀表室和總調度室。

五、事故柴油發電機操作

1、每班應對事故柴油發電機自起動狀態、油槽液位、膨脹水槽液位確認2次以上。

2、柴油機動維護前應與總調度室、總降壓聯絡,征得同意后方可進行。

3、動維護運行時,不準碰觸模擬負荷水槽欄桿,以防觸電。

4、禁止帶負荷操作負荷隔離開關。

5、操作水電阻器裝置降負荷時,不準將負荷降到零,以防極板完全露出水面而產生電弧。

6、二次冷卻水斷水不得超過10分鐘。

篇2:動力廠煤氣安全管理制度

第一節總則

煤氣設施的設計、施工、運行、維護、檢修以及煤氣作業防護、煤氣安全管理等均必須遵守GB6222-86《工業企業煤氣安全規程》、有關單位同時遵守相應的《煉鐵安全規程》、《煉鋼安全規程》《轉爐煤氣凈化回收技術規程》《軋鋼安全規程》中的有關規定。

第二節煤氣系統管理安全要求

1、公司所有工業煤氣設施必須以文字形式明確劃分管理區域,明確管理單位。

2、各主要的煤氣設備、管道的閥門、吹掃點、放散管、人孔、脫水器、管道支架等附屬裝置,應進行編號,并將號碼標在現場明顯部位。

3、在所屬單位的調度室應有煤氣工藝流程指示模擬圖板,圖板上標明各主要的煤氣設備及管道附屬裝置的編號。

4、凡有煤氣的單位均必須劃定煤氣危險區,在煤氣危險區進出口或邊界設立明顯的“煤氣危險區”標志。

5、任何情況下都嚴禁單人進入煤氣危險區。

6、在煤氣危險區內經常有人停留或作業的部位,應設置固定式CO檢測報警裝置。

7、煤氣危險區的CO濃度必須定期檢測,在易泄露或易積聚煤氣的位置設立比較固定的檢測點,煤氣防護站每班至少巡檢2次。

8、煤氣防護員巡檢和作業監護時,應記錄檢測數據。

9、生活用蒸汽與煤氣系統用蒸汽必須可靠斷開,吹掃置換用連接管應使用膠管,不用時應處于斷開狀態。

第三節煤氣作業安全要求

一、煤氣作業分類

1.一類煤氣作業:在正常情況下,作業場所有煤氣長時間存在或連續出現、或短時間頻繁出現。

2.二類煤氣作業:在正常情況下,作業場所有可能短時間偶爾出現煤氣。

3.三類煤氣作業:在正常情況下,作業場所不會出現煤氣,僅在不正常情況下偶爾短時出現。

二、一、二類煤氣作業必須辦理《煤氣作業動火許可證》;一類煤氣作業的《煤氣作業動火許可證》經煤氣防護站和本單位安全部門審查批準;二類煤氣作業的《煤氣作業動火許可證》經煤氣防護站審查批準;《煤氣作業動火許可證》,是煤氣防護站保存三個月。

三、一類煤氣作業:作業者必須佩戴氧氣(或空氣)呼吸器,至少2名煤氣防護員在現場監護,準備好備用救護器具;二類煤氣作業:煤氣防護員在現場監護,作業過程中現場有便攜式CO報警儀連續檢測,準備好備用氧氣呼吸器;三類煤氣作業:作業過程中現場有便攜式CO檢測儀報警儀連續檢測,現場設人監護。

四、煤氣設施上動火必須辦理“動火許可證”,帶煤氣動火作業必須經公司安環處、保衛處批準。

五、進入煤氣設備內部作業時,必須有效切斷煤氣來源,打開放散閥和上下人孔;必要時要進行吹掃置換,經監測合格后方可進行作業,監護人不得少于2人。

六、煤氣危險區作業必須檢測確認CO濃度≤30mg/m3,氧氣含量在19%—21%之間,否則要按GB6222規定時間作業。

七、停送煤氣作業

1.停煤氣作業

停送煤氣時要嚴格執行煤氣傳遞卡制度,并提前通知煤氣用戶做好停送煤氣準備。

(1)、可靠切斷煤氣來源,指派專人巡視,嚴禁在煤氣設施上拴拉電焊線。

(2)、打開末端放散,并指派兩人(或兩人以上)對放散點周圍40米(有風時為下風側45°夾角、半徑40米的扇形面)內的范圍進行監視,防止有人中毒,嚴禁各種火源出現。

(3)、通入蒸汽或氮氣吹掃設備內部煤氣(有計量器時先關閉計量器導管)。

(4)、在末端取樣測定:爆炸下限大于4%的煤氣,濃度小于0.5%時;爆炸下限小于等于4%的煤氣,濃度小于0.2%時,可以接通風機鼓風或打開人孔自然通風。

(5)、在末端取氣樣分析,其氧含量接近21%為全格。

2.送煤氣操作

(1)、檢查確認煤氣設施及所有附屬裝置具備送煤氣條件。

(2)、打開末端放散管。

(3)、從始端通入氮氣(或蒸汽)置換內部空氣(有計量器時先關閉計量器導管)。

(4)、在末端放散管處取樣檢測至含量低于2%為置換合格(如用蒸汽轉換,末端放散見到白色蒸汽逸出即為合格)。

(5)、關閉氮氣后通入煤氣,指派兩人(或兩人以上)對放散點周圍40米(有風時為下風側45°夾角、半徑40米的扇形面)內的范圍進行監視,防止有人中毒,嚴禁各種火源出現。(如用蒸汽置換,在通入煤氣之前不得關閉蒸汽,防止出現真空吸癟事故)。

