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鐵路隧道工程應急救援計劃措施

鐵路隧道工程應急救援計劃措施

2024-07-12 閱讀 8040

一、工程概況:

1、地理位置

zz樞紐渝遂鐵路引入線三標**隧道位于zz市**區**鎮**村,212國道西約100米,從國道經便道至隧道約10分鐘路程,交通便利,一旦發生緊急情況,人員物資運輸不會受到影響。

2、地質地貌情況描述

**隧道里程從DK142+225.46~DK142+719,圍巖類別為III~V級,地質條件較好,丘陵地貌,下伏基巖為侏羅紀中統沙溪廟組泥巖夾砂巖。巖體為泥質結構及砂質結構,質較軟,表層易風化剝落。砂巖層為中厚層~巨厚層狀,粉砂質結構,泥質膠結,節理發育,表水不發育,地下水量較小。隧道為單線隧道,凈高9.49m,開挖寬度7.34m。

隧道周邊有幾戶散落居民,遇緊急情況不會影響到居民的正常生活。

隧道出入口地段巖層較好,無不良地質現象,隧道所在山體地表水排泄有原地表和人工修造的溝渠,無洪水和泥石流危害。

3、應急內容

本隧道不良地質段在隧道中部,DK142+515~550段,該段埋深較淺,最薄處7米,地表為一農田水塘,施工中可能會出現塌方、透水事故。故本預案主要針對隧道塌方、透水事故制定。

二、組織機構及職責

1、機構

成立以項目經理為組長的應急指揮中心

組長:項目經理z

副組長:副經理z

項目總工z

工委主任z

組員:財務科:z

物資設備科:z

技術科:z

安質科:z

隧道工程隊:隊長z

車隊:隊長z

辦公室:z

2、職責

組長負責全面布置應急救援預案的編制、演練、實施、啟動及終止等全面指揮。

副組長、總工z負責組織相關科室人員編寫應急救援預案及演練培訓的組織、宣傳、教育等工作。

副組長、副經理z負責協助組長進行現場指揮及人員調配等工作。

副組長z負責救助傷員及后勤保障等工作。

財務負責應急救援資金的提供,在工程施工中,應急救援專項資金保證專款專用。物資設備科負責應急救援物資設備的儲備保養維修工作。技術科負責緊急情況下的措施制定。安質科負責應急救援預案編制的安全技術篇和現場安全技術交底、監督、指導和資料的收集整理、存檔,文件的上傳下達工作。

隧道施工隊負責應急救援工作的現場操作,在應急救援指揮機構的領導下統一行動,進行救援活動。

車隊隊長z負責在應急救援中的車輛調動,一旦啟動應急救援預案,要在最短的時間內將負責應急救援工作的車輛調動到位,平時加強對車輛的維護保養,加強參見應急救援車輛司機的安全教育和應急救援的演練工作。

辦公室負責制度和操作規程的建立和完善并負責考核。應急救援預案啟動后,如果發生職工傷亡事故,協助工會及時救助受傷人員。

三、具體內容

1、塌方的預防

針對可能產生的塌方,要求施工隊在施工時應該嚴格按照"新奧法"理論及隧道施工規范進行施工,嚴禁盲目冒進,尤其是隧道淺埋段要按照"短開挖、弱爆破、強支護、勤量測、快襯砌、勤排水"的方法施工。

①、在施工中應符合以下規定:

a、按照噴錨構筑法的基本要求進行開挖了,合理指定開挖方法,同時采用光面爆破技術,減少對圍巖的擾動。

b、在開挖過程中,發現任何特殊情況時,應及時暫停施工,待處理后方可繼續施工。

c、初期支護必須及時施工并保證工程質量,在特殊情況下,應采取特殊的支護措施。

d、二次襯砌不得嚴重滯后初期支護,在隧道淺埋段宜緊跟開挖,并作好系統排水設施的施工,保證排水通暢,襯砌背后不積水。襯砌應根據量測結果制定最佳施作時間。

e、積極開展監控量測工作,及時反饋資料,指導施工。

②、在隧道施工中,加強技術管理,保證圍巖及支護的穩定,并做好以下工作,預防塌方的發生:

