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健康安全體系試題
一、單項選擇題
?1.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是指為建立職業健康安全_和_以及實現這些___所制定的一系列相互聯系或相互作用的要素。
?A.方針,計劃,計劃B.方針,目標,目標
?C.文化,目標,目標D.制度,目標,目標
?2.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是職業健康安全管理活動的一種方式,包括影響職業健康安全績效的_與職責以及績效_的方法。
?A.各種活動,考評B.重大事故,測評
?C.重點活動,測量D.主要因素,考察
?3.不同的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標準的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運行模式大體相同,其核心是為生產經營單位建立一個的管理過程,以的思想指導生產經營單位系統地實現其既定的目標。
?A.動態發展,系統觀點B.持續改進,循序漸進
?C.良性循環,系統觀點D.動態循環,持續改進
4.建立和實施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有助于大型生產經營單位的職業健康安全管理功能
?A.一體化B.完善化C.科學化D.現代化
5.生產經營單位在制定、實施與評審職業健康安全方針時都必須優先考慮的是_。
?A.社會對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的關注程度
?B.國外同行業職業健康安全管理效益狀況
?C.職業過去與現在的職業健康安全績效
?D.其他生產經營單位的職業健康安全方針
6._的目的是要求生產經營單位為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其他要素正確、有效的實
?施與運行而確立和完善組織保障基礎。
?A.策劃B.組織C.評價D.計劃
7.關于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中組織的描述,不正確的是_。
?A.組織為體系中其他要素的實施、運行提供保障基礎
?B.組織工作包括機構與職責、培訓、協商與交流、文件及資料記錄管理等
?C.生產經營單位的組織評審工作應交由管理部門定期進行
?D.協商交流應在企業內建立有效的協商機制與協商計劃以提供保障
8.生產經營單位的應對保護企業員工的安全與健康負全面責任。
?A.最高管理者B.各級管理者C.管理者代表D.工會負責人
9.生產經營單位職業健康安全管理的文件與資料控制及記錄管理應滿足_。
?A.任何情況下,文件資料都便于獲取使用
?B.文件資料傳達至所有人員
?C.職業健康安全所有記錄應長期保存以便查閱參考
?D.為避免文件資料及記錄的誤用,應嚴密控制其獲取使用途徑
10.對于尚未建立或欲建立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的生產經營單位,初始評審可作為建立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的_。
?A.保證B.條件C.基礎D.依據
11.下列關于初始評審的描述,正確的一項是_。
?A.初始評審旨在為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的管理方案提供依據
?B.初始評審對生產經營單位現有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及相關管理方案進行評價
?C.初始評審過程主要指危害辨識、風險評價與控制
?D.初始評審工作應由行業管理部門安排專員來完成
12.經營單位在進行危害辨識、風險評價與控制工作的開展時,應注意的是_。
?A.對所評價的風險應按同樣重要度對待,不應有所忽視
?B.應在新的工程活動、引人新的建筑作業程序后系統地展開
?C.策劃工作應定期或及時開展
?D.行業主管部門應定期對策劃、實施過程進行評審
13.企業健康安全目標是職業健康安全方針的具體化和階段性體現,以下關于制定目標的描述不正確的是
?A.目標應盡可能量化,并形成文件
?B.以危害辨識和風險評價的結果為基礎,確保其針對性和持續漸進性
?C.考慮自身技術和財務能力以及整體經營上有關職業健康安全的要求,確保其可行與實用性
?D.應以組織要求為框架,確保目標合理、可行
14.生產經營單位對于作業場所、工藝過程、裝置、機械、運行程序和工作組織的設計活動,包括它們對人的能力的適應,應建立并保持_,以便于從根本上消除或降低職業健康安全風險。
?A.運行機制B.應急預案響應C.控制措施程序D.管理程序
15.關于職業健康安全應急預案與響應的描述不當的是_。
?A.應急計劃的響應能力檢查重點在于計劃的響應速度
?B.有助于生產經營單位主動評價潛在事故與緊急情況發生的可能性
?C.建立應急計劃應依據危害辨識、風險評價與控制的結果和法律法規等要求來
?D.應急設備應定期進行檢查、測試
