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備管理考核細則模板
設備管理考核細則一
1目的
1.1提高設備的保障功能,確保設備能滿足安全、生產、工藝的要求;
1.2落實設備維護責任,提高維修工職業水平;
1.3實施設備預防維修,追求設備運行零故障;
1.4滿足市場“訂單式生產”需求,實現車間交貨及時率達到100%。
2考核原則:
2.1追求零故障原則:倡導追求設備“零故障”,不隱瞞設備隱患。
2.2故障分析“三不放過”原則:設備故障原因未查清楚不放過;設備故障責任人以及相關人員未受到教育不放過;設備故障出現后,未采取有效的整改和預防措施不放過。
2.3提前籌備原則:發現的設備異常信息必須第一時間上報,并做好應對措施,不得存在拖、等、靠的現象。
2.4預防維修原則:以預防維修為中心,重在對設備檢定和預防維護。
2.5責任唯一原則:將檢定、保養和預防維修項目落實到責任人。
2.6第一次把事情做對的原則:倡導維修、技術人員對企業、車間和自己負責,提高職業能力,堅持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對。
2.7無邊界協同原則:不同工種之間在設備故障的預防和維修上無邊界協同,不得相互推諉。
2.8真相管理原則:講真話、做實事、守規則,倡導真相管理,要求員工如實暴露、反映設備問題,不掩蓋問題的真相,不弄虛作假。
3考核標準:
3.1故障原因分類:
3.1.1一類原因:
3.1.1.1設備點檢部位點檢不到位:因點檢部位未點檢或出現問題造成設備故障。
3.1.1.2違章操作:違章指揮,違章操作,造成設備故障。
3.1.1.3維修失誤:明顯因為設備安裝調整錯誤或不到位導致質量、安全、設備隱患而造成設備故障維修。
對更換的零配件有條件進行調試,但是未能從主觀上充分利用條件展開生產前的調試工作,而造成現場維修。
3.1.1.4未按規定完成預防維修項目:未按預防維修計劃的周期和要求進行設備預防維修,造成設備故障。
包括未按要求下達維修計劃以及未按計劃實施。
3.1.1.5維修和整改不及時:發現設備隱患不及時整改或沒及時完成技術室下達的設備維修和整改任務(包括現場維修、輪保、進站維修等預防維修),導致質量、安全、設備隱患(甚至導致車間各線下達設備整改通知)而造成現場設備故障維修(以上設備問題均屬于簡單易解決的問題,但因主觀原因造成整改不及時)。
3.1.1.6交爛車:當班已出現較嚴重故障征兆,但未采取任何處理措施而聽之任之,導致質量、安全、設備隱患或將A類產品質量缺陷傳遞至下一班而造成下一班現場設備故障維修(包括現場維修、輪保、吸抹維修等預防維修)。
3.1.2二類原因:
3.1.2.1信息不到位:維修工對設備信息掌握不及時;沒有及時反饋或傳遞設備信息,延誤設備維修整改,出現質量、安全、設備隱患而導致設備故障產生。
3.1.2.2總成、組件準備不及時:總成、組件的維修準備不及時,造成設備故障維修時間延長。
3.1.2.3維修判斷失誤:因技能、經驗不足,判斷不準,造成質量、安全、設備隱患而導致設備故障產生。
3.1.2.4計劃下達不準確:因技能、經驗不足,判斷不準,造成計劃下達失誤,存在質量、安全、設備隱患而導致故障產生。
3.1.2.5整改計劃下達不及時:已將設備隱患與故障的信息傳到相關人員、但是未能及時采取有計劃的整改,導致質量、安全、設備隱患而造成現場設備故障維修。
3.1.3三類原因:
3.1.3.1組織管理不到位:因組織管理不到位、協調不到位、造成設備故障維修或維修時長加大。
3.1.3.2屬于偶發性、突發性、軟故障、疑難故障的檢查整改:偶發性質量問題如爆口、殘支等的故障;不能納入預防維修的項目;設備軟故障、疑難故障。
3.1.3.3備件因素:經技術員判定,屬備件質量問題造成的設備故障,但備件問題在上機前可以比較判斷出。
3.1.3.4設備內部傳動問題:在平時維護保養時不可檢查的項目,屬于大修的項目。
3.1.3.5技術難度大的質量或設備調整:當更換輔料或特殊加工工藝品牌、而對設備進行的兩次以上調整。
3.1.4四類原因:
3.1.4.1原輔料、氣候變化或設備設計缺陷等客觀因素:因原輔料質量問題、氣候變化、設備設計缺陷等造成的設備故障。
3.1.4.2因出口煙換牌造成的調整:因為出口煙換牌、原輔料更換等因素造成的質量調整。
