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市殘聯機關汽車使用管理規定

市殘聯機關汽車使用管理規定

2024-07-13 閱讀 5542

為加強市殘聯機關(以下簡稱會機關)汽車使用與管理,充分發揮汽車在公務活動中的作用,保證會領導及時、準確的參與社會公務活動,經會黨組、理事會研究,現對會機關汽車使用與管理問題特作如下規定:

一、車輛使用原則

1、機關兩臺小車、一臺面包車統一由辦公室管理和調度。

2、機關小車保證現任會黨組成員全面履行公務,促進會機關公務活動正常運轉,特殊情況由辦公室掌握。

3、會機關在職縣級非領導用車按市委組織部[20**]27號文件規定執行,離崗退養人員用車,按照市里有關車輛管理規定執行。

4、機關干部原則上不得用車,特殊情況用車,城區內由辦公室批準,長途用車由分管領導批準并由辦公室安排。

二、車輛調度規定

1、對現任會領導用車,辦公室應充分保證正常工作需要,確保會機關現任領導正常工作的開展。

2、對會機關非現任領導用車,一般情況下,用車人員應提前一天向辦公室預訂,并說明用車的事由、去向、起止時間,辦公室按照先急后緩、先主后次、先遠后近的原則安排使用。

3、節假日(合雙休日)原則上不派車。現任領導用車,按正常工作需要安排。對非責任領導用車,市內經辦公室批準安排,市外由分管領導審批并由辦公室安排。

三、車輛補助費規定

1、司機憑汽車調度和《出車通知單》或相關證明手續,由辦公室審核后報銷出車過路費、過橋費等費用。

2、司機領取出車補助費,由會辦公室審核后予以辦理。

四、車輛管理

1、汽車實行入庫管理。凡工作日、休息日、節假日一律停放車庫內,司機不得私自開車外出或在外停留,無權將小車擅自借給外單位或個人使用,確保汽車安全。否則,由此發生事故均由司機承擔。

2、未經辦公室派遣或會領導同意而擅自出車,由此產生的經濟損失及一切后果由司機自負,單位不承擔任何經濟及連帶責任。

3、汽車實行選點維修。維修方案經辦公室審核后方可維修。購買車輛配件,采取以舊換新辦法,經辦公室審核后方可購買。車輛維修和更新配件一次性開支超過500元的經分管領導批準;一次性開支超過1000元以上的,經理事長批準;一次性開支超過2000元以上的經理事長辦公會集體研究決定,否則不予報銷相關費用。

4、汽車用油實行計劃管理、里程定量考核辦法,分期購買,節約使用。每季度由辦公室張榜公布里程考核結果,接受職工監督。

5、司機要模范遵守職業道德,愛護車輛,注重行車安全,嚴禁酒后開車或違規開車。

6、司機要服從調度,遵紀守法,禁止利用公車為個人謀私利。司機遇特殊情況不能出車,應事先說明,方便調度協調。

7、司機應保持車容整潔,干凈衛生。保持良好精神狀態,隨時出車,勤勤懇懇,任勞會怨,圓滿完成每次出車任務。

五、其它

1、辦公室要嚴格按規定做好汽車調度與管理工作,確保會領導用車需要,不得以權謀私。

2、過去有關汽車調度、使用與管理規定與本規定不一致的,一律按本規定執行。

3、本規定由會辦公室負責解釋。

4、本規定從2005年8月1日起開始執行。

方明

2005年7月29日

篇2:汽車安全使用規范

10月18日,第八屆電動汽車標準法規國際研討會在浙江嘉興舉行。來自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標準委、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等部門的300余名專家和業內人士,就電動汽車安全、行業標準規范等問題展開研討。

來自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數據顯示,今年1月至9月份我國新能源乘用車銷售21萬輛,同比增長122%。其中純電動車銷售14.5萬輛,增長170%;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銷售6.5萬輛,增長60%。從2009年至2015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累計產量已達50萬輛,成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車市場。