16.健康安全檢查與評價主要包括績效測量與檢測、事故事件與不符合的調查、_。
?A.評審與計劃調整B.評估與后果處理
?C.改進與程序控制D.審核與管理評審
17.關于生產經營單位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管理評審的描述,不正確的是_。
?A.評審的目的是確保體系的持續適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
?B.審核活動的結果屬于評審的主要內容
?C.由職能管理部門組織專門人員進行評審
?D.企業自身變化信息應納人管理評審范圍
18.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文件的結構,多數情況下采用手冊、_以及作業指導書的方式。
?A.記錄B.程序文件C.預案D.計劃
19._培訓的目的是使他們了解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并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的各項實踐。
?A.管理層B.內審員C.組織層D.全體員工
20.生產經營單位進行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試運行,目的是檢驗體系_與文件化規定的_、有效性和適宜性。
?A.策劃,充分性B.目標,充分性C.方案,合理性D.目標,合理性21.關于職業健康安全初始評審的描述,正確的是_。
?A.初始評審僅針對已有的作業活動進行危害辨識和風險評價
?B.初始評審為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建立實施提供基礎
?C.初始評審可以確定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文件結構和各層次文件清單
?D.職業健康安全法律、法規的實用性及遵守內容應在學習培訓階段解決,而非初始評審階段
22.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的內部審核又稱為_。
?A.第一方審核B.第二方審核C.第三方審核D.自審
23.關于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審核策劃與準備內容的描述,正確的是_。
?A.審核計劃是指審核過程的預先大體安排
?B.審核工作文件應在現場審核后及時編制
?C.審核范圍指受審核的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所覆蓋的活動、產品和服務的范圍
?D.審核小組應由指定的審核組長選定
?24.某用人單位的采購方或用人單位的總部對該用人單位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進行的審核行為屬_審核。
?A.內部B.外部C.第二方D.第一方
25._審核旨在為受審核方提供符合性的客觀證明和書面保證。
?A.內部B.外部C.第三方D.認證
26.關于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認證的描述,正確的是_。
?A.認證由認證機構既定的專職審核小組完成
?B.認證的對象是用人單位的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
?C.認證過程需按照用人單位實際情況做出適當調整
?D.認證的結果是用人單位取得國家統一的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認證證書
27.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中第一階段現場審核的目的,說法有誤的是_。
?A.在文件審核的基礎上確認體系實施和運行的基本情況和存在的問題,并確定第二階段現場審核的重點
?B.證實受審核方的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符合相應審核標準的要求,并能實現其方針和目標
?C.確定進行第二階段現場審核的可行性和條件
?D.現場對用人單位的管理權限、活動領域和限產區域等各方面加以明確,以便確認前期雙方商定的審核范圍是否合理
28.審核通過后要進行證后監督與復評,其中證后監督包括_。
?A.定期檢察B.監督審核與管理
?C.跟蹤驗證措施的落實和有效性D.自我考評與外部監察
29.審核計劃應至少提前_天由審核組長通知被審核方。
?A.5B.7C.10D.14
30.健康安全管理體系認證單位,其證書有效期為_年。
?A.2B.3C.4D.5
二、多項選擇題
?1.職業健康安全組織的內容包括_。
?A.文件化B.機構與職責C.目標D.協商與交流E.記錄和記錄管理
?2.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中的計劃與實施應包括_。
?A.目標B.管理方案C.責任D.初始評審E.運行控制