3.1.4.3備件因素:經技術員判定認可,確實因零配件質量問題且必須上機試驗才知道;計劃申報及時,審批過程跟蹤及時,但采購過程超時。
3.1.4.4新輔料與新配件上機試驗:因新輔料與新配件上機試驗造成的設備調整。
3.1.5說明:上述故障原因分類,由技術員根據實際情況確認,出現不屬于上述性質的故障由技術室召開分析會確認性質;如確認有多種類型原因的,采取就高不就低的原則,不累計;三類原因造成的故障A類以下由團隊承擔考核,A類及以上由團隊承擔80%、個人承擔20%;四類原因產生的故障由技術員填寫相應的故障降級或減免報告。
3.2故障定級
3.2.1故障定級分為事件和事故兩個類別。
3.2.2事件分為A、B、C、D四個等級。
3.2.3事故按照嚴重程度分為一般事故、較大事故、重大事故和特大事故四種
3.2.4設備故障級別根據不同故障原因以及設備故障引起的設備停機時間來確定;卷接機、包裝機按單臺時間確定故障等級,喂絲機、條煙輸送、成型機不論對接臺數,均按下表確定故障等級。
3.2.5故障等級確定后,由問題機臺設備完好責任人承擔部分責任,剩余其他部分再按定性進行分解。
故障發生時間與設備完好責任人同班,則完好責任人承擔50%,不同班則承擔30%;
3.2.6凡違反設備考核原則的,在設備考核分解、定性時,一律不予降級,如有必要可視情節輕重升級考核。
3.3故障考核標準
3.4保養考核標準:
3.4.1設備保養檢查采取三級檢查模式:一級為員工自查,自行發現問題并自行整改;二級為班組檢查,由班組根據保養開展情況實時進行檢查,做好每日的保養檢查臺賬,并在每日班組工作報表中通報考核情況;三級為車間聯檢,每周一項檢查主題,由車間技術室牽頭,車間領導、機型技術員、工藝員、白班班組長參與,每周三上午9:45開始檢查,檢查情況于次日車間調度例會通報、考核。
3.4.2一級檢查不予考核,二級檢查考核責任主體為機臺操作人員,三級檢查考核責任人主體為班組管理人員,廠部檢查考核責任主體為設備管理員、技術組長。
3.5點檢管理考核標準:
3.6綜合管理考核標準:
設備管理考核細則二
為了加強公司的設備管理,使設備得到及時維修、改造與更新,更好地為提高生產技術水平和產品質量、降低消耗、保證安全生產、增加公司和員工的經濟效益服務,特制定本辦法。
一、組織機構及職責
1、公司設備管理工作由總經理全面負責,設一名副廠長主管設備管理工作。
負責考核設備完好率達到85%以上,其中主要生產設備完好率達到90%以上,組織對設備事故的分析、處理。
2、車間副主任負責設備的日常管理。
確保設備完好率達到85%以上,其中主要生產設備完好率達到90%以上,設備月有效運轉率達到95%以上(大修理期除外)。
及時掌握設備的使用、維護和檢修動態,并組織設備修理的實施和驗收。
負責設備潤滑的技術管理工作,做好主要生產設備的巡檢工作。
按時上報設備管理統計資料、報表。
二、使用和維護
1、車間負責人職責
(1)車間主任負責設備使用和維護的全面管理,落實崗位工的定人定機、定衛生區域職責,并負責進行考核。
車間副主任休息期間,負責對車間設備每天巡檢一次。
(2)車間副主任負責設備使用和維護的具體管理,落實機電工的定人定機職責,并負責進行考核,每天對車間的設備巡檢一次(休息期間負責向車間主任交底,由車間主任承擔巡檢工作)。
2、崗位工職責
(1)崗位工必須按定人定機、定區域的規定進行設備的操作使用,衛生區域的清掃。
(2)操作人員必須熟悉設備的結構原理,了解生產工藝過程,掌握操作要領,愛護設備。
(3)崗位工對所操作的設備須按巡檢標準每小時進行一次巡檢,發現問題及時報告,并作好記錄。
車間負責人應及時分析所出現的問題,提出修理方案,及時組織實施。
(4)嚴格執行交接班制,做到交接班責任清楚,記錄齊全準確。
交接班時,應做到對設備運行等情況交的清楚,接的徹底,同時交班人在交接班前應對衛生區域的地面及設備衛生負責進行清掃,衛生不合格接班人有權不接班。
公司領導將對區域衛生進行不定期檢查考核,考核對象為車間主任和崗位工,衛生不合格對當班崗位工處罰30元,車間主任連帶處罰20元;衛生考核最好的當班崗位工獎勵30元。
(5)崗位工在早晨7:00時須關閉照明燈,保證車間照明無長明燈現象,發現一次處罰當班崗位工30元,車間主任20元。