a、全面了解設計提供的地質情況,并及時與現場實際情況對比,掌握設計意圖。

b、加強地質的超前預報工作,發現開挖面前方有異常情況時,及時研究并采取相應對策措施。

c、軟弱圍巖、特殊巖土和不良地質段,根據隧道施工組織設計采取正確的開挖方法和有效的支護手段。

2、塌方的整治

①、處理塌方前,應采取以下措施,加強防

排水工作:

a、地表沉陷和裂縫,應采取注漿填充和加固,或采取不透水土壤夯填緊密,開挖截水溝,防止地表水滲入塌體。

b、通過陷穴口的地表四周應挖溝排水,搭設防雨棚遮蓋穴頂,洞內襯砌通過塌方后,陷穴應及時回填,回填應高出原地面,并封好穴口,做好排水。

c、坍體內有地下水時,采用管、槽引至排水溝排出,無法進行引排時可采用注漿堵水。

②、隧道塌方的整治:

a、發生塌方后,應及時處理,不得隨意拖延時間。處理前,仔細觀察塌方的范圍、形狀、數量大小及坍體的地質狀況、地下水的分布,活動情況等,分析塌方發生的原因,研究制定處理方案。

b、隧道塌方應根據發生的部位、規模及地質條件,采取"治塌先治水、治塌先加強"的原則,采取噴錨支護、注漿、管棚、加強二次襯砌、設置護拱等技術措施,不失時機、不留隱患的進行處理。處理過程中要切實執行安全技術措施,防止發生人身傷亡事故。

③、塌方處理完畢后,為防止其再次發生,隧道的開挖及支護應符合以下要求:

a、在塌方影響的范圍內,應嚴格按照"短開挖、弱爆破、強支護"的原則組織施工。

b、開挖時,宜采用臺階法或分部開挖法,開挖進尺控制在1.0m左右,開挖后,及時支護。支護應以錨噴支護為主,宜采用自進式錨桿等早受力錨桿,并根據現場注漿加固效果和管棚支護效果,采用鋼筋網、鋼架和鋼纖維噴射混凝土。

c、塌方地段的襯砌,視塌方的大小和地質情況,采用鋼筋混凝土或鋼架混凝土予以加強。襯砌完成后,應及時施做護拱和回填。襯砌背后,應采取填充注漿處理。

四、應急配置

應急人員:綜合工程隊、隧道工程隊各選30名經驗豐富的職工。

貯備的應急物資:工字鋼20噸、方木50m3、鋼管30噸、鋼筋30噸、水泥50噸、砂石料100m3。

應急設備:裝載機兩輛、自卸車四輛、輸送車三輛、挖掘機一臺、噴錨機一臺、電焊機三臺。

應急資金:設10萬應急款,專款專用。

應急措施

①、采用電話或傳真的通訊方式向上級部門匯報。

②、急救醫院暫安排在就近的zz嘉陵醫院。

五、聯系方式

①、工地二十四小時有專人值班,一旦發生緊急情況馬上向應急指揮中心匯報,接報人迅速向應急指揮中心組長匯報,組長不在向副組長匯報,啟動應急救援預案。

②、應急指揮中心聯系人:z

③、應急指揮中心地點:項目部辦公室

聯系電話:0***

六、應急要求

應急計劃制定后,召開塌方專題會議,加強工程的質量和安全意識,認識事故的嚴重性,要求責任落實到人,完善后勤保障,積極應對一切可能發生的不良后果。

**局集團五公司西南分公司

二O**年一月五日

篇2:隧道管理站應急救援管理制度

為加強隧道的事故應急救援管理工作,促進應急管理規范化,保證應急救援的及時和可靠,使應急救援工作始終保持良好狀態,真正做到“行動迅速、保障有力”,特制定本制度。

1.高度重視事故應急救援管理工作,始終把它作為一項長期的重要工作來抓,要經常檢查、督促,不斷改進和完善事故應急救援工作。

2.成立“事故應急救援組織機構”,明確機構內部各成員的分工、職責、工作范圍,以及在應急救援中的其它事項。

3.認真貫徹“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全方位防止事故發生,落實事故應急救援工作,在發生事故時能有效防止事故擴大和迅速搶救遇險人員,消除或降低事故的影響。

