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衛生院工作規章制度
一、電生理(B超、心電圖)室工作制度
1、診斷儀器設備由專人操縱,上、放工及時接通和阻斷電源,確保用電安全。嚴格遵守診斷儀器操縱程序和步驟。
2、檢查診斷結果應由主檢醫生及時在檢查單上按規范要求填寫,主檢醫生應簽寫全名,做好三查七對工作。
3、每次檢查應具體記錄在檢查登記薄上,并有編號、病人姓名、性別、年齡、家庭住址、申請理由及檢查項目、檢查診斷結果等內容。
4.各項電生理檢查,須由臨床醫生具體填寫檢查申請單。
病人隨到隨查。
5.儀器設備要專人負責保養,定期進行清潔衛生。
對與人體密切接觸的部件要按要求隨時清潔消毒,避免交叉感染。做好儀器設備的防潮、防水、防塵等的防護工作。
二、手術室工作制度
1.凡在手術室工作職員,必須嚴格遵守無菌原則,保持室內肅靜和整潔,進手術室時必須穿著手術室的鞋、帽、隔離衣及口罩。
2.手術室的藥品、器材、敷料均應有專人負責保管,放在固定位置、各項急癥手術的全套器材、電氣等設備應經常檢查,以保證手術正常進行。
手術室器械一般不得外借,如外借時,須經手術室護士長同意。
***品與劇毒藥應有明顯標志,加鎖保管,根據醫囑并仔細查對,方可使用。
3.無菌手術與有菌手術應分室進行,如無條件時,先做無菌手術,后作有菌手術。手術前后手術室應具體盤點手術器械、敷料等之數目,并應及時整理干凈被血液污染的器械和敷料。
4.手術室對實施手術的病員應作具體登記,按月統計上報,并協同有關科室研究感染緣由,及時糾正。
5.手術室應每周完全打掃消毒一次,每月作細菌培養一次(包括空氣、洗過的手、消毒后的物品)。
6.手術通知單須于術前一日交手術室以便預備,急癥手術通知須主治醫師或值班醫師簽字。
7.接手術病人時,要帶病歷并核對病人姓名、年齡、床位、手術名稱和部位,避免過失。
三、學習制度
1、政治學習:
每周或二周利用工余時間集中學習一次,由院長(或科室主任)主持,全院或全科職工參加,學習貫徹黨的線路、方針、政策,學法普法,進行情勢教育。
2、業務學習:
每周或二周利用工余時間集中學習一次,分別根據衛生院或科室業務學習計劃進行,并根據不同專業組織職工參加,定期考試考核。
四、請示報告制度
凡有以下情況,必須及時向院領導、縣(市)衛生行政部份或鄉鎮政府請示報告:
1.嚴重工傷、重大交通事故、中毒、甲乙類傳染病和必須動員全院氣力搶救的病人時;
2.凡有重大手術、首次展開的新手術、新療法、新技術時;
3.發生醫療事故或嚴重過失,損壞或丟失醫療設備和珍貴及毒、麻、劇、限藥品,發現藥品變質失效時;
4.收治觸及法律題目和有自殺跡象的病人時;
5.發生房地產與周邊單位居民爭執和糾紛,發生自然災難危險和安全題目時;
6.財務開支,藥品、衛生材料和設備采購,房屋維修、基本建設時;
7.補充、修改衛生院規章制度、技術操縱常規時;
8.工作職員因病、事請假、因公出差、院外會診、接受院外任務時。
五、檢驗科(室)工作制度
1.檢驗單由醫師逐項填寫,要求字跡清楚,目的明確。急診檢驗單上注明急字。
2.收標本時嚴格執行三查七對制度。標本不符合要求,應重新收集。檢驗標本隨時做完隨時發出報告。對不能立即檢驗的標本,要妥善保管。
3.要認真核對檢驗結果,填寫檢驗報告單,作好登記、簽名后發出報告。檢驗結果與臨床不符合或可疑時,主動與臨床科室聯系,重新檢查。發現檢驗目的之外的陽性結果應主動報告。
4.特殊標本發出報告后保存二十四小時,一般標本和用具應立即消毒。被污染的器皿應高壓滅菌后方可洗滌,對可疑病原微生物的標本應于指定地點燃燒,避免交叉感染。
5.保證檢驗質量,定期檢查試劑和校訂儀器的靈敏度。定期抽查檢驗質量。
6.建立實驗室內質量控制制度,保證檢驗質量。
7.積極配合醫療工作展開新的檢驗項目和技術革新。
8.劇毒試劑、易燃、易爆、強酸、強堿及珍貴儀器應指定專人保管,定期檢查、保養,做好防護工作。
六、衛生制度
1.把愛國衛生運動列進衛生院工作的議事日程,衛生院應成為衛生模范單位。
2.認真執行隔離消毒制度,弄好污水、污物、垃圾處理,按規定做好一次性醫療用具的毀形、消毒和燒毀處理,避免污染和交叉感染。
3.堅持突擊與經常相結合的衛生清潔活動,建立逐日打掃和每周大打掃的衛生制度,要認真弄好室內外環境和個人衛生。
4.認真抓好衛生檢查、比賽、評選,定期公布檢查結果。
5.有計劃地種草、植樹和栽花,綠化美化環境。
七、放射科(室)工作制度
1.各項*線檢查,須由臨床醫師具體填寫申請單,病人隨到隨診。
2.攝片由醫師和放射技師共同確定投照技術。特殊攝片和重要攝片,待觀察濕片合格后方囑病人離開。
3.重危中做特殊造影的病人,必要時應由醫師攜帶急救藥品陪同檢查,對不宜搬動的病人應到床邊檢查。
4.*線照片是醫院工作的原始記錄,全部*線照片都應由放射科登記、回檔、同一保管。借閱照片要填寫借片單,以保證回還。
5.嚴格遵守操縱規程,做好防護工作。工作職員要定期進行健康檢查,并要妥善安排休假。
6.上、放工應及時接通和阻斷電源,確保用電安全,嚴格遵守操縱程序和步驟。*線機應定期保養和檢驗。