(6)嚴禁當班期間睡覺,出現睡班,發現一次,處罰當事人50元。
3、機電工職責
(1)機電工必須定人定機對設備進行巡檢和日常維護,由設備副主任明確定人定機職責,并進行考核,公司領導進行不定期抽查。
(2)機電工按巡檢標準對設備進行巡檢每班至少二次,發現問題及時報告,并作好記錄。
車間負責人應及時分析問題,提出修理方案,及時組織實施。
(3)機電工應服從車間負責人的指揮,在當班,特殊情況下在非當班時間應積極投入設備的檢修或搶修。
不服從安排,每人次處罰50~100元。
(4)嚴格執行交接班制,做到交接班責任清楚,記錄齊全準確。
4、全廠設備需達到“四無”(無積灰、無雜物、無松動、無油污)和“六不”(不漏油、不漏水、不漏電、不漏氣、不漏風、不漏物料)。
按照定人、定機、定區域的職責進行不定期考核。
衛生區域積灰、雜物、油污,考核車間主任和崗位工,其他項目考核車間副主任和機電工。
5、設備運轉率考核。
對生料車間(含破碎、烘干及生料磨系統)、機立窯車間(含生料庫供料、立窯系統)、制成車間(含行車、破碎、水泥磨、包裝系統及化驗室設備)考核各車間的設備運轉率。
車間設備年運轉率應達到85%,車間設備月運轉率達到90%,車間設備月有效運轉率達到95%,車間設備檢修和故障停機時間每月控制在24小時內(大修理除外)。
月有效運轉率每提高一個百分點獎勵車間300元,低于93%,每降低一個百分點處罰車間200元。
月有效運轉率=(設備正常運行時間+供電停電時間+庫滿停機時間)/月日歷時間。
三、設備的檢修
1、設備檢修工作由車間副主任負責定人定機,落實責任制,機電工及崗位工必須服從領導。
嚴格執行檢修技術標準,保證質量,做好記錄,縮短時間,降低成本。
2、車間副主任應根據設備的技術狀況,編制好設備的檢修計劃,報廠領導審批后組織實施。
設備檢修盡量選擇在設備壓負荷和庫滿等時間內進行。
3、設備檢修完畢后,必須清理好現場。
4、認真做好設備的大修理工作。
(1)大修理項目由各車間副主任提出,公司設備負責人組織有關人員審查平衡,編制大修理計劃,報總經理批準實施。
(2)大修理項目確定后,由車間副主任編制配件計劃,報公司領導審批后,由物資供應部門按比質比價的原則進行采購,并按計劃時間供貨。
(3)大修理由車間主任和副主任共同落實定人定機責任制,車間機電工和崗位工均需參加大修,服從領導。
(4)項目實施過程中,由公司負責人、車間主任和副主任對整個實施過程負責組織協調、技術指導、質量把關、進度監督。
5、檢修和大修過程中,對人為損壞設備、部件、配件的人員,予以損壞價值大小的經濟處罰。
6、修理過程中,應保管好設備、配件和材料等,丟失或損壞照價賠償。
7、設備修理中,應增強安全意識,落實安全措施,加強安全管理,嚴格執行安全規程。
四、改造與更新
1、對設備的改造與更新,需作技術經濟論證,通過改造與更新,達到技術上先進、可靠,經濟上合理。
提倡結合設備大修理進行改造。
2、小工作量的改造項目由各車間主任和副主任組織車間人員進行施工。
3、大工作量的改造請專業隊伍進行施工,各車間負責人需作好協調工作:包括水、電、氣的接口,設備、配件、材料的清點移交,施工過程中的工具、材料、機械等協調,施工質量和進度控制。
五、備品配件管理
1、備品配件管理的基本任務,是要科學、合理地儲備備件,有計劃地組織備品配件采購和生產,及時滿足維修需要,保證設備的正常運行。
2、配件管理由企業指定保管員專人負責。
車間副主任負責編制車間季、月度的備品配件自制與外購計劃,制訂合理的備品配件儲備定額,滿足車間日常檢修需求。
3、車間副主任要建立健全車間的設備配件目錄。
其內容包括:設備名稱、編號、配件名稱、規格、單位、數量、材質、單重、計劃價格、圖號、使用單位以及存放地點等。
4、備品配件要有專用倉庫,由保管員妥善保管,并做到帳、卡、物相符。
出現差錯由保管員承擔全部經濟賠償。
5、車間副主任負責組織本車間備品配件的檢查驗收,對不合格的材料不下料,不合格的毛坯不加工,不合格的零部件不入庫。
檢驗范圍包括:入庫備品配件(及設備)的規格、型號、數量、外觀檢查、合格證及質檢證的查驗、備件尺寸的校核等。
在確保設備檢修質量的前提下,做好設備舊件的修復利用,節約備件資金,降低維修費用。
6、備品配件領用,必須填寫領料單,有經手人和車間副主任的簽字,并經廠領導審批,否則保管員有權拒絕發貨。
六、電子、計量、儀器儀表和檢測設備的管理