4.應急救援設備要進行經常性的維護,確保設備齊全、完好。

5.做好值班工作,保證人員、車輛和電話暢通,發生事故要及時上報。

6.事故發生后,發現單位或人員就近及時上報。現場人員要采取安全措施,進行力所能及的救護,不能盲目或在無安全措施的情況下進行救護人員。

7.部門負責人在接到事故報告后,要根據事故情況來確定是否啟動事故應急救援預案。若需上級單位幫助救援的,要向上級單位報告事故并請求支援。

8.事故應急救援指揮部要根據事故現場情況的變化,及時調整應急措施,現場處置人員要嚴格按照應急處置措施進行現場救護。

9.事故區內的隊長、班長要聽從指揮命令,積極采取措施,有序地組織現場人員安全撤退。

10.在事故發生后及時進行總結。

篇3:隧道鐵路工程應急救援計劃措施

鐵路隧道工程應急救援計劃、措施

一、工程概況:

1、地理位置

zz樞紐渝遂鐵路引入線三標**隧道位于zz市**區**鎮**村,212國道西約100米,從國道經便道至隧道約10分鐘路程,交通便利,一旦發生緊急情況,人員物資運輸不會受到影響。

2、地質地貌情況描述

**隧道里程從DK142+225.46~DK142+719,圍巖類別為III~V級,地質條件較好,丘陵地貌,下伏基巖為侏羅紀中統沙溪廟組泥巖夾砂巖。巖體為泥質結構及砂質結構,質較軟,表層易風化剝落。砂巖層為中厚層~巨厚層狀,粉砂質結構,泥質膠結,節理發育,表水不發育,地下水量較小。隧道為單線隧道,凈高9.49m,開挖寬度7.34m。

隧道周邊有幾戶散落居民,遇緊急情況不會影響到居民的正常生活。

隧道出入口地段巖層較好,無不良地質現象,隧道所在山體地表水排泄有原地表和人工修造的溝渠,無洪水和泥石流危害。

3、應急內容

本隧道不良地質段在隧道中部,DK142+515~550段,該段埋深較淺,最薄處7米,地表為一農田水塘,施工中可能會出現塌方、透水事故。故本預案主要針對隧道塌方、透水事故制定。

二、組織機構及職責

1、機構

成立以項目經理為組長的應急指揮中心

組長:項目經理z

副組長:副經理z

項目總工z

工委主任z

組員:財務科:z

物資設備科:z

技術科:z

安質科:z

隧道工程隊:隊長z

車隊:隊長z

辦公室:z

2、職責

組長負責全面布置應急救援預案的編制、演練、實施、啟動及終止等全面指揮。

副組長、總工z負責組織相關科室人員編寫應急救援預案及演練培訓的組織、宣傳、教育等工作。

副組長、副經理z負責協助組長進行現場指揮及人員調配等工作。

副組長z負責救助傷員及后勤保障等工作。

財務負責應急救援資金的提供,在工程施工中,應急救援專項資金保證專款專用。物資設備科負責應急救援物資設備的儲備保養維修工作。技術科負責緊急情況下的措施制定。安質科負責應急救援預案編制的安全技術篇和現場安全技術交底、監督、指導和資料的收集整理、存檔,文件的上傳下達工作。

隧道施工隊負責應急救援工作的現場操作,在應急救援指揮機構的領導下統一行動,進行救援活動。

車隊隊長z負責在應急救援中的車輛調動,一旦啟動應急救援預案,要在最短的時間內將負責應急救援工作的車輛調動到位,平時加強對車輛的維護保養,加強參見應急救援車輛司機的安全教育和應急救援的演練工作。

辦公室負責制度和操作規程的建立和完善并負責考核。應急救援預案啟動后,如果發生職工傷亡事故,協助工會及時救助受傷人員。

三、具體內容

1、塌方的預防

針對可能產生的塌方,要求施工隊在施工時應該嚴格按照"新奧法"理論及隧道施工規范進行施工,嚴禁盲目冒進,尤其是隧道淺埋段要按照"短開挖、弱爆破、強支護、勤量測、快襯砌、勤排水"的方法施工。