清華大學節能與新能源汽車中心副主任、浙江合眾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董事長方運舟在接受《經濟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世界知名品牌特斯拉、沃藍達、菲斯克以及國內比亞迪、眾泰等品牌都出現過電動汽車起火事件,此類危險相對于傳統汽車來說更容易危及乘員的生命安全。可以說安全問題是阻礙電動汽車行業發展的重要因素。

針對電動汽車的安全問題,包括中國在內的多個汽車工業大國都制訂了一系列的標準與法規。據國家標準委工業標準一部副主任楊立新介紹,目前我國電動汽車國家標準、行業標準總數已達80多項,涵蓋了整車、關鍵總成、接口與界面等多個領域。

多位專家提出,目前國內電動汽車安全問題主要體現在電池使用、材料構成和充電安全方面。上下游產業發展不平衡、企業盲目重量輕質是造成這些問題的主要因素。此外,監管存在漏洞、政府相關政策不全。

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高級工程師、全國清潔汽車行動協調領導小組專家組組長王秉剛認為,保障電動汽車安全必須在生產過程中嚴格執行安全要求和標準。電動汽車的安全是設計制造出來的,更是管理出來的。方運舟則表示,電動汽車產業鏈上的相關企業必須嚴抓質量環節、創新技術、加強監管監控、不能冒進求成。政府相關部門也應逐步完善政策法規,出臺規范電動汽車安全相關標準,促進行業有序、健康、穩定發展。

據楊立新介紹,為了促進我國電動汽車行業標準的完善,目前國家標準委正在組織專家參與導引電路與控制時序、電池更換系統等領域國際標準的認定,將我國的技術方案融入國際標準。“國家標準委在涉及公眾健康、安全和環保等領域將建立統一的強制性標準。同時強化監督檢查和行政執法,讓標準成為對質量的‘硬約束’。”楊立新說。(經濟日報記者于泳)

篇3:在用汽車噴烤漆房使用安全綜合評價規則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推動北京市在用汽車噴烤漆房使用安全綜合評價(以下簡稱“綜合評價”)工作,提升我市的汽車維修行業管理水平,保障在用汽車噴烤漆房的運行安全,根據國家和行業相關技術標準,結合我市汽車維修行業實際,制定本規則。

第二條本規則所稱的“綜合評價”,是指由國家認監機構批準的交通產品評價機構對本市機動車維修企業在用汽車噴烤漆房使用安全狀況進行的安全與管理等方面的綜合評價。

綜合評價的意見將作為本市各級道路運輸管理機構制定有關管理制度或措施的參考依據。

第三條綜合評價遵循以下原則:

(一)客觀、獨立原則,即評價機構的綜合評價工作必須保持客觀性和獨立性,不受外界因素干擾;

(二)公開、公平、公正原則,即為保證評價工作的公平和公正,評價機構必須做到評價程序公開、評價規則和標準公開、評價意見公開;

(三)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相結合原則,即管理類項目一般采用定性評價,技術類項目盡可能采用定量評價。

(四)依法實施、依標準評價的原則,即依據《北京市道路運輸條例》的相關規定,遵循國家和本市有關技術標準進行評價。

(五)統一部署,分步實施的原則,即綜合評價工作由市交通委運輸管理局制定相關規范、規則,統一部署安排,結合本市汽車維修行業管理的實際情況分步實施。

第二章綜合評價內容

第四條綜合評價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1.在用汽車噴烤漆房的安全狀況,包括送、排風系統,加熱系統,照明系統,控制系統,安全保護要求。

2.在用汽車噴烤漆房使用安全管理狀況,包括使用維護管理規章制度建設情況及制度運行落實情況。

第三章綜合評價程序與判定依據

第五條綜合評價按照“發布評價規則并公布具備資質的評價機構企業提交評價申請評價機構對提交材料進行符合性審查雙方簽定評價合同評價專家組現場檢查評價評價專家組評價意見的審定與確認評價機構出具評價報告”的程序進行。