1、公司設專人負責電子計算機、熱工儀表、計量裝置、檢測設備等電子技術設備的管理工作。
保持各類儀器儀表經常處于穩、準、靈的狀態。
2、所有儀器儀表及控制裝置必須按有關規定組織定期檢查、測試和校驗等工作,并做好技術記錄。
要搞好電子設備和機房的防塵、防潮、防腐工作。
3、加強對計量器具、儀表的管理。
計量器具、監測儀表等必須定期進行校驗,保證計量設備和控制系統的準確、可靠。
七、潤滑管理
1、車間副主任負責設備潤滑管理工作,指定專人負責設備潤滑,確定“五定”(定人、定點、定時、定質、定量)潤滑制度。
2、保管員應妥善保管好潤滑油、脂,不得發放不合格的潤滑油、脂。
3、崗位工、機電工、潤滑工要做好設備潤滑狀態的檢查,內容包括:
(1)潤滑裝置是否齊全,油標是否完好、齊全,顯示直觀。
(2)潤滑油的名稱、牌號是否正確。
(3)潤滑油量(位)是否適當(在油標的1/2~2/3處,油脂填充軸承腔體的2/3)。
(4)是否有漏油處,是否及時進行了密封處理。
篇2:設備管理檢查考核評比獎懲制度
1、崗位操作工按所在崗位的設備操作規程,崗位責任制規定的檢查內容和次數進行檢查。
2、維修工根據設備技術要求和有關對各類設備定期進行檢查保養、維修的規定,定期對各類設備進行檢查、保養、維修。
3、各有關單位分管設備管理的干部及機電科專職設備管理員,每日對全礦井上、井下在用設備根據有關標準進行抽查。
4、各采掘監區設有分管設備的生產輔助單位,每月至少組織兩次對本單位分管設備的檢查評比活動。
5、機電科每月組織一次全礦性的機電設備全面大檢查。
6、上述各類檢查評比中發現的問題,須于當月內以書面形式通知責任單位或責任人,責令限期整改,情節嚴重的依照有關規定同時下達扣罰通知單。
7、機電科專職設備管理員每月抽查設備的綜合情況與每月一次的全礦機電設備全面檢查情況綜合后,作為對各分管設備單位當月獎懲的依據,于每月進行全礦全面考核獎懲時依照當前具體的“機電管理考核細則”的規定兌現。
8、機電科協助礦領導每年進行一次全礦性的機電設備管理工作總結,組織一次全礦性的機電設備管理獎懲評比表彰活動,對先進單位及個人隆重進行表彰獎勵,同時指出存在的問題和不足之處,鞭策后進趕先進。
篇3:設備管理制度內容考核辦法
第一條:制定設備管理制度目的
為進一步加強設備管理,提高設備完好率,堅持“維護、保養、點檢、預修”和“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按照集團創建一流企業的要求,根據**煤礦選煤部的實際,設備新、人員新、工藝新的特點,引導廣大職工愛崗敬業,有高度的責任心和主人翁精神,全員參與設備管理,責、利共擔,充分認識設備完好是完成生產任務的前提,使設備管理制度化、規范化,特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制度適用范圍
包括選煤部所屬的各種機電主體設備,輔助設備。
第三條:管理制度內容
車間所屬設備、備件及相關物品要看管好。
1、強化設備的日常點檢、維護、保養。
2、保設備完好率,要合理、有預見性的安排檢修。
3、發生設備事故要全力搶修并及時分析處理。
4、備品備件要及時計劃,并整理相關資料。
5、檢修作業時,維修、崗位密切配合,保質量、保進度。
6、現場設備要保持清潔,各車間物品擺放要整齊。
第四條:制度要求及考核內容
要求廣大職工正確處理生產和設備的關系,強化設備的點檢和維護保養,減少設備事故的發生,特別是備用設備必須起到備用作用。杜絕人為因素造成的設備事故。
1、記錄不清、不完整,每次罰款100-200元。
2、因點檢不到位,如地腳或連接螺栓松動、缺潤滑油、三角帶未及時更換、皮帶撕裂、發現隱患未及時通知調度等等,造成設備損壞事故,視情節輕重,罰款100—1000元,扣10-50分。
3、違章操作,誤操作造成設備事故,罰款200—1000元,扣20-50分。
4、造成重、特大事故,如燒大瓦,同步機進水、進雜物導致損壞,濃縮機壓耙子,或影響6、全線停車的其他設備事故,視情節嚴重,罰款1000—5000元,扣600分。
5、所轄區域備件及物品丟失,按價賠償。
6、自盜行為,廠內下崗或按建管處有關規定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