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職業病防治培訓試題
一、選擇題
1、職業病的特點有()
A、有明確的病因,且不同毒物或有害物質對靶器官有其選擇性損害。
B、有特定的發病范圍,具有發病的群體性與突發性。
C、發病與否與個體因素有關。
D、治療大多是對癥的,較少有特效方法。
E、預防發病關鍵在于全面執行三級預防。
2、職業健康監護分()
A、上崗前;B、在崗期間;C、離崗前;D、應急性健康監護。
3、職工健康檔案的內容有()
A、勞動者職業史、既往病史和職業病危害接觸史;B、健康檢查結果及處理情況;
C、職業病診療等職工健康資料;D、職工個人收入情況。
4、作業場所常見有毒物質的分()
A、金屬和類金屬(鉛,汞,錳及其化合物等)B、刺激性氣體(氯,氨,氮氧化物,等)C、窒息性氣體(氮氣,甲烷,一氧化碳等.)D、有機化合物(苯胺,硝基苯等)
5、毒物進入人體的主要途徑有()
A、呼吸道B、消化道C、皮膚
6、以下哪幾種是預防職業病的措施()
A、技術革新B、“三同時”C、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D、職業健康檢查
7、職業健康檢查與普通的健康體檢的不同點有()
A、職業健康檢查是具有法律效力的體檢行為。B、職業健康檢查針對性強。
C、職業健康檢查特殊性強。D、職業健康檢查政策性強。
8、關于對職業病病人的安置、勞動和社會保障,以下正確的有()
A、用人單位在疑似職業病病人診斷或者醫學觀察期間,不得解除或者終止與其訂立的勞動合同。
B、用人單位對不適宜繼續從事原工作的職業病病人,應當調離原崗位,并妥善安置。
C、職業病病人變動工作單位,其職業病待遇不變。
D、用人單位發生分立、合并、解散、破產等情形的,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妥善安置職業病病人。
二、是非判斷題
1、職業病,是指企業、事業單位和個體經濟組織的勞動者在職業活動中發生的疾病。
()
2、職業病病人診斷費用由病人自己承擔,與用人單位無關。()
3、職業健康監護就是要對接觸職業病危害的員工進行在崗期間的體檢。()
4、職業病診斷時,職業病史、職業危害場所的相關證據由申請診斷人自己提供,與用人單位無關。()
5、職業健康監護檔案可用員工福利性體檢檔案代替。()
6、接觸職業危害的工種在勞動合同中必須注明,對勞動者進行職業危害告知并進行崗前防護知識培訓。()
7、職業健康檢查的檢查項目和周期可由各單位根據自身經濟情況自行安排。()
8、集團公司文件規定:福利性體檢每二年全員覆蓋一遍,其中45周歲員工以上是每年體檢一次。()
三、問答題
1、職業健康監護檔案包含哪些內容
2、職業危害現場管理包含哪些內容
幼兒園食品安全應急預案
篇2:企業職業病防治法試題答案(填空)
企業職業病防治法試題與答案(填空)
姓名:分數:
第三條職業病防治工作堅持的方針,實行分類管理、綜合治理。
第四條勞動者依法享有職業的權利。
用人單位應當為勞動者創造符合國家職業衛生標準和衛生要求的工作環境和條件,并采取措施保障勞動者獲得。
第五條用人單位應當建立、健全職業,加強對職業病防治的管理,提高職業病防治水平,對本單位產生的職業病危害承擔責任。
第六條用人單位必須依法參加。
第三章勞動過程中的防護與管理
第十九條用人單位應當采取下列職業病防治管理措施:
(一)設置或者指定或者組織,配備專職或者兼職的職業衛生專業人員,負責本單位的職業病防治工作;
(二)制定和實施方案;
(三)建立、健全職業衛生管理;
(四)建立、健全職業衛生檔案和檔案;
(五)建立、健全工作場所;
(六)建立、健全職業病危害事故。
第二十條用人單位必須采用,并為勞動者提供個人使用的職業病防護用品。
第三十六條勞動者享有下列職業衛生保護權利:
(一)獲得、培訓;
(二)獲得業病診療、康復等職業病防治服務;
(三)了解工作場所產生或者可能產生的、危害后果和應當采取的職業病防護措施;
(四)要求用人單位提供符合防治職業病要求的職業病防護設施和個人使用的,改善工作條件;
(五)對違反職業病防治法律、法規以及危及生命健康的行為提出批評、;
(六)拒絕和強令進行沒有職業病防護措施的作業;
(七)參與用人單位職業衛生工作的民主管理,對工作提出意見和建議。
職業病防治法試題(答案)
姓名:分數:
填空
第三條職業病防治工作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方針,實行分類管理、綜合治理。
第四條勞動者依法享有職業衛生保護的權利。
用人單位應當為勞動者創造符合國家職業衛生標準和衛生要求的工作環境和條件,并采取措施保障勞動者獲得職業衛生保護。
第五條用人單位應當建立、健全職業病防治責任制,加強對職業病防治的管理,提高職業病防治水平,對本單位產生的職業病危害承擔責任。
第六條用人單位必須依法參加工傷社會保險。
第三章勞動過程中的防護與管理
第十九條用人單位應當采取下列職業病防治管理措施:
(一)設置或者指定職業衛生管理機構或者組織,配備專職或者兼職的職業衛生專業人員,負責本單位的職業病防治工作;
(二)制定職業病防治計劃和實施方案;
(三)建立、健全職業衛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規程;
(四)建立、健全職業衛生檔案和勞動者健康監護檔案;
(五)建立、健全工作場所職業病危害因素監測及評價制度;
(六)建立、健全職業病危害事故應急救援預案。
第二十條用人單位必須采用有效的職業病防護設施,并為勞動者提供個人使用的職業病防護用品。
第三十六條勞動者享有下列職業衛生保護權利:
(一)獲得職業衛生教育、培訓;
(二)獲得職業健康檢查、職業病診療、康復等職業病防治服務;
(三)了解工作場所產生或者可能產生的職業病危害因素、危害后果和應當采取的職業病防護措施;
(四)要求用人單位提供符合防治職業病要求的職業病防護設施和個人使用的職業病防護用品,改善工作條件;
(五)對違反職業病防治法律、法規以及危及生命健康的行為提出批評、檢舉和控告;
(六)拒絕違章指揮和強令進行沒有職業病防護措施的作業;
(七)參與用人單位職業衛生工作的民主管理,對職業病防治工作提出意見和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