①、在施工中應符合以下規定:

a、按照噴錨構筑法的基本要求進行開挖了,合理指定開挖方法,同時采用光面爆破技術,減少對圍巖的擾動。

b、在開挖過程中,發現任何特殊情況時,應及時暫停施工,待處理后方可繼續施工。

c、初期支護必須及時施工并保證工程質量,在特殊情況下,應采取特殊的支護措施。

d、二次襯砌不得嚴重滯后初期支護,在隧道淺埋段宜緊跟開挖,并作好系統排水設施的施工,保證排水通暢,襯砌背后不積水。襯砌應根據量測結果制定最佳施作時間。

e、積極開展監控量測工作,及時反饋資料,指導施工。

②、在隧道施工中,加強技術管理,保證圍巖及支護的穩定,并做好以下工作,預防塌方的發生:

a、全面了解設計提供的地質情況,并及時與現場實際情況對比,掌握設計意圖。

b、加強地質的超前預報工作,發現開挖面前方有異常情況時,及時研究并采取相應對策措施。

c、軟弱圍巖、特殊巖土和不良地質段,根據隧道施工組織設計采取正確的開挖方法和有效的支護手段。

2、塌方的整治

①、處理塌方前,應采取以下措施,加強防排水工作:

a、地表沉陷和裂縫,應采取注漿填充和加固,或采取不透水土壤夯填緊密,開挖截水溝,防止地表水滲入塌體。

b、通過陷穴口的地表四周應挖溝排水,搭設防雨棚遮蓋穴頂,洞內襯砌通過塌方后,陷穴應及時回填,回填應高出原地面,并封好穴口,做好排水。

c、坍體內有地下水時,采用管、槽引至排水溝排出,無法進行引排時可采用注漿堵水。

②、隧道塌方的整治:

a、發生塌方后,應及時處理,不得隨意拖延時間。處理前,仔細觀察塌方的范圍、形狀、數量大小及坍體的地質狀況、地下水的分布,活動情況等,分析塌方發生的原因,研究制定處理方案。

b、隧道塌方應根據發生的部位、規模及地質條件,采取"治塌先治水、治塌先加強"的原則,采取噴錨支護、注漿、管棚、加強二次襯砌、設置護拱等技術措施,不失時機、不留隱患的進行處理。處理過程中要切實執行安全技術措施,防止發生人身傷亡事故。

③、塌方處理完畢后,為防止其再次發生,隧道的開挖及支護應符合以下要求:

a、在塌方影響的范圍內,應嚴格按照"短開挖、弱爆破、強支護"的原則組織施工。

b、開挖時,宜采用臺階法或分部開挖法,開挖進尺控制在1.0m左右,開挖后,及時支護。支護應以錨噴支護為主,宜采用自進式錨桿等早受力錨桿,并根據現場注漿加固效果和管棚支護效果,采用鋼筋網、鋼架和鋼纖維噴射混凝土。

c、塌方地段的襯砌,視塌方的大小和地質情況,采用鋼筋混凝土或鋼架混凝土予以加強。襯砌完成后,應及時施做護拱和回填。襯砌背后,應采取填充注漿處理。

四、應急配置

應急人員:綜合工程隊、隧道工程隊各選30名經驗豐富的職工。

貯備的應急物資:工字鋼20噸、方木50m3、鋼管30噸、鋼筋30噸、水泥50噸、砂石料100m3。

應急設備:裝載機兩輛、自卸車四輛、輸送車三輛、挖掘機一臺、噴錨機一臺、電焊機三臺。

應急資金:設10萬應急款,專款專用。

應急措施

①、采用電話或傳真的通訊方式向上級部門匯報。

②、急救醫院暫安排在就近的zz嘉陵醫院。

五、聯系方式

①、工地二十四小時有專人值班,一旦發生緊急情況馬上向應急指揮中心匯報,接報人迅速向應急指揮中心組長匯報,組長不在向副組長匯報,啟動應急救援預案。

②、應急指揮中心聯系人:z

③、應急指揮中心地點:項目部辦公室

聯系電話:0***

六、應急要求

應急計劃制定后,召開塌方專題會議,加強工程的質量和安全意識,認識事故的嚴重性,要求責任落實到人,完善后勤保障,積極應對一切可能發生的不良后果。

**局集團五公司西南分公司

二O**年一月五日