?3.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的策劃工作主要包括_。
?A.確定職業健康安全方針
?B.制定職業健康安全體系目標及其管理方案
?C.為建立和實施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準備必要資源
?D.確定符合體系要求的職能分配和機構職責分工
?4.對生產經營單位而言,下列關于建立與實施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的作用,描述正確的是
?A.有助于提高產品質量水平,滿足市場要求
?B.有助于獲得注冊與認證
?C.有助于職業健康安全管理功能一體化
?D.有助于對潛在事故或緊急情況做出響應
?5.生產經營單位制定書面程序,以便對職業健康安全文件的_,以及對職業健康安全有關資料進行控制。
?A.識別B.批準C.發布D.撤銷E.銷毀
?6.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認證的申請人須提交的材料包括_。
?A.申請認證的范圍和申請方一般簡況
?B.申請方安全情況簡介,包括當年事故發生情況
?C.申請方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的運行情況
?D.申請方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文件
?7.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文件的結構,多數情況下采用_的方式。
?A.多媒體B.手冊C.程序文件
?D.作業指導書E.圖片
?8.對于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認證的申請受理條件描述,正確的是_。
?A.申請方已按職業健康安全體系標準建立了文件化的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
?B.申請方必須具有法人資格
?C.申請方的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已按文件的要求開始試運行一個月
?D.申請方具備三級法人資格
?9.各個部門和所有人員都按照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的要求開展相應的健康安全管理和活動,對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進行試運行,以檢驗體系策劃與文件化規定的_。
?A.充分性B.完整性C.有效性D.適宜性E.科學性
?10.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認證審核中的文件審核的目的是_。
?A.確定是否進行現場審核B.對現場審核的補充
?C.為現場審核做準備D.收集充分的信息
?E.提出體系存在的問題參考答案
一、單項選擇題
1--10?BCDACBCAAC
11--20?BCDDADCBDA
21--30?BACCDBBBBB
二、多項選擇題
1--10?ABDEABDEABCDBCDABCDABCDBCDABACDAC
篇2:環境和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試題(2)
一、填空:(每空2分,共40分)
1、重要環境因素的控制可采用、和三種方式進行控制。
2、環境因素的評價方法有很多種,如:、、、等。
3、根據GB/713816-1992《生產過程危險和危害因素分類與代碼》的規定,將生產過程中的危險因素按照導致事故和職業危害的直接原因分為六類,分別是:、、、、、和其他危險因素。
4、目前常用的危險源辨識的方法有2種,分別為和分析。
5、危險源辨識的步驟主要分為四步:、、、。
6、環境和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的程序文件按照其在體系運行中的作用可分為三類,分別是、和。
二、名詞解釋:(每小題5分,共20分)
1、環境管理體系:
2、環境影響:
3、危險源:
4、人的不安全行為
三、簡答題:
1、簡述環境因素識別的范圍
2、簡述三級系統對體系運行的保障
3、簡述環境和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建立過程
4、簡述管理評審的方法和步驟
四、論述題:在進行環境因素匯總時主要遵循哪些原則
答案:
一、填空:
1、建立目標指標和環境管理方案,運行控制程序、應急預案
2、專家判斷法、水平對比法、歷史對比法、分值評價法
3、物理性危險因素、化學性危險因素、生物性危險因素,心里、生理性危險因素、行為性危險因素
4、對照經驗法、預先危險性分析
5、劃分作業活動、收集作業活動信息、進行危險源辨識、匯總確認危險源辨識結果
6、核心程序文件、特色程序文件、通用程序文件
二、名詞解釋:
1、整個管理體系的一個組成部分,包括為制定、實施、實現、評審和保持環境方針所需的組織結構、計劃活動、職責慣例、程序過程和資源
2、全部或部分地由組織的活動、產品或服務給環境造成的任何有害或有意的變化