各級運管機構將參考評價機構出具的評價意見,對經過評價的汽車噴烤漆房使用采取相應監管措施。

1.發布評價規則并公布評價機構:本規則將由市交通委運輸管理局正式發布,并連同具備資質的評價機構一起對社會公布。

2.評價申請:已獲得開業許可的汽車維修企業,自愿向具備資質的評價機構提出申請,并提交《在用汽車噴烤漆房使用安全綜合評價申請書》(一式三份,格式見附件1)。

3.材料符合性審查:評價機構對汽車維修企業提交的申請材料的完整性和規范性進行符合性審查。

4.簽定評價合同:評價機構與通過符合性審查的汽車維修企業簽定《在用汽車噴烤漆房使用安全綜合評價合同書》(一式兩份,格式見附件2)。

5、現場檢查評價:由評價機構組織評價組,對申請企業的在用汽車噴烤漆房進行現場檢查評價。

(1)評價組在審閱相關申請材料基礎上,采取實地考察、檢測、交流等形式了解掌握相關的企業、設備、人員和管理信息,按照《在用汽車噴烤漆房使用安全綜合評價現場檢查技術要求》(見附件3)和《在用汽車噴烤漆房使用安全綜合評價現場檢查管理要求》(見附件4),采用《在用汽車噴烤漆房使用安全技術狀況檢查表》(見附表1)和《在用汽車噴烤漆房使用安全管理狀況檢查表》(見附表2)規定的檢查項目、檢查要求和檢查方法,對企業的在用汽車噴烤漆房進行使用安全綜合評價,并形成書面綜合評價意見(格式見附件5)。

(2)現場檢查評價過程中,評價組可以根據需要,要求企業對相關情況做進一步闡述與說明。

(3)現場檢查評價工作由評價機構指定的組長負責。評價組組長應在現場綜合評價工作結束后,匯總各專家意見,形成統一的綜合評價意見,并及時報送評價機構。

綜合評價意見,應包含烤漆房能否繼續使用、繼續使用的條件、整改要求或建議等內容。

6.評價意見的審定與確認:評價機構收到現場檢查評價組的綜合評價意見后,將對現場檢查評價的程序、人員、材料等進行形式審查。符合無誤的,對現場檢查評價組提交的評價意見予以確認,并抄送市交通委運輸管理局。

7.出具評價報告:由評價機構向申請企業出具包含現場檢查評價組評價意見及運輸主管部門要求汽車維修企業進行噴烤漆房整改的有效性結論的《在用汽車烤漆房使用安全綜合評價報告》(格式見附件6),并抄送市交通委運輸管理局。

第六條在用汽車噴烤漆房綜合評價,根據《關于開展汽車噴烤漆房安全專項治理的通知》[京運管發(2009)6號],參考《汽車噴烤漆房》(JT/T324)有關條款及相應的技術要求作為判定依據。

第四章綜合評價工作的管理

第七條綜合評價工作由市交通委運輸管理局統一部署、各區縣道路運輸管理部門歸口管理,具有資質的評價機構獨立組織實施。

第八條評價機構應及時受理相關企業的評價申請,并組織實施現場檢查評價,不得無故拖延。

第九條現場檢查評價組一般為2~4人,由評價機構以及評價機構聘任的同行專家組成。

第十條評價組應做到客觀公正、認真負責,不得接受企業任何形式的酬勞或饋贈。現場評價過程中,評價組接受企業的監督。評價工作結束后,企業填寫《企業對評價組現場評價工作滿意度反饋信息表》(見附件7),并將反饋信息表密封交評價組組長帶回或郵寄至評價機構。

第十一條汽車維修企業應積極配合綜合評價工作,并為現場檢查評價組開展工作提供必要的便利條件。

第十二條綜合評價所需全部費用,由申請綜合評價的企業承擔。

第五章附則

第十三條本規則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第十四條本規則由市交通委運輸管理局負責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