(6)、在末端放散管處取樣做爆發實驗,連續三次全部合格后,關閉放散管。

八、停煤氣動火

1、按七條1點規定停煤氣。

2、最后一次分析測定不得早于動火前半小時,動火超過2小時必須重新測定。

3、在煤氣管道上焊割,必須在通氮氣(或蒸汽)的條件下進行,動火過程中氮氣或蒸汽不間斷。

4、進入管道內部動火時,將動火處兩側1.5—2米范圍內的焦油等沉積的易燃物清理干凈,并噴灑滅火泡沫液后方可動火。

九、帶煤氣動火

1、保持設備內煤氣平穩的微正壓(50—300MMH2O),煤氣含氧量小于1%。

2、所使用工具應為銅制工具,鋼制工具上要涂抹黃甘油,避免碰撞時產生火花,引起著火爆炸。

3、在動火部位附近煤氣來源方向裝設壓力表,設專人監視煤氣壓力,或與附近儀表室保持聯系。

4、動火部位必須可靠接地,接地電阻不大于10Ω。

5、不許使用氣焊,只能使用電焊。電焊機的電源開關要在煤氣壓力表附近,由壓力表監視人員看管,如發現煤氣壓力低于規定標準,必須立即切斷電源。

6、作業前確認作業點附近有無煤氣泄漏,清除周圍易燃物品。

7、動火現場要備有必要的滅火器材和工具。

8、操作者應佩戴防毒面具,動火現場必須有煤氣防護人員監護,禁止與作業無關的人員進入作業區域。

9、禁止在雷雨天進行此類作業。

十、煤氣中毒事故的搶救

1、第一發現者必須立即用快速方法通知煤氣防護站、公司醫務室。

2、防護站接到報告必須立即帶氧氣呼吸器、CO檢測儀器、擔架、蘇生器等快速奔赴現場。

3、搶救現場必須設一人統一指揮,設立警戒線,禁止非救護人員進入,指揮者負責清點參加搶救人員的人數,對搶救人員的安全負責。

4、搶救者要佩戴防護器具,嚴禁在無防護措施的情況下進行搶救,直接的救護者必須佩戴氧氣呼吸器等防護器具,搶救活動有兩人以上在一起,多人時2人為一組,指定一人負責指揮,氧氣呼吸器等防護器具發生故障或搶救人員過度疲勞必須立即撤離危險區,當搶救人員發生中毒時,必須先行救出。

5、先搶后救。必須先將中毒者運出煤氣危險區,安置在上風側空氣新鮮處,使中毒者平躺。

6、判斷中毒程度,區別情況施救:對于輕度中毒者,在空氣新鮮處靜放或直接送公司醫務室;中毒程度較重者,立即進行人工呼吸或用蘇生器強制呼吸,同時解開中毒者領扣、衣扣、腰帶等,便于自主呼吸,心臟停跳時進行胸外擠壓,氣候寒冷時注意保暖,在恢復知覺前,不得用救護車送往較遠醫院,送往附近醫院時,途中應采取有效的急救措施,并有醫護人員護送。在醫生確定中毒者已經死亡之前,不能停止搶救。

十一、煤氣事故的處理

1、發生煤氣事故時應立即報告生產處和安環處及煤氣防護站;發生煤氣火災時應立即報告生產處、安環處和保衛處;發生煤氣中毒事故時應報告煤氣防護站和醫務室來現場搶救。

2、發生煤氣事故時,應由事故單位的廠長、或當班負責人為總指揮及時處理事故,煤氣事故現場視事故性質和波及的范圍劃定危險區域,布置崗哨,阻止非搶救人員進入。

3、對火焰不大的初起火情,立即用滅火器、黃沙、濕泥等撲滅。

4、直徑≤100mm的煤氣管道著火,可以直接關閉煤氣閥門滅火。

5、直徑>100mm的煤氣管道著火時,立即停止有關單位的使用,根據壓力(或火焰長短)逐漸關閥門降低煤氣壓力,但煤氣壓力不得低于100Pa,向管道內通入大量蒸汽滅火,嚴禁突然關閉閥門或封水封,防止回火爆炸。

6、煤氣設施已經燒紅時,嚴禁用水驟然冷卻,防止管道開裂。

7、發生煤氣著火后,煤氣閥門,壓力表、蒸汽、氮氣接頭應指派專人看管或操作。

8、發生煤氣爆炸事故,應立即切斷煤氣來源,迅速處理凈煤氣;引起著火,按1—5款處理。

9、煤氣著火、爆炸事故處理,應采取有效措施,防止衍生其它事故。

篇3:動力部長安全生產責任制

1、貫徹《煤礦安全規程》和安全生產的規定,對本部門的業務保安負全面領導責任。

2、負責組織機電、運輸設備檢修,設備完好率和防爆率要達到部頒標準,發現問題要督促各單位及時整改。

3、負責編制和審查機電、運輸部門安全措施及安全補欠規劃,組織按期兌現。

4、準確掌握機運系統和井上下供電系統各類設備及各種保護裝置的配備和使用,定期進行整定、試驗,組織檢查使用性能和完好狀況。

5、負責組織參加機電、運輸事故的追查和處理,提出防范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