7.建立科(室)登記制度。
登記薄內容應有編號、病人姓名、性別、年齡、家庭住址、申請理由及檢查項目、檢查結果。
八、會議制度
1.院務會:
由院長、副院長、科主任組成,每月召開一次,必要時隨時召開。研究討論衛生院發展規劃和重大的業務、財務工作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事宜。傳達上級工作安排,小結上月工作,安排布置本月工作。解決預防、保健、醫療和治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題目,研究制定對策措施。
2.全體職工會:
全體職工參加,每月召開一次,必要時隨時召開。傳達學習上級工作唆使和文件精神,公布本院上月工作情況,安排布置下月工作。
3.工作座談會:
每季度召開一次,由院長主持,邀請醫護職員、鄉村干部、鄉村醫生、門診住院病人參加,征求對衛生院工作的意見和建議,增進團結,改進工作。
篇2:鄉衛生院三基三嚴訓練考核制度
鄉村衛生院三基三嚴訓練考核制度
一、遵照縣衛生局三基(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三嚴(嚴格要求、嚴密組織、嚴謹態度)的訓練要求,作為醫院學科建設的重要環節,是關系到醫院今后發展的重要保證。制定訓練、考核及措施制度。
二、院辦負責布置訓練、考核內容,并針對不足訂出整改措施,培養各級醫師規范化行醫的意識。
三、每年布置二次三基培訓,并進行考核,成績記入技術檔案,考試成績與晉升、評聘掛鉤。不合格者給予補考,仍不合格者按規定予以處罰。
四、全院各科室以講座、各種討論及其他形式進行培訓,年終應有考試成績存檔。院辦對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手冊每年審核一次。
五、規范化培養以低年資主治醫師和住院醫師為主體,以發展學科為目標,提高醫療質量和服務質量,建立醫院人才庫,并以三基三嚴標準管理,每年定期對導師和學員進行評審。
篇3:鄉衛生院三基三嚴培訓措施
鄉村衛生院三基三嚴培訓措施
一、組織領導:
“三基三嚴”培訓是提高醫務人員整體素質和醫療水平的重要途徑。“三基”即: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三嚴”即:嚴肅的態度、嚴格的要求、嚴密的方法。“三基三嚴”培訓工作在分管院長的領導下,由醫務科、護理部具體規劃及督查,科教科負責組織相關培訓與考核。衛生技術人員“三基三嚴”考核成績將與執業醫師/護士注冊掛鉤,未能完成培訓或考核成績不合格者,不給予執業注冊及復注。
二、指導思想:
“三基三嚴”培訓要求全員參與,人人達標。要把“三嚴”的作風貫徹到各項醫療業務活動和管理工作地始終。按照“三基”訓練與專科技術訓練相結合,一般訓練與重點培養相結合,當前需要與長遠需要相結合以及分層次分級培訓的原則,以業務學習、操作訓練、派出進修、專科培養、自學等途徑,對高、中、低各級專業技術人員進行多種形式、多方面的培訓。以提高專業技術隊伍整體素質,達到經濟、社會、人才三大效益為目標,使各級人員提高理論與技能水平,保持和增進專業工作能力。
三、目標
1.醫、技、護人員人人掌握心肺復蘇急救技術,由醫務科、護理部、科教科聯合統一培訓考核;
2.各科衛技人員掌握專科基本技能操作,由科主任、護士長每季度考核,醫務科、護理部抽考。
3.三年內住院醫師參加規范化培訓,按要求取得規定學分。
4.初級專業技術“三基”、法律法規、傳染病知識考試合格分要求為85分,合格率要求為100%以上,參與率達到90%以上。
5.中高級人員專業技術、法律法規、傳染病知識考試合格分要求為70分,合格率要求為100%,參與率達到90%以上。
6.中高級衛技人員繼續教育合格率達到85%以上。
四、實施細則
1.各科室制定出本科室、本專業“三基”訓練計劃、內容和考核目標。要求各科每月至少有一次中醫內容、一次西醫內容業務學習,在學習專業技術的同時結合傳染病知識、法律法規知識的學習。每季度組織一次專科操作技能的訓練與考核。
2.全院性業務學習平均每月一次,以最新、急用、實用知識為主,結合中醫內容、法律法規以及傳染病防治知識,按具體內容全院衛技人員分片參加。
3.院辦每季度組織全院性醫療業務查房、疑難病例討論、全院性護理疾病查房。每季度進行操作抽查。
4.新員工參加由人事科組織的上崗前培訓,培訓內容為院史介紹、醫院文化、服務理念、醫院規章制度、防保院感知識、“三基”訓練,要求培訓參加率為100%,培訓后考試合格率100%,合格分為60分。
5.畢業二年內住院醫師在各主要科室輪轉,以老帶新,以床邊教學、個人自學以及查房、業務學習的形式培養獨立工作能力,提高專業知識水平,每科輪轉后進行出科考試(科內主持)。
6.8-9月組織一次45歲以下、中級以下衛生專業技術人員“三基”技能操作訓練及考試;10-11月組織一次衛生技術人員專業知識、法律法規、傳染病知識考試。
7.選送業務骨干外出學習進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