3、也可稱為危險因素或危害因素,指能造成人傷亡,對物造成突發性損壞和慢性損壞、或影響人的身體健康導致疾病的因素
4、指人的行為結果偏離了要求的標準,即沒有完成規定要求和標準的現象。
三、簡答題:
1、(1)組織的活動、產品和服務過程中所伴隨的環境因素。
(2)組織能夠控制和可望對其施加影響的環境因素
(3)三種時態、三種狀態和七種類型
2、首先,績效測量和監控構成第一級監控措施
第二級監控措施為審核
第三級監控措施為管理評審
3、(1)領導決策與準備
(2)宣貫培訓
(3)初始狀況評審
(4)體系策劃與設計
(5)管理體系文件編寫
(6)體系試運行
(7)內部審核和管理評審
4、(1)擬定管理評審計劃
(2)會前調研
(3)管理評審輸入信息
(4)評審會議
(5)制定實施計劃
四、論述題:
(1)環境性質因素的匯總可根據污染物的產生源、污染物的分為7大類:廢水、廢氣、有害廢物、噪聲、緊急事故、資源能源消耗、可控制的環境因素等,按此順序對整個組織產生的環境因素進行匯總,相同性質的環境因素歸為一類。這種匯總的方法對于環境因素較少的中小型企業比較適用。
(2)對于環境因素較多、職能部門較復雜的大型企業,環境因素的識別可先按照車間、場所、部門管轄范圍的順序進行一級分類,再按照生產工藝的順序進行二級分類,然后再按照環境因素的性質廢水、廢氣、噪聲、固廢等7個方面進行分類匯總。這種三級分類思路清晰、層次分明,便于不同車間、部門在組織不同層次的員工培訓時內容更有針對性。
(3)同一大類污染源,如廢水,由于其產生部位和原因不同,廢水中各污染物的成分、廢水的處置方式各不相同,這種情況下可以將廢水再細化分成不同的小類。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固體廢棄物根據其成分、處置方式、危害程度等可劃分為以下4類:
a.可回收利用的如:廢舊紙張、廢鋼鐵、廢舊輪胎。
b.可收集儲存的如:廢舊電池、廢舊燈管、廢電瓶。
c.有毒有害類:廢油漆桶、廢舊含油棉紗、化學反應廢液毒。
d.生活垃圾:剩飯剩菜、瓜皮果核等。
篇3:環境和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試題(1)
一、填空:(每空2分,共40分)
1、環境和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PDCA的四個階段是相互關聯的: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審核是一個有控制的獲取客觀證據的評價驗證過程,這一評價過程應滿足、、的要求。
3、環境目標指標是依據環境方針具體規定的環境績效的要求,具有、和的特點。
4、環境因素識別時應考慮、和。三個時態指、和。三個狀態是指、和。
5、目前常用的危險源辨識的方法有2種,分別為和。
二、名詞解釋:(每題5分,共20分)
1、環境表現(行為):
2、物的不安全狀態:
3、環境因素:
4、污染預防
三、簡答:(每題5分,共20分)
1、簡述環境因素具體表現的七種類型
2、簡述環境因素從環保角度通常分為幾方面?
3、簡述體系文件編寫的原則和基本要求
4、簡述內部審核過程的四個階段
四、論述題:論述危險源辨識的主要步驟
答案:
一、填空
1、策劃和規劃、實施與運行、檢查與糾正措施、管理評審
2、客觀性、系統性、文件化
3、具體、短期、可量化
4、三個時態、三個狀態、七個方面、過去、現在、將來、正常、異常、緊急
5、對照經驗法、預先危險性分析
二、名詞解釋
1、組織基于其環境方針、目標和指標,對它的環境因素進行控制所取得的可測量的環境管理體系結果。
2一個組織的活動、產品或服務中能與環境發生相互作用的要素。
3、旨在避免、減少或控制污染而對各種過程、慣例、材料或產品的采用,可包括再循環、處理、過程更改、控制機制、資源的有效利用和材料替代等。
4、指機械設備、裝置、元部件等由于性能低下而不能實現預定的功能的現象。
三、簡答題
1、(1)大氣排放
(2)水體排放
(3)廢物管理
(4)土地污染
(5)對社區的影響
(6)原材料與自然資源的消耗
(7)其他地方性環境問題
2、(1)污染物常規排放
(2)固體廢棄物處理
(3)主要資源能源消耗
(4)安全隱患調查
(5)生態環境影響
(6)相關方環境影響調查
3、(1)體現完整性和系統性
(2)體系文件的邏輯性
(3)文件權威性和法規性
(4)文件的充分性和有效性
(5)體系文件編寫的原則
(6)體系文件的兼容
4(1)審核策劃和準備
(2)現場審核實施
(3)糾正措施的跟蹤與驗證。
四、論述題
(1)首先要劃分作業活動,按照生產和作業的工序和各個階段、作業場所、設備、任務特點等適當劃分作業的活動和范圍,收集包括使用設備、人員能力和培訓、以往是個經驗、使用的原材料、已采取的危害控制措施、作業場所等方面的信息。
(2)采用適當的方法進行危險源的辨識、考慮誰會受到傷害以及如何受到傷害。
(3)確定風險,在現有控制措施的情況下,根據危險源的發生頻次、導致后果及其風險嚴重程度作出評價,評價出不可承受風險因素。
(4)制定風險控制計劃,根據組織的經濟、技術條件,制定風險控制的實施計劃,并組